曹:春星咋天发的这个,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大家都看看,写点认识(不限字数)。
星:1.从先生学者,虽经先生口传心授,终难欲得其微妙,此非世俗所谓秘密不传之说,实未能深思造极,终恃于后天之拙力而未得其窾竅焉!此言究学也!2,手法极轻灵,遇者自然倾倒,此言接手四梢空,当下阴阳转换,不用力。
郑: “凡负绝世之技,其为人也,必色益谦,气愈下,其神凝然,其量充然……”
“他令我有深刻的恍惚感——走在街上,你能知道与你迎面擦肩的人里有多少龙虎前辈吗?!你能认出那些销声匿迹,欢声泪痕都沉默的英雄和大隐吗?!”(摘引)
初见老师是在丙申夏季,当时之景半生难忘。根本想不到南阳竟隐有如此高人,而老师的言行举止也让我非常钦佩。是老师带我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作为初学者,从对武术的一无所知,慢慢受老师和众师兄的熏陶,有了浅显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武术不仅是一种技击或者强身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武术是一种修炼自身的法门。
练功要专,要持之以恒,引申开来,做人做事亦如此。从这几个月的时间,自己觉察到自己原来有很多的缺点,身体上的以及心理上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谦恭随和以及强大的内心原来是需要修练的。
对于武术文化,我想应是一辈子的修炼。
曹: “凡负绝世之技,其为人也,必色益谦,气愈下,其神凝然,其量充然………
白话:凡是身怀绝技的人,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一定是:貌色谦逊,语气平和,神情安静,心志坚定,意长满足。
个人浅识:这是修养所致自然行为!因其愈学而愈知学上之学,天外之天,境外之境……人人可能,唯不学、懒人不得其门而入尔。晓宙:立意要高远!(眼中只有我,很难超越我。)当向圣贤宗师看齐,以承传为己任,不负为人一世,识我一场!
罗:一:气愈下,神凝然,量充然。这些在师父这里经常听到!真人之息以踵,心里清净神敛意聚,无力才能有意,内气游走全身。
二,从先生学者,虽经先生口传心授,终难欲其微妙,此非世俗所谓秘密不传之说,实未能深思造极
师父用心教授,其法得来之易。没有不传之谜,然而自己不能每日深思沉浸其中,才使自己始终达不到师父高度。功夫只有朝夕不离,才能叫做功夫。看师父年青时,聪慧好学,终日习拳,才得几年功成。
三:终恃于后天之拙为而未得其窾竅焉。
想成就,就一定要有所舍弃,像师父讲的过河弃舟举步行,背舟跋涉是愚人。我总是学会一样,难得练得手熟,用之顺手,而不舍的改变。安于现状。所以自己不能成长。执于过去,始终不能抬头看未来。道理很多,不如在自身用上一条。
曹:先生手法极轻灵(言轻言灵,寓用意而不用力!唯轻能臻灵境,唯得意而能忘形,无形自无迹象。),遇者自然倾跌(自然在此之义:倾跌之形象类同自然,不是被宗师暴打,功力不及而输是自然之理。),莫明其故(若明其故,则不败矣。),有时手指近身,气若蹙若散,呼吸欲断,而几不能接(盖宗师意气所至,可改变当地气流,因其无形而学人不测;至于气压过大,致人难以呼吸,则相关功力耳。)……
吴: “凡负绝世之技,其为人也,必色益谦”
文始就将做人与我们习武人的修养深连在一起。
我们初学武时对此皆无深刻认知,奔武之“术法”而来。经前些时日常与师亲近,师父的言论与日常渐使我懂得“功夫者不能只为索术,当以道为本。以用功为体,使我们体察事物与自我的本来面貌。
只有我们于人恭谦'于事恭谦'功夫才能不断提升!
新:老师,重意不重形。意指的是什么?是动作的发放原理,还是思想想法。
答:在中国武术中,所有的形体动作都是思想运动的体现,动作的质量层次取决于思想的正确程度。所谓思想活动,其实就是源于自然的拳术运动的规律,不是人的思想,是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