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吧 关注:557贴子:9,716

转自项羽吧秦楚汉魂楚汉史论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贴子在历史吧因为某些原因,百度不让转载成功,现转载于项籍吧留存,原贴作者@秦楚的汉魂 另外小伙伴 @西楚王朝 @earth尸兄 @章子中 @雷翔996 @蓝心霖 @赛博姐 @霸气的力量 @施兰5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21 23:49回复
    @蓝心霖 @赛博姐 霸气的力量 @施兰56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21 23:50
    收起回复
      序 言
      也许是孤陋寡闻的原因,没有见过哪位先贤单独系统详细的梳理过楚汉史,一般也不过就是讲秦汉史,而楚汉十几年的历史在其中笔墨也不会占很多,而且也不详细,所以我决定写这篇《楚汉史述论》。当然了,这篇也只能是个“概述”,如果每个问题都深入分析那就没完没了。风格类似于通鉴纪事本末体,但并不简略。一月下旬开始动笔,月余时间完成了大部分,这时候要隐居,本来想匆匆把后面完成,但我九徒儿觉得还是要认真的写。于是隐居期间就中断,这两天有机会赶紧完成,不然不知要何年何月,而且时间一长我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上面了。所以可以说整个写的都是非常赶的,字数也有限制,全文仅十余万字。应该还算精简了,基本没有无意义的引用。时间草草,也许会有些问题与疏漏。此文也融合了我以前的许多观点,还有个别我朋友们的观点,可以说我这几年对楚汉史的研读理解大的方面基本都汇集在此文中了。述是叙述事件的经过,通俗易懂。论是对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观点以及考辩,深一些。
      我以前是从来不看近人写的作品的,只看史书,最多参考下古人的史评。这样有利于弊,利在于没有其他人的观点先入为主,包括错误观点,自己的观点都是看史料所自然衍生出来的,没有拾人牙慧的成分。后来我慢慢接触一些近人作品的时候,倒也发现自己一些有人不同意的观点跟他们是一样的。弊在于史料繁重,有些记述又难免有所隐晦,特别是在政治方面,仅凭自己难免在一些事上看不清历史真相。而近人的很多作品则能引导让你把这些事梳理清楚,避免一些错误。总之,对于近人作品如果能去其糟糠取其精华那就最好了。虽然古人也有论述,但研究历史终归是越看越明,研究成果是代代累积的,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努力超越前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很多近现代作品,可以说成是千年以来累积的成果。
      楚汉历史虽然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也就一十六年,但却是十分精彩的。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纷乱时期,“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苦若斯之丞也。”(《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应该也是除了三国最为人所熟知的乱世,项羽、韩信、刘邦、张良等人的知名度都极高。其实每个时代都值得研究,资而治之,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最原始的历史永远都看不到。我们只能通过史书的记述来看,但史书所记述的已经不是最原始的历史了,有些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21 23:51
      回复
        目 录
        一、陈胜吴广起义
        1.时代背景
        2.起义与失败
        二、巨鹿之战
        1.章邯与诸侯的混战
        2.怀王的行动与部署
        3.项羽破秦存赵大展神威
        三、沛公入关
        1.孤军西伐
        2.秦廷内部的变动
        3.约法三章
        四、鸿门宴
        1.诸侯军入关
        2.鸿门宴
        3.鸿门宴前后到底该不该杀刘邦?
        五、分封天下
        1.不都关中
        2.项羽为什么要分封?
        3.分封的时间
        4.出关后诸侯的动向
        六、楚与汉的行动
        1.汉王还定三秦东伐楚
        2.项王北击田荣救彭城
        七、荥阳、成皋争夺战
        1.京索之战
        2.荥阳成皋争夺战
        3.汉王出荥阳成皋的时间
        4.成皋到底几失几夺?
        八、韩信北伐
        1.木婴渡河灭魏
        2.背水拔旗破赵
        3.靳歙赵地战绩考
        4. 沙囊塞河败齐楚
        九、垓下悲歌
        1.垓下之战
        2.乌江自刎
        3.项羽为什么失败
        十、汉廷内部的几件决策
        1.经营关中
        2.大封功臣
        3.废立太子
        十一、扫平异姓诸侯王
        1.臧荼、韩信
        2.韩王信、陈豨、卢绾
        3.张敖、彭越
        4.英布
        十二、秦汉之初与匈奴的关系
        十三、楚汉时期的制度与社会经济
        1. 汉初的分封制度与项羽分封
        2.制度与经济
        十四、高帝身后事
        附录:
        项籍诸败绩考
        项羽麾下无先登
        论楚汉辩士
        浅谈刘邦的处世为人
        浅谈霸王的性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21 23:53
        回复
          一、陈胜吴广起义
          1.时代背景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是其崩溃的速度也令人感叹,而亡秦的开端就是陈胜吴广的起义。
          秦国占据关中四塞之地以为固,自孝公以来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渐渐对诸侯已有绝对优势,以至于诸侯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而不敌,秦始皇即位后遂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统一天下。数百年根深蒂固的并立,以一秦而亡六国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秦国的军功制度弃礼义上首功,所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通典》称:“然考苏、张之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逾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尚当千余万。秦兼诸侯,所杀三分居二。”按说对天下伤害如此,统一之后应该适当的修生养息才对,但秦始皇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一句“亡秦者胡也”便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又征发逃亡的人以及商人等往南取陆梁地,占领的新地方都派罪人去守卫,南方有五十万,北方估计也不会少。兴建郦山陵墓、阿房宫更是用了七十多万人。《汉书·食货志》称:“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当时的情景可以想象,这样的不体贴百姓疾苦,自然会引起天下怨叛。始皇统一天下以及创建各种制度,对历史的巨大功绩不可否认,但其暴政也是不可抹去的。暴君也并非是贬低的词,暴是治天下的风格,跟无用的昏君不一样。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少子胡亥(一说第十八子)。扶苏因为数次劝谏而被始皇派到蒙恬那里监军,而胡亥是始皇帝最喜欢的,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十月始皇出游,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巡幸,因为胡亥请从就带上了他。走到平原津始皇发病,始皇虽暴但并不糊涂,虽然之前扶苏因为数次劝谏而让他发怒派他到蒙恬那里,但临死前还是让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史记·李斯列传》),他心里清楚谁适合当皇帝。若不是赵高从中作梗,以扶苏之仁义,秦之天下未必速亡。赵高是胡亥的人自然想立胡亥,如果扶苏即位必定任用蒙恬一家,他就要失势了,况且他又因为蒙毅当初依法治过他而怨恨,不想让蒙氏得志。秋七月,始皇崩于沙丘,赵高乘着始皇还没把诏书交给使者就死了的空子,要改立胡亥。胡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21 23:54
          回复
            备份这个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3-21 23:54
            回复
              ,要改立胡亥。胡亥一开始是不敢当的,后来被赵高说服了。但是要想成事还得丞相李斯的帮助,李斯听后也是不同意的,然而赵高这个人做说客还是有些水平的,一番威逼利诱,李斯终于也被他说服了。于是矫诏赐扶苏与蒙恬死,蒙恬对扶苏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史记·李斯列传》)这是比较合理的作法了,掌管三十万大军不是小事。但仁孝的扶苏还是没有听从而自杀,蒙恬不肯自杀,于是被扣押在阳周。另外考古出土的《赵正书》说胡亥是秦始皇立的,这与史记不符。就可信度来说也不如史记,一方面看书名都明显带有贬低秦的性质,另一方面胡亥是诈立不仅正史记载而且有时人的话印证,刘邦想换太子的时候叔孙通劝谏就举了胡亥诈立的例子:“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3-21 23:55
              回复
                经过这一番谋划,胡亥终于登上了帝位,但还是怕大臣不服,也怕他的哥哥们跟他争帝位。于是用赵高的计策以重法诛杀诸公子与大臣,连坐者不可胜数。又因赵高的诋毁要杀蒙氏兄弟,子婴劝谏说:“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史记·蒙恬列传》)胡亥不听,遂将蒙氏兄弟都赐死(时间上记载不一,按《蒙恬列传》是蒙毅先死,按《李斯列传》蒙恬先死,蒙毅死于诛杀公子大臣之时,《通鉴》两人之死写在一起,在诛杀公子大臣之前。)
                二世皇帝“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史记·李斯列传》) 在这种为政之暴过于始皇的情况下,越发的民不聊生。人民受压迫也有一个限度,超过了临界点就会爆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像陈胜吴广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由少数当权者与众多平民组成的社会中,平民承认你是当权者你才是当权者,平民不承认你是当权者的时候呢?一个平民反对你没什么影响,十个平民反对你也没事,如果所有平民都反对你呢?当权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味的施行猛政是行不通的。所以治天下的人需要获得平民的支持,应该宽猛相济。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以是和。”(《左传·昭公二十年》)猛政并不是不好,为政的宽与猛要根据时代或者说现实情况来选择,对于长期散漫腐败的社会就该用猛政,特别是对贪官污吏。但秦统一天下之后或者说始皇死后应该用宽政了,猛政也已经用的够多了。所以我才说如果扶苏即位秦未必速亡,无奈佞臣作祟,使得天下继续在猛政中受苦。这也就是天命,注定秦要亡。终于在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楚戍卒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正式拉开了亡秦的序幕。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3-21 23:57
                回复
                  攻下了陈之后陈中的父老豪杰都请陈胜自立为王,陈涉问张耳、陈余的意见,两人说:“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陈涉不听,遂自立为楚王。其实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总是失败或者说总是为群雄争天下做铺垫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就是政治目标并不明确,目标比较浅显,农民起义是因为被压迫要反抗,反抗成功之后就不知道做什么了。陈胜当然没有这么差,但听不进张耳陈余的话急于称王见识也不会太高。陈胜立为楚王后,其余五国(只有韩王是项梁时期所立)也全都立王,六国之间也都并不同心了,又谈何灭秦呢?陈涉称王后遣将略地不可胜数,陈余自言熟悉赵地,想请兵略赵地。陈涉遂命武臣、张耳、陈余略赵地,下数十城后张耳陈余让武臣自立为赵王。陈涉让赵王快点引兵西击秦,张耳、陈馀对武臣说:“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於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秦尚未灭,已经开始各自为计了。武臣听从两人意见不西击秦而让韩广略燕地,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韩广到燕地后,燕人立其为燕王,他叛赵跟赵叛楚如出一辙,于是赵国又跟燕国开始有军事摩擦。魏人周市略魏地,往北到狄,狄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史记·田儋列传》)周市回到魏地,自己不敢为王,于是立故魏公子魏咎为王。至此,齐、楚、燕、赵、魏都已经复立,但几乎都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在这段时间里真正与秦军主力对抗的只有楚国的两支军队,周文与吴广。周文,陈之贤人。曾经为项燕、黄歇做过事。陈涉令其为将西击秦,一路收兵打到关中的时候已经有战车千乘,士卒数十万(《汉书》作十万,《通鉴》从史记。)二世大惊,问其臣下该怎么办,少府章邯说:“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二世大赦天下,令章邯征发全部的郦山徒、人奴产子击楚军,周文败而出关,章邯追击连破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3-21 23:59
                  回复
                    二、巨 鹿 之 战
                    一.章邯与诸侯的混战
                    在陈涉掀起反秦狂潮之后,群雄并起。天下受秦之苦这么久,想反的人太多了,按照伍被的说法二世之时已经达到“十室而八了”,只是没人敢先出头,陈涉一起,天下响应。“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楚汉战争的主角,刘邦与项羽。
                    项羽,名籍,是下相人。身长八尺二寸(合今189cm)力气大的能举鼎,才气过人。与季父项梁避仇于吴中,吴中的士大夫才气都在项梁之下,年轻人则都忌惮项羽。秦始皇出游的时候,两人曾一起去围观,项羽说了一句也很有名的话:“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陈涉起义那年项羽二十四岁,会稽郡守殷通想起兵响应陈涉,让项梁与桓楚为将。项梁让项羽杀了殷通,他的属下们大惊,项羽击杀了八九十人,其他人都不敢再起来。项梁遂起兵吴中,有众八千人,所在略地。
                    刘邦,字季,沛人。身长七尺八寸(合今180cm)为人豁达大度,好酒色,为泗水亭长。刘邦看见秦始皇也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作为亭长押送县里的壮丁去郦山,路上有很多人逃亡。他估计到了郦山人该跑没了,索性就把他们都放了,结果有十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于是一起隐匿在山里,但是吕后经常能在山里找到他,刘邦就感觉奇怪问她为什么,吕后说:“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同上出处)虽然不知道刘季住的地方上面到底有没有云气,但是沛县子弟有听说这事的,很多人想跟从刘邦。陈涉起义后,沛县令也想呼应陈涉。萧何、曹参对他说:“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史记·高祖本纪》)于是沛令让樊哙去找刘邦,刘邦当时已经有八九十人了(《汉书》作数百人,《通鉴》从史记。)刘邦来了之后沛令又后悔,怕事情有变动,便把城门关上还要杀萧何、曹参,两人跑出城到刘邦那里。刘邦写信射到城里劝说沛人随从诸侯才可保命,于是父老杀了沛令想让刘邦做沛令,刘邦推辞说:“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史记·高祖本纪》)但是萧何、曹参等人都是文官,怕事情不成功遭祸,更加不敢,都让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3-22 00:01
                    回复
                      都让给刘邦,遂立为沛公。于是起兵,在附近几个县与秦军作战。二世二年(前208年)十一月,沛公出兵作战让雍齿守丰,魏人周市略地到此,雍齿遂投降而为魏守丰,沛公攻丰不下。这时候陈涉已死,沛公听说秦嘉立景驹为楚王,便去投靠求兵。
                      楚将召平听说陈王败走,怕秦军攻过来,于是到江东矫陈王命立项梁为楚上柱国,让其带兵西击秦。项梁以八千人渡江,陈婴以两万人附属,“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史记·黥布列传》)至此军队已经达到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这个时候,秦嘉已经立景驹为楚王了,项梁对其下说:”陈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史记·项羽本纪》)于是进兵攻杀秦嘉,此战英布常冠军。至此,项梁成为继陈胜之后楚国的第二任实际领袖。项梁在薛,沛公也去投靠,项梁给沛公将十人、兵五千,沛公回去用这些兵攻下丰。项梁听说陈王已经确定是死了,召诸将到薛商量事情,范增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史记·项羽本纪》)项梁觉得有道理,于是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怀王。之前沛公投靠景驹的时候张良跟从了沛公,他是韩国人,然而现在六国只有韩国没有复立,于是他向项梁建议:”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史记·留侯世家》)项梁听从,让张良找到韩成立为韩王,张良带兵略韩地。至此,楚国的形势终于稳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22 00:04
                      回复
                        章邯破杀陈胜之后,“乃进兵击魏王於临济。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於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史记·魏豹彭越列传》)章邯破齐楚军,杀田儋、周市,魏咎为其民与章邯约降后,自烧杀。田儋的弟弟田荣收其余兵跑到东阿,章邯追击。项梁带兵救田荣,大破章邯于东阿。项梁追章邯败军,而田荣听说齐人已经立田假为齐王,气的引兵回齐攻击田假,田假跑到楚国,田角跑到赵国。田荣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与其弟田横平定齐地。
                        项梁追破章邯,派人催促齐国出兵,田荣要求楚国杀田假,赵国杀田角等才出兵。楚、赵都不杀,于是田荣不肯出兵帮助项梁。沛公、项羽斩杀李由,项梁数次战胜秦军开始骄傲起来,宋义劝谏说:“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不听,秦朝廷发兵协助章邯,夜衔枚破杀项梁于定陶。楚国第二任领袖之死也有队友不帮的成分,就这样怎么可能灭秦?章邯围田荣的时候是项梁救的他,现在他却不帮项梁,这样的人再硬气又怎么样呢?不怪后来项羽分封时怨他不帮项梁没有封他为王,只顾自己的利益,对于灭秦你又有多少功劳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22 00:06
                        回复
                          先前赵王武臣派李良略常山,之后又让他略太原。李良在回邯郸请兵的路上遇到了赵王的姐姐,李良以为是赵王,跪在路边。赵王姐姐不知道李良是将军,没有亲自下车而让属下问候李良,李良生气,从官有一人说:“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李良于是追杀赵王的姐姐,带着他的部队袭击邯郸,杀了赵王武臣,陈余、张耳逃出邯郸收兵数万人,在信都立赵歇为赵王。李良又进兵攻打信都,被陈余打败,投奔秦军。章邯破杀项梁,觉得楚地已经不足为虑,便渡河攻打赵国,大破之。章邯破邯郸,把居民都迁往河内。赵歇与张耳跑到巨鹿城,秦将王离围城,章邯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修建甬道为王离军输送粮食。陈余收常山兵数万人,驻扎在巨鹿北面。这就是传说中的河北之军。此战秦军统帅到底是章邯还是王离记载有异同,按照《史记·项羽本纪》:“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来看统帅是章邯,但是按照《前汉纪》:“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来看统帅似乎是王离,还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说:“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降诸侯指的应该是章邯军,章邯军能被称为王离军,这应该也是王离为统帅的一个佐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3-22 00:09
                          回复
                            2.怀王的行动与部署
                            项梁死的时候,沛公、项羽在攻外黄、陈留,听到消息后两人商量说现在项梁军败,士兵都很害怕。于是不再战,跟吕臣一起东还。楚怀王听说项梁军败,害怕,把都城从盱台迁到了彭城(《史记》与《汉书》顺序不同,《通鉴》从汉书。)吕臣驻扎在彭城东,项羽驻扎在彭城西,沛公驻扎在砀。怀王合并吕臣、项羽的军队自己统率,又“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史记·高祖本纪》)怀王不过是项梁为了得人心而立的,不会有什么实权,什么事都是实际的领袖项梁说了算。如今乘着项梁死了的间隙,怀王取得了大权,自握兵权,改置将相。
                            秦军围攻巨鹿,赵王数次请楚国发兵相救。当初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中,这时候对楚王说:“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史记·项羽本纪》)怀王召见宋义谈话后非常高兴,于是封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将兵(前汉纪言五万人)救赵。别将们全都归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又派沛公往西略地入关,怀王与诸将(诸侯)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时秦军很强盛,将领们没有想先入关中的,只有项羽怨恨秦军破杀项梁,愿意跟沛公一起入关。怀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史记·高祖本纪》)觉得项羽残暴不可让他西伐,宽厚的沛公比较适合。于是怀王不许项羽去,只派沛公沿途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兵西略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3-22 00:14
                            回复
                              宋义救赵的部队走到安阳,驻扎了四十六天还不继续进军,项羽对宋义说:“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史记·项羽本纪》)宋义不以为然,对项羽说:“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同上出处)于是下令军中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很明显主要针对的就是项羽。宋义又亲自送儿子去齐国为相,饮酒聚会,而当时天气寒冷(十一月)又下大雨士卒饭都吃不饱又冷又饿。项羽抱怨说:“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彊,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彊,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於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说的其实比宋义有道理,这时候的形势根本不适合坐山观虎斗。于是项羽早上去见宋义,就在屋里把他杀了,出来宣称宋义跟齐国联合谋反楚国,楚王暗中命令我杀了他。其他将领没有敢说什么的,只能支持项羽说一开始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将军诛杀乱者,于是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派人去告诉怀王,怀王干脆就封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英布、蒲将军都归属于项羽。这次“政变”打乱了怀王北面的部署,项羽夺权成功,有军权诸将也都支持,项羽现在已经成为楚国第三任实际上的领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3-22 0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