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尹氏宗亲会吧 关注:43贴子:563
  • 1回复贴,共1

尹氏祭祖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祭祖文
瓦店尹氏,源自湖南,
怀化同田,根深渊远。
明末清初,蜀地战乱,
瘟疫流行,罕见人烟。
清帝康熙,深感忧患,
颁布圣旨,湖广填川。
祖公国儒,去世在先,
育有四子,三代园满。
祖婆彭氏,精明能干,
顺应时局,率子入川。
跋山涉水,历尽艰险,
一七一八,终到瓦店。
购买山林,添置田产,
新修瓦房,二十余间。
自建筒车,凯江河边,
提取河水,灌溉良田。
安居乐业,世代繁衍,
教子有方,勿辱祖先。
历代尹氏,克勤克俭,
尊守国法,奋勇当先。
改革开放,民生发展,
修建宗祠,敬我祖先。
伫立祠堂,豪情万千,
列祖列宗,佑我平安。
人丁兴旺,事业圆满,
学业有成,尽有树建。
敬请安息,各位祖先,
尹氏后人,永远向前。
祭祖文
瓦店尹氏,源自湖南,
怀化同田,根深渊远。
明末清初,蜀地战乱,
瘟疫流行,罕见人烟。
清帝康熙,深感忧患,
颁布圣旨,湖广填川。
祖公国儒,去世在先,
育有四子,三代园满。
祖婆彭氏,精明能干,
顺应时局,率子入川。
跋山涉水,历尽艰险,
一七一八,终到瓦店。
购买山林,添置田产,
新修瓦房,二十余间。
自建筒车,凯江河边,
提取河水,灌溉良田。
安居乐业,世代繁衍,
教子有方,勿辱祖先。
历代尹氏,克勤克俭,
尊守国法,奋勇当先。
改革开放,民生发展,
修建宗祠,敬我祖先。
伫立祠堂,豪情万千,
列祖列宗,佑我平安。
人丁兴旺,事业圆满,
学业有成,尽有树建。
敬请安息,各位祖先,
尹氏后人,永远向前。
四川中江县祠堂落成
祭祖文
瓦店尹氏,源自湖南,
怀化同田,根深渊远。
明末清初,蜀地战乱,
瘟疫流行,罕见人烟。
清帝康熙,深感忧患,
颁布圣旨,湖广填川。
祖公国儒,去世在先,
育有四子,三代园满。
祖婆彭氏,精明能干,
顺应时局,率子入川。
跋山涉水,历尽艰险,
一七一八,终到瓦店。
购买山林,添置田产,
新修瓦房,二十余间。
自建筒车,凯江河边,
提取河水,灌溉良田。
安居乐业,世代繁衍,
教子有方,勿辱祖先。
历代尹氏,克勤克俭,
尊守国法,奋勇当先。
改革开放,民生发展,
修建宗祠,敬我祖先。
伫立祠堂,豪情万千,
列祖列宗,佑我平安。
人丁兴旺,事业圆满,
学业有成,尽有树建。
敬请安息,各位祖先,
尹氏后人,永远向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19 07:13回复
    我是鼎初公七子南青长子才通公的迁徙到湖南怀化同田的后裔,鼎初公第26代嫡孙。对我尹氏家族的源流迁徙历史有一点研究,现在我把我的浅论共享给各位尹氏宗亲,望赐教和斧正。
    湖南怀化尹氏同田十甲先祖源流徙怀之浅析
    汉初,尹恢,以谒者从高祖(即汉高祖刘邦),封城父候。恢子开,嗣袭爵为关内候,女为武帝夫人。宣帝时,玄孙毅,复爵,遂家河东之平阳。毅子翁归,高第入守右扶风,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盗贼课常为三辅最。翁归三子皆为郡守,少子岑,历任九卿,至后将军。岑子尊,从更始起兵,封堰王。尊子睦,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由大司农为太尉,录尚书一事,正一品。睦孙颂,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闰年,光禄勋尹颂为司徒,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冬十一月,薨。
    东晋十六国时,永和五年(公元349年),颂子景,沉毅多智谋。后赵石遵有异志,欲聘景参谋议,景不出,杀之。景子赤,永和五年奔姚襄,晋遣使拜襄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邱县公,以赤为司马,用其计及襄与秦兵战,败,赤被擒,用为并州刺史。襄归晋复叛,降于燕。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桓温讨襄,败之于伊水。襄北走,据襄陵,赤复以众降襄。襄弟苌复降秦。秦以赤故,遂禁锢尹氏不许仕。赤子纬,及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秦苻坚寇晋于淝水,兵败,苌奔渭北,遂如马牧。于是赤之子尹祥、尹纬纠煽羌豪,推苌为盟主,称秦王,进屯北地。以祥为长史,纬为司马参军。苌之成王业,皆纬之谋。苌寝疾,遣纬守长安,及将卒,召纬为尚书左仆射,如受遣命辅政。姚兴嗣,自称大将军,以纬为长史,率众伐苻登,以功封清河候。及卒,兴甚痛惜之,赠司徒,谥忠成,正一品。纬子昭,后以其为吏部尚书,正一品,次子冲为给事黄门侍郎,正二品。兴寝疾,昭受遣命辅姚泓。
    南北朝时,昭子雅,为弘农太守。晋安帝十三年(公元409年)太尉刘裕伐秦,将军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引兵入潼关。雅与道济、司马徐衍战,败,为衍所获,送至刘裕,欲杀之。雅曰:“明公将以大义平天下,岂可使秦无守信之人乎”,裕嘉而免之,送至建康,仕宋。雅子玄庆,后刘裕灭晋为宋,雅之子玄庆,仕宋,为海陵王休茂以参军。休茂杀司马庾深之以叛,玄庆起义兵擒斩之。玄庆子略,仕齐,至游击将军,正二品。略子正,仕梁。是岳阳王萧詧为雍州刺史,正为其府中兵参军,擒张缵、杜峰,皆正之力也。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詧称帝(史称西梁),擢正为护军将军,位柱国,封新野候,正一品,卒,谥曰刚。正子德毅,仕西梁,多权谋,位大将军,正一品。
    唐初,德毅子歆,仕唐,女为唐高祖妃(即尹德妃),生丰王元亨。毅之长子元贞,为曲阿令,死敬业之难,谥曰状。次子思贞,官尚书,封天水郡公,为吾尹氏共祖。歆次子思贞,唐京兆长安人(今陕西安南)人。弱冠明经举进士,补隆州参军。自唐高宗李治(649-683)至玄宗李隆基(712-756)前后为洛、定、青等十三州刺史,皆以执法严正清廉著称。累官御史大夫,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封天水郡公。思贞长子愔,字季弱。博学通玄,通老子书。以春秋擢第,进士及第,官国子监四门助教。唐玄宗召拜谏议大夫,再拜集贤院大学士,专领集贤图书,兼修国史,开元末年(741年)卒。愔子徵,博学强识,与王恒、卢异同受业于肖颖士、杜祐,辟为淮南掌书,召入为太子校书郎,终官至右补阙。徵子源,字伯良,以战功封右卫大将军,徙居河南。源子锡,以善书。官寿春令,进右司郎中,再拜宣慰使。
    五代时,锡子元明,字怀德。优游园林,不求仕进,恩赐侍中。元明长子晖,后梁时魏州大名人,始居洛阳,初擢为小校,后领数郡刺史,累迁严卫都指挥使。随后唐末帝李从珂入洛阳,遂家焉。后晋高祖石敬塘时,召为右卫大将军。
    北宋时,晖公长子显,字廷勋。生在相州邺县,历任磁、同、滁州刺史。累官至右卫大将军。以女妻宋太宗,未帝时卒,太宗即位,封淑德皇后。显被赠为太傅,追封平阳郡王。显公长子崇珂,先世居秦州天水,后徙居大名,又迁河南。公初事后周世宗柴荣于藩邸,以谨厚称,及即位,补东西班都知。以战高平,有劳绩,迁本班副点检。从征淮南,迁都虞候,转都指挥使,改前殿都指挥使,正一品。宋初,出任淄州刺史。讨湖南,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荆湖平,授郎州团练使,又与潘美、丁德裕克郴州。克广州,擒南汉主刘鋹,即日诏与潘美同知广州兼市舶转运使,录功迁保信军节度使,正一品。钤辖吉州(今江西吉安)兵马,遂家焉。未几,南汉开府乐范、容州都指挥使邓存忠、韶州贼帅周思琼、春恩道都指挥使麦汉琼等据五州之地以叛,珂公讨之尽平,还吉州。开宝六年(973年)卒,享年四十二。赠侍中,宋太祖赵匡胤遣中使护丧,勒葬洛阳北邙山。崇珂公三子昭棻,官东头供奉,吉州兵马监押,两浙提点刑狱。邵棻次子缮,字公略,又字元长,宋处士。缮公三子定翰,名资,字师贤。北宋宣和年间(11119-1125年)官至枢密院院判。后归隐,筑室匡王山,年寿八十。
    南宋时,定翰次子雩,名雩通。雩公次子时健,南宋绍兴乙丑年(1145年)以诗赋登科,进士。因秦桧专权,决意仕进,筑草堂于金华园,赋诗饮酒,课士不倦。时健生长子,栻。栻公长子邦昌,居安福县城门,南宋乾道年举人。邦昌三子行禹,由安福县城门徙泰和县牛圳上立基,任象山县令。行禹长子祥耀,行兆十二郎,南宋淳祐庚戍年(1250年)进士,任平湖知县。祥耀次子,元钥,自南州泰和直界徙居吉安。元钥次子斗南 ,字楚卿,进士。宋绍熙五年(1194年甲寅年)领抚州学校。斗南次子景贤,字仁万。始居江西泰和县灌塘,提调江南苏州府参谋。宋绍熙初为总兵,正二品武官,领兵征上湖南等处,率子鼎初镇永宝。景贤三子鼎初,字儒黉,“吉之泰和人也”,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牛星圳上。南宋淳祐甲辰年(1244年)生,“兄弟五桂,公行位三,自幼气宇魁梧,智勇绝纶,素爱春秋,能明大义”,宋度宗朝咸淳六年庚午年(1270年)科中武魁, 乡试武科第一名,即武解元。初授指挥使,正五品,“奉檄由江右袁州官湖湘,镇永宝两湖”,官至武统大元帅,正一品。鼎初次子南青,字福济,南宋才子,进士出身,举孝廉,任邵阳知县。
    元末,南青长子才通,字敏捷。生子二:应高、应仲。才通次子方仲,原名应仲,生于1314-1327年间,为怀化尹氏十甲始祖。“于元末膺命征勒苗瑶,永镇兹土,官兵马司副指挥,正七品。续至正(元顺帝年号)荒淫,中原极荡,且陈有谅据湖南,荼毒生灵,我先公失官,寻僻处于沅东乡地,迁崇溪之胜田、同田”。明初授文林郎(古代文散官,虚职,正七品),居同田者为十甲。方仲长子子瑛,系同田十甲祖。副贡生,即副榜举人,入太学。任福建汀州府清流县令,又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令,卒于任所。子瑛次子宗礼,系同田祖。宗礼长子,荣公。荣公长子,志进。志进长子,碧公。碧公长子,德松。德松次子,文佑。文佑次子,朝升。朝升三子,继进。继进长子,大卿。大卿次子,宗明。宗明次子,国顺。国顺长子,嘉碧。嘉碧三子,应凤。应凤长子,兆荣,字学贤,恩赐正八品,寿耆务勤守正,训子有方,治谋之计备垂久远。兆荣长子,长寿。长寿次子,春桃。春桃次子,祖岱。祖岱生二子:泽宏、泽魁。后裔皆世居于怀化同田。
    此为我怀化同田十甲尹氏先祖源流徙怀之浅析,先祖荣德,世代贵胄传家,此吾辈之誉。以上浅析,可传檄于后世子孙,追古溯源,荣耀万世。不足斧之。
    参考自《汉书》、《后汉书》、《北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宋史》、《明史》、《清史》、《尹氏源流节考录》及各地方县志等。
    思贞公第47代嫡孙、崇珂公第39代嫡孙、鼎初公第26代嫡孙、方仲公第23代嫡孙、祖岱公第5代嫡孙尹承柏敬撰于二O二O年二月,上海。


    2楼2020-02-11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