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草堂沉香吧 关注:693贴子:2,409
  • 0回复贴,共1

回看宋人在生活中的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香文化经过汉魏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已是羽翼丰满、沉淀丰厚。更是受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更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的香铺、香人、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也有随时供香的香婆,还有添加香药的各式食品,这也是香文化的发展已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梁,“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行业着装各有规矩,香铺里的香人则是“鼎帽披背”,可见香人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
《武林旧事》卷六记载:南宋杭州酒楼“有老姬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即写了香风四溢的杭州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时富贵人家的车娇常要薰香,除了香包、香粉,还用焚香的香球,香气馥郁,谓之香车。
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侍持香毯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毯,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宋代文人盛行用香,生活中处处不离香,文人咏香也成了一时的风气,写诗填词要焚香,抚琴赏花要焚香,宴客会友、独居幽坐、案头枕边、灯前月下都要焚香。其中不乏文坛名家,有些人写香的作品有几十首甚至上百首;

黄庭坚曾言:“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
李煜:“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欧阳修:“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愁肠恰似沉香篆。千回万转萦(yíng)还断。”
苏轼:“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沉烟袅。”
黄庭坚:“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辛弃疾:“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ōu)香篆小帘栊。”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陆游:“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铜炉袅袅海南沉,洗衣襟。”
倪思“齐斋十乐”亦列有“焚香”:“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杨万里有《焚香》诗:
灼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诞,但令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诞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耐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
再看宋代的各种宫廷宴会、庆典上,都会使用香。
在南宋时期,官贵之家常设“四司六局”(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香药局的主要职责即是薰香、负责香球、火箱、香饼、听候索唤诸般奇香及醒酒汤药之类。
从这些史料史事中我们不难看到宋代香事活动已广行于民间,看到香文化的普及与繁盛。




IP属地:广东1楼2017-03-18 15: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