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瑾深传
苏瑾深,胤冠军侯,果毅侯苏秀行后也。世称破军之将。瑾深貌伟而身长。尝秋游天启外,归晚而城将闭,疾驰入,以颠簸故,侧帽而返。明日天启男子皆侧帽。 武帝戏曰:“若东陆皆男子,卿可为皇帝。”瑾深少时,学天罗之术,既成,感身法之妙,一人敌也,遂学稷宫。
稷宫者,军武之太学也。及瑾深学稷宫,北蛮乱东陆,莫能御。由是瑾深会金吾之精锐,结社狮牙会,志在北伐。纲曰:沐身以血,临危以剑。李凌心叶正勋姬扬等与瑾深交厚,亦精军事,皆入狮牙会。其治下,狮牙会莫不从,金吾争入狮牙会。武帝少时居宫外,性豪爽,好交友,与瑾深等交厚。
修文五十六年,仁帝危,诏十三皇子即位。然众皇子亦兵临皇城,欲夺帝位,瑾深引狮牙众助十三皇子诛叛逆,入太清。以是狮牙旧部多居要位。帝感瑾深功大,妻萧玉公主。萧玉公主,讳曦月,仁帝女。昔武帝居宫外,素与萧玉公主交厚。帝亦立瑾深之妹苏睿德贵妃。
十年,武帝奋蔷薇余烈,将风炎铁旅,引兵北伐。瑾深为将军,总领之,姬扬领风虎,叶正勋引狼牙七纵,李凌心主厢车卫。以狮门斗舰渡天拓,绽风炎蔷薇北陆。壮白氏君威天下。青阳会诸部残兵三十余万,因铁线河据之。瑾深临楼船,以狮门斗舰并厢车卫众行风波阵,阴令叶正勋狼牙七纵潜敌后,尽葬北陆精锐铁线河。是以北蛮龟入北都城。武帝定城下盟,乃还。既还, 帝以北伐之功,诏瑾深冠军侯。帝感瑾深远见,赞曰:““我于兵策问于苏卿,曰可,曰不可,毋多言,多言无益。”民以苏瑾深叶正勋李凌心姬扬北伐之勇,称之 “铁驷之车”。帝闻之,曰:“孤有此车,北都城如囊中物也。”
北离十七年,风炎铁旅复临北陆,行瑾深“穿心”策。不日,兵至跑马隘,可见北都城。姬扬引众破印明关,大破之,姬扬亦身被数创。印明关,辰月秘仪之阵所立,盖辰月资北蛮阻北伐之策也。后叶正勋救彭千蠡,陷重围,凄惶月坠。李凌心夺叶正勋尸,入敌后,亡彤云山,不复出。山阵迎铁浮屠铁线河。尽毁铁浮屠,山阵亦难全。风炎铁旅胜而归。及返,真武叛国,挟帝而亡,后伏诛,瑾深高义,悼姬扬七日,帝念其兄弟之情,不罪。后谢孤鸿等残北伐众,瑾深提剑夜入白夜城,白夜城,谢公府也,坊间有言“白夜之严,甚于太清”。而瑾深孤身斩杀入。时宗祠党会 白夜城议事,瑾深见诸大臣,掷血剑桌前,以宽仁说之,众皆然其言,遂平积案,减杀伐。及至喜帝,嬴无翳引兵入天启,喜帝发诏勤王,嬴无翳败勤王军锁河山, 最发诏者,瑾深冒领其罪。时嬴无翳帐下皆惜其勇,不忍杀之。嬴无翳曰:“彼有求死之志,如之奈何?”
喜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天雨雪,是日,梨花黯落。
李凌心传
李凌心,天启世家后也。凌心性和缓,善计算。少年以算学扬名,姬氏奇其才,欲纳货殖府,而凌心志在军武。遂罢。
及凌心学稷宫,与人演武,凡三十余战,皆胜。姬扬闻,挺枪掣马来战,而凌心步战胜之。狮牙会感凌心英雄,纳之。后冠军侯为正宗,凌心副之。
昔武帝为皇子,凌心与帝交厚。及仁帝危,诏十三皇子即位。而诸叛王兵陈太清而谋篡。凌心并狮牙会各部尽诛叛逆,助武帝入太清。后翊、邡两国弗帝诏,帝乃引兵亲征。凌心为先锋营统领。 临阵,淳公与帝临阵谋策,而凌心已出。策未定而凌心已归。帝急询方知凌心疾入敌阵而斩逆王。淳公赞曰“将军勇且疾速,真乃飞将!”帝感之功大,擢大上造。
凌心善谋,尝曰:“万人之军,行万人之策,百人之队,亦有百人之道。”平生谋而后动,所谋之战,无败也。尝改粮车之制,厚其壁而空其腹以载粮,又练兵守之。姬扬尝以风虎试之,不能近。帝大喜,诏领羽林天军两卫,名厢车卫。此凌心以步制骑之策。
武帝十年,武帝圣主雄才,引东陆英雄并辔北向,陈风炎铁旅北陆,绽蔷薇军旗草原。凌心督粮道,悉以厢车卫退蛮贼,保粮道无忧。及至铁线河,蛮军因河据守,凌心闭门庙算,献破敌之策,是役,葬北蛮三十余万。遂渡铁线河,陈兵北都城,帝定盟乃还。
武帝十七年,帝复亲征北陆,行冠军侯“穿心”之策。后叶将军陷重围,薨。凌心闻,闭门推演,及出,曰:“得入敌之道矣。”,或曰:“何以出?”对曰:“时不待算”。遂率其部入敌,夺勇略伯身 。敌以两万军阻,凌心三百人退之,折十七骑。蛮大惊,尊称“大胤李将军”。心素善庙算,然敌后李将军用兵诡谲,直如勇略伯再世。人言“凄惶不坠,将星佑李将军也!”后凌心入彤云山,不复出。
帝闻之,呕血三升,数晕厥。追上将军,忠智候。
胤史编修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