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我理解有问题吗?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一些真正的快闪案例。
意大利:假装买书:罗马是欧洲首个出现快闪族的地方。2011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钟内蜂拥至一家图书馆,向馆员查询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书,时间一到,他们一同拍手15秒后迅速散去。
加拿大:扮青蛙跳:8月初多伦多首度出现“快闪族”活动。当晚6时半,数十名本地快闪族在央街与艾灵顿道交界处一商场外聚集,听取道首领现场指示后,数十人便一起步入商场内的TOYSRUS玩具店,扮青蛙在店内跳来跳去。
德国:张伞跳高:柏林的快闪族则于2011年7月30日首现,策划的男子在街头拿彩色雨伞,号令在场75人随意跳高、鼓掌或伸展双臂、转圈。8月1日傍晚6时过1分,德国柏林闹市区街头突然有40多个人一起使出手机,大喊“是啊是啊”,然后开始鼓掌。
英国:家具店聚会:2011年8月7日晚,由一名40岁的伦敦人号召的英国“快闪族”在伦敦购物区出现,约200人首先按所属星座分类,到不同酒吧聚集,细阅叮嘱他们“别让旁人看到”的指示:“你要在18:30到达”13分钟后,快闪族到一间家具店,依批示用手机致电朋友和称赞店内家具。正当该店经理心头大喜时,群众迅速在他面前散去。
中国:动作定格:2011年4月1日,愚人节,由厦门理工学院的李同学和张同学组织的“快闪”活动在厦门中山路开展,晚上8点,突然一声响亮的哨声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只见百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哨声处集合,他们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有的戴白色面具,有的套上了《让子弹飞》里那种麻匪面具,有的则是戴骷髅头面具。他们以吹哨人为基准,按长方形散开,瞬间定格成塑像姿势静止不动。
美国情况编辑
第一次行动:在第一次行动前,比尔向50个朋友发出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到快闪族曼哈顿下城的一家零售店碰头。但由于没有向官方透露活动的任何信息,外加有人向警方透露了消息,此次活动同时也吸引来了6名警察和1辆警车。因此,此次活动的举行并非成功。比尔在事后总结并被迫采取保密措施:要求参加者先在某一地点集合,然后再由组织者分发传单,说明目标的具体地点。
第二次行动:第二次行动的目标是梅西百货的曼哈顿旗舰店。此前,活动组织者仅通知何时在何地点碰头。在得到组织者的命令后,大约有200人涌入梅西的9楼家庭装潢用品,然后团团围着一块标价1万美元的地毯,七嘴八舌地对它评头品足。一名参与活动的人随后向记者表示,“我们被告之我们共同居住在郊区的一个大而旧的五金商店内。我们向售货员表明我们希望购买一块称心如意的地毯”。在大约10多分钟之后,这群人突然四下散开消失,令店员们困惑不已。
第三次行动:参加者在纽约中央车站集合,然后开进凯悦大酒店,乘扶梯上夹层,然后在瞠目结舌的客人和服务员面前大声鼓掌15秒钟。
第四次行动:行动锁定时尚的索霍区的一家高档鞋店,参加者妆扮得像从邻近的马里兰州乡下乘大巴来纽约见世面的观光客。
第五次行动: 在2011年7月24日举行的行动,大批快闪暴走族来到曼哈顿上城西区的一家爱尔兰酒吧,在一台点歌机周围闲逛,并竭力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位头一次参加的人焦急地低声向旁人打探:“你也是快闪暴走族吗?”“嘘——”对方只是会意地点点头,眨了一下眼睛,神经质地轻笑一声。这时,一位“闪客计划”的组织者出现了,他悄悄地给大家分发指令条:集合地点——中央公园内与国家历史博物馆对面的小山包。傍晚7时18分,300多名到达指定地点的参与者准时而严格地按照指令条的要求,依次进行静默学鸟叫赞美大自然的行动。出发前,他们都在一个时区网站上对过表。
第六次活动:超过500名FLASH MOB成员在某大酒店聚集,扮着久别重逢,而后在大堂睡在地上几分钟,之后极速离开。在8月初举行的一次活动中,200多人在美国的一家书店内假装排队刷卡付款,然后突然一起鼓掌欢呼,令旁人瞠目结舌。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一些真正的快闪案例。
意大利:假装买书:罗马是欧洲首个出现快闪族的地方。2011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钟内蜂拥至一家图书馆,向馆员查询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书,时间一到,他们一同拍手15秒后迅速散去。
加拿大:扮青蛙跳:8月初多伦多首度出现“快闪族”活动。当晚6时半,数十名本地快闪族在央街与艾灵顿道交界处一商场外聚集,听取道首领现场指示后,数十人便一起步入商场内的TOYSRUS玩具店,扮青蛙在店内跳来跳去。
德国:张伞跳高:柏林的快闪族则于2011年7月30日首现,策划的男子在街头拿彩色雨伞,号令在场75人随意跳高、鼓掌或伸展双臂、转圈。8月1日傍晚6时过1分,德国柏林闹市区街头突然有40多个人一起使出手机,大喊“是啊是啊”,然后开始鼓掌。
英国:家具店聚会:2011年8月7日晚,由一名40岁的伦敦人号召的英国“快闪族”在伦敦购物区出现,约200人首先按所属星座分类,到不同酒吧聚集,细阅叮嘱他们“别让旁人看到”的指示:“你要在18:30到达”13分钟后,快闪族到一间家具店,依批示用手机致电朋友和称赞店内家具。正当该店经理心头大喜时,群众迅速在他面前散去。
中国:动作定格:2011年4月1日,愚人节,由厦门理工学院的李同学和张同学组织的“快闪”活动在厦门中山路开展,晚上8点,突然一声响亮的哨声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只见百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哨声处集合,他们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有的戴白色面具,有的套上了《让子弹飞》里那种麻匪面具,有的则是戴骷髅头面具。他们以吹哨人为基准,按长方形散开,瞬间定格成塑像姿势静止不动。
美国情况编辑
第一次行动:在第一次行动前,比尔向50个朋友发出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到快闪族曼哈顿下城的一家零售店碰头。但由于没有向官方透露活动的任何信息,外加有人向警方透露了消息,此次活动同时也吸引来了6名警察和1辆警车。因此,此次活动的举行并非成功。比尔在事后总结并被迫采取保密措施:要求参加者先在某一地点集合,然后再由组织者分发传单,说明目标的具体地点。
第二次行动:第二次行动的目标是梅西百货的曼哈顿旗舰店。此前,活动组织者仅通知何时在何地点碰头。在得到组织者的命令后,大约有200人涌入梅西的9楼家庭装潢用品,然后团团围着一块标价1万美元的地毯,七嘴八舌地对它评头品足。一名参与活动的人随后向记者表示,“我们被告之我们共同居住在郊区的一个大而旧的五金商店内。我们向售货员表明我们希望购买一块称心如意的地毯”。在大约10多分钟之后,这群人突然四下散开消失,令店员们困惑不已。
第三次行动:参加者在纽约中央车站集合,然后开进凯悦大酒店,乘扶梯上夹层,然后在瞠目结舌的客人和服务员面前大声鼓掌15秒钟。
第四次行动:行动锁定时尚的索霍区的一家高档鞋店,参加者妆扮得像从邻近的马里兰州乡下乘大巴来纽约见世面的观光客。
第五次行动: 在2011年7月24日举行的行动,大批快闪暴走族来到曼哈顿上城西区的一家爱尔兰酒吧,在一台点歌机周围闲逛,并竭力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位头一次参加的人焦急地低声向旁人打探:“你也是快闪暴走族吗?”“嘘——”对方只是会意地点点头,眨了一下眼睛,神经质地轻笑一声。这时,一位“闪客计划”的组织者出现了,他悄悄地给大家分发指令条:集合地点——中央公园内与国家历史博物馆对面的小山包。傍晚7时18分,300多名到达指定地点的参与者准时而严格地按照指令条的要求,依次进行静默学鸟叫赞美大自然的行动。出发前,他们都在一个时区网站上对过表。
第六次活动:超过500名FLASH MOB成员在某大酒店聚集,扮着久别重逢,而后在大堂睡在地上几分钟,之后极速离开。在8月初举行的一次活动中,200多人在美国的一家书店内假装排队刷卡付款,然后突然一起鼓掌欢呼,令旁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