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4日漏签0天
大秦帝国吧 关注:85,240贴子:1,508,48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193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大秦帝国吧
>0< 加载中...

【秦风低徊】从剧中人物浅谈《崛起》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江南三月烟雨楼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武安君镇楼


  • 江南三月烟雨楼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谈正题之前先来扯几句闲话。本人不好读史书,最爱的时代也并非春秋战国,但这四百年大争之世,却汇聚了中国古代思想、权谋、兵法之大成(数百年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同样也是人才集中,兵戈权谋大爆发时期)。至于秦国如何从西陲穷弱,一跃而成华夏第一个帝国,其中过程原因,也发人深思。
大国崛起,符合当下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心理需求,也是这部系列历史剧大热的原因之一。
最近《崛起》热播,秦风又起。忍不住就剧中人物来说说观感。


2025-07-14 07:37:15
广告
  • 江南三月烟雨楼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秦昭王嬴稷
身份: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秦国四雄主之一(孝公、惠文、昭襄、始皇)。

本剧背景,大约为战国中至后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两位成功的秦王形象,即《裂变》中的秦孝公和《纵横》中的惠文王。这二位着实是雄主明君的即视感,可以看做古代人才们梦寐以求的圣王——志存高远,目光长久,慧眼识才,任人唯贤。
两位君主无论能力还是自身作风,也都是出类拔萃,几乎无可挑剔,更重要是让人感觉,追随他们简直是世界上最光荣有前途的事(所有成功的创业之君几乎都是如此,比如华盛顿,仅仅凭借极具号召力的演说,造就了一个国)。
于是他们收揽到了商鞅和张仪这样的大才,同心同德,君臣一体,使得秦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国力迅速提升,最终以国富兵强,君明臣贤的形象傲视诸侯。
那么到了《崛起》,不少人也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个秦王肯定也是个孝公、惠文王一样内圣外王的君主。开场的表现,善良天真又任性不羁,似乎也和预期中的秦昭王形象不谋而合。
但是看着看着,有点不对劲了……我想不少人肯定会大呼上当——这人最后怎么就变成了一个虎狼之君?
回顾当初那个纵情任性的嬴稷,他为了和母亲舅舅赌气,就作出绝楚盟齐,害死楚王这样荒唐的事,使得各国合纵伐秦有名。
他也曾把自己国家的安危寄托在别国身上(类似的蠢事二战时期波兰也干过),天真的以为,自己与楚国交恶,齐国一定会与自己结盟,如此即可安枕无忧。
他排斥自己的舅舅,认为魏冉比不上孟尝君这样的贤士,不过是凭借外戚身份和手中的兵权才坐到这个位置。他欣赏田文,以为自己真心待人,也一定会像祖父和父亲一样,找到自己的“商鞅”和“张仪”,成为一代雄主。
事实证明,他的自以为是,给他的国家一次次带来了麻烦。而他也在教训中看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相当远,沉溺在理想中,现实可能是国家倾覆,千古罪人。
在不断地自我磨练中,嬴稷抛却天真,开始真正成为了王,完成了理想到现实,任性到铁血的蜕变。
成长之后的秦昭王,带着《纵横》第一名嘴张仪的影子(随便向喻恩泰的张仪致敬,日后再有张子,恐怕也无喻恩泰得其神韵了)。他成了秦国的外交大使,脸皮够厚心够黑,颠倒黑白,使浑耍横,口才之好,恐怕当时无人能及。
他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和各国胡说八道,耍赖不认(比如白起被困大梁,与赵王燕王交涉),各国君王在他面前都是唯唯诺诺,不敢出声,好像他真的是会吃人的虎狼。
他不再欣赏如田文那样美名仁义播于天下的“贤人”,也不再考虑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他铁血无情,谈笑间就能铲除权倾朝野的舅舅,逼死自己的母亲。面对母亲痛失儿媳长孙,悲绝泣下的责问,他回答:“为了秦国,何人不可舍?何人不能弃?”让能言善辩的宣太后无话可说,深感大势已去。
他对信任重用,忠心耿耿的白起痛下杀手,不想背负杀降的恶名,不仅逼迫白起背锅,还要把他的妻子送到前线,亲眼看着他杀死二十万降卒,完全不顾对方刚刚打赢长平之战的不世之功。
白起的声声追问,他一句:“武安君,你的忠信仁义皆放在寡人之前?”让原本不甘不忿的白起也哑口无言。
“寡人用你范雎,便是为了今日”,淡淡道来,令人不寒而栗。
“范叔啊范叔,你之长处虽悦寡人之心,可有时却令寡人不安。”状似玩笑,却吓得范雎赶忙表明心迹:我为求名利,不求权力,不要怀疑我想篡权误国,我甘愿为你做小人,背黑锅。(如果白起像范雎一样愿意心甘情愿给他背锅,估计也不会死,可惜白起宁折不弯)
最后,嬴稷更在列国君王面前,公然喊出“我不要做名义上的天子,我要的是灭了六国,真正一统天下”这样的惊天之言。
从角色塑造方面来说,本剧秦昭王的形象还算成功,基本还原了真实的秦昭王。如范雎所说,他“既为英雄,又为小人”,他雄才大略,也阴险狠毒。他是王座上的现实主义者,如同他的国家一样强横有力的君王。
但是莫名冒出个魏伶优,和秦昭王来了一段生硬的感情戏,不仅让人看的发窘,而且大大拖慢了剧情进展的节奏,完全搞不懂弄这么个女人是为了什么?难道就为了让嬴稷也来一段感情戏?
本来看到嬴稷登基时,那个孩子被母亲藏在箱子里,还以为长大之后会成为一个反抗秦王的boss。结果弄到最后,居然是这样的人设,当时就觉得高估了编剧的能力,这么生硬突兀的感情也是醉了……
于是影迷对他的评价,远不如前两部的孝公和惠文王。
原因并不是这个秦昭王演的不好,而是人物本身的格局,不如他的祖父和父亲。
秦孝公和惠文王都是先国后家的大公之人,他们不在乎自己,他们在乎的是秦国如何。所以孝公可以举国托付商鞅,惠王可以忍痛驱逐爱人。对他们来说,自己的家庭,家族,都不重要,只要于国有利,有什么不能舍弃?于是公而忘私,任何人都很难说出他们有什么不是。(兴一家还是兴一国,其实都是理想,区别只有格局高低罢了。)
但是嬴稷不同。他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首先在乎的是自己心里舒坦,然后才是秦国有没有实际好处。他对付赵国更像是意气用事,因为赵国毁约,惹他不高兴,就直接发话“攻下邯郸,杀了赵王”。也是因此,他一再要求臣子,先忠于自己,再谈忠于秦国(所以范雎得志,白起得死)。
路易十四的名言——朕即国家,在这里送给他是再恰当不过。
孝公和惠王心中,国家利益至上;秦昭王嬴稷心里,个人意志为先,格局首先就输了先人一大截。至于信用范雎,驱逐母舅,冤杀白起,更加让人打心眼里嫌弃,虽然没有完全用个人意志代替国家利益,却也很明显的把公心放在了私心之后。所以收不到多少正面评价,这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这样的秦昭王,才是真正的秦昭王。
秦昭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在位56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享国近一甲子的君主;他治下的秦国繁荣昌盛,将山东诸国杀得血流成河,无力还手,正式奠定独霸天下的地位,六国时时刻刻都要看着咸阳的脸色。秦昭王也因而叱咤风云,成了当时华夏最有权势的人物。
秦昭王的威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课本教材里,《将相和》以及《完璧归赵》中赵国君臣的反应——以城易璧,不敢不应;邀约渑池,不敢不去,临去时君臣诀别:王若不归,请立太子为王。似乎不是赴会,而是赴死。几句话能让一个国家如此胆战心惊,足见秦王在当时是多么可怕的存在。
于是秦昭王从此留下了一个极坏的第一印象:持强凌弱,言而无信,多行不义。
事实上秦昭王确实不是什么好人,准确来说,他真的是一个坏人,一个无赖,一个狼心狗肺的魂淡,甚至还可能是个色鬼(喜好yin声)。从他骗了楚怀王,将其幽禁而死,到强行索要和氏璧,使赵国君臣惶惶不安,如履薄冰,都可以看出秦昭王的寡廉鲜耻,无信无义。历代史家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是嗤之以鼻,口诛笔伐,秦昭王几乎没有什么正面形象。
如果作为个人,这样的品行简直要受千夫所指;但是作为乱世之中一方强国的君主,我认为这样的品行反而是必不可少。为什么?因为这样,他才会在治国时尽可能多的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可以用尽手段削弱敌国的力量。世人不会想到,堂堂一个国君,居然会用这种无赖手段,于是也会在不防之下中了秦王的阴招。
更何况,大争之世本来就是实力说话,在现实和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无力的。试想一下,如果秦昭王是他那个时代最善良,最仁慈,最有信义的君主,那么秦国是否还能在他死后数十年间,完成统一大业?
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凡是有所作为,能够威震天下的君王,美名再响,称颂再多,也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因为好人是当不了君主的。只不过秦之历史毁誉参半,甚至可以说是毁多誉少,以“暴秦”之名著称于世,历代秦王都会被人有意无意的戳上虎狼之君的标签。鲜少有人为他们歌功颂德,肯定他们的个人优点。
所以《崛起》中的秦昭王,乍一看不尽人意,可是站在秦国的角度,君王的角度,他很合格,甚至让人有些惊喜——终于有一个足够清楚的秦昭王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了。
关于演员
对于秦昭王饰演者张博,我不太熟,好吧后来知道他是新三国里的孙权,可惜我也并没有看新三国,所以这里的嬴稷是他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
不过要夸一句,这演技蛮有担当的,尤其是他的王者之威,确实慑人。他把前期嬴稷的天真任性演的像模像样,又把后期秦王的深沉狠毒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不多说,只说细节——后期的秦昭王喜欢半眯着眼,垂眸不语,默默听别人阐述争论;但是他一旦睁开眼睛,立刻气场强大,无论老谋深算的魏冉,还是战功赫赫的白起,乃至他的亲娘宣太后,都会面有惧色,老实听话。
他大多数时候面无表情,目光锐利之余,眼中闪烁着无情和冰冷。他与范雎之间的不少对话,也是堪称经典。
英明果决,残忍无情,喜怒无常,阴晴不定,这样一个秦昭王嬴稷,可以说是对张博演技的挑战和提升,而他也确实把嬴稷演的很像嬴稷了,即使与富大龙对戏,竟然也不落下风。
但是有一点可惜,张博对角色的把握力还不够,又或者是他太年轻了,要演出一个从盛年到迟暮,各个阶段不同心态不同模样的秦昭王,对他来说确实很不容易。也是化妆造型的不细致,有时候根本看不出他到底是年轻还是年老,究竟有多大,以至于从30岁到60岁的嬴稷,居然是几乎没有变化的。按说长平之战时他已经年近古稀,居然还是满头黑发,意气风发……(对比白起,人家真是苍老的可怜)
然后一个很小的细节,或许由于台词比较长,一口气说出来会有唾液分泌,所以很多地方,张博说完台词会慌忙抿嘴(咽口水),几乎看起来成了习惯,有时候看着会觉得囧囧有神。
但是能把如此复杂的人物,演绎的并不脸谱,而且渐渐游刃有余,他的演技也值得肯定了。
人物形象★★★★☆
选角正确率:★★★★
角色扮相:★★★
演员演技:★★★★
经典指数:★★★★☆
最得意事:六国君王尽换,独我稳若泰山
最大败笔:何必伶优情戏,全是画蛇添足


  • 江南三月烟雨楼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穰侯魏冉
身份:秦国丞相、权臣,宣太后异父弟,秦昭王时期“四贵”之一。

魏冉这个人因为身份微妙,常常被同时期的田文苏秦等人的光芒掩盖。很少有人知道,鼎盛时期的秦国居然还有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外戚。提起外戚这个词,往往让人想到如窦宪、邓骘、梁冀、何进,甚至王莽,这样专权跋扈,作威作福的形象。毕竟在血亲家族维系统治的时代,任用外戚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事实证明,魏冉并不是一个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草包。他以军功掌握实权,四度相秦,任用白起,屡屡出兵,打得山东诸国俯首系颈,不敢仰视秦威。他的内外政策使秦国巍然立于不败之地,国力稳步增强,造就秦昭王不可一世的凛凛威风。
这样一个总揽朝政,诸侯畏惧的权臣,是不是真的架空了秦昭王?其实秦昭王驱逐四贵之前,未必像范雎所说的那么无力,最多是权力被四贵分走了部分,不能做到说一不二。否则一个没有实权的君主,又如何一口气扳倒手握实权的大臣?难道就凭范雎的一张嘴?
对比其他权臣,动不动就处死大臣,甚至杀害君主,魏冉这个权相可以说是相当厚道了,至少他把秦昭王扶上王位,又尽心尽力的辅佐了四十年(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弟,居然也没想过废立之事),于是后来无端被逐,看到秦王如此翻脸无情,魏冉可以说是活活气死了。
话说回来,《崛起》中的魏冉,多少有些虎头蛇尾。开头面对秦昭王的排斥和挑衅,他总是哈哈一笑,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后来田文相秦,他又带兵上门,把田文侮辱一番;直到函谷关失守,嬴稷托付重任,他亲自出使大梁,威逼利诱,使得韩魏退兵。重重表现,都是出将入相的风采。
但是就在五国攻齐的关键时刻,一个很神奇的梗迎面砸来——魏冉垂涎陶邑富足,居然逼迫白起去攻打大梁。先不说这样的做法让人匪夷所思,很想问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一个老成谋国的政治家居然会做这种荒唐事?
最重要的是,这个设置居然成了后来范雎上位的重要一环——从此之后,魏冉和白起的这个污点被范雎把持在手,每次被提及都是无言以对,成了两人先后倒在范雎手里的筹码之一……(神设定自有神效)
但是这个神设定,也极其深刻的含义——首先是因为魏冉对白起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魏冉的推荐和重用,哪有白起的大展长才。而且两人私交甚好,魏冉又是白起的直属上司,上司发话,白起如果不从,不仅伤害私人感情,更是有抗命之嫌,今后还能用你?(最后白起的死就是因为一再抗命)
更重要的是魏冉最后那句话:我和王上毕竟是一家人。言外之意,别忘了我是秦王的舅舅,就算出事,他也不会把我怎么样。于是白起虽然不愿意做这种盗用公器谋私的荒唐事,以沉默表示抗拒,可魏冉软磨硬泡,威逼利诱,用尽了解数。坦荡磊落如白起,最终也不得不低头从命。(这就是人情关系和权力的可怕之处,不过魏冉的软硬兼施,白起的无可奈何,两人的精彩演绎令人叫绝)
于是魏冉的将相之才,都被他的贪腐舞弊掩盖了,后期的魏冉也再无最初的运筹帷幄,反而是一脸的作威作福。直到他被逐回封地,人们记得最清楚的居然是他以权谋私,贪鄙非常(魏冉表示九泉之下已哭晕)。本身应该是《纵横》中光芒四射的穰侯,硬生生被后来居上的范雎夺了眼球,虎头蛇尾,令人惋惜。
人物形象★★★
选角正确率:★★★☆
角色扮相:★★★
演员演技:★★★★
经典指数:★★★☆
最得意事:权倾天下,威震诸侯
最大败笔:以权谋私,虎头蛇尾


  • 江南三月烟雨楼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应侯范雎
身份:秦昭王末期丞相,“远交近攻”策略创始人

对于范雎,我想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事迹,并不是提出“远交近攻”,而是出于嫉妒,谗言害死白起。
自古文臣与武将争功,屡见不鲜。伯嚭害死伍员,郭开冤杀李牧,邹忌驱逐田忌,秦桧栽赃岳飞,都与范雎陷害白起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于是范雎以嫉贤妒能的形象被人铭记。
不过范雎本人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仅凭一番话就说服秦昭王,铲除四贵,大权独揽,自己也封侯拜相,位极人臣;他的“远交近攻”使得秦国出兵周边,兵锋到处,少有后顾之忧;秦赵长平僵持,久攻不下,也是范雎一招釜底抽薪,终于促成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大胜,奠定日后统一基础。
范雎于秦国并非无功,但是个人品行相当有问题。他仅仅因为忌惮白起的军功,就让赵国得以死而后生,更使白起含冤而死;他个性鲜明,极重恩怨,睚眦必报,有恩必还,宁愿当个真小人,也不屑做伪君子。
《崛起》中的范雎,一副心胸狭隘,小人得志的卑劣嘴脸。他一来就直接打破了秦廷原有的局势,穰侯华阳黯然退场,应侯范雎开始唤雨呼风。他公报私仇,逼迫魏齐逃亡自杀,又把自己的恩人、亲信安插在朝,为日后用人不当埋下隐患。他更出于私心,使白起灭赵功亏一篑,最终含恨自杀,他自己也随后失宠。
对于范雎这种人,我认为他属于“利己主义者”,他不会像商鞅和张仪那样,为了秦国,为了秦王而牺牲个人利益。相反,范雎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他效忠秦国,只是因为这能为他带来功名利禄,他对秦昭王言听计从,出谋划策,也并不是出于对秦王本人的追随,而是为了报答秦王的恩情,顺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是真小人,坏的真实,坏的坦荡,坏也坏的光明磊落。他敢于在秦昭王面前说出自己睚眦必报的缺点,也敢于把坏事自己做尽,好事留给昭王,于是嬴稷离不开他,毕竟肯这样心甘情愿为自己背负恶名的大臣,可遇不可求(所以嬴稷对比白起和范雎,才会将白起置于死地)。
但是与《纵横》中自诩为势利之徒,却处处以秦国利益为先的张仪相比,范雎显然有云泥之别。比起他的前任魏冉,天下人对范雎同样看矮了一截。
因为魏冉的实力无可置疑,虽然贪腐,却不公报私仇;范雎确有真才实学,奈何私心太重,难免误国害民。如果说山东诸国对魏冉是发自内心的畏惧,对于范雎则更多是鄙视(比如三大公子嘲笑他的茅厕恩公)。
纵观全剧,这个人物塑造的太成功了,演员的演技也是神形具备,他演出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明知其非而不忍责的范雎。落魄挨打,大难不死,一朝得势,清算恩仇,他何其现实,何其鲜明?
但是范雎最后居然被秦昭王赐死,使得这个人物形象大打折扣——不知是为了显示秦昭王的言出必行,还是为了凸显范雎对秦昭王的仆从之谊?
人物形象★★★★☆
选角正确率:★★★★
角色扮相:★★★☆
演员演技:★★★★★
经典指数:★★★★☆
最得意事:位极人臣,扬眉吐气
最大败笔:因私误公,害人害己


  • 你们太会玩儿了
  • 右更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棒棒哒


  • 元宇天枰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可以转吗?


  • 就l这l样l吧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写的很好!


2025-07-14 07:31:15
广告
  • 贴吧用户_0GMCyXJ
  • 五大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历史上的范雎最出名的,是远交近攻


  • shine冰洁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写的好


  • 博白詹小明
  • 右更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嚄OKJJ了
  • 不更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没了?


  • NARUTOFPY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F5已烂


  • 江南三月烟雨楼
  • 公士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宣太后芈八子
身份:秦昭王嬴稷之母,秦国王太后

关于宣太后,去年有喜传已经让很多人了解她了,我也就不多说,直接说说《崛起》里的宣太后。
如果从《纵横》说起,这里的宣太后是个美貌兼具野性,智慧而且坚忍的楚女。她大胆泼辣,敢做敢说,和惠文后魏纾的一味柔顺保守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嬴驷对她几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专宠不衰。
魏纾是礼教大防下教出来的贤妻良母,处处端着架子,生怕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句指责,宁愿压抑自己,也要做个有身份有教养的女人(比如最后和芈八子以命相搏,还不忘了整理衣衫)。
所以嬴驷让她做了王后,摆给外人看,又有样子又有面子,哪方面都无可挑剔。即使撇开她大婚行刺给嬴驷留下的阴影,魏纾显然也是呆板无趣的,能相处一时,几十年下来肯定应付不了嬴驷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宣太后芈八子就不同了,她的似水柔情下隐藏着浓厚的女丈夫气质。从第一次和嬴驷相见,她的新鲜感从来没有消失,不仅容貌美艳,风情万种,更拥有不输男人的胸襟和眼光。
她不会用妇道礼法约束自己,也不惧他人以此为由的指责,于是面对宗族长辈,她也可以大喇喇与嬴驷并坐问答(把倚老卖老的关内侯气个半死),更能站在国家高度上,规劝惠文王允许张仪去营救姬狐公主。
魏纾的世界里只有丈夫和儿子,本国宗室大臣的小心机她看不透,别国使臣的用心她也想不通,她是真正的妇人之仁,顾虑重重,少有主见,才会被赢壮拿捏在手,一生任人摆布。
芈八子的世界里却有太多人和事,她关心的不光是自己是否得宠,儿子能否即位,还有助她嫁入王室的张仪,她和义渠王的儿子芈琰。嬴驷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却也只是其中一个。
芈八子虽然聪慧,却不将聪明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否则以魏纾的无知软弱,会有怎样悲惨的下场?(顺便鄙视下有喜传之类的东西,那些女人除了争宠陷害,就没别的事干)
即使身为惠文王的宠妃,地位尊贵,她也始终真心待人,所以不光赵弋、白起这些下属对她誓死效忠,即使秦武王嬴荡,对芈八子也很是亲近。
《崛起》中成为太后的表现,更像是一个老练狠辣的政治家。不论是铁腕手段为嬴稷扫平登基之路,还是用计赶走孟尝君田文,虚与委蛇诱杀义渠亥,芈八子处处透出精通世故,深谙政道的强大气场。
嬴稷自以为已经有了母亲一般强大的政治手段,设计让她听到义渠亥的阴谋,可惜这种伎俩终究瞒不过芈八子的双眼。
后期到了迟暮之年,作为政治家的心境渐渐消退,芈八子俨然转换成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深爱儿孙后辈的祖母。
明知嬴稷重用范雎,准备铲除魏冉,她只假装不见,更不打算帮助魏冉翻盘,因为她知道嬴稷大权独揽的时机已经成熟。
可是长孙被杀,儿媳惨死,给了她极重的打击,嬴稷的无情冷漠,更让芈八子看清了形势——自己和弟弟们该放手了。
但是魏冉的不甘心,以及另外两个儿子的野心勃勃,变成了嬴稷和秦国的隐患,宣太后最为狠绝的一面也随之显现出来——绝食自杀。
因为魏冉和儿子们的倚仗就是她这个太后,嬴稷不将他们治罪同样是为了她这个母亲,所以为了保全弟弟们,保全儿子们,宣太后选择杀死自己。
我想嬴稷在看到太后密信的一刻,就隐约猜到了她的打算,所以后来她绝食而死,显然在嬴稷的意料之中。
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嬴稷在驱逐舅舅和弟弟们之后,平静的将密信烧毁,把一场可能发生的政变阴谋从此勾销,也没有和这些人秋后算账。
宣太后的前半生为很多人而活,后半生为嬴稷和他的秦国而活,却几乎不曾为自己活一次。如她所说,她爱谁都不如爱嬴稷,她对嬴稷的爱是为计深远的,站在国家高度上,将他培养成了一个合格的君主(也可以说是在教他不要做一个好人)。
她一点一滴的教会了嬴稷,作为君王,不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不做愚者,也不做智者,王就是王,和世上的人终究不同。为了儿子成为真正的秦王,她甚至不惜“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狼心”,即使最后自己也被儿子的狼心无情伤害。
比起有喜传里为情而狂,为情而死的宣太后,《崛起》中的宣太后更像是秦昭王帝王之路的启蒙老师和精神灯塔。虽说她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儿子,然而爱子情深背后,隐藏着她和惠文王同样的深刻目的——为了秦国。(属于本剧格局较高的人物)
所以跳出了儿女情长的圈子,宣太后的人物形象,足以睥睨剧中众多男性角色。
关于演员
宁静不是第一次饰演太后了,她的《孝庄秘史》已是她颜值和演技的巅峰(她的大玉儿是本人童年记忆中最美的女人);她也不是第一次演绎秦国的太后,十几年前的嬴政之母赵姬,令多少人至今记忆犹新。
宁静的太后与众不同,只有她可以把泼辣、狠绝、睿智、大气、温情、慈爱和绝色容颜完美融为一体(至于有喜传……不用多说了)。
不少人表示本剧中宁静的表演有些过头,我觉得这是编剧对人物处理的模糊不清,而不是演技的问题(不然可以看看孝庄秘史里的太后,完全恰到好处)。
编剧似乎在芈八子已是太后的情况下,还要她继续保持泼辣直爽的性格,造成一股与年龄十分违和的尴尬。不过好在宁静自己还是有超强把握力的,即使夸张,也毫不做作,完全是本色出演(就像之前的魏惠王和楚怀王一样,都是本色出演)。
最后在孙子灵前的恸哭责问,泪水肆流,十分引人入戏,我想张博和她对戏还是倍感压力的,毕竟她的气场太强大了。
当宣太后的一生伴随着歌声谢幕,恍然有种《崛起》顿时黯然的错觉,可以说是全剧中的泪点之一。
或许这个宣太后还有些许不尽人意,但也可以和大玉儿一样,列为宁静的经典角色。
人物形象★★★★☆
选角正确率:★★★★★
角色扮相:★★★
演员演技:★★★★★
经典指数:★★★★☆
最得意事:千古太后我为首
最失意事:一生未得一双人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193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大秦帝国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