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悼
“安庆一中有一颗樱花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
“听说每年樱花开得怎样,就预示着这一年的学子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据说那种地上部分长得慢的树,地下的根大都长得特别快。老樱树一百多岁了,也终于只有一层半楼高,那么地下的根系,想必已经是盘根错节,深深嵌进了这片土地。近来走在广场上的时候,想到以后要是把广场也拆了,翻开地砖发现下面全是密密麻麻的遒劲的老树根,我大概是会哭出来的吧。
学长学姐都说是建新楼的缘故,樱花树才会一年不如一年。气派的新楼建起了,遮住了阳光,压着了树根。去年它还抽出了一根嫩嫩的新枝条,慢悠悠地开了半树的花。以为这种百年的树木,是自有自的活法的。然而今年却是真的不行了。去年的夏天酷暑后又是暴雨,学校放了大半个夏天的假。我总觉得樱花树就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在学校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安静地死在了那里。
上次去见樱花树的时候,树干上长了些白色的斑斑点点,大概是什么蘑菇之类的吧。树身上的凹陷处,竟长出了些黄色的小野花。树的生命不在了,而树的魂灵依旧护佑着这一方水土。一刹那间觉得它就这样也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最后死在这里,身上开满白色黄色的细小花朵,被嫩嫩的绿色逐渐覆盖。它用一百年的时间生长,也理应用一百年的时间来为它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安静的葬礼。
没去到一中的时候,听说这里有一棵百年的樱花树,一直想看看它开花的样子。到了一中之后,听说樱花树快要不行了。同在一个城市十八年,最终却不得一见,大概是无缘吧。只看着那百年的树枝在两年内迅速的衰老下去。
直到现在一切都没了。
上课时在新建的楠楼,听见了嗡嗡声。第二天才知道,是砍了樱花树。
想着既然一百年的樱花树终有一天会砍,那么什么时候学校也终于会没有吧。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见证一百年风风雨雨,刻满学校沧桑变化的樱花树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在这个繁花绽放,绿意复苏的时节,孤独地消失了。
校史馆边的红叶李开的正盛,细细的枝条上缀满白色的五瓣花,新长的叶子是充沛的血液般的红色。罗汉松两旁的草坪里,种着大红的山茶花,花朵花瓣很多层,重重叠叠的,饱满而美丽。现在还没到栾树开花的季节,我就已经能清晰地想起那一地的黄色小碎花——听说栾树长得很慢,也难以成材。楠楼门前那两排红的白的玉兰,也终于一株接一株地开起了花,是那种每一朵都向着湛蓝的天空、盛满着生命力量的开花。
然后我走在楠楼的大理石台阶上,想起我的脚下就埋着一棵樱花树的灵魂。楼道里空荡荡的,初春的金色阳光从窗户里投进来,只有樱花树的灵魂在这里游荡。老樱树被砍了,移来了一棵新的树。可是老樱树去哪了呢?
每年都会有很多校友回一中来看。那些年纪很大的白发老人们,从此再也寻不见那棵樱花树的影子了。只有广场的土里,还埋着樱花树死去的根系,而那也终于会化成尘土。听说一中正在建新校区,那么建起后,老校区怎么办呢?像死了被砍了的樱花树那样,没用了就要被拆了吗?
平时不太注意。最近仔细想来,学校里的花花草草都是有人精心照料修建的。每年春天有人给它们剪枝,冬天有人给它们刷白漆,长歪了长倒了就有人来帮它们重新立起。那棵老樱树应该也是这样——起初一边倒地长,而那时的人们神来之笔似的为它在枝干下面立了块大石头,树就支着这石头慢慢长成了后来那样。现在树没有了,石头仍然还立在那里。
如果校区哪一天真的不再用做学校了,那也就没有人打理这些花花草草了吧。杂草会疯长,蔓延到樱花树的围栏外面。也没有人给树剪枝条了,那时候的树大概就不似现在这般好看了。同学说那一年樱花树开得最好,第二年楠楼就建了起来,树从此一年不如一年。是树知道自己生命将尽,才用尽全力撑起了一树粉红色的梦吧。我就想,是不是树也知道历史的道理,便早早地化为尘土落入土地。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落下。读历史书,读日本的倒幕运动,武士手持利刃高呼,虚伪的繁华瞬间在此落尽。读中国的近代史,大清的天朝上国,也最终化为一堆泡沫。所谓历史是这么一回事,生命又何不是如此。连一百年的樱花树,也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么我们,也终将会成为过去。
以后的学子们就再也看不见这棵樱花树了。连枯死的树干都见不到了。
它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芽生长开花。一百年过去,开过的花、落下的枝条,都重新回落在这片土地里。一中的地里仍有樱花树的灵魂。
我不知道树去哪里了。只希望学校能给树一个更好的归宿,给它一个比在原地慢慢腐烂更好的结局。
时间在流逝,时代会变化。人们来来往往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日月星辰飞速地流过。没有人记得曾经在这片土地都行走过谁,只有默不作声的樱花树知晓。而今树也不在了。消失的不仅是树,还有刻在树上的、一百多年的记忆。
树死了,对樱花树的悼念依然存在。就好像神明死了,但人们的信仰依旧会继续。
然而树会死,那些看过樱花绽放的人们也终于会死,见过这棵百年樱花树的人们也终于会死,知道这棵樱花树的人们也终于会死。
我们也终于会被忘却。
只愿后来的人们,能记得这里曾经有过一棵樱花树。
“安庆一中曾经有一棵樱花树,一百多岁了。”
“安庆一中有一颗樱花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
“听说每年樱花开得怎样,就预示着这一年的学子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据说那种地上部分长得慢的树,地下的根大都长得特别快。老樱树一百多岁了,也终于只有一层半楼高,那么地下的根系,想必已经是盘根错节,深深嵌进了这片土地。近来走在广场上的时候,想到以后要是把广场也拆了,翻开地砖发现下面全是密密麻麻的遒劲的老树根,我大概是会哭出来的吧。
学长学姐都说是建新楼的缘故,樱花树才会一年不如一年。气派的新楼建起了,遮住了阳光,压着了树根。去年它还抽出了一根嫩嫩的新枝条,慢悠悠地开了半树的花。以为这种百年的树木,是自有自的活法的。然而今年却是真的不行了。去年的夏天酷暑后又是暴雨,学校放了大半个夏天的假。我总觉得樱花树就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在学校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安静地死在了那里。
上次去见樱花树的时候,树干上长了些白色的斑斑点点,大概是什么蘑菇之类的吧。树身上的凹陷处,竟长出了些黄色的小野花。树的生命不在了,而树的魂灵依旧护佑着这一方水土。一刹那间觉得它就这样也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最后死在这里,身上开满白色黄色的细小花朵,被嫩嫩的绿色逐渐覆盖。它用一百年的时间生长,也理应用一百年的时间来为它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安静的葬礼。
没去到一中的时候,听说这里有一棵百年的樱花树,一直想看看它开花的样子。到了一中之后,听说樱花树快要不行了。同在一个城市十八年,最终却不得一见,大概是无缘吧。只看着那百年的树枝在两年内迅速的衰老下去。
直到现在一切都没了。
上课时在新建的楠楼,听见了嗡嗡声。第二天才知道,是砍了樱花树。
想着既然一百年的樱花树终有一天会砍,那么什么时候学校也终于会没有吧。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见证一百年风风雨雨,刻满学校沧桑变化的樱花树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在这个繁花绽放,绿意复苏的时节,孤独地消失了。
校史馆边的红叶李开的正盛,细细的枝条上缀满白色的五瓣花,新长的叶子是充沛的血液般的红色。罗汉松两旁的草坪里,种着大红的山茶花,花朵花瓣很多层,重重叠叠的,饱满而美丽。现在还没到栾树开花的季节,我就已经能清晰地想起那一地的黄色小碎花——听说栾树长得很慢,也难以成材。楠楼门前那两排红的白的玉兰,也终于一株接一株地开起了花,是那种每一朵都向着湛蓝的天空、盛满着生命力量的开花。
然后我走在楠楼的大理石台阶上,想起我的脚下就埋着一棵樱花树的灵魂。楼道里空荡荡的,初春的金色阳光从窗户里投进来,只有樱花树的灵魂在这里游荡。老樱树被砍了,移来了一棵新的树。可是老樱树去哪了呢?
每年都会有很多校友回一中来看。那些年纪很大的白发老人们,从此再也寻不见那棵樱花树的影子了。只有广场的土里,还埋着樱花树死去的根系,而那也终于会化成尘土。听说一中正在建新校区,那么建起后,老校区怎么办呢?像死了被砍了的樱花树那样,没用了就要被拆了吗?
平时不太注意。最近仔细想来,学校里的花花草草都是有人精心照料修建的。每年春天有人给它们剪枝,冬天有人给它们刷白漆,长歪了长倒了就有人来帮它们重新立起。那棵老樱树应该也是这样——起初一边倒地长,而那时的人们神来之笔似的为它在枝干下面立了块大石头,树就支着这石头慢慢长成了后来那样。现在树没有了,石头仍然还立在那里。
如果校区哪一天真的不再用做学校了,那也就没有人打理这些花花草草了吧。杂草会疯长,蔓延到樱花树的围栏外面。也没有人给树剪枝条了,那时候的树大概就不似现在这般好看了。同学说那一年樱花树开得最好,第二年楠楼就建了起来,树从此一年不如一年。是树知道自己生命将尽,才用尽全力撑起了一树粉红色的梦吧。我就想,是不是树也知道历史的道理,便早早地化为尘土落入土地。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落下。读历史书,读日本的倒幕运动,武士手持利刃高呼,虚伪的繁华瞬间在此落尽。读中国的近代史,大清的天朝上国,也最终化为一堆泡沫。所谓历史是这么一回事,生命又何不是如此。连一百年的樱花树,也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么我们,也终将会成为过去。
以后的学子们就再也看不见这棵樱花树了。连枯死的树干都见不到了。
它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芽生长开花。一百年过去,开过的花、落下的枝条,都重新回落在这片土地里。一中的地里仍有樱花树的灵魂。
我不知道树去哪里了。只希望学校能给树一个更好的归宿,给它一个比在原地慢慢腐烂更好的结局。
时间在流逝,时代会变化。人们来来往往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日月星辰飞速地流过。没有人记得曾经在这片土地都行走过谁,只有默不作声的樱花树知晓。而今树也不在了。消失的不仅是树,还有刻在树上的、一百多年的记忆。
树死了,对樱花树的悼念依然存在。就好像神明死了,但人们的信仰依旧会继续。
然而树会死,那些看过樱花绽放的人们也终于会死,见过这棵百年樱花树的人们也终于会死,知道这棵樱花树的人们也终于会死。
我们也终于会被忘却。
只愿后来的人们,能记得这里曾经有过一棵樱花树。
“安庆一中曾经有一棵樱花树,一百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