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寄语——丁酉二月初九
十几年前教学时,感于自身的体识,给学生列了三本必读的书:《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后来又写了这篇为什么必读《金刚经》的个人知见,今天翻出来,供参考。请大家注意,是让阅读,不是让你学佛或出家!
世间万法既具空性,亦显实相。无实相则法无以立,离空性则实相无以存!实相必至无相,即明空性;空性非无,若执为无,则落顽空,即不明实相!实相非有,执于有则成攀缘,即失空性。《金刚经》乃佛亲口宣讲之大乘了义,欲使人人解“缘起(则)性空”之究竟本义,更讲《金刚经论》,启众生本具之般若妙智,解空悟空,当体体空(性)! 为明佛教本义、为觉我人佛性必读《金刚经》!
慈悲之大,为菩提心!乃我佛教化之核心;古人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等言语皆与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旨吻合,欲得菩提妙道,必生慈悲胸怀,而《金刚经》中,佛菩萨之大慈大悲,尽显于一句一字之中!是故欲拓展心量、利益群生,必读《金刚经》!
世间万法莫不以求归自然为指归,佛在经中明指万法之究竟义,善解大千之微妙处,言旨直趣如是大道!故欲明天道之自然,兼及武学之堂奥(以武学不出自然,至其巅峰始见于道。),必读《金刚经》!
人生在世,如处污垢池中!任你如何清高孤标,也难能得真净!佛在经中,以身示法,赤足持钵,沿街乞食,以法王身,做卑微行,是乃出入于有无之间,示无相平等真净不执不二之趣,与太上真常之旨不一不异!虽是方便行,总归究竟义!如此“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即今见闻不受持,内心永无真光明!是故亦当读《金刚经》!
(此2014年旧作)(2017.3.6)
十几年前教学时,感于自身的体识,给学生列了三本必读的书:《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后来又写了这篇为什么必读《金刚经》的个人知见,今天翻出来,供参考。请大家注意,是让阅读,不是让你学佛或出家!
世间万法既具空性,亦显实相。无实相则法无以立,离空性则实相无以存!实相必至无相,即明空性;空性非无,若执为无,则落顽空,即不明实相!实相非有,执于有则成攀缘,即失空性。《金刚经》乃佛亲口宣讲之大乘了义,欲使人人解“缘起(则)性空”之究竟本义,更讲《金刚经论》,启众生本具之般若妙智,解空悟空,当体体空(性)! 为明佛教本义、为觉我人佛性必读《金刚经》!
慈悲之大,为菩提心!乃我佛教化之核心;古人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等言语皆与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旨吻合,欲得菩提妙道,必生慈悲胸怀,而《金刚经》中,佛菩萨之大慈大悲,尽显于一句一字之中!是故欲拓展心量、利益群生,必读《金刚经》!
世间万法莫不以求归自然为指归,佛在经中明指万法之究竟义,善解大千之微妙处,言旨直趣如是大道!故欲明天道之自然,兼及武学之堂奥(以武学不出自然,至其巅峰始见于道。),必读《金刚经》!
人生在世,如处污垢池中!任你如何清高孤标,也难能得真净!佛在经中,以身示法,赤足持钵,沿街乞食,以法王身,做卑微行,是乃出入于有无之间,示无相平等真净不执不二之趣,与太上真常之旨不一不异!虽是方便行,总归究竟义!如此“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即今见闻不受持,内心永无真光明!是故亦当读《金刚经》!
(此2014年旧作)(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