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间育种试验需要机械化
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学科建立的目的是使育种学 家能得到最好的机器、设备和仪器,并使工作效率提高, 试验结果更加精确。 育种已是人类的一种经常性、规范性活动,是农作 物生产活动的重要一环。育种不仅仅是使人们获得品质 更好、产量更高的新品种的主动出击,它还是对付品种 退化这一自然规律的被迫行动。对付杂草和病虫害的斗 争,在人类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方面也永不会停止。 在育种工作中,新品种在大面积推广之前,必须先 进行小面积(又称小区)试验,以客观地对新品种做出评 定。对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如新农药或新肥料,也都必须 先进行小面积田间试验,在明确其使用条件、数量、增产 效益等以后,才能推广至大面积使用。 田间试验的研究对象称为试验因素,例如品种试验 中的品种,密度试验中的密度等。试验又分单因素试验 和多因素试验。每个试验因素还可制定各种不同的具体 内容和措施,称为因素水平。在品种比较试验中,每个参 加试验的品种就是一个水平;在研究密度试验中,每一 个密度也是一个水平。 将试验因素和因素水平排列组合成一个个由小区 体现的试验措施,称为试验处理。如有三个品种,且用三 个种植密度来研究它的最适栽培方式时,就会有3×3 =9种组合方式,即9种试验处理。为了确保试验精度, 正确评价试验误差,每个试验处理必须有3~5次重复。 如上述三品种三密度的试验重复5次,即需45个小区 进行实验。一个育种单位针对不同系列、不同品种、不同 条件每年都需要进行近千个小区试验。并且,一个试验 中的所有小区应在同一天完成,以减少时间与气候变化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试验田播种时,小区之间绝不能混种。若用普通播 种机必须每播完一个小区,停机清出机内的种子。收获时,用大田机械收割也必须每收完一个小区,停机清种。 以上这些因素的处理和数据收集,极大地制约了育 种学家的工作幅度。 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就是用小区专用播种机,自 动清种,方便换种,小区之间不必停机;用小区专用收获 机,收完一个小区只需暂停半分钟,即可完成清种,使一 个育种学家能规划和管理上千个小区,比人工操作或使 用大田机械替代作业,效率可提高数十倍。 由于效率高,同一试验均可在同一天完成;由于播 深一致性好,称量产量精确性高,使试验精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