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团小说吧 关注:2,910贴子:443,831

回复:【韩女说0308】 -《永远怀春的诗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俊晴 今天就到我杨先生这里,明天开始更钱孩子的部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7-03-10 21:43
回复
    港真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真的是细水长流 没有外人想要的太多轰轰烈烈和大起大落 却是能给人温暖和安心的爱情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7-03-10 21:48
    收起回复
      哇,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胡适。给我们讲胡适太太好打牌,为了凑人,胡适还要帮太太呼唤牌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7-03-10 22:00
      收起回复
        狂狷哈哈,挺喜欢这个不像译名的中文译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7-03-10 22:12
        收起回复
          突然懵,Miss Williamas。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7-03-10 22:16
          收起回复
            是的,记得胡适形容韦莲司就是狂狷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7-03-10 22:22
            收起回复
              江冬秀女士其实挺好的,突然词穷。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7-03-10 22:30
              收起回复
                哇突然不知道怎么说了。就像是理解吧女人对女人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7-03-10 22:35
                收起回复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有点痴气的宋昀宸,以一片痴心来回报妻子的深情。
                  在英国留学时,有天唐歆还在睡觉,宋昀宸已起床特意为她准备做早餐。平日里“拙手笨脚”的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睡眼惺忪的唐歆被宋昀宸叫醒,他把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这样唐歆就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了。吃着夫君亲自做的饭,唐歆幸福的说,“这是我吃过最香的早饭。”
                  于是他为她做了一辈子的早饭,后来有了女儿阿圆,则变成为她们母女俩做早饭。
                  她怀孕时,他对她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就像你这样的!”她生了阿圆后,他喜滋滋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他执意不要第二个孩子,理由是:“我们如再生一个孩子比阿圆好,而喜欢那个孩子,怎么对得起阿圆呢?”其实,是他不忍心让她再受生育之苦,每次女儿生日的时候,他总要说:“这是母难日。”
                  抗战时为了生计,他曾经外出教书,留她们母女在无锡。他十分想念她们,给唐歆写了很多旧体诗,好不容易从外地回来,他郑重地对她许诺:“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7-03-11 12:29
                  回复
                    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妻子,他视若珍宝,毫无保留地赞美她,以至于朋友都笑他有“誉妻癖”。
                    他称赞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她面前甘拜下风,不止一次说:“歆的的散文是天生的好,谁也比不了的。”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初版的样书上,他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妻唐歆,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巧的是,谈及对婚姻的理解,唐歆也曾说过,夫妻间最理想的关系是情人同时也是朋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7-03-11 12:34
                    回复
                      他们除了生活上相濡以沫之外,更有着精神上的相知相契。他们是夫妻,也是最好的朋友。
                      他们志趣相投,两个人最爱的就是读书。
                      他们性情相近,两个人是出了名的与世无争。一心只想在风雨飘摇中有张安慰的书桌,对政治都比较淡漠。唐歆曾经写过一篇名叫《隐身衣》的文章,说身处卑微就是最好的隐身衣,她和宋昀宸也是乱世中的一对隐士夫妇,隐于市,遁于书中。
                      他们进退也一致。抗战胜利后,他们本来有离开的机会,却选择留在了自己的祖国。留下来,不是为了唱“爱国调”谋什么高职,正如唐歆所说:“我们不愿逃跑……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不愿做外国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7-03-11 12:40
                      回复
                        文革中,他们被下放到干校。安排唐歆种菜,这时她已经年近六十了。宋昀宸担任干校通信员,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到菜园的东边,远远的看唐歆一眼。
                        干笑的生活说不艰苦是骗人的,劳动关、睡觉关、吃饭关、方便关等,关关苦涩,日日复来。
                        可这是一对善于苦中作乐的夫妻,他们总是用笑谑来消解心中的苦。唐歆回忆说,有一次听得猫叫,开灯看铺上是两只血肉模糊的老鼠,吓得她立马跳下了床。惊魂甫定后,她又不乏幽默的对宋昀宸说:“猫儿饷我以鼠。”宋昀宸笑着安慰她说:“这是个好兆头,说明你马上就要苦尽甘来了。”
                        纵使乌云蔽日,看在他们眼里,每片乌云都镶有一道金边。


                        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7-03-11 12:48
                        回复
                          (下)
                          好不容易苦尽甘来,他们已携手走到了人生的边上。
                          晚年的宋昀宸身患癌症,两次入院,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全是在医院中度过。女儿阿圆也查出肺癌,在另一个医院住院。八十多岁的唐歆奔波于两个医院间,她守护了他们一辈子,只求能给他们最后的庇护。
                          宋昀宸病重时已经无法进食,只能鼻饲,唐歆就精心给他准备各种鸡、鱼、蔬菜混入营养液中,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她说:“昀宸病重,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我尽力保自己,争求‘夫先,妻在后’。”
                          亲友见她太累了,让她回家休息下,她固执的留在医院,并说:“昀宸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1997年,被唐歆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阿圆去世。一年后,宋昀宸病终,一眼未合好。唐歆附在他耳朵说:“你放心,不要紧。”她说完这句话,他终于闭上了眼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7-03-11 12:56
                          回复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宋昀宸当年的誓言犹在耳畔,没想到,居然一语成谶。
                            “昀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三里河的家,对她来说只是寓所,她守在那里,以一只纯净之笔写出了《我们仨》。这本书里,没有浪漫的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写的只是记忆中一些微细之事,却格外真挚动人。
                            许多年前,唐歆读到英国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宋昀宸听,他当即表态:“我和他一样。”唐歆说:“我也一样。”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正因如此,我们对宋昀宸和唐歆的爱情才如此向往。因为他们诠释了世人理想中的爱情状态——一生一世一双人,纯粹,持久,有如静水流深。
                            好的爱情,经得起烟火,守得住深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7-03-11 13:05
                            收起回复
                              @金俊晴 进度比自己想的要快,争取多写。目前打算一篇传记一篇小说,下午到晚上开始写花儿与少年。@勿欺我吖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7-03-11 1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