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食材吧 关注:10贴子:112
  • 0回复贴,共1

10款口感爆表的包子,尝一口真的不过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包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名点之一,它以细腻的口感和多样的工艺红遍大江南北,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拥趸,有很多人甚至愿意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只为尝一口那熟悉的味道。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度,各种脍炙人口的包子做法更是层出不穷,考验着我们的舌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10款口感爆表的包子,尝一口真的解馋吗?

一、天津狗不理包子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时候还觉得很新奇,这种比小笼包大一圈比普通包子小一点的狗不理包子外形即美观,入口又美味。它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和素包子等6大类,90多个品种。狗不理包子采用”半发面,水打馅“的制作工艺,皮薄带韧劲,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相传袁世凯在天津训练新军时,曾把这种包子送给慈禧当作贡品,慈禧尝后大悦。

二、广东奶黄包
奶黄包也叫奶皇包,用奶油、蛋黄、牛奶和面粉等食材制作而成,属于广式甜点的一种,以其浓浓的奶香和甜甜的口感闻名全国,深受人们的青睐。广东人有喝早茶的习惯,喝早茶的时候经常会蒸上一笼。不过喜欢咸味包子的吃货们可能对奶黄包不太感冒。

三、南翔小笼包
南翔小笼包是江浙沪一带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它的制作工艺始于清代同治年间,2014年8月成功入围中国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小笼包以皮薄、馅多、汁多、味鲜而闻名。馅心用的是夹心腿肉制成的肉酱,而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赶制的。小笼包外形小巧玲珑,呈半透明状,正确的吃法是,先咬一小口,吸尽里面的汤汁,享受完汤汁的鲜美后,再把皮和馅吃下去。

四、新疆烤包子
烤包子是维吾尔族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居住在这里的牧民外出放羊打猎,都会带上馕、水、面粉等东西,很长时间不用回家。相传烤包子就诞生在野外,主要是用馕加上打来的野兔肉坑烤而成。现在的烤包子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孜然粉、洋葱和胡椒粉等烤制而成。外观金黄,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五、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外观呈圆柱形,齐刷刷的立着,像一顶顶小厨师帽,表皮呈麦黄色。水煎包一般有荤素两种馅,主要原料为面粉、肉馅、韭菜、粉条、白菜等。包子下锅后经过蒸、煮和煎三道工序而成,一面而脆,三面柔软,馅多皮薄,香而不腻。

六、丁莲芳千张包子
这种包子与普通包子的不同在于,它以千张作为主要原料,加入肉馅(肉馅中加入笋衣、开洋)包裹成长形的千张包子,而且要配细粉丝一起吃菜算正宗。丁莲芳千张包子在用料上也是非常讲究的,千张薄而韧,包得密不透气,香浓汁鲜;丝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软入味。

七、成都韩包子
成都韩包子起源于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大金街开设的“玉隆园面食店”,韩玉隆去世后,他的儿子韩文华接替经营在包子的做法上精益求精,创造了“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深受人们的推崇,名声不胫而走。曾有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其实韩包子用料极其讲究,采用特级面粉,肥瘦猪肉、化猪油等食材,做出来的包子花纹清晰,松软细嫩。

八、开封灌汤包
灌汤包在北宋年间就已经开始售卖了,当时称为“灌汤馒头”,由北宋时期“在京第一”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经历代厨师逐渐改制而成,流行于开封、西安一带。这种包子将汤、肉和面三者的味道融汇在一处,给人带来吃汤、吃面和吃肉三位一体的味觉享受。并被人们用“放下似菊花,提起如灯笼”来形容它的美观。

九、广东叉烧包
叉烧包是广东一带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西关名点,被誉为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它将蜜汁叉烧切成小块,再加入耗油为馅料,再以面粉包制成雀笼形,煮熟后包子的顶部自然开裂,散发出阵阵叉烧香味。肉馅香滑多汁,松软细嫩,甜咸适口。

十、扬州三丁包
所谓“三丁”是由鸡丁、肉丁和笋丁制成,三种原料的搭配也很讲究,要以1:2:1的比例配比,要求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肉要用精选的五花肉,鸡丁要求肥嫩,用隔年的母鸡,笋越新鲜越好,能吃的出脆嫩的口感才算合格。三丁又称三鲜,相传当年日本天皇迟到空运去的扬州三丁包,赞其为天下一品。
上面这十种美味可口的包子您吃过几种?感觉尝一口是不会过瘾的。其实包子不但好吃,还可以作为一种主食,包子由面粉做成,相对于米饭来说,面粉中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B2都要比大米高,就营养价值来说,多吃面粉类的食品有助于健康。


IP属地:上海1楼2017-03-08 15: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