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邮币资讯APP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发行的邮票种类和数量是非常之多的,其实很多邮票的图案也为我们呈现出中华大地四季的景色,如1974年我国发行的《普及大寨县》特种邮票就采用非常明显的四季景色来突出时间的概念,而1979年发行的《万里长城》邮票则采用蓝、绿、红、白的主色调展现长城四季的风貌,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尚未发行过春夏秋冬主题的邮票,而在2017年3月20日我国将发行《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一套,通过四五个孩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节表现了四季的自然氛围和文化内涵。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274d7b1d0f9d72a17641015e42b282a/a95425d6912397dd497c2b8a5082b2b7d1a287a1.jpg)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邮政曾多次发行“四字”系列特种邮票,《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也是继《福禄寿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四字”系列邮票之后,再次创意发行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邮票。 《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图名分别为春和景明、夏致清和、五谷丰登、瑞雪丰年,表现的是“春放风筝夏摸鱼,秋拾稻穗冬放炮”的生活场景,从目前展示出的设计稿来看,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小写意绘画手法,画面既有年画的清新淡雅和构图特点,又不失将传统经典与现代的透视布局和快意笔墨相结合,使得方寸画面简洁生动,比较好地向人们传达了“春夏秋冬”讯息。
想知道藏品交易排行榜单请下载邮币资讯APP.
邮票的第一图表现了春天的景色,微风和煦、两岸柳扬,有一群孩童在放风筝,春燕往来穿梭,充满了繁荣生机。第二图表现了夏天的景色,孩子们摇着小船穿梭在荷花荡中,有的顶着荷叶帽,有的摆弄着手中莲花,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第三图表现了秋天的景色,云高万里,遍布金黄色调。孩童们忙着收稻谷,人们脸上满是喜悦,描绘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第四图表现了冬天的景色。飘雪漫天,梅红绽放。女孩儿在忙着贴福字,还有孩童蹲在地上点燃鞭炮,给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春夏秋冬简介:
古代以“时”称谓季节,古人以太阳的视运动确定“日”的轮换,以月亮圆缺的周期确定“月”的时间单位,以太阳与星象的配合确定“四时”的季节变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时令观念和时节划分方法。首次明确地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见于《月令》的记载,《月令》将每季分为三个月,统之以孟、仲、季,从此“时”的划分更为客观和科学,四季划分的渊源和由来,反映了古人“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的“天地人合一”的思维和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发行的邮票种类和数量是非常之多的,其实很多邮票的图案也为我们呈现出中华大地四季的景色,如1974年我国发行的《普及大寨县》特种邮票就采用非常明显的四季景色来突出时间的概念,而1979年发行的《万里长城》邮票则采用蓝、绿、红、白的主色调展现长城四季的风貌,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尚未发行过春夏秋冬主题的邮票,而在2017年3月20日我国将发行《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一套,通过四五个孩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节表现了四季的自然氛围和文化内涵。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274d7b1d0f9d72a17641015e42b282a/a95425d6912397dd497c2b8a5082b2b7d1a287a1.jpg)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邮政曾多次发行“四字”系列特种邮票,《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也是继《福禄寿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四字”系列邮票之后,再次创意发行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邮票。 《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图名分别为春和景明、夏致清和、五谷丰登、瑞雪丰年,表现的是“春放风筝夏摸鱼,秋拾稻穗冬放炮”的生活场景,从目前展示出的设计稿来看,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小写意绘画手法,画面既有年画的清新淡雅和构图特点,又不失将传统经典与现代的透视布局和快意笔墨相结合,使得方寸画面简洁生动,比较好地向人们传达了“春夏秋冬”讯息。
想知道藏品交易排行榜单请下载邮币资讯APP.
邮票的第一图表现了春天的景色,微风和煦、两岸柳扬,有一群孩童在放风筝,春燕往来穿梭,充满了繁荣生机。第二图表现了夏天的景色,孩子们摇着小船穿梭在荷花荡中,有的顶着荷叶帽,有的摆弄着手中莲花,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第三图表现了秋天的景色,云高万里,遍布金黄色调。孩童们忙着收稻谷,人们脸上满是喜悦,描绘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第四图表现了冬天的景色。飘雪漫天,梅红绽放。女孩儿在忙着贴福字,还有孩童蹲在地上点燃鞭炮,给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春夏秋冬简介:
古代以“时”称谓季节,古人以太阳的视运动确定“日”的轮换,以月亮圆缺的周期确定“月”的时间单位,以太阳与星象的配合确定“四时”的季节变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时令观念和时节划分方法。首次明确地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见于《月令》的记载,《月令》将每季分为三个月,统之以孟、仲、季,从此“时”的划分更为客观和科学,四季划分的渊源和由来,反映了古人“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的“天地人合一”的思维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