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红木吧 关注:8贴子:38
  • 0回复贴,共1

杌凳类家具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杌凳是杌子、凳子的总称,指无靠背无扶手的坐具。凳子是汉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发明,在汉代时传入中原,但一直沿用“胡床”之名。汉代之前,汉族地区也使用一种“凳”,但不是坐具,而是专指上床所用的脚蹬。在汉族人习惯席地而坐的时代里,凳子的作用并不大,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发展。
两晋南北朝至唐代,由于民族的大融合,中原汉族的生活习俗渐次改为垂足坐,凳子的使用才逐渐得到普及。一部分凳子因要和高腿条桌配套使用,发展成可坐数人的条凳。供单人使用的无靠背坐具有方形和圆形两类,圆形无靠背坐具中有形似鼓的圆墩,是做工、装饰均不同于圆凳的特殊坐具。圆凳和鼓式墩,是五代时出现的。从《韩熙载夜宴图》和五代《宫中妇女图》可见到当时鼓式墩和圆凳的形制。














明代时凳子的种类增多,有方凳、长凳、圆凳、梅花凳、春凳等许多种。杌凳分有束腰马蹄足式和无束腰直足式两类。凳面的板心也有多种,有用廮木、硬木、藤席、大理石、漆面板为心的,用材和制作都很讲究,正如《长物志》说:“凳亦用狭边镶者为雅,以川柏为心,以乌木镶之,最古。不则竟用杂木,黑漆者亦可用。”
清式凳在结构上与明式有所不同。明式凳腿足之间的横枨,位置靠上,多数安装在腿足的上半部;清式凳腿足之间的横枨,位置靠下,多数安在腿足的下半部。另外,明式凳中有许多是无束腰的杌凳,清式凳则以束腰为主,无束腰的杌凳很少。清式方凳、圆凳的尺寸也较明代小些,式样清秀,宜设在小巧精致的房间之中。


1楼2017-03-07 13: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