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发的小和尚贴被删了,只好重贴)
浮云驰 :
2017-02-09 16:08
想了很久准备给聂远演的辩机单独开个贴,不过在没做之前,先在这里和别的剧一样大略地说说他塑造的辩机给我的冲击。
自从开始刷聂远的剧,我就看到了他在师傅之前还演过这样一个和尚,可是关于和尚和公主的浪漫史我真是提不起兴趣,觉得无非就是把历史上淫乱宫闱的故事给重新用伟大的爱情包装一下,迎合现代人爱情至上的想法罢了,而且扫了一眼剧照,嫌弃聂远那时太瘦,所以基本没有打算好好看这个剧。
直到开贴盘点聂先生的各个作品,很多跟帖的朋友就不停地提到辩机,我一时好奇就跑去看剧了,
开始讲辩机身世的部分还都是小朋友演的,我就发现这个剧不一样啊,编剧是写散文诗的吗,所有人的对白几乎都像是在念诗,乍一听真不习惯啊,第一反应,这这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大家都不好好说人话!不过听久了也就适应了,觉得还行,虽然不乏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是不少台词还是很有哲理,感情很饱满的。
适应了这个剧的整体文艺风后,真正的辩机出来了,聂远的这一双大眼睛啊,黑亮黑亮的,里面就像燃烧着亢奋的火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眼睛实在太符合内心深处被家仇和信仰常年折磨的辩机了,
他本人至真至纯,至刚至烈,坚定地信仰使他早已从根本上看破了世间的富贵权势,所以他辗转在皇室贵胄之间毫无卑微之色,高贵的人格使王子低头公主倾慕,我不说欣赏,是因为以辩机的悟道境界,那些俗世里的贵人是没有资格欣赏他的,他早已站的比权位高了。
辩机唯一的弱点就是从小的家仇,这是作为一个凡人很难跨越的恨,辩机因此无法了悟,这一念的执着使他多年修行的信仰成为了空谈,而没有了信仰他只是一个最卑微的凡人。辩机多年受着这样的煎熬,这种天人交战燃烧的是他的生命,所以他的眼睛才会反映出那样激烈的光。
我不知道聂远是怎么理解这个人物的,但是他一上来就百分百摸准了脉,他把辩机的灵魂全都演出来了。
楼主对这样的辩机真是一见倾心,这种在心灵上有更高层次追求的人物,在现今的影视作品里已经很少见了,一般有点想法的剧最多也就是宣传点革命爱国主义,或是行侠仗义救民倒悬,再简单点的就是爱情亲情至上,这些比较僵化的价值观,这几年很多热播剧更是越来越幼稚,剧情都可以不要了,价值观就更别提多混乱了。
我很庆幸前几年聂远竟塑造了像辩机这样一个认真思考人生,追求灵魂解脱,反复在信仰和人欲物欲中挣扎的角色,对的演员遇到了对的剧本,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说了这么多竟然还没说到高阳公主,沈傲君也是一个对的演员,高阳公主是一个厌恶宫廷生活的贵妇,思想极度空虚,不知道活着是为什么,直到她遇到了辩机,她的佛,
不管辩机内心是如何的挣扎,公主却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她爱他,追求他,信仰他,无论辩机对她说了多少个不,她都不肯放弃,她把心捧给了辩机,而这份真情使刚刚摆脱了仇恨的辩机再次沦陷。
沈傲君的高阳同样演出了人物灵魂,她和聂远在这部戏里面的所有对手戏都是有血有肉,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那完全都是属于高阳和辩机的,他们的爱情从追逐,抗拒,渴求,爱怜,到炙热的相爱,甜蜜的共处,直到痛苦的分别和无言的解脱,活灵活现,直击人心,两个好演员演活了这个故事。
最喜欢看辩机看书时公主依偎在身旁,她想和他说话,他却说:“别声响。”还有他坐在床上还是看书,另一只手自然而然地放下握住睡着的公主的手,他爱她怜她甚至宠她,他看的是摒弃爱欲的佛经,可是却放任了自己与公主两心相印,他说,这是自然,是呀,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修不成佛,可是他懂得尊重自然,
最美的地方是他站起来胳膊抵在窗棂上,然后把头靠上去望着窗外,他说起玄奘师傅,他渴望找到信仰,可公主在后面搂住他的肩,这时的辩机不再是从前那个不停挣扎的人,他似乎在爱和信仰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哲学,
他不再求今世成佛,也不求灵魂解脱,他把心放归自然,不再畏惧生死爱恋,一切顺乎自然安排,从这个角度讲他实际上已经了悟了。
我看过后来很多人评价剧里的辩机都喜欢用那句风流活佛的话“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好像很符合现代人对爱情的终极想象,有点用大道理说小情调的意思,很酷炫,可是我倒是觉得这是一句混账话,很虚伪,
要求双全法这本身就已经负了如来,而这首诗给他口里的卿卿看,是想干什么呢,是想让她感动还是想拒绝她,还是让她感动着被拒绝?给不了就说给不了,做不到就说做不到,对佛都想打个商量,对爱情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这句话我认为根本不配来形容辩机,辩机哪有“求双全法”这样的私心,他的境界比这个高太多的了,他反复提自然便是已经走在了忘我的道路上,这使他变得无所畏惧,无欲无求。
当然这里面的台词也有很多逻辑混乱的地方,比如说什么“我付出了生命,从而得到了新的生命”又或者“佛陀爱我,才会惩罚我”这些我觉得不符合佛学逻辑,也不符合辩机之前关于自然的思考,听起来和“双全法”的风格有点像,在剧里用来煽煽情还行,不过比较拉低辩机的境界。
当然聂远演的特别好的地方还有辩机的死,以耻辱的罪名被当众腰斩,可是对辩机来说这是解脱,刀下去后,聂远的面部表情太好太好了,腰斩不会马上死,疼也不会立刻来,他急促地深吸几口气,然后眼睛一眨再眨,那种对身体陌生的体验演的太真实了,然而辩机是不怕疼,也不怕死的,所以他一点点放松一点点适应,最后伸开手放走了那只小蚂蚁,也跟生命告别了。
聂远演的辩机堪称神来之笔,同样是高僧,他演的师傅执着温暖,而他演的辩机却充满了激情,两个都那样打动人心,
而巧合的是这两位高僧本人在历史上共同合作了一本书,叫做“大唐西域记”,我被辩机感动,开始看这本书,前面回复一位朋友的时候说过,我的读后感是“文字优美,口角简断,叙事生动,无悲无喜”
这本书玄奘口述,辩机执笔,字里行间全都是平静的沙门胸怀,辩机那时才二十几岁,笔力如此稳健,可见心胸境界不俗。
其实他的死一直是个迷,在宋代之前并没有把他和高阳公主联系在一起,但是自从宋朝编的《新唐书》把他们写成了fengyue案后,辩机便从高僧变成了淫僧,这也算是造化弄人,可是读了他的文字,我觉得不管他和公主有没有故事,他都应该当得起高僧大德这样的称呼。
哦,对了这个剧里好像用的都是原声,聂远的声音和台词功底都不错啊,太让人喜欢了。
浮云驰 :
2017-02-09 16:08
想了很久准备给聂远演的辩机单独开个贴,不过在没做之前,先在这里和别的剧一样大略地说说他塑造的辩机给我的冲击。
自从开始刷聂远的剧,我就看到了他在师傅之前还演过这样一个和尚,可是关于和尚和公主的浪漫史我真是提不起兴趣,觉得无非就是把历史上淫乱宫闱的故事给重新用伟大的爱情包装一下,迎合现代人爱情至上的想法罢了,而且扫了一眼剧照,嫌弃聂远那时太瘦,所以基本没有打算好好看这个剧。
直到开贴盘点聂先生的各个作品,很多跟帖的朋友就不停地提到辩机,我一时好奇就跑去看剧了,
开始讲辩机身世的部分还都是小朋友演的,我就发现这个剧不一样啊,编剧是写散文诗的吗,所有人的对白几乎都像是在念诗,乍一听真不习惯啊,第一反应,这这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大家都不好好说人话!不过听久了也就适应了,觉得还行,虽然不乏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是不少台词还是很有哲理,感情很饱满的。
适应了这个剧的整体文艺风后,真正的辩机出来了,聂远的这一双大眼睛啊,黑亮黑亮的,里面就像燃烧着亢奋的火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眼睛实在太符合内心深处被家仇和信仰常年折磨的辩机了,
他本人至真至纯,至刚至烈,坚定地信仰使他早已从根本上看破了世间的富贵权势,所以他辗转在皇室贵胄之间毫无卑微之色,高贵的人格使王子低头公主倾慕,我不说欣赏,是因为以辩机的悟道境界,那些俗世里的贵人是没有资格欣赏他的,他早已站的比权位高了。
辩机唯一的弱点就是从小的家仇,这是作为一个凡人很难跨越的恨,辩机因此无法了悟,这一念的执着使他多年修行的信仰成为了空谈,而没有了信仰他只是一个最卑微的凡人。辩机多年受着这样的煎熬,这种天人交战燃烧的是他的生命,所以他的眼睛才会反映出那样激烈的光。
我不知道聂远是怎么理解这个人物的,但是他一上来就百分百摸准了脉,他把辩机的灵魂全都演出来了。
楼主对这样的辩机真是一见倾心,这种在心灵上有更高层次追求的人物,在现今的影视作品里已经很少见了,一般有点想法的剧最多也就是宣传点革命爱国主义,或是行侠仗义救民倒悬,再简单点的就是爱情亲情至上,这些比较僵化的价值观,这几年很多热播剧更是越来越幼稚,剧情都可以不要了,价值观就更别提多混乱了。
我很庆幸前几年聂远竟塑造了像辩机这样一个认真思考人生,追求灵魂解脱,反复在信仰和人欲物欲中挣扎的角色,对的演员遇到了对的剧本,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说了这么多竟然还没说到高阳公主,沈傲君也是一个对的演员,高阳公主是一个厌恶宫廷生活的贵妇,思想极度空虚,不知道活着是为什么,直到她遇到了辩机,她的佛,
不管辩机内心是如何的挣扎,公主却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她爱他,追求他,信仰他,无论辩机对她说了多少个不,她都不肯放弃,她把心捧给了辩机,而这份真情使刚刚摆脱了仇恨的辩机再次沦陷。
沈傲君的高阳同样演出了人物灵魂,她和聂远在这部戏里面的所有对手戏都是有血有肉,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那完全都是属于高阳和辩机的,他们的爱情从追逐,抗拒,渴求,爱怜,到炙热的相爱,甜蜜的共处,直到痛苦的分别和无言的解脱,活灵活现,直击人心,两个好演员演活了这个故事。
最喜欢看辩机看书时公主依偎在身旁,她想和他说话,他却说:“别声响。”还有他坐在床上还是看书,另一只手自然而然地放下握住睡着的公主的手,他爱她怜她甚至宠她,他看的是摒弃爱欲的佛经,可是却放任了自己与公主两心相印,他说,这是自然,是呀,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修不成佛,可是他懂得尊重自然,
最美的地方是他站起来胳膊抵在窗棂上,然后把头靠上去望着窗外,他说起玄奘师傅,他渴望找到信仰,可公主在后面搂住他的肩,这时的辩机不再是从前那个不停挣扎的人,他似乎在爱和信仰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哲学,
他不再求今世成佛,也不求灵魂解脱,他把心放归自然,不再畏惧生死爱恋,一切顺乎自然安排,从这个角度讲他实际上已经了悟了。
我看过后来很多人评价剧里的辩机都喜欢用那句风流活佛的话“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好像很符合现代人对爱情的终极想象,有点用大道理说小情调的意思,很酷炫,可是我倒是觉得这是一句混账话,很虚伪,
要求双全法这本身就已经负了如来,而这首诗给他口里的卿卿看,是想干什么呢,是想让她感动还是想拒绝她,还是让她感动着被拒绝?给不了就说给不了,做不到就说做不到,对佛都想打个商量,对爱情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这句话我认为根本不配来形容辩机,辩机哪有“求双全法”这样的私心,他的境界比这个高太多的了,他反复提自然便是已经走在了忘我的道路上,这使他变得无所畏惧,无欲无求。
当然这里面的台词也有很多逻辑混乱的地方,比如说什么“我付出了生命,从而得到了新的生命”又或者“佛陀爱我,才会惩罚我”这些我觉得不符合佛学逻辑,也不符合辩机之前关于自然的思考,听起来和“双全法”的风格有点像,在剧里用来煽煽情还行,不过比较拉低辩机的境界。
当然聂远演的特别好的地方还有辩机的死,以耻辱的罪名被当众腰斩,可是对辩机来说这是解脱,刀下去后,聂远的面部表情太好太好了,腰斩不会马上死,疼也不会立刻来,他急促地深吸几口气,然后眼睛一眨再眨,那种对身体陌生的体验演的太真实了,然而辩机是不怕疼,也不怕死的,所以他一点点放松一点点适应,最后伸开手放走了那只小蚂蚁,也跟生命告别了。
聂远演的辩机堪称神来之笔,同样是高僧,他演的师傅执着温暖,而他演的辩机却充满了激情,两个都那样打动人心,
而巧合的是这两位高僧本人在历史上共同合作了一本书,叫做“大唐西域记”,我被辩机感动,开始看这本书,前面回复一位朋友的时候说过,我的读后感是“文字优美,口角简断,叙事生动,无悲无喜”
这本书玄奘口述,辩机执笔,字里行间全都是平静的沙门胸怀,辩机那时才二十几岁,笔力如此稳健,可见心胸境界不俗。
其实他的死一直是个迷,在宋代之前并没有把他和高阳公主联系在一起,但是自从宋朝编的《新唐书》把他们写成了fengyue案后,辩机便从高僧变成了淫僧,这也算是造化弄人,可是读了他的文字,我觉得不管他和公主有没有故事,他都应该当得起高僧大德这样的称呼。
哦,对了这个剧里好像用的都是原声,聂远的声音和台词功底都不错啊,太让人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