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人吧 关注:453贴子:30,030
  • 3回复贴,共1

一场春雨,一部电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一个电影迷。来源复杂,三两句说之不尽,这里略过。除了买书和读书,有些年里,我还大量地买碟看碟,以至上癮。迄今我看过的电影,没有细数,总有千部以上。现在不好买光碟(除非网购),也不用买光碟了,电影照看。央视电影频道偶尔会去觑上一眼,但越来越习惯了原声,反而不喜欢国语,也就去得少了。有线电视有多个电影板块,据称片源以千为单位,但其更新速度跟不上我看片的速度。一天看3部电影不是特例。当然不是全部,仅限于我所喜欢的范围。也不是进电影院,而是呆在家里,享受免费电影。气氛和效果,自然差了许多。清静和自在,又是电影院所不及。
看电影一如买书读书,带有很大偶然性。
今天看电影,而且是从网上看电影,全是因为这一场像模像样的春雨。从晚冬开始,直到立春之后,渝州府几个月来处在少雨的状态。许多人都满意这种天气。虽然不时地有雾霾来袭,但出行利落,晴天也不少。我当然也喜欢阳光,因为有一小片园子,有果树花草,还有一些蔬菜,就希望三晴两雨,降水调匀,和人工浇水完全两码事。
晨起看天,一片昏濛,以为又是重霾。不料飘起雨来,而且很快淅沥有声。看这架势,可以把地浇个透了。窃喜之余,就来做不出门的打算。去一家常去的网站,在首页看些新闻的标题,很快在剧场影音板块发现一篇《它把A片的剧情拍成文艺片,竟好于96%的色情电影》,点开来,于是与倍受争议的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定理》不期而遇。
对这位导演,不完全陌生。他的最后一部也最受争议的影片《索多玛120天》,我早就买过单碟。这部影片改编自同样倍受争议的萨德侯爵的小说,据称被列入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有人称这部电影“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我看过几次开头,都没能看下去。但其实这部电影既借情色以宣示自己的离经叛道和生命激情,又寓含反暴力反兽性的政治主题,却为人们所误解。我会再找出来放了看。这是后话。
《定理》似乎干净许多。
一位没有名姓、不知其身份和历史的青年男性访客的到来,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所有人,妻子,丈夫,女儿,儿子,和他们的女佣,都受其诱惑。他们之前固有的生活,因之出现变化。每个人都发现了之前自己所不能拥有的东西。那些灵魂与欲望的未知黑洞。当访客离开之后,这个家庭陷入彻底的混乱之中。女儿中蛊一般与他人隔绝,妻子随便找各色人等乱交,儿子发现绘画创作的直觉与随意,女佣远去故乡形如木偶般呆傻,丈夫则放弃经营多年的工厂而向荒漠裸奔……
这不是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的老套故事。访客的到来和存在,只是一个让这个家庭所有成员释放人性产生耽妄的契机。人需不需要把守自己,怎样把守自己,是导演通过影片所要告诉观众的。不仅如此。影片处处充满了文化的隐喻和象征。
女佣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符号。人到中年,像貌平庸,在这个养尊处优的中产阶级家庭,她是个他者,本没有非分之想。青年访客的到来,让她人性中潜伏的欲望因子在这个同是他者的对象上得到复活。她受到对方无意的诱引,转而主动引诱对方,终导致自己的迷失。影片的结尾,女佣躺到一个土坑,让人把自己埋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洇出的眼泪,浸出一小片水凼,夸张得可以。女佣的旁白说:“不必害怕,我来此不为寻死,只为哭泣。”
另一个结尾:工厂主裸奔到荒漠,对着我们,大声地嚎叫出来。或许我们没有看懂,但如果每一次选择都要有一个结果,那就是。
在充满诱惑的现实世界,我们每日每时都遭遇到生存和拥有的困惑。你应该得到吗?你怎样得到?得不到你将怎样?得到而复失去你又將如何?这些问题将伴随我们终生。你如果过于看重结果,痛苦也就产生。
保存一些,放下一些,发现一些,创造一些,坚守一些。生命总会结束,世界总会消亡。悟透了,会活得轻松一点,自在一点。
这也不是最好的答案。
而且因人而异。
而且没有唯一。
请关注国人的精神状况。
也请自己关注自己。不要把生命的结打死,套牢。


IP属地:甘肃1楼2017-03-01 11:56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06 12:06
    回复
      2025-05-24 15:28:39
      广告
      不要把生命的结打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11 18: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