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圳十几年了,只有今年真正全家人团团圆圆在老家过了一个年,如果用两个字形容这次春节回家最大的感受,那肯定是——变化。是不是以前我不够关注家乡的变化,还是家乡确确实实在发生着大的变化?似乎不能简单地几句话就能回答,我想,也许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也是一种“变”之体现。 市民意识——变。春节期间和很多人交谈时,我明显地感受到父老乡亲们的意识在变。印象最深的是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前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谁谁家的房子盖的最漂亮,谁谁家在外面做买卖赚了很多钱等等,而现在大家讨论的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某某名牌大学,考上了研究生,多有出息。而我因我家两个儿子都是研究生更是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如何致富也是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镇容镇貌——变。节前的天气有点冷,事情也多,没能认真观察家乡小镇的镇容镇貌。老街也修起了水泥路,上江堤都修了台阶,人们想上江堤去锻炼步行,不再像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其间路过农业银行,看到门口有很多人,以为是银行搞活动,过年给老百姓派发礼品,结果人家告诉我:“那是人家在排队取钱。”呃,看来其他银行也该在镇上拓展业务了,如今的村民富裕了,一两个银行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了,你不信,在城市,有谁看见过在柜员机那里排那么长的队取钱啊! 继续往前走,在中心二街看到很多环卫工在打扫卫生,垃圾箱还是环保的,垃圾车更是自动化的,嘿,看来这小镇如今也迈入城镇化的步伐了。他们每天都要打扫卫生,保持街道的干净整洁,中心一街也不再像过去坑坑洼洼,已经加宽重修,两边修起了防滑人行道,人行道中间还有盲道,现在的城建懂得人性化了,我一路行走在干净宽大的小镇街上,心情也倍感舒畅。 来到三桥,由于春节人多,城管交警忙得不亦乐乎,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安装了红绿灯,过马路都有分界栅栏和斑马线,初到这里,看到密集的人流,仿佛有了置身于大都是的感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乡的房子也悄悄地发生变化。每年回去,总能看到新建的漂亮房子。而且现在建房子还有了初步的规划,不再讲究过去的堂屋要多宽,一定要摆得下四张桌子,现在讲究要实用时尚,正走商品房发展之路。不仅如此,在镇上,像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豪车也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小镇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过节方式——变。以前过春节,基本上都是这样:杀过年猪,叫来几个亲朋好友吃喝大醉,然后看春晚、吃瓜子花生守岁,小孩子们则放鞭炮,过春节好像就这么简单。 由于几年未回,今年去几个亲戚家,进餐时几乎都备有白酒、红酒、啤酒和饮料,要喝什么自己选择。姑父还特地把自己珍藏了七年的一瓶五粮液拿出来喝,令我感动不已。以前嘛,几乎都是家乡作坊的粮食酒,还会被“强喝”直到大醉方休。而今年,不但喝醉现象少,且饭后喝茶聊天的也很多。据我姑妈说,现在是过年,家里都有客,人家都很忙,要是在平时,傍晚时分,各处可见跳广场舞的叔叔阿姨,在长江干堤上,到处都是锻炼身体的人,人来人往,可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大家都是自愿的。听到这些消息,我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不仅过上好生活,而更懂得休闲养生而感到欣慰 消费观念——变。据我做批发生意的妹夫讲,前些年,人们打年货只讲哪便宜实用,有吃的就行,现在是只要哪精致时尚高档味正,不分你的贵贱,鞭炮要全光大地红的,礼花要最高最响的,不怕你贵,就怕你没有。以上只是感受颇深的几点变化,其实家乡之变何止这些。总而言之,我强烈感受到父老乡亲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不知道是因为平时看电视的原因还是什么,有些还开始谈论起政治话题。相比盛行“愤青”的互联网,他们虽然也有很多抱怨,但更多的是对各项惠农政策的高度肯定和对由此带来新变化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