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3,303贴子:1,664,063

【拜吧】说说秦昭王的三位重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左传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又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排除玄学,这些话可以理解为人一旦凭借什么飞黄腾达便容易借此得意忘形,物极必反,成功也就往往成为败亡的原因。秦昭王一朝的三位重臣白起、魏冉和范雎,他们无一例外没有逃出这个怪圈。


1楼2017-02-27 21:40回复
    白起最大的悲剧是他跟错了领导,他的王上不是宽待功臣的嬴政,王上的秘书也不是弱弱的李小受。武安君跟谁怄气不好,偏偏要跟应侯怄气,后来又跟秦王怄气,论玩政治范雎可以玩儿死同时代除了虞卿以外的所有人,并且让你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论自私冷血则天下无出嬴稷之右,跟着这么两个领导混为了活命吃亏只能忍着,他们两个犯了错也千万不要去嘲讽。
    白起的悲剧其实可以避免,实际上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虽然几次拒绝嬴稷不肯去打邯郸,但嬴稷和范雎也没拿他怎么样,可后来王龁战败白起的一句嘲讽就要了命了,【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嬴稷打了败仗,正一肚子怒火没处撒,这种时候谁撞枪口谁倒霉,再加上范雎的轻轻一推,白起就彻底悲剧了。


    2楼2017-02-27 21:41
    收起回复
      有时候我会想假如白起没说过那句嘲讽的话,是不是他最后就可以善终了呢?假如秦王和丞相任何一个人心胸稍微宽阔一点,能够体谅白起的难处,他们最后也不会闹得这么僵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妥协,白起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对胜利有强烈的渴望与执着,仅凭这一点他就不可能与范雎和解,而为了不做辱军之将,他也能一再拒绝王的命令。可惜他的刚直和纯粹,后世再难找到了。
      白起的人生因长平之战达到顶峰,又因长平之战而跌落谷底,大约就是命吧。


      3楼2017-02-27 21:41
      回复
        关于舅舅魏冉,他因外戚专权而得势,又因外戚专权而失势,是个才华横溢但品格有缺的人物。史书上对他本人的言论记载甚少,却记载了大量别人对他的游说和评论,从中可以看出魏冉的私心早已被很多人知晓并利用。比如针对他的封地陶,除了范雎,苏代早在五国伐齐时就直接指出魏冉会嫉妒其他人获得陶邑,即【魏冉妒】,秦国客卿造甚至劝他发展陶邑的小势力。
        到了后期,魏冉的私心已经影响了秦国的东出,魏大夫须贾劝魏冉放弃攻大梁,说的是【夫兵不用,而魏效绛、安邑,又为阴启两机,尽故宋】,即魏冉【若退兵则魏国可献上绛、安邑为陶邑开辟道路】,可以说魏冉数度攻魏却无功而返,与他的私心益厚有很大的关系。


        4楼2017-02-27 21:42
        回复
          这类体现魏冉私心重的记载在史书中比比皆是,且彼时【穰侯之富,富于王室】、【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馀】,其他人能看出来魏冉的私心和贪财,嬴稷不可能看不出来,也不可能不对魏冉损公肥私的做派无动于衷。军事上的失利则更加重了嬴稷对魏冉的不满,秦国攻魏无功,转而谋上党之地,又导致阏与大败,接着攻几,仍被廉颇大败,第二年复攻阏与还是攻不下来,这一系列的失败让嬴稷对舅舅的忍耐度已经到达临界值。
          一位人臣走到这种地步,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5楼2017-02-27 21:42
          回复
            魏冉的性格如何不好推测,但易知他对嬴稷的态度,从他豪不掩饰私心的行为和过度的敛财就可以看出,他显然没有把嬴稷放在眼里,并且他有足够大的权利去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一个权臣是任何一个有为之王都不能容忍的,嬴稷驱逐四贵是迟早的事。只是魏冉确实能力超群,所谓【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他东征西讨为秦昭王蚕食诸侯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到了昭王后期秦国的东出大计陷入了瓶颈期,嬴稷对统一战争现在的策略颇为不满,对未来的规划也很迷茫,可罢免了舅舅,还有谁能顶替他的位置呢?
            在魏冉掌权的后期,嬴稷对内被四贵掣肘,对外则军事上接连不利,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范雎能一下子就抓住了嬴稷的心,因为范雎看透了秦王的心事,又有足够的才能为王解忧。


            6楼2017-02-27 21:42
            收起回复
              根据不少缺乏严谨的网文和白起狂热粉丝的渲染,似乎范雎的自私是导致魏冉、白起败亡的主因,实际上这个锅对范雎来说有点沉重了,驱逐、诛杀大臣的主因永远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君王,虽然范雎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范雎这个人极其狡猾,他最擅长的不是颠倒是非,愣是把忠臣说成奸臣,而是寻到一个缺口并把它撕得更深,换句话说就是火上添油。他并不是矛盾制造者而是利用者,他的谋私、陷害通常看上去是“无意”的,很难给人留下把柄。
              范雎善识人心,比如他曾嘲讽诸侯不能看出平原君的虚伪,他的计策往往能直戳对方的心事,并善于将对方的思维情绪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上引导。而对方原本尚在犹豫中的决策一旦获得了范雎的支持,就往往会更加倾向于肯定自己的决策而忽略了范雎的真实目的,或者即使能看出来也觉得无关紧要。


              7楼2017-02-27 21:43
              收起回复
                这一招屡试不爽,他获得嬴稷的注意利用的是嬴稷对魏冉的不满,反间计利用的是赵王急切想决战的心情,让白起从长平撤兵利用的是嬴稷有打算休养生息的念头,杀白起则是在嬴稷原本就中烧的怒火上再添一把油。
                但搞政治的一旦搞起真性情,就容易惹祸上身了。
                鉴于老范被电视剧大秦三黑惨了,这里多说几句为老范翻个案。
                老范后期成为嬴稷的第一权臣,高居相位长达十年,确实很有才,尤其在军略方面。按照出土的秦简和史书来看嬴稷赞赏并实施了他的诸多战略(语见高敏著《云梦秦简初探》),比如他在昭王四十一年提出攻韩策略【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道不通;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王一兴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紧接着秦国就着手去办了:【四十二年攻少曲】、【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 拿下上党则中原可望矣。


                8楼2017-02-27 21:43
                回复
                  但范雎最终还是因举荐不当栽在了恩人王稽的身上。范雎之死至今存疑,史记、战国策语焉不详,秦简虽明确指出范雎之死与王稽有关,但同样未对范雎之死做详细描述,也无法证实史书中蔡泽与范雎的一系列对话是虚构的——如果范雎确实因王稽犯事被株连,那哪里还有蔡泽劝诫的事呢。当然也有可能蔡泽的事是故事大王刘向和司马迁编的故事。
                  我没有找到史学界确切的定论,但王稽坐法使秦王大怒【欲兼诛范雎】,依秦法范雎很可能难逃一死,总之范雎因指责他人徇私而上位,又因自己的徇私(举荐王稽等亲信)受牵连而不得善终,也没能逃过“兴亡”的怪圈。
                  (完)


                  9楼2017-02-27 21:44
                  收起回复
                    希望吧友们多多指教


                    10楼2017-02-27 21:45
                    回复
                      范雎不是阴险小人,相比之下,孟尝君、春申君才是伪君子,真小人!平原君杀美妾收买人心,也算不得君子!信陵君可以算半个君子!


                      为什么长久以来总有人说范雎是小人呢?


                      因为范雎出身低下!四君子出身高贵!


                      出身低下的,虽然位极人臣,谨言慎行,却总有人恶意诟病!


                      出身高贵的,就算是恶贯满盈,仍然有很多人阿谀奉承!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7-02-27 21:59
                      收起回复
                        写的不错,蛮有道理的。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2-28 08:58
                        收起回复
                          白起的悲剧从他起家的伊阙之战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无论他再怎么切割,在昭襄王眼里,他都是魏冉的人。况且在整个昭襄王前中期,秦国的三头同盟在对外征伐上的主导者是魏冉,廷议、执行命令对几个领导间不同意见的偏重,几十年里积累下来,这种观感,在矛盾不显的时候,也许还能过得去。一旦激化。情绪就会放大,双方都会有不理智的冲动语言。而君王身边,永远不会缺乏那种连无缝鸡蛋都能下蛆的苍蝇。
                          一朝天子一朝臣,老臣,永远是新君心中的一根刺。当有选择(君主自认为)的时候,就是自毁长城的时候。


                          14楼2017-02-28 09:53
                          收起回复
                            范睢,其实和一个人很像,秦桧。不是从来没有理想、没有信念。也曾有过坚持,有过自尊。只不过,当被生活压垮后,转变得比较无底线就是了。但他和后来那位上蔡黄犬以及像北宋时期的投西夏的那批狗东西比起来。似乎还有一点保留,至少,对朋友和有恩于己的人,很够哥们。虽然献远交近攻、蚕食诸侯策上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事实上还是尽量避开伤害故国的。


                            15楼2017-02-28 10:10
                            收起回复
                              像白起这种人,生死早已看透。怎会为了偷生放弃原则…更何况也活够了,再活下去也只会多做噩梦而已。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3-02 2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