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村里安上了电话,王老官家也安上了电话。过了没多长时间,有使上小灵通。二儿子到济南打工,大儿子也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为了大儿子好说媳妇,张琴把马车买了,买了拖拉机。原先拉马车的骡子,早买了,换成了牛。在卖牛时,讲好连牛带车1200元。买主是邻村的韩亮,当场点了钱,说是牛和车值不了这个钱,买回家后自己压地头子。论起来,跟老官还是老亲戚。保人是本村的云清。韩亮说天要黑了,马车又太破了,值钱的是马车的胶脚【马车轱辘】,说好改天来拉。谁知,韩亮回家后,感冒了,过了有半月的时间,再来拉马车轱辘,轱辘不见了,让老官和张琴卖给景芝的一个拉西瓜的。韩亮叫着保人云清,三方对质,有保人作证,铁证如山。可老官一家三口,死不认账,一口说;卖牛没有卖车的,把韩亮,云清气了个倒仰。
老官有个叔伯姑父,是农机站的拖拉机手。老官建房子用的石头,红砖都是用他的叔伯姑父的车拉的。可是,他的叔伯姑父的爹死了,他的远房叔叔对他说,他却火了;“有正垛,跟正垛说,别跟我说。”。按农村规矩,爹死了,以后有有什么事情,都要跟老大说。老官的父亲死了,老官以他的母亲还在,嫌他的叔伯叔跟他说。
他的叔叔说:‘“反正跟你说了,去不去是你的事。别以后反咬一口,说俺没跟你说。”
结果,他就没去。理由是,我和兄弟们不搭腔,说不上话来。我要是拿十块,别人拿二十怎么办?我要是拿二十,别人拿十块怎么办?
有了这一次后,老官的亲舅死了,他也不去。
他亲妹妹的公公死了,他也不去,把他妹妹气的恼了人,连老官的二儿子结婚都没来。原来,老官的大儿子,在上初中时,住在自己的炸油条卖的姑姑家里。张琴对他的大儿子说,嫩姑的油条情吃就中。结果,炸出的油条,他的姑姑全家舍不得吃,老官的大儿子一个劲地吃。最后,一算账,气的他的姑父把油锅砸了,两口子好一通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