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吧 关注:239,226贴子:1,983,754
  • 3回复贴,共1

功夫要怎样练才能有质的改变,不伤身还养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朋友害怕发劲太多,对身体形成损耗,得不偿失,其实什么都是相对的,看事情不能看现象,要看本质。
比如我们在练拳时,能够运用“筋骨发劲”,就如同“开弓放箭”,我们只需要有拉开弓的力,自身的负载是很小的,因为大筋具有“崩弹”特性的缘故,却能发出很霸道的劲力,不但不累,而且很舒服,打个两百个跟做了下按摩似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这样的发劲方式不但无损,还相当有益,等于身体在小负荷的状态下,做到了大运动的目的,并且符合人体的经络学,达到疏通人体的效果。
当然在一些体育运动当中,一些专业运动员,为了追求成绩,将自己的体能压榨到极限,这样的练法绝对是有伤身体的,这跟我们练“筋骨的撑拔”是两回事!
一般人群练拳为健身,为长寿,为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我们要做到劲力强悍,又能养生,非“筋骨、关节、内脏”所不能!
——何为【大筋】 ——
大筋,在中医上讲是对一部分肌腱和韧带这类致密结缔组织的统称。以前我们小时候喜欢玩弹弓,上面的牛皮筋,是牛筋做的,大家都知道这东西弹性很大,很有韧劲,且有句老话说,牛越老,牛筋的力量就越大,称之为“老牛筋”。
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小腿的跟腱,搞运动的人都知道,小腿部的跟腱越长,弹跳力就越好。
有骨节的地方就有“大筋”,所以整个人体被大筋所连接着。人们在运动时,一般很难分清到底使用的“大筋还是肌肉”,所以比较含糊。健美运动员,就是通过不断刺激肌肉,使其变得发达而有线条,而我们练拳又恰恰相反,我们要尽量避免肌肉用力,使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借助各种阻力使大筋拉紧,而后能够崩弹,产生更快的速度和劲力。一个好的武者,一定是对自己的身体结构非常熟悉的,这样先区分而后盘练,才可以有质的改变!
典传的体系通过对大筋的改变是根本上的。
开胯,开肩等的“撑筋拔骨”练习,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筋的生理构造,一方面打开骨缝,另一方面增强大筋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使大筋具备更胜以往的弹性,能更好的产生动力和传导劲力,并且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不练习而改变,可以说是从根上改变了人体结构。
筋骨撑拔练完之后,会有一种非常轻松的感觉,似乎伸了懒腰一样。虽然不耗体力,但运动量却是足足的,身体大量出汗,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对身体而言是极佳的保健方式。功夫上身了,即使到了晚年,依然可以练拳发劲。且大筋不易退化,可伴随一生!


1楼2017-02-25 09:23回复

    【硬盘跟软盘】传统功夫有“硬盘”跟“软盘”,有朋友可能会认为一个是鼓着劲练,一个是松着练,其实不然!这种现象实质是练拳的两个不同阶段,软是在硬的前提下实现的。如何理解?我们知道,“身如弹簧”是功夫上身的标志,“开关节”是实现“弹簧”的必经之路。关节的撑拔离不开“阻力”,阻力的产生需要自身身体的配合,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硬盘”用“硬”的模式形成阻力!限制了“肢节”的动,换来了“关节”的“活”!随着关节缝开,身体会越来越“柔软”,这就进入了“软盘”,说是“软”,其实不如说是“弹”,整个发劲过程跟“肌肉”越来越没有关系,动作的行动异于常人,常常体现出“不动则已,一鸣惊人”的状态,会显得“僵硬”,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关节缝隙”的增大,身体会越来越“软,越来越“活”,跟前面判若两人,这就达到本质意义上的“质变”!


    6楼2017-02-28 15:34
    回复
      传统拳以“筋骨撑拔”来训练劲力,所以一般都不会肌肉十分发达,但却皮沉肉厚,骨骼宽厚,显得强壮。其实传统拳并不是排斥肌肉,而是以“关节大筋”为主宰,肌肉作为连接关节的谋介,由肌肉的伸展收缩变为筋骨的崩弹,在动作能力上变得更简单、暴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产生更强的速度和劲力,并且“大筋”不易疲劳,可以长时间发劲,而不会很快衰退,甚至越打越精神,实现了低能耗,高效率。同时,经常的“撑筋拔骨”使得肢节变得异常“坚硬”,此时肌肉又是松的,这就达到了传说中的“棉里夹铁”的境界。传统拳也会练一些重器械,比如”“石锁、石担、钢珠包……”重量都比较大,看上去似乎不用肌肉玩不转,其实借助“内脏的提坠”,用身体的重量去对抗器械的重量,反而显得从容不迫。器械的训练也是将“身体的重量挂在手上”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是“筋骨与内脏”结合的必经之路,可以做到“臂如灌铅”,势大力沉,使筋膜腾起,双臂如刀,大有“快刀斩乱麻”的气势!


      7楼2017-03-03 16: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