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父老乡亲、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你们好!
新年伊始,首先向你们致以最真挚的问候,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家庭和和美美、事业红红火火。
“昌江春满情如镜,临水情深曲似弓”,河流本象征的生机,鱼米之乡,邈邈富地,昌江之水养活了千万人。昌洲乡四面环水,是流经鄱阳县的昌江河中的一个小岛,岛上聚居着15个行政村,总共3万余人口。一条长约30公里的圩堤绕岛一圈,勾勒出整个岛屿的形状。本是离县城3公里的富饶之地,却没有想象中的繁荣,一水之隔隔天地。依旧常见一桨一舟、铁犁牛耕。随着城镇化推进,年轻纷纷外出谋生,谁又知下一掌舵度人在何处?
虽然早在2009年,鄱阳县昌洲乡已在昌江上建了一座昌洲大桥,但对于昌洲下游群众而言并未解决出行问题,且不说去县城绕路30公里,圩提道路狭窄,两辆汽车难以通行,事故频繁发生。所以下游群众靠摆渡出行仍是常态。“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考虑到危险,摆渡人则会停渡。
俗话说“道通则人兴,路通则财旺,道路一通,万象更新”。道路不通畅,扼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难以改进。譬如去年,在外乡稻谷均价在124元/百斤时,昌洲乡的稻谷却只能卖到122元/百斤。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交通不便。运粮车绕行30公里的运输成本都必须由种粮户们买单。诸如此事,不尽其数。
事实上,从2012年起,滩下村的曹永庆、曹景章、曹景文等人就一直在奔走申请“渡改桥”,希望能在滩下村的北旺渡口建座桥。上饶市交通运输局曾于2012年9月对申请进行回复,《回复》中提到,“……鄱阳县交通运输局多次组织人员实地勘测调研,根据初步勘测数据,该渡口如撤渡建桥,需建长约188米、宽9米的桥梁才能满足要求,总投资约800余万元,加上两岸引道,总估造价超过1100万元”。该《回复》同时称,“建议鄱阳县按渡改桥立项申报程序正式行文要求立项,并提交由鄱阳县政府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书等相关材料”。同年7月3日,鄱阳县交通局相关人士回应称,“建桥的事情,一是立项难,渡改桥的政策已经没有了,立项是个难题,我们一直在尽量争取;二是筹资难,造价1100万元的桥,省里只能配套1/5的资金,剩余近900万元都需要乡镇自行解决,县里财政几乎拿不出钱”。
建桥难一时,不建桥难一世,建成大桥,连接天堑,通向鄱阳县城是昌江昌洲段下游多个村庄的集体梦想。这座桥不仅连接两岸圩堤,更是摆脱落后贫穷、关系着生命与健康的康庄大道。为此下游各行政村支书、主任系民之情、谋民之利、发民之声为解决上万村民出行之痼而奔波。但立项难、筹资难,这是摆在村民面前难以逾越的两座大山。建一座新桥,成为昌洲下游村庄的集体心愿。为集资建桥村民热情高涨,一些贫困群众甚至宁愿负债也要捐款部分资金。
经过三、四年的村干部奔波,从南到北,从乡到县再到省、北京等地,立项手续均已办理妥当,立项大山已经解决,但是面前这座资金大山更加遥不可及。省里配套资金200余万,加之滩下村集资100万。300余万对于建桥配套资金无疑是杯水车薪。仅仅依靠政府、村级投入建设困难重重, 无法实施, 所以需要集结社会上各界爱心人士, 凝聚合力。
为此,鄱阳县昌洲乡北旺村委会党支部、村委会代表家乡父老发出倡议:希望外出乡贤、私营企业老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钱不分多少,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建设家乡大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一点一滴都是爱,一分一毫都是情,捐资修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蒙得到您的支持,我们将万分感谢,届时乡政府会出具相关的介绍信或者筹建资金理事会。并郑重承诺:对募集到的所有资金都建账造册,转帐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公示;我们热切倡导社会各界和镇内外乡情鼎立相助,踊跃捐款,真诚期待广大捐献者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监督管理工作。如蒙您的支持响应,共襄盛举,我们深感荣幸,父老乡亲不胜感激。我们将在桥头设立 “旺湖大桥建设功德碑”除村内义务额外捐款者均勒石铭记,以表拳拳之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善好施,功德无量,乡村的建设需要您的援手,一点一滴都是爱,一分一毫都是情。我们憧憬着:过去我们因桥而贫,明天我们将因桥而富;过去我们因桥而痛,明天我们将因桥而欢。让我们共建 “连心桥” “致富桥” !
最后,敬祝各位贤人志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达!
如若咨询请您联系群众代表:
曹庆永 联系电话:15079316742
曹景章 联系电话:18379398037
时间:2017年2月17日
你们好!
新年伊始,首先向你们致以最真挚的问候,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家庭和和美美、事业红红火火。
“昌江春满情如镜,临水情深曲似弓”,河流本象征的生机,鱼米之乡,邈邈富地,昌江之水养活了千万人。昌洲乡四面环水,是流经鄱阳县的昌江河中的一个小岛,岛上聚居着15个行政村,总共3万余人口。一条长约30公里的圩堤绕岛一圈,勾勒出整个岛屿的形状。本是离县城3公里的富饶之地,却没有想象中的繁荣,一水之隔隔天地。依旧常见一桨一舟、铁犁牛耕。随着城镇化推进,年轻纷纷外出谋生,谁又知下一掌舵度人在何处?
虽然早在2009年,鄱阳县昌洲乡已在昌江上建了一座昌洲大桥,但对于昌洲下游群众而言并未解决出行问题,且不说去县城绕路30公里,圩提道路狭窄,两辆汽车难以通行,事故频繁发生。所以下游群众靠摆渡出行仍是常态。“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考虑到危险,摆渡人则会停渡。
俗话说“道通则人兴,路通则财旺,道路一通,万象更新”。道路不通畅,扼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难以改进。譬如去年,在外乡稻谷均价在124元/百斤时,昌洲乡的稻谷却只能卖到122元/百斤。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交通不便。运粮车绕行30公里的运输成本都必须由种粮户们买单。诸如此事,不尽其数。
事实上,从2012年起,滩下村的曹永庆、曹景章、曹景文等人就一直在奔走申请“渡改桥”,希望能在滩下村的北旺渡口建座桥。上饶市交通运输局曾于2012年9月对申请进行回复,《回复》中提到,“……鄱阳县交通运输局多次组织人员实地勘测调研,根据初步勘测数据,该渡口如撤渡建桥,需建长约188米、宽9米的桥梁才能满足要求,总投资约800余万元,加上两岸引道,总估造价超过1100万元”。该《回复》同时称,“建议鄱阳县按渡改桥立项申报程序正式行文要求立项,并提交由鄱阳县政府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书等相关材料”。同年7月3日,鄱阳县交通局相关人士回应称,“建桥的事情,一是立项难,渡改桥的政策已经没有了,立项是个难题,我们一直在尽量争取;二是筹资难,造价1100万元的桥,省里只能配套1/5的资金,剩余近900万元都需要乡镇自行解决,县里财政几乎拿不出钱”。
建桥难一时,不建桥难一世,建成大桥,连接天堑,通向鄱阳县城是昌江昌洲段下游多个村庄的集体梦想。这座桥不仅连接两岸圩堤,更是摆脱落后贫穷、关系着生命与健康的康庄大道。为此下游各行政村支书、主任系民之情、谋民之利、发民之声为解决上万村民出行之痼而奔波。但立项难、筹资难,这是摆在村民面前难以逾越的两座大山。建一座新桥,成为昌洲下游村庄的集体心愿。为集资建桥村民热情高涨,一些贫困群众甚至宁愿负债也要捐款部分资金。
经过三、四年的村干部奔波,从南到北,从乡到县再到省、北京等地,立项手续均已办理妥当,立项大山已经解决,但是面前这座资金大山更加遥不可及。省里配套资金200余万,加之滩下村集资100万。300余万对于建桥配套资金无疑是杯水车薪。仅仅依靠政府、村级投入建设困难重重, 无法实施, 所以需要集结社会上各界爱心人士, 凝聚合力。
为此,鄱阳县昌洲乡北旺村委会党支部、村委会代表家乡父老发出倡议:希望外出乡贤、私营企业老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钱不分多少,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建设家乡大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一点一滴都是爱,一分一毫都是情,捐资修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蒙得到您的支持,我们将万分感谢,届时乡政府会出具相关的介绍信或者筹建资金理事会。并郑重承诺:对募集到的所有资金都建账造册,转帐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公示;我们热切倡导社会各界和镇内外乡情鼎立相助,踊跃捐款,真诚期待广大捐献者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监督管理工作。如蒙您的支持响应,共襄盛举,我们深感荣幸,父老乡亲不胜感激。我们将在桥头设立 “旺湖大桥建设功德碑”除村内义务额外捐款者均勒石铭记,以表拳拳之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善好施,功德无量,乡村的建设需要您的援手,一点一滴都是爱,一分一毫都是情。我们憧憬着:过去我们因桥而贫,明天我们将因桥而富;过去我们因桥而痛,明天我们将因桥而欢。让我们共建 “连心桥” “致富桥” !
最后,敬祝各位贤人志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达!
如若咨询请您联系群众代表:
曹庆永 联系电话:15079316742
曹景章 联系电话:18379398037
时间:2017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