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吧 关注:1,607贴子:148,093
  • 32回复贴,共1

叶炜|略谈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的史料价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发表于伊藤敏雄主编《石刻史料と史料批判によ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大阪教育大学2015年3月。今省去附录、内容略有修改。
  2013年11月,在书法家李泉会先生的热心联络、帮助之下,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新教授及多位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向的师生一道,参观了位于河北省正定县的墨香阁工艺品商店,并拜访了墨香阁的创始人、收藏家刘秀峰先生,看到了部分北朝碑志、造像的拓片。得到刘秀峰先生的慨允,又考察了其收藏的部分北朝墓志原石。此后经过协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刘秀峰先生达成合作意向,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负责整理刘秀峰先生收藏的北朝墓志,并出版《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目前,150余方墓志的拓片图版制作、录文整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即将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预计2015年出版。研究工作也一并展开,论文集将另行出版。
  录文工作完成不久,研究刚刚开始,下面这个介绍也只是我们初步的认识,希望把这批墓志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做一个简单描述,对大家了解这批材料有所帮助。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所蕴含的真正价值,还有待于正式出版以后,学界同仁的共同研究、发掘。
  
  《墨香阁藏北朝墓志》共收刘秀峰先生藏墓志151方,每一方墓志均有拓片图版与参考录文。除了3方西晋碑型墓志作为附录之外,其余148方墓志的时间为北魏宣武帝至隋炀帝时期。在这148方墓志当中,石质墓志127方,砖质墓志21方。从墓志志主葬年的时间分布看,包括北魏墓志14方,东魏墓志30方、北齐墓志60方,西魏墓志1方、北周墓志7方,隋代墓志30方,另葬年不详墓志6方,总计墓志148方。其中,东魏、北齐墓志共达90方,且6方葬年不详墓志的志主也都去世于北齐年间。
  显而易见,东魏、北齐墓志是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的特色所在。目前学界所知东魏、北齐墓志总共不过400余方[1],墨香阁藏东魏、北齐墓志数量颇多,引人注目。
  当然,151方墨香阁藏北朝墓志当中,有110余方拓片图版或录文曾经发布,具体情况请参《墨香阁藏北朝墓志基本信息表》。在已刊布的墓志中,70余方墓志曾收入近年出版的《文化安丰》[2]一书,是最集中的。另有若干方曾收入《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和《金石拓本題跋集萃》[3] 。《墨香阁藏北朝墓志》除了相当数量的新刊北朝墓志嘉惠学林外,在已经刊布的墓志中,《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所收拓片图版也具有自身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所收部分志石、志盖更为完整。试举二例:北齐段通墓志由二石构成,石一是墓志序文、石二是墓志铭文及对志主子嗣状况的记录。段通墓志曾收入《文化安丰》(第216页),但仅有石一,没有石二,并不完整。
  第二,因墓志原石为刘秀峰先生收藏,故与他书相比,《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所收部分拓片图版质量较精。请看以下二例:北齐索诞墓志曾收入《文化安丰》(第332页)、隋杨陁罗墓志曾收入《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第90页),但其拓片图版质量与《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相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杨陀罗墓志
  
《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杨陀罗墓志
  
《文化安丰》索诞墓志
  
《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索诞墓志
  对墓志史料的专门研究,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就单个墓志深入探讨,发掘其提供的新信息、揭示新现象、提出新问题。二是利用墓志史料不同于传世文献的特点,针对家族、婚姻、官制、地理等问题,对一组墓志进行综合研究。下面,从这两种思路出发,简要介绍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的史料价值。
  从第一种思路着眼,在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中,首先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北朝史上的重要人物墓志。他们中的部分在正史中有传,墓志内容可与正史记载相互对照,丰富了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如阳州县公高永乐,他是“神武(高欢)从祖兄子”,在《魏书》卷三二、《北史》卷五一、《北齐书》卷一四有传。除了高永乐墓志外,《墨香阁藏北朝墓志》还收录了高永乐妻元沙弥墓志。而且,元沙弥的父亲元渊、兄长元湛于《魏书》均有传,墓志也都已出土,分见《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联系起来,无疑能够加强对其家族的认识。又如高浟墓誌,高浟是高欢第五子、北齐彭城王,《北史》卷五一、《北齐书》卷一○有传。据中华书局标点本《北齐书》校勘记,《北齐书》此卷是据《北史》补入。以高浟墓志与《北史》本传相比,文字差距较大。初步判断,似乎墓志文更加接近行状、墓志、国史的制作系列,这提示我们,《北史》本传或另有所本。张琼、张遵父子在《北齐书》、《北史》中均有传,墨香阁藏东魏张琼父子墓志则提供了若干新的线索,廖基添已经基于这两方墓志,探讨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对高欢的崛起以及侯景的反叛提出了新见[4] 。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中,志主在正史中有传的,还包括杨元让、薛怀?,他们在《魏书》均有传。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文献记载相当粗疏或根本未见于文献,墓志则提供了基本信息。如东魏高欢妻韩智辉墓志、北齐高欢妻闾氏墓志;又如北齐尉?暨妻王金姬墓志、隋段韶妻元渠姨墓志以及辛韶墓志、辛瑾墓志等等。
  第一类中,还有一些人物,初看起来并不十分重要,但通过仔细分析墓志的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进行深入探讨,也可有力地推进我们对北朝历史不同侧面的认识。据北魏李叔胤妻崔宾媛墓志,罗新以崔宾媛的一生为线索,从关注志主个人命运的角度,揭示了北魏社会史、政治史上的复杂现象[5]。又如东魏雷亥郎妻文罗气墓志,文与雷都是蛮中大姓,尤其活跃于襄阳、南阳周边的山区。在至今公布的北朝墓志中,可以断定为蛮的仅此一例,胡鸿对文罗气的一生曲折和她所经历的时代做了探讨[6]。
  第二种思路是对利用墓志史料特点的综合研究。《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中,东魏北齐墓志的比例相当大,通过对志主卒、葬地的考察,可以丰富我们对东魏北齐都城邺城的认识。据《隋书》卷二七《百官志中》,北齐邺城下辖邺、临漳、成安三县,三县共设323个里坊。据文献和考古报告,目前所知邺城里坊名称有39个[7]。通过《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提供的资料,邺城东部地区至少还有轨俗里、修民里、惠光里、孝忠里;邺城西部地区还有照德里。属于邺城,但无法判断所属分区的还包括业定里、德宫里、建忠里、遵哲里、弘仁里等。疑似的还有宁乡里、敬士里、侠仁里。“邺县咸安行”、“敬仕行侠仁里”的记载,也有助于我们对“行”、进而对邺城管理体系的认识。
  又元愕墓誌、元昂墓誌、元叡墓誌都记载了他们是景穆皇帝之后,景穆皇帝即太武帝长子、文成帝的父亲拓跋晃。身为太子的他在太武帝正平元年(451)去世,时年24岁,一生先后生育14子[8] 。其后裔见于史传者颇多,在出土墓志中更为突出,称为景穆皇帝之后且墓志出土者,至少十余人。这对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这个家族,通过家族理解这个阶段的历史,都很有价值。
  以上的介绍只是蜻蜓点水,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所蕴含的真正价值,还有待学界同仁的共同发掘。
  [1] 参梶山智史《北朝隋代墓誌所在総和目録》,汲古書院2013年版。
  [2] 贾振林《文化安丰》,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
  [3]胡海帆、汤燕《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李亚平《金石拓本題跋集萃》,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4] 廖基添《論魏齊之際“河南—河北”政治格局的演變——從東魏張瓊父子墓誌說起》(未刊)。
  [5]罗新《崔宾媛及其家人》(未刊)。
  [6]胡鸿《蛮女文罗气的一生》(未刊)。
  [7]参吕梦《邺城地区东魏北齐时期城市与墓葬的空间布局初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8]《魏书》卷四下《世祖本纪下》,第109页;《北史》卷一七《景穆十二王列传》,第629页。


1楼2017-02-24 19:47回复
    从这本书的清晰拓片看,李宝信并非高延宗的王妃,而是某皇帝的嫔


    2楼2017-02-25 10:18
    收起回复
      看到了清晰的李骞墓志拓片,识读的铭文是 长女□华,□帝嫔


      3楼2017-02-26 14:35
      收起回复
        华字前面欠缺的字有点像 泊


        4楼2017-02-26 14:39
        收起回复


          @刘越石大司空 第一张左下,华字前面的那个字确实像泊 ,第二张图左上帝嫔前面的字难忍,我斟酌多次,觉得像魏字


          5楼2017-05-30 15:17
          收起回复
            好棒啊,碑文字体很美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01 00:01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6-24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