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吧 关注:6,976贴子:61,244
  • 1回复贴,共1

魏氏哲学辞典(9)——后儒家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属于后儒家时代。
春秋战国——汉代,属于前儒家时代。汉代——清末民初,属于中儒家时代。清末民初——现在,属于后儒家时代。
前儒家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大辩论的时代,儒家思想并未取得主导地位。
汉代到清末民初,属于中儒家时代。是儒家弟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完善,使儒家思想符合封建统治要求,进而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以“罢黜百家”的形式强行推广的时代。
从此,儒家思想一枝独秀。
中儒家时代最合理的就是科举制度。封建社会的特色就是存在阶级,但是寒门子弟却可以凭借科举制度,一举成名,名正言顺的加入统治阶级,进而参与国家治理。这种人人都可以凭借自身努力得到特权,改变社会地位的制度,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社会公平性,在整个世界封建社会发展史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而科举的内容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这使儒家思想迅速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推崇,并且全面普及,最终不可动摇。
儒家思想最大的失误,就是贬低其他学科,从而限制了科学的发展。孔子说过,——“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能干具体的工作,而只能干研究儒家思想和“出仕”的工作。这种评价标准,使得儒家网络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几乎所有精英。
在中儒家时代,中国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科学的曙光,“四大发明”就足以让中国人领袖群伦。但是,整个社会的精英都在研究儒家经典,有谁在乎“四大发明”这样“低贱”的工作呢?以至于“四大发明”我们没有一样能做到极限。伟大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没有用来传播科学知识,却被用来印刷“四书五经”,以便儒家弟子们可以“皓首穷经”。指南针和火药技术,更是稍加使用就停滞不前了。
但是,“丝绸之国”的这些发明传入欧洲后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他们很快把这些发明融入到他们的科学体系中,在发展到极致之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航海殖民时代。
先是征服整个美洲,然后是澳大利亚,然后是新西兰——。
假设中儒家时代我们推行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另一家思想,假设这家思想不会限制科学的发展。那么,凭借“四大发明”的优势,征服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就应该是我们,是中国人,将由中国人领导世界。哪会有后来一系列惨痛的历史。儒家思想给中国人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而且不可原谅。
儒家思想是当孙子的思想,也是当祖宗的思想。说它是当孙子的思想,就因为儒家思想贬低科学,以至于有着“四大发明”的伟大国家,一再被外族侵略,甚至亡国。说它是当祖宗的思想,就是这些入侵者,非但没能泯灭儒家的辉煌,反而往往被儒家思想教化、同化,转而尊儒、拜儒。儒家思想强大的生命力,使得中国古代史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过,这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正所谓“败也儒家,成也儒家”。
儒家,其实是一门宗教,所谓儒教。在中儒教时代,做为主导的儒家思想加上佛道两家思想,构筑了当时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形态,这就是“三教合一”。
对儒教执行最彻底的朝代是清代,甚至把儒家思想执行到变态的那种程度。
其实,宗教的特性,都是“敬神而自律”,寻求归属感,维持社会稳定,加强凝聚力,使人心向善。也就是说,宗教遂行的任务是维持社会稳定,不是发展科学。
但是,人类能够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文明,却是科学发展的结果。是发明电,发明电脑,发明互联网的这些科学家造就的。
科学的发展,还会影响人类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取向。原始人也有信仰,那是最早的图腾崇拜,一群原始人,身披兽皮,围着篝火跳舞,火上烤的一定是人肉。
正因为这种原因,现在有些研究科学的人,主张以科学为信仰,以保证科学以最快的模式发展。那么,单纯的科学能作为一种信仰吗?
反驳:像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大科学家都笃信宗教。如果没有最原始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就不会有国家的产生。没有国家,即使有那些科学发明,能推广吗?
清末民初到现在属于后儒家时代。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用枪炮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丧权辱国,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痛定思痛,中国人最终发觉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和负面性。之后便开始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清算。
事实上,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卸载并不彻底,许多儒家思想得以变形存在、升级存在,甚至直接存在。
举例一:儒家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指男孩。重男轻女的后果,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后,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举例二:在古代,读书人学习儒家经典,是为了一举成名,进入统治阶级。
在现代,读书人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获得高学历,然后进名企打工。
我发现,中国人学习科学知识,更倾向于获得高学历的那种荣耀感,而不在乎实际的创造力。——这是一种升级的儒家思想。
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发明创造就是最高生产力。儒家思想的禁锢,使中国人并不能获得这种最高生产力。
儒家思想不能根除,导致了中国人对其它思想的接受也不彻底,因为儒家的某些思想和其它思想不兼容。其特征是中国人在行为上具有两面性,判断矛盾,对于错误的反思不彻底,不能换位思考,喜欢把事情复杂化等等。凡此种种,都是中国人用于参照的思想不一致。
对于儒教功过的判定,我们应该一分为二。一概肯定和一概否定都是不客观的。我们说的话,做的事,应该让后人少纠正或者不纠正。
在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思想既有“仁、义、礼、智、信”积极的一面,也有“天、地、君、亲、师”,“三纲五常”消极的一面。
儒家思想是一种封建思想,其本质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儒家思想的重大失误,就是轻视科学,强化“儒权”和“仕权”,从而蒙蔽了中国人探索未知世界的眼睛,减缓了中国人发展科技的脚步。儒家思想的另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泯灭人伦,儒家总是过分强调君权父权和夫权,弱化女权,并以多妻制的方式残害妇女。
另外,儒家思想不属于哲学。因为儒家并不能系统的阐述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都学习过部分《论语》,说白了那就是“孔子语录”,是古代的“微博体”,零散的理论只能让人意识混乱。
事实上,古代和近代的中国人,从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尤其是科学哲学,这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人说《道德经》属于哲学,这是认识上的错误。我也曾通篇阅读《道德经》,发现《道德经》虽然章节分明,但各章节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未能形成理论体系,整个就是一个“老子语录”。
更加致命的是,老子的思想有着本质上的错误。《道德经》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意是真理是可以说得清的,就不是真正的真理;真理是可以命名的,也不是真正的真理。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说明你没有弄懂”。所以说真理的特性就是简单。只有把理论升级为定义,再形成定义体系(理论体系),才能使用。就像加减乘除定义,一学就能懂,一懂就能用,人人都在用,天天都在用,这才是真理。真理都是这个样子,不是这个样子就不是真理。如果失去了加减乘除定义,这个世界立刻崩溃。
而老子提出的“真理”,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根本没有可操作性,这算哪门子真理?
其实,我们不能苛责古人。在老子的时代,中国的哲学刚刚起步,对于一些自然现象,老子也无法解释,才炮制出这些不伦不类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封建时代使用都有些牵强,在科学极大发展的今天,居然有人在网络上大肆标榜,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事实上,我们只有三种选择:
1、 升级改造儒家思想,建立新儒家,由后儒家时代进入到新儒家时代;
2、 返回到前儒家时代,在争鸣中重新选择;
3、 维持现状。
这三个选项是不兼容的,你只有一种选择——。
魏铁军


1楼2017-02-24 16:32回复


    2楼2017-02-24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