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吧 关注:1,755贴子:21,151

【转帖】小论王熙凤之开启理家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1楼2017-02-23 09:59回复
    王熙凤这个人物身上折射出的魅力和光芒,是红楼梦中其他任何角色都难以比拟的,她身上的复杂性,从红楼梦问世以来,都是读者和学术界倾注的焦点。对王熙凤的评论中,很多人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吕启详教授曾经说,人们骂王熙凤,恨王熙凤,但不见王熙凤又想王熙凤,大家恨她的狠毒,另一方面又被她的魅力吸引。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多层面的人物, 她在红楼梦中扮演者贯穿全书的支架。如果要深度的分析这个人物,绝对不是几篇文章,几千字能够拿下的任务。所以这篇文章,只从很微小的一个部分来讨论王熙凤,我们来看看凤姐是如何开启贾府的理家之路的。


    IP属地:安徽2楼2017-02-23 10:00
    回复
      2025-05-10 19:22:16
      广告
      凤姐管理贾府,便是写贾府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作。如果把凤姐和贾府的互动抽去,红楼梦中的贾家衰败的末世家族这条线便会坍塌。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有多重要,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前八十回的红楼梦,王熙凤出现的次数有五十二回,比例之高,确实是红楼梦诉述中不可缺少的支柱。 不仅如此,吕启祥老师在【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中说过,【凤姐作为贾府的管理人,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侍妾,底下有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凤姐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IP属地:安徽3楼2017-02-23 10:00
      回复
        其实凤姐在贾府中,她本身的地位是比较低的,不过是一个孙子媳妇。最上面有贾母,上面还有自己的公婆,接下来也有贾政和王夫人。为什么会轮到一个辈分很低的凤姐来当家呢?原因是众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跟凤姐的自身的才干和显才的欲望是分不开的。
        凤姐理家的才干,在书里还没有真正大篇幅展开详细描述之前,就已经前前后后有四个人对此表示过称赞,为凤姐当家做出了合理的铺垫,一个偌大的家族,牵扯上千人的庞大管理体系,一个辈分低的孙子媳妇如果没有真正的才干,就只凭关系和运气是不可能当家的。
        这四位中,第一位便是为引出贾家,为众人都有一个简单评说的冷子兴。他在第二章和贾雨村聊天中,就提到过凤姐,说凤姐的厉害之处是男人都比不过的,【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第二位是刘姥姥打秋风来到贾府,见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便给刘姥姥说起凤姐,又再次说到凤姐不仅貌美,而且心思深细,说话连男人也说他不过,【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
        第三位便是托梦的秦可卿,秦可卿的托梦是一位有见识的,要离世的女子给另一位负责理家的女子的叮嘱,她对凤姐的才干也是极为肯定的,【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第四位便是宁国府当家的贾珍。秦可卿死后,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贾珍恐怕亏了礼数,在宝玉(宝玉也是有眼光的)的推荐下来请凤姐,贾珍对凤姐的才能也是赞不绝口,并以此作为央求邢夫人王夫人的理据,【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


        IP属地:安徽4楼2017-02-23 10:01
        回复
          这四位对凤姐才干的称叹分别出现在书中的第二回,第六回,和第十三回(秦可卿和贾珍在同一回出现),这是在作者还没有展开对凤姐理家的细节描写之前出现的,目的就是做好铺垫的工作,反复的强调凤姐才干超群,连男子也不及这一特质,让读者无法忽视凤姐的这个特点。这种写法跟在三国中,诸葛亮还没有出场就被众人无数次推荐赞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对于这种归纳性的描述,作者当然是不满足的,没有细节的支撑,这种归纳性语言是不会有说服力的。所以,在贾珍请凤姐帮他料理家事的那个情节之后,马上作者就安排了精彩详细的细节来证实凤姐理家的才能。
          一个实例,四个步骤来论证凤姐的理家才能


          IP属地:安徽5楼2017-02-23 10:01
          回复
            第一,理清思路的重要
            当获得了贾珍全权授权之后,王夫人问她到底要怎么做,凤姐并不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非常镇定的告诉王夫人【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这种先理清思路再拿方案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对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全面的了解,细致的分析,再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方法,都会难免失于急躁。所以凤姐并不着急给王夫人答案,而是一个人在抱厦内思量,经过一番思量以后,她针对宁国府当时的状况,找到了五个主要的问题。这五个问题便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责,临期推委;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第二,知己知彼的必要
            问题找到了,但是知道问题所在并不等于解决问题,为了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凤姐第一件事便是了解全局,对宁国府的人事来了一番彻底的研究。书里写到,【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这里面的询问来升媳妇,点名看家口花名册,点数目单册,都是凤姐为了了解全局做的一番调查,就是力求做到心里有数,对账目,人事都有个基本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了。


            IP属地:安徽6楼2017-02-23 10:02
            回复
              第三,去旧习树威严
              到了第二日,凤姐见宁国府诸位婆娘媳妇的时候,凤姐便立下新规矩,一笔抹去以前行事的种种旧规矩,【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新官最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破除旧习,若大家都遵循以前的规矩,等于这新官只是个摆设,所以脂批也说这个新规矩是【破尽痼弊根底】。凤姐的新规矩倒是简单,就是一切【可要依着我行】,不然就不管有脸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第四,针对弊病的具体措施
              定岗定责,分工分明。凤姐把当时宁国府所以要做的工作明确的分为九项,分别是:为给客人倒茶;负责本家亲戚茶饭;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茶供饭,随起举哀;收管杯碟茶器;酒饭器皿;监收祭礼;各处灯油、蜡烛、纸札;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守屋,负责各屋所有桌椅古董起,痰盒掸帚,管理一草一苗。西方18世纪的时候,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就已观察到分工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其实红楼梦的作者早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并把这个道理在凤姐管理宁国府的这个情节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后面探春理家的时候也运用到了明确分工的这个管理方式。


              IP属地:安徽7楼2017-02-23 10:02
              回复
                恩威并施,拒绝徇私
                针对弊病的方案是出炉了,但是凤姐怎么保证下人的顺利执行呢?靠的就是恩威并施,红萝卜和棍子同时使用的方法。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不按凤姐的意思做,是要由处治的,而且不会看脸面行事,这是明白的惩罚之道;但是如果事情做的好,凤姐也许诺了好处,【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并且警告有监督重任的来升媳妇不可徇私,【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
                杀一儆百,兑现承诺
                这头凤姐把诸多措施都吩咐下来,刚进入具体的管理,那头立马就有了破规矩的倒霉人,原来是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迟到了,正好撞到了凤姐杀一儆百的刀口上。凤姐抓住机会兑现处罚,打了二十大板,革了一个月银米,还要回来叩头谢恩。这件事情才使得下人真正体会到凤姐的利害,这是说一不二,说到做到的铁腕治理。从这以后,【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对于凤姐协理宁国府,章培恒先生就说过【王熙凤确实是一个极有才干的人物,在这一点上,贾府的男人没有一个比的上她。 不说别的, 只要看她协理宁国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原来“都恁不像了”的宁府,整治的“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在贾府的男人中,有哪一个能具备这样的才能?】


                IP属地:安徽8楼2017-02-23 10:02
                回复
                  2025-05-10 19:16:16
                  广告
                  在凤姐的严厉整治和实行新措施的双管齐下,宁国府的管理立刻见到了效果。书中有描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凤姐协理宁国府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也是作者为凤姐的理家才干的写出的第一个精彩实例,浓墨重笔的揭开了凤姐的理家之路。


                  IP属地:安徽9楼2017-02-23 10:03
                  回复
                    凤姐的才干除了先天的聪明伶俐之外,跟她后天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分不开了。现代的心理学上也承认,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除了先天,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受到什么样的文化熏陶,经历什么样的挣扎困境,都是对他/她后天的性格有决定性影响的。
                    在凤姐的性格特点中,她有杀伐决断的威严,有穿心透肺的辨识力,还有不留后路的决绝(吕启详老师的原话),这些都是她从小有家庭给予她的【男儿的教养方式】是不可分的。在第三回林妹妹刚到贾府的时候,就提到过了凤姐的后天教育,【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王家不仅从小就把凤姐当成男儿教养,而且从【学名】这一点上看的出来还是非常认真的把她当作男儿。在古代,男孩入学启蒙时,都会起一个正式名字,就是学名。林妹妹也是自小假充男孩教育的,但是也只有乳名,没有学名。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王熙凤是两个偏离闺阁教育的女子,她们在家庭的安排下同时走上当作男儿教育的道路。但是林家是书香世家,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所以林妹妹成长为注重性灵的诗意化身;相反的,凤姐出生的王家是武将家族,而且王家一直走的是武将路线,王家也没有像贾家一样弃武重文,即使到了王子腾凤姐的叔父那一辈的人,还是是京营节度使,是军政要员。所以,在武将世家里作为男儿教育的凤姐,无缘读书识字,这两种奇特的组合让她在无意中形成了当时了去文人化男性的行为模式,进而有了男性心理。凤姐对权力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对自我能力的显示都是来源于这个男性心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这也同时激发他她独立狠毒果敢决绝的作风,凤姐之所以惯于发号施令,办事杀伐决断,胆略非凡,而且喜欢争强好胜,这些都和她的后天教育紧密相连的。


                    IP属地:安徽10楼2017-02-23 10:03
                    回复
                      小论王熙凤之开启理家之路_红楼梦吧_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4586864471?pn=1


                      IP属地:安徽11楼2017-02-23 10:05
                      回复
                        顶🔝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2-23 13:55
                        回复
                          dddddddddddddd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2-25 09:27
                          回复
                            好厉害,这是楼主自己整理总结的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2-27 14:37
                            收起回复
                              2025-05-10 19:10:16
                              广告


                              IP属地:安徽15楼2017-03-09 1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