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镇是泽州县北部的一个文化名镇、经济重镇,多年来以“太行第一镇”闻名全省。改革开放以来,巴公镇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掘得第一桶金,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钢铁冶铸、煤炭化工为支柱的主导产业。
泽州县巴公:转型综改扩权强镇助推新型城镇化
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
山西省首座镇级金库落户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新型镇级行政管理体制“五部一办两中心”稳妥运转,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顺利投产,来村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应运而生,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清慧三期顺利开工等等,泽州县巴公镇大力推进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建设,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有力助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巴公镇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乘势而上,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钢铁冶铸、煤炭化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被誉为“太行第一镇”。但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发展之后,导致地质沉陷、环境污染、集体经济滑坡、事权过大财权甚小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精神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要求,加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2015年7月,巴公镇作为省、市、县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启步试航,当年12月,又入选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后,巴公镇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城镇特色化”同步发展思路,奋力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全国新型城镇化先行镇。
巴公河景观风貌
——科学编制“五规合一”规划,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巴公镇在全省首先启动了乡镇“五规合一”编制工作,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五个规划融为一体,规划范围130平方公里,明确了发展路径、任务和时间表。所有新上项目全部对照“五规合一”选址审批,一步到位、方便快捷。在此规划引领下,巴公工业园区关停了一座旧电厂,新上了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晋钢集团高炉尾气发电、兰花年产50万吨纳米新型材料、清慧制造三期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等新项目,总投资60多亿元。东四义、山耳东、南山等过去依煤致富的村,依托龙王山森林公园和环城绿道,积极发展户外健身、素质拓展、休闲庄园等旅游经济,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全国卫生村巴公镇东四义公园
——构建起“园镇一体”管理体制,推行了精干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巴公镇摒弃了传统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采取一套人马分挂巴公镇人民政府和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管委会两块牌子的运行方式,大力推行“园镇一体”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审批权限、财税体制、土地管理、低碳发展、投融资体制等多个领域深化改革,将原有的32个内设机构兼并重组为“五部一办两中心”,即党政综合部、发展改革部、社会管理和保障部、安全监管部、财政金融部、工业园区管理办、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综合窗口一站集中服务,基本实现巴公人民办事不出巴公的目标。同时,还组建了巴公国土分局、环保分局、公安分局、行政执法中队,打造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振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劲头。按照晋城市《关于市发改委等10部门对巴公等转型综改试点下放部分审批权限的通知》要求,巴公镇积极承接市县发改、国土、住建等10部门下放的54项行政审批权限,瞄准“管得最少、管得最好、审批最快、发展最快”改革目标,建立起审批联席会议等制度,采取发展改革部“一枚印章管审批”,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能。试点开展以来,该镇累计办理工业、农业、商贸等项目备案53个,所需建设用地4200多亩,利用跨域造地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两项政策,通过土地收储管理中心,以市场方式规范土地指标流转,基本满足了需求。1月9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纳公司与山西清慧制造公司合作的总投资21.2亿元年产5000万件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项目隆重奠基,落地前期,项目单位充分感受到了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设立镇级金库,激发了金融系统和社会资本投资活力。试点之前,巴公镇没有独立财权,可支配财力无法满足产业升级、民生事业等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试点之后,设立了山西省首家镇级金库,与县财税“三七分成”;较上年增长额则“五五分成”;镇域范围内国有土地出让、排污费、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市县分成部分全部留归当地,2016年该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05亿元,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该镇藉此运用财政杠杆,通过PPP等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推进镇域路网改造、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巴原新城幼儿园等重点工程。2016年12月,他们借助镇级金库优势,采取互保方式,通过平台拟融资约2亿元启动巴公河景观风貌综合整治,现已成功申请到国家专项发展基金3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即将全面开工。
长寿之村巴公镇南山村栖凤公园
——致力“三区联动”,助推了“由镇到城”的跨越式发展。围绕建设宜业巴公,镇区东北部加快水、暖、电、气、路等公共资源的互通互享,助力“产业集结、工业集聚、企业集群”,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区。围绕建设宜居巴公,镇区中部以巴公一、二、三、四村和东、西四义加官庄等7个村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财政金融、商务服务、职业教育、文化卫生、信息服务、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生活文教商贸集聚区。围绕建设宜游巴公,镇区西南部依托龙王山、伊侯山和环城绿道,大力发展养老康体、农业采摘等新型产业,着力打造休闲、体验、观光三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区,使之成为晋城市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目前,该镇已初步建成“四纵四横”交通路网,镇村形成15分钟交通圈,人口流动明显加快,浦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落户。通过“三区联动”,昔日的“太行第一镇”,正在实现“由镇到城”的华丽转身。




泽州县巴公:转型综改扩权强镇助推新型城镇化
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
山西省首座镇级金库落户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新型镇级行政管理体制“五部一办两中心”稳妥运转,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顺利投产,来村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应运而生,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清慧三期顺利开工等等,泽州县巴公镇大力推进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建设,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有力助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巴公镇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乘势而上,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钢铁冶铸、煤炭化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被誉为“太行第一镇”。但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发展之后,导致地质沉陷、环境污染、集体经济滑坡、事权过大财权甚小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精神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要求,加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2015年7月,巴公镇作为省、市、县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启步试航,当年12月,又入选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后,巴公镇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城镇特色化”同步发展思路,奋力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全国新型城镇化先行镇。
巴公河景观风貌
——科学编制“五规合一”规划,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巴公镇在全省首先启动了乡镇“五规合一”编制工作,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五个规划融为一体,规划范围130平方公里,明确了发展路径、任务和时间表。所有新上项目全部对照“五规合一”选址审批,一步到位、方便快捷。在此规划引领下,巴公工业园区关停了一座旧电厂,新上了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晋钢集团高炉尾气发电、兰花年产50万吨纳米新型材料、清慧制造三期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等新项目,总投资60多亿元。东四义、山耳东、南山等过去依煤致富的村,依托龙王山森林公园和环城绿道,积极发展户外健身、素质拓展、休闲庄园等旅游经济,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全国卫生村巴公镇东四义公园
——构建起“园镇一体”管理体制,推行了精干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巴公镇摒弃了传统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采取一套人马分挂巴公镇人民政府和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管委会两块牌子的运行方式,大力推行“园镇一体”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审批权限、财税体制、土地管理、低碳发展、投融资体制等多个领域深化改革,将原有的32个内设机构兼并重组为“五部一办两中心”,即党政综合部、发展改革部、社会管理和保障部、安全监管部、财政金融部、工业园区管理办、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综合窗口一站集中服务,基本实现巴公人民办事不出巴公的目标。同时,还组建了巴公国土分局、环保分局、公安分局、行政执法中队,打造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振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劲头。按照晋城市《关于市发改委等10部门对巴公等转型综改试点下放部分审批权限的通知》要求,巴公镇积极承接市县发改、国土、住建等10部门下放的54项行政审批权限,瞄准“管得最少、管得最好、审批最快、发展最快”改革目标,建立起审批联席会议等制度,采取发展改革部“一枚印章管审批”,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能。试点开展以来,该镇累计办理工业、农业、商贸等项目备案53个,所需建设用地4200多亩,利用跨域造地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两项政策,通过土地收储管理中心,以市场方式规范土地指标流转,基本满足了需求。1月9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纳公司与山西清慧制造公司合作的总投资21.2亿元年产5000万件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项目隆重奠基,落地前期,项目单位充分感受到了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设立镇级金库,激发了金融系统和社会资本投资活力。试点之前,巴公镇没有独立财权,可支配财力无法满足产业升级、民生事业等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试点之后,设立了山西省首家镇级金库,与县财税“三七分成”;较上年增长额则“五五分成”;镇域范围内国有土地出让、排污费、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市县分成部分全部留归当地,2016年该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05亿元,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该镇藉此运用财政杠杆,通过PPP等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推进镇域路网改造、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巴原新城幼儿园等重点工程。2016年12月,他们借助镇级金库优势,采取互保方式,通过平台拟融资约2亿元启动巴公河景观风貌综合整治,现已成功申请到国家专项发展基金3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即将全面开工。
长寿之村巴公镇南山村栖凤公园
——致力“三区联动”,助推了“由镇到城”的跨越式发展。围绕建设宜业巴公,镇区东北部加快水、暖、电、气、路等公共资源的互通互享,助力“产业集结、工业集聚、企业集群”,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区。围绕建设宜居巴公,镇区中部以巴公一、二、三、四村和东、西四义加官庄等7个村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财政金融、商务服务、职业教育、文化卫生、信息服务、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生活文教商贸集聚区。围绕建设宜游巴公,镇区西南部依托龙王山、伊侯山和环城绿道,大力发展养老康体、农业采摘等新型产业,着力打造休闲、体验、观光三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区,使之成为晋城市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目前,该镇已初步建成“四纵四横”交通路网,镇村形成15分钟交通圈,人口流动明显加快,浦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落户。通过“三区联动”,昔日的“太行第一镇”,正在实现“由镇到城”的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