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772贴子:889,255

回复:【超级中国】中国科技非常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妥妥的下一代半导体科技~


IP属地:江苏151楼2017-02-21 11:25
回复
    中科院突破航天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4-03-06浏览次数:5549   编者按:日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突破了航天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关键技术。该技术利用离轴三反非球面光学系统、复合棱镜分光、推扫成像和指向镜运动补偿技术,有效解决了航天高光谱遥感中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与图像高信噪比之间的矛盾,突破了视场分离、光谱分光、在轨光谱辐射定标等关键技术瓶颈,为我国航天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工程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颜昌翔及其研究团队针对航天高光谱遥感领域的视场分离、光谱分光、图像信噪比、在轨光谱辐射定标等关键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研究团队采用离轴三反非球面光学系统、单晶硅无基底狭缝的视场分离器和复合棱镜分光加非球面准直成像光谱仪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全色、可见近红外和短波红外三光路准确分离,保证了系统宽波长覆盖,并实现了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保证了光谱成像质量。      该团队采用指向镜运动补偿方案,建立了在轨实时计算指向镜运动补偿曲线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实时计算和控制,使探测器接收的光能量增加到4-6倍,显著提高了系统信噪比,解决了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成像的矛盾。      利用此项技术成果研制的天宫一号高光谱成像仪,为我国首次自主获取航天高分辨率高光谱图像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撑,填补了国内空白。天宫一号高光谱成像仪已在轨稳定运行两年半,获取了大量高光谱图像数据,并已应用于油气勘探、矿物探测、林业调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海岸带资源调查等领域,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据悉,此项技术已经在更高性能航天高光谱成像仪的研制工作中得到应用,必将在持续推进我国航天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IP属地:江苏152楼2017-02-21 11:25
    回复
      中国的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有多强:高分四号在三千公里高度分辨率五十米,世界第一?!只有美国敢叫板。商业光学卫星五百公里高度分辨率0.5米,世界上有这水平的没几个国家。中国数码相机是差(主要是专利被布局导致垄断无法生存)可是卫星用cmos成像早早就迈入了一亿像素俱乐部(世界第三个:美国日本中国)


      IP属地:江苏153楼2017-02-21 11:25
      回复
        首套乙烯裂解原料在线近红外光谱投用 发布时间:2014-03-27浏览次数:9298   在兰州石化年46万吨乙烯裂解装置现场,兰州石化研究院应用分析研究所所长邢龙春郑重地将一把钥匙交到了兰州石化电仪事业部维护人员的手中。这标志着国内首套乙烯裂解原料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投用。   日前,在兰州石化46万吨/年乙烯装置,由兰州石化研究院应用分析研究所自主开发的乙烯裂解原料在线近红外光谱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之后正式移交纳入企业正常生产装置管理。   “这个系统就像监控乙烯原料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随时在电脑上查看原料性质,对于及时调整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稳定生产意义深远。” 兰州石化乙烯厂联合车间工艺员王召说。   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是兰州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实验室研究开发工作完成后,2012年年初,这套系统安装于兰州石化年46万吨乙烯装置,并进行了现场测试、数据模型建立和反复试验调整。   据了解,该系统首次将近红外光谱技术成功应用于乙烯裂解原料的在线分析中,可以通过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实时监测乙烯原料动态变化,实现工艺操作动态调整,有效提高双烯收率,降低能耗物耗,每年可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500万元。与传统手工检测分析相比较,该系统可实现同时多组分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多指标实时不间断检测等优点,无需化学处理,无污染、无破坏性,维护成本低,对优化工艺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IP属地:江苏155楼2017-02-21 11:26
        回复
          中国成功解决石油钻井仪器打捞世界难题 发布时间:2014-03-26浏览次数:440   摘要:“我们自主研发的定向井仪器打捞送入装置及控制系统,成功解决了仪器打捞和送入难题。这在世界石油钻井行业尚属首次。目前,这一技术已获4项国家专利。”3月20日,西部钻探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经理王占珂说。   


          IP属地:江苏156楼2017-02-21 11:26
          回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制出新型固体酸催化剂 发布时间:2014-03-25浏览次数:5484   编者按: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在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发展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来替代液体酸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的固体酸催化剂在酸密度及酸强度等方面仍然很难与液体酸催化剂相媲美。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杨启华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固体酸催化剂。杨启华带领的有机—无机杂化催化材料团队多年来在微/纳米反应器的合成和催化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前期工作中实现了手性金属络合催化剂在纳米反应器中的封装,成功将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的优势有效结合。  


            IP属地:江苏157楼2017-02-21 11:26
            回复
              中科大新型净化器有效滤除雾霾甲醛 发布时间:2014-03-21浏览次数:7393   从中科大获悉,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高琛教授课题组最近利用光催化材料,研制出新一代空气净化器。这种净化器不仅能够有效滤除PM2.5,而且还可以去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挥发性有害气体,空气净化能力比普通市售产品高2倍到3倍。   2013年底,雾霾笼罩中国大部分地区,给民众带来无限困扰。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室高琛教授介绍,其课题组研究光催化材料10多年,并通过几个月的攻克,利用光催化材料研制出了新一代空气净化器。   光催化材料,是一种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导体材料,目前已在自清洁涂层、空气、水污染治理,以及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等领域有所应用。但这些应用的实现,对光催化效率有较高要求。市场上已经成熟并在高端空气净化器中采用的光催化材料,一般是二氧化钛,而二氧化钛只能吸收利用紫外光,因此空气净化的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高琛团队研发的光催化材料,则能够响应较广谱的波段,从绿光到紫外光都能够充分吸收利用,分解污染物质的效率更高。他们做出的空调净化器样机,在同样的紫外光源照条件下,不仅能够滤除PM2.5,而且对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挥发性有害气体的去除能力。


              IP属地:江苏158楼2017-02-21 11:27
              回复
                我国科学家完成柞蚕全基因组测序 发布时间:2014-04-14浏览次数:5841   编者按: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组成的柞蚕基因组研究联合攻关项目组(简称柞蚕项目组)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携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日前完成了柞蚕全基因组重头测序工作。这是我国蚕业科学家继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及精细图、桑树基因组测序后,又一蚕业基因组突破性研究成果,将为改良柞蚕茧丝等性状,创造实用新品种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在世界野蚕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国是柞蚕发源地,蚕茧年产量8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90%以上,年产值25亿元以上,蚕茧加工及综合利用年产值约180亿元。柞丝纤维具有突出的透气、透水、柔韧、绝缘、耐酸碱等特点。较家蚕丝而言,柞蚕丝孔隙度大,更蓬松。   


                IP属地:江苏160楼2017-02-21 11:27
                回复
                  全球首台便携式玻璃检测仪 2014年4月14到17日,由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北京奥博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共同研发的首款节能玻璃现场检测仪器将于中国玻璃展E7-291展位公开亮相。   由于玻璃节能在绿色建材中所占份额大,见效明显,行业成熟度高,因此将玻璃成为绿色建材标准工作的首个品种。在此次标准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充分参考了来自玻璃生产企业以及玻璃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将向国际水平靠拢。   这款仪器命名为“慧眼1000”,是全球首台便携式节能玻璃现场综合测试系统。它可测得玻璃的可见光光谱透射比、反射比;太阳光光谱透射比、反射比;可见光透射比(Tv)、可见光反射比(Rv)、透射、反射颜色坐标、色差、显色指数;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反射比、吸收比、遮阳系数(SC)、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玻璃传热系数(Ug)、LSG。


                  IP属地:江苏161楼2017-02-21 11:27
                  回复
                    电喷雾质谱技术成全新单细胞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4-04-03浏览次数:5576   编者按:最近,清华大学张新荣研究组开发了一种基于探针电喷雾质谱技术(PESI-MS)的单细胞检测方法,成功实现了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的代谢物检测。


                    IP属地:江苏162楼2017-02-21 11:28
                    回复
                      屌 编者按:日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潘秀莲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带领的研究组,在对纳米碳催化材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氨化等方法实现了氮原子在碳结构中的原位掺杂,并显示出了150小时持续的稳定性,相关结果以报导形式发表在了《自然通讯》上。   催化基础研究与现代化学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约80%的化工产品直接或间接地由催化过程制得。性能优良的工业催化剂必须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具有良好的导热、耐磨和再生性能。   纳米碳材料一般是由气相沉积、弧光放电、激光烧蚀等剧烈过程制取,含有大量的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边界等结构缺陷。此外,当石墨结构在某一维度的尺寸小到几个纳米时,为了达到结构稳定会自然发生弯曲,导致石墨层内自由电子的局域化分布,进而提高部分结构缺陷的化学活性。经过简单的表面修饰后,纳米碳表面将被修饰上含氧、氮等杂原子的饱和及非饱和官能团,进而具备一定还原能力。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竞相进行重点攻关,试图开发非汞催化剂,实现聚氯乙烯的无汞化生产。据了解,我国是一个聚氯乙烯(PVC)生产和消耗大国,去生产1529.5万吨,其中75%是由煤经电石法制得的乙炔再在氯化汞(HgCl2)催化剂作用下经过氢氯化反应过程生产而来。这一过程造成了大量的汞(俗称“水银”)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后来联合国通过国际公约宣布2020年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类产品,这给世界上,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基于汞催化剂的聚氯乙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次研究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精确控制碳化硅材料的处理过程,在其界面制造纳米碳结构,而在表面形成的这种氮掺杂的类石墨烯材料(SiC@N-C)显示了优良的直接催化乙炔氢氯化的性能。在传统氯化汞催化过程相同的进料空速条件下,该SiC@N-C催化剂上乙炔的单程转化率为80%,氯乙烯的选择性为98%,该项研究为无汞催化剂的研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最终实现聚氯乙烯的无汞化生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该项目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纳米碳材料直接作为催化剂的非金属碳催化,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催化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相对于传统金属催化剂,纳米碳材料催化剂具有高效环保、低能耗、耐腐蚀等优点,在化学品合成、能源催化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和发展潜力,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IP属地:江苏163楼2017-02-21 11:28
                      回复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新型传感器开发获成果 发布时间:2014-04-23浏览次数:468   编者按: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传来消息称,该所生物传感器团队研究人员系统构筑了基于非硅基类有序介孔碳材料(简称OMCs,是一种介稳态碳晶体,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孔容量以及有序排列的孔结构)的电化学传感体系。      OMCs可用于硝基苯酚异构体和硝基苯基有机磷的选择性、灵敏检测。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开发出的化学/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可应用于海水、污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组分检测。


                        IP属地:江苏165楼2017-02-21 11:28
                        回复
                          世界首台全自动液态金属电路打印机问世 发布时间:2014-04-18浏览次数:837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刘静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印刷电子学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已研发出世界首台全自动液态金属个人电子电路打印机。   记者今天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经数年时间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层面的持续推进,该所研究员刘静带领的科研小组在印刷电子学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研发出世界首台全自动液态金属个人电子电路打印机。   中科院理化所刘静科研团队研发的面向个人终端用户的打印设备也已完成设计和制造,即将进入市场。最为关键的是,这一电子电路打印机具有很高性价比,批量制造后其成本将处于个人可承受范围内,这预示着电子制造正在步入平民化进程。   刘静小组首次建立了一种全新原理的室温液态金属打印方法,集合了上下敲击式进墨、旋转及平动输运等流体输运方式,解决了金属墨水表面张力高难以平稳驱动的难题,其打印精度和质量已能满足大多数印刷电路板的要求。   据了解,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是崭新的学科前沿,由刘静研究员集合10余年来在液态金属领域的长期积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其科研团队攻克了制约液态金属打印技术在通向实用化道路中的一系列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并建立一种全新原理的室温液态金属打印方法。   液态金属打印机的问世,让极低成本下快速、随意地制作电子电路成为现实。专家表示,这种立等可取的个性化电子制造模式将对传统电子工程学带来观念性变革,相应技术易于普及到家庭、办公室、学校、工厂乃至工业设计、艺术探索、文化创意等应用领域。据了解,由该团队研发的面向个人终端用户的打印设备即将进入市场。   中国科研人员此次实用化全自动液态金属打印机的成功研制,开启了全新的电子电路制造模式。其相应技术易于普及到家庭、办公室、学校、工厂乃至工业设计、艺术探索、文化创意等应用领域,是极具普适性和基础性的电子制造工具。专家称,这种立等可取的个性化电子制造模式除将对传统电子工程学带来观念性变革外,也将为科学与艺术、人文、教育、文化创意等的交叉融合创造全新的机遇。


                          IP属地:江苏166楼2017-02-21 11:28
                          回复
                            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癌细胞迁移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4-04-29浏览次数:5432   导读: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教授姜洪源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提出了癌细胞在受限空间内迁移的新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      目前,关于癌细胞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表面上的细胞运动。科学家认为,细胞的迁移主要依赖于细胞黏附,即细胞前端与表面产生新的粘连,细胞后端与表面发生脱粘,从而实现细胞运动。然而,二维表面与癌细胞在体内所处的微环境相去甚远。事实上,从原发肿瘤脱离的癌细胞在人体内主要沿着血管、淋巴管等细小管状结构迁移,从而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肿瘤。但细胞在体内三维空间中,特别是微小管道内的迁移机理,还没有引起学者关注。      基于此前提出的关于动物细胞体积和压力动态调控的基本模型,姜洪源等通过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进一步发现并证实了与二维表面上的细胞迁移截然不同的、不依赖于细胞黏附的一种癌细胞迁移新机制:即在细小管道内,水分子和各种离子由癌细胞前端进入细胞,从后端离开细胞,从而推动癌细胞整体向前运动。这表明水分子和离子的输运对癌细胞迁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姜洪源表示,该成果有助于了解癌细胞在体内的迁移扩散过程,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


                            IP属地:江苏167楼2017-02-21 11:28
                            回复
                              经过近6年的研发攻关,突破了本体结构、浮力材料、液压动力和推进、作业机械手和工具、观通导航、控制软硬件、升沉补偿装置等关键技术,先后完成了总装联调、水池试验和海上摸底试验等工作,并针对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故障进行了技术改进。      在三个阶段的海试中,“海马号”共完成17次下潜,3次到达南海中央海盆底部进行作业试验,最大下潜深度4502米。完成水下布缆、沉积物取样、热流探针试验、海底地震仪(OBS)海底布放、海底自拍摄、标志物布放等多项任务,成功实现与水下升降装置(Lander)联合作业,通过了定向、定高、定深航行等91项技术指标的现场考核。此次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关键技术,并在关键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继“蛟龙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


                              IP属地:江苏168楼2017-02-21 1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