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733贴子:889,150

回复:【超级中国】中国科技非常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是相同制冷量下效率最高、重量最轻、寿命最长的低温制冷机,可为军事探测用超导接收机、通讯基站、低温生物冰箱、制氧/氮机等军民领域提供冷源。目前,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其核心技术。   中电科16所自主研发的斯特林制冷机,具有冷量质量比大、制冷效率高、寿命长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性,近日已顺利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作为国内唯一的低温与超导专业研究院所,中国电科16所的技术团队潜心攻关6年,突破了静压气体轴承设计与制造、多臂板簧减振器、高效直线电机、冷端高效换热等多项关键技术,先后完成性能样机、产品设计定型、工程化设计优化各阶段工作,产品在总参某部、甘肃浩元、兰州雨生等用户设备上装机使用验证,不仅完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更是完成国外同类产品无法保证的高低温、振动、冲击等各项环境适应性测试。   目前,该产品已授权相关发明专利2项,另有5项发明专利已经受理;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制定标准1项。


IP属地:江苏207楼2017-02-21 11:36
回复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军说,实验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在零下40℃左右的作业环境下,这台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驾驶室内温暖如春,旁边的仪器显示温度为25℃;此时,机车动力电池指示显示12℃,达到零上工作的一切指标。这意味着零下40℃低温启动试验成功,也标志着该台混合动力机车在铁科院开展的39项型式试验和研究性试验圆满收官。 据介绍,混合动力机车所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在0℃以下就不能充电,在零下20℃的时候既不能充电也不能放电,这就要求机车上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保障系统和管理系统要提供相应的运行环境。 向军介绍,这台机车使用油电混合动力,功率达2200千瓦。2016年8月,该台机车在新疆进行高温作业试验获得成功。 据了解,1月7日,该混合动力机车在大兴安岭山脉中,从塔河站到加格达奇站还开展了零下30℃的冬季小运转试验。尽管有20余处坡道,轨道积雪严重,但是机车性能十分稳定,试验提前40分钟顺利完成,该项试验表明混合动力机车完全满足在特寒条件下的小运转作业需求。 “混合动力机车具有绿色环保、节油经济性及低噪声等优点。”向军说,极寒和高温条件下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世界最大功率的油电混合动力机车可在中国任何气温环境下驰骋。


    IP属地:江苏208楼2017-02-21 11:36
    回复
      2016年12月27日,西开有限举行国网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首发仪式,由该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套ZGW2—816大容量隔离开关产品成功发运。 2015年底,西开有限成功中标了国内首个±800千伏大容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上海庙站816千伏大容量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为将此工程打造为精品工程,该司各部门齐心协力,从工程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产品装配过程中,他们从装配场地的布局,到装配工装的投入,再到装配人员的安排,始终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方针,保证装配、试验、包装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交付用户。 国网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西开有限800千伏直流极线开关第一个中标工程。该产品的成功研制并应用,不仅满足了我国800千伏大容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的需求,也使西开有限成为世界首个完成±800千伏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全部型式试验的制造厂家


      IP属地:江苏210楼2017-02-21 11:36
      回复
        中国原创大豆纤维 纺织业的“纤维革命” 2003年9月,在世界人造纤维学术会议上,大豆蛋白纤维被确认为“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正式载入人造纤维发明史册。 据相关专家介绍,大豆纤维面料比重轻,弹性高,光泽好,耐酸耐碱性高,吸湿性能超过棉花纤维和真丝,保暖性赶上羊绒。大豆纤维具有的成本低、舒适、环保、可再生的特点,代表着全球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掀起了纺织业的“纤维变革”。老李的发明成为世界人造纤维史上第一个中国原创技术。


        IP属地:江苏211楼2017-02-21 11:37
        回复
          世界第一核电缆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 丁山华 节目文字内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一般人的眼里,电缆不就是一根粗一点儿的电线嘛,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呢?但是用在核电站里的核电缆却很不一样,耐受的温度得比普通电缆高,寿命也得比普通电缆长,技术难度和风险都高出很多。以至于几年前一家美国公司在中标国家核电工程公司的三代核电项目之后又打了退堂鼓,但是江苏的一家电缆厂却大胆地揽下了这个活,他们要填补世界核电缆领域的空白。 这个大大的柜子从外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实际上这是一个高温箱,模拟的是比核电站里的温度还要高的高温环境,让柜子里的核电缆经受高温考验。 核电缆要承受极端环境的考验,生产它的企业更要承担责任的压力。 2010年底,国家核电工程公司在建设世界第一座三代核电站向国际社会公开招标时,对核电缆的要求全面升级,要求在外界完全失电的情况下核电站能安全运行72小时。这就意味着核电站里的关键部件,核电缆的寿命将从40年提高到60年,别小看提高这20年,对做电缆的人来说,那是极大的挑战。 当时美国一家公司中标了最有技术难度的壳内电缆,但三个月后,美国公司在分析了技术难度和风险后知难而退。上上电缆,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作出抉择。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丁山华最终决定,上上电缆接下了这个挑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被视为“烫手山芋”的核电领域,上上电缆凭什么能做出,敢做出这个决定呢? 原来,上上电缆之所以敢接下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的单子,是因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看到电缆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从而开始进军核电缆。在几乎为零的基础上,技术人员翻阅国际文献,记录技术参数,逐渐克服材料、稳定性等种种困难,成功研制两代、两代半核级电缆,并已先行开始了三代核电缆的技术研究。 上上电缆最终在材料配方技术与生产工艺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2013年4月,他们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成功交付,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的空白。


          IP属地:江苏212楼2017-02-21 11:37
          回复
            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由秦川机床造(附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 发布时间:2015-12-09 09:27:14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核心部件 秦川机床 近年来,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西安秦川数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根据航空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一些关键零件的工艺过程,研发制造专用机床,使飞机发动机的部分关键零件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大大提高。   近年来,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西安秦川数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根据航空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一些关键零件的工艺过程,研发制造专用机床,使飞机发动机的部分关键零件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大大提高。   资料图: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生产车间   自2006年开始至今,已成功设计制造出三代专用机床,加工对象包括飞机发动机涡轮盘以及飞机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零件。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在国内是首创,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研制的第一代专用机床主要是用于加工飞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圆弧,该机床拥有两个加工动力单元,榫槽边缘圆弧加工半径根据工艺要求,可控制在R0.3~1.2mm之间,榫槽边缘部位不同,其R值不同,在工艺参数确定之后,精确度可控制至0.05mm以内,一致性可控制在0.03mm以内。   第二代专用机床是在第一代基础上的改进,加工对象仍然是飞机发动机涡轮盘,加工工序与第一代相同,只是从效率、控制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该机床拥有3个加工动力单元,拥有11个伺服轴,从用户的操控性等方面做了显著改进。   第三代专用机床是针对飞机发动机叶片榫头加工工序设计制造的。主要是叶片榫头边缘棱角倒圆弧,圆弧半径控制在R0.3-1.2mm之间,精度可控制在0.05mm以内,每个叶片榫头圆弧一致性可控制在0.03mm以内。   使用秦川研发制造的专用机床加工的飞机零件也有不少出口品种,其效果得到诸如欧洲空客、美国普惠、英国罗罗等国外著名飞机制造公司的认可!!!。


            IP属地:江苏213楼2017-02-21 11:37
            回复
              探索暗物质 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中国造(附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 发布时间:2014-09-22 13:30:13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暗物质研究小组昨天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根据国际空间站上阿尔法磁谱仪的首批观测数据,科研人员已经找到了可以证明暗物质存在的6个证据中的5个。暗物质是现有宇宙构成理论中最关键的假设之一,能够解决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不自洽问题。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暗物质研究小组昨天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根据国际空间站上阿尔法磁谱仪的首批观测数据,科研人员已经找到了可以证明暗物质存在的6个证据中的5个。   暗物质是现有宇宙构成理论中最关键的假设之一,能够解决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不自洽问题。为寻找暗物质,丁肇中于1995年提出了建造阿尔法磁谱仪的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上海交大、山东大学等中国科研机构都参与了磁谱仪核心部件的建造。2011年5月,阿尔法磁谱仪被送入太空,开始执行为期3年的暗物质探索任务。   距发现暗物质只剩最后一步   当地时间18日晚间,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显示暗物质可能存在。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据参与该项目的山东大学科学家程林教授介绍,目前阿尔法磁谱仪已发现了1090亿个电子与反电子,在业已完成的观测中,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   到底什么是暗物质呢?上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宇宙在大爆炸以前处于真空状态,大爆炸以后才形成了物质世界,据此推断就应该有反物质存在。此后,物理学家们开始了寻找反物质或称暗物质的努力。   “暗物质是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想要证明它的存在可不容易。”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组首席研究员陈学雷介绍说,1930年左右,科学家发现有一些星系团中的物质,产生的引力要比其他可以看到的星系多一些,但是这些物质不发光,所以就起名为暗物质。   现有物理学假设认为,人类目前所认知的物质世界大概只占宇宙的4%。在这之外,那些不发光不发热的暗物质,则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暗能量。   410亿数据将改变人类知识   寻找暗物质主要有3种途径。一种是利用粒子对撞产生直接暗物质;另一种是利用引力场间接探测。暗物质不发光,但是可以产生引力,因此可以通过对引力场变化的测量来寻找暗物质。中国主导的“熊猫计划”(PandaX)就是后一种方法的实践。   阿尔法磁谱仪项目代表了第三种途径。从理论上讲,暗物质相互碰撞会产生过量正电子(所带电荷量与我们常见的带负电的电子恰好相反),因此可以通过探测正电子来寻找暗物质。   自从2011年5月16日被安置到国际空间站迄今,阿尔法磁谱仪已运行四十多个月,共搜集了54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刚刚公布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对最先收集到的410亿个数据的分析。在这些数据中,科学家观测到约1000万个电子与正电子,这是半世纪来检测到的正电子分率的最大值。   根据丁肇中研究小组此次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发布的结果,已发现的宇宙射线中过量正电子的5个特征分别为:正电子比例上升是从8吉电子伏特(1吉等于10亿)的能量开始;在速率方面,正电子占电子与正电子总数的比例快速增加;在275吉电子伏特左右停止增长;比例上升的过程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峰值;还有正电子似乎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而不是某个特定方向。   据丁肇中介绍,证明暗物质所需的最后1个特征就是正电子的产生率会不会突然下降,“这个要花很多的时间,”丁肇中说,“很快下降一定是暗物质跟暗物质对撞产生正电子,因为暗物质能量有限,到一定能量以后就不可能再产生正电子,所以会突然下降。”   对于这一批数据的意义,丁肇中说:“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得到的结果,没有一个和过去100年所收集的结果是一样,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就是所有的结果慢慢改变人类对于这些的了解。” 中国研制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   由丁肇中教授领导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项目之一。阿尔法磁谱仪的结构很复杂,任务很艰巨,但它工作的基本原理却是高中物理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知识。   说白了,阿尔法磁谱仪就是一个带电粒子探测器,其核心部件是由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经 4 年努力研制的永磁体,可以产生一个很强的磁场。当宇宙中的带电粒子穿过这个磁场时,磁场就对它施加洛仑兹力使之发生偏转,这时,记录有关数据,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就可以从中区分出正电子等各种带电粒子。   丁肇中于1995年提出了阿尔法磁谱仪的设想,并主持其相关的国际合作计划。这计划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动员了来自15个国家31所大学院校的上百名科研人员。   中国科学家为磁谱仪倾注了大量心血,参加阿尔法磁谱仪国际合作的中国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中国台湾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央大学”、中山科学研究院等。   阿尔法磁谱仪最关键的永磁体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制,211厂生产制造。   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阿尔法磁谱仪送入太空,安放在国际空间站上。


              IP属地:江苏214楼2017-02-21 11:37
              回复
                中车研制成功全球首套盾构机永磁电机 发表时间:2016-08-22 10:23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继永磁动力技术成功应用于高铁、风电、空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后,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又一次在全球首次将永磁技术成功运用于大型机械重工领域——全球首套盾构机永磁同步电机研制成功,并顺利交付客户,开始装载试运行。这标志着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在盾构机永磁驱动技术领域已达国际领先地位。运用这项技术,实现大幅节能的同时,可有效提升盾构机整体效能。 据介绍,用于盾构机上的永磁同步驱动装备,继承了永磁高铁牵引电机节能、高效、可靠等优异性能的同时,还兼具三大优势:更适应盾构机多电机协同工作模式;永磁电机效率曲线更符合盾构机工况波动大的实际运行状况;同等功率下永磁电机较三相异步电机大大减轻重量,体积更小,维护更便捷。此次投入试运行的直径6m、总功率1056kW盾构机上,永磁同步电机搭配系统使用后比同功率异步电机效率将高出10%以上,每小时可省电100度以上,若以刀盘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则掘进机每个工作日省电近千度,每天至少节约1000多元。(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姜尚昆 易臣)


                IP属地:江苏215楼2017-02-21 11:38
                回复
                  六臂钻车亮相 综合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发表时间:2016-08-24 09:23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工作人员在对自主创新产品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进行调试保养 业内首款六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日前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景隆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创新研发。该产品采用全液压控制、集成化功能模块、全方位变位等多项先进技术,其综合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大改进了传统的作业方式。(刘亮 摄)


                  IP属地:江苏216楼2017-02-21 11:38
                  回复
                    大连机车车辆研制的窄轨内燃机车抵达南非德班 发表时间:2016-08-18 09:54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机车交接仪式现场 邢毅 摄 大连机车车辆研制的窄轨内燃机车45D型机车抵达南非德班 由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的两台全球功率最大窄轨内燃机车45D型机车,日前抵达南非东海岸城市德班。 南非市场是中车大连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2014年,该公司成功获得232台我国内燃机车出口海外最大单笔订单。今年3月,该订单的首批两台45D型机车在大连下线,5月装船启运,8月运抵德班。按计划,今年年底前,20台在大连组装的机车将全部交货;15台机车散件已陆续包装发运并将运抵南非进行组装;余下197台车体组装及零配件制造将在德班进行。


                    IP属地:江苏217楼2017-02-21 11:38
                    回复
                      国之重器之 首台温等静压成形成套设备研制成功 打破国外垄断 发表时间:2015-06-03 08:51来源:中国航空报  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牵头攻关,达到最高工作温度300℃、最高压强200MPa的国内首台温等静压成形成套设备,近日通过国家验收。   高温高压环境是航空航天、原子能工业、高能工程塑料、军工特种材料软化成形的良好环境,可形成该环境的温等静压设备由于其特殊的使用要求,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11年,中物院化材所联合国内产学研单位申报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设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温等静压成形成套设备”等课题获批。经过4年自主攻关、验证调试,科研人员先后突破系统集成与安全控制、大直径中高温密封、抗高温氧化介质油、高精度压力与温度控制、近净成型模具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设备运行最高温度300℃、最高压强200MPa、可精密控制的技术指标。项目先后申报30余项国家专利,全套设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


                      IP属地:江苏219楼2017-02-21 11:38
                      回复
                        全球首台智能型轮胎内胎垫带装填机在青岛诞生 发表时间:2016-10-12 10:39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近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发出全球首台智能型轮胎内胎垫带装填机,其效率是传统人工安装的5倍。该机的问世彻底改变人工填装载重轮胎内胎垫带的历史,并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   据了解,世界各国的轮胎生产企业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时,载重轮胎生产工序的最后一环,即内胎垫带装填均需人工进行安装,且每班约需要10~15名工人,完成一个内胎垫带装填耗时约5分钟。   “智能型轮胎内胎垫带装填机仅需1名操作工人,1分钟内就可完成内胎垫带装填。”该公司董事长孙贤功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说,该机利用红外激光检测技术,通过轮胎输送机构、内胎垫带输送机构、装填机构、送出机构及智能控制机构,实现了与其他工序的无缝对接,在全程无损的状态下能够精准地将内胎垫带装入外胎腔内。


                        IP属地:江苏220楼2017-02-21 11:39
                        回复
                          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发表时间:2016-09-26 08:31来源:新华社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新华社贵阳9月25日电(记者陈芳、齐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梦想。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介绍,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泰勒与全球顶级天文学家及众多天文爱好者当日也齐聚平塘,共同见证中国“天眼”开启探秘之旅。“这是世界一流的望远镜,期待它能给人类带来更多重要的科学发现。”他兴奋地说。   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从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据悉,“天眼”运行后,还将开展一系列国际科研合作,但在这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参数修正和状态调整,以便达到最佳观测效果。


                          IP属地:江苏221楼2017-02-21 11:39
                          回复
                            国之重器之 我国首台大型薄壁环缝搅拌摩擦焊接装备成功应用 发表时间:2015-06-02 14:51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2015年1月28日,长征五号3350助推贮箱顺利通过强度和气密试验考核,标志着上海航天装备制造总厂承担研发的“大型薄壁环缝搅拌摩擦焊接装备”在国家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大科技工程中实现成功应用。 该装备最大焊接直径为Φ3350mm,焊接长度12m,焊接最大厚度16mm,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环焊缝无匙孔全焊透搅拌摩擦焊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首台大型焊缝搅拌摩擦焊装备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顺应了我国航天高密度发射要求和模块化制造的发展需求,为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轻量化设计提供工艺支撑,对提升我国航天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并可推广至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汽车工业和能源等领域。


                            IP属地:江苏223楼2017-02-21 11:39
                            回复
                              自今年1月1日起,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中的0.1版“限硫令”正式实施,全球四大排放控制区域船舶的硫氧化物允许排放量将从1%降至0.1%。2020年1月1日后,国际公约规定燃油最大硫含量不得超过0.50%。目前,正在航行的国内船舶均未达到这一标准,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广大船东必须进行必要技术改造,才能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海事大学共同研发的镁基-海水法船舶脱硫设备,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创新性地使用镁基-海水法进行船舶脱硫,成为全球首创技术。这一技术成果已于2014年7月通过了工信部和交通运输部阶段性检查,并于当年12月通过中国船级社产品图纸/文件审查,已获得中国船级社认证。   据介绍,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较,镁基-海水法船舶脱硫设备具有体积小、与船舶兼容性高、性价比高等优点,其废气脱硫剂对船舶无腐蚀性,废水排放符合国际公约要求。   中国船东协会目前拥有会员200多家,经营商船总吨位占全国80%以上。根据双方协议,普益公司生产的脱硫设备将优先保障协会船东需求。据了解,这一国产脱硫设备的性价比优势,将使中方企业在国际脱硫市场获取巨大份额。


                              IP属地:江苏224楼2017-02-21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