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733贴子:889,151

回复:【超级中国】中国科技非常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安检技术你为啥这么屌。中科院研发探测爆炸物试纸 发布时间:2014-04-25浏览次数:9413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研发出能“嗅”出爆炸物气味的拉曼传感试纸。   记者4月18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智能所张忠平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重点针对各种材料表面以及混有痕量爆炸物物质的及时、现场检测这一挑战性难题,研发出能嗅出爆炸物气味的拉曼传感试纸。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化学期刊《分析化学》上,同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机场安检主要依赖离子迁移谱和X射线衍射装备,难以做到快速、及时和低成本。而拉曼传感试纸则是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将银纳米粒子打印到一种滤膜上,在检测信封、衣服等表面黏附肉眼看不见的TNT残留颗粒物时,使用低能量的激光照射其表面,气化黏附在上面的TNT晶体,同时将拉曼传感试纸置于激光上方,收集TNT挥发出来的蒸气,然后使用拉曼仪器对试纸进行检测,判断及鉴定该物质中是否含有TNT。   探测可疑包裹、邮件和恐怖分子隐藏在身上的炸药一直是国际反恐和公共安全领域高度关注的课题。由于硝基爆炸物具有低蒸气压和高爆炸性,目前机场安检主要依赖离子迁移谱和X射线衍射装备,难以做到快速、及时和低成本的探测。该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将银纳米粒子打印到滤膜上并修饰拉曼活性分子(对巯基苯胺),制备了对TNT敏感的拉曼传感试纸。   该工作得到评审人的高度评价,认为“该工作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为爆炸物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手段,是一项优秀和重要的研究工作”。


IP属地:江苏171楼2017-02-21 11:29
回复
    激光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三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1、已全面渗透到交叉学科中,催生了光纤通信、激光光谱、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打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指示器、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激光通信、激光生物学、激光医学、激光微制造、激光3D打印等几十个新学科。   2、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美国评估了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领域由激光科技应用拓展形成的经济贡献,达到7.5万亿美元;


    IP属地:江苏172楼2017-02-21 11:29
    回复
      导读:近日,内蒙古计量院成功自主研发了接触式速度、距离测量仪器。该仪器的出现,填补了国内无法进行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滚筒速度同步性测量的空白,其已于近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对今后汽车检测设备的测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由内蒙古计量院研发的接触式速度、距离测量仪器由两只对称相同的测量轮和一台测量仪组成,每只测量轮各自通过联轴节与调节杆、角度编码器同轴连接。测量仪通过连线与角度编码器相连,利用测量轮与被测汽车检测设备滚筒间的无相对滑动时,两个测量轮分别实时反映检测设备两个滚筒的线速度,并通过各自角度编码器将信号输入测量仪,进行瞬间处理、比较由测量仪显示两个测量轮的速度及同步性。使用该测量仪器,能同时、同步测量滚筒式汽车检测设备两个滚筒线速度,并能随时进行比较。      在此之前,进行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的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定主要靠汽车驱动轮带动车速台滚筒旋转,采用手持式数字转速表测量滚筒转速,汽车无法控制滚筒保持稳定速度,测量结果变动性大。同时,国内外现有的测量仪器还不能效测量滚筒的“速度同步性”!!。


      IP属地:江苏173楼2017-02-21 11:30
      回复
        黑科技。科学家研制出可除一氧化碳的新型催化剂 发布时间:2014-05-04浏览次数:556   导读: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纳米催化剂,可在室温下氧化一氧化碳,这为清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      研究负责人之一、厦门大学的郑南峰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新型催化剂的核心是铂-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纳米颗粒,颗粒尺寸小于5纳米,比人类头发丝要细得多。      在实验中,铂-铁镍氢氧化物复合纳米颗粒可轻而易举地氧化一氧化碳,同时保持催化活性,让催化反应持续不断地循环进行。郑南峰说,这主要是因为新型催化剂存在着大量具有协同催化活性的铂-铁镍氢氧化物界面,其中镍的引入大幅提升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他说:“较传统氧化物负载金属催化剂,这种新型催化剂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们的催化活性位点遍及整个小尺寸纳米颗粒的表面,而且贵金属铂的利用率可通过纳米颗粒的凹凸不平表面得以大幅提高,降低了催化剂成本。”


        IP属地:江苏174楼2017-02-21 11:30
        回复
          中科院实验“超级稻”发现利用基因 发布时间:2014-05-04浏览次数:441   导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团队发现,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基因DEP1在水稻氮高效利用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找到一条在保证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且减少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新途径。4月28日,《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IP属地:江苏175楼2017-02-21 11:30
          回复
            话说在中国超级水稻,海水稻面前世界其他的超级稻都是垃圾。


            IP属地:江苏176楼2017-02-21 11:30
            回复
              中科院研究病毒活体示踪技术问世 发布时间:2014-05-19浏览次数:5554   导读: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林涛、马轶凡两课题组通力合作,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病毒活体示踪技术用于观察病毒颗粒在体内的实时分布,这一技术将为解析病毒在体内的感染路径提供重要的手段。      据了解,对病毒致病机制和宿主免疫机理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发展新的、有效的病毒防治策略和治疗途径。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在细胞水平上对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的,但是在活体水平上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作用十分困难。      蔡林涛课题组与马轶凡课题组合作,用生物正交化学方法对流感病毒(颗粒)进行了标记,在活体水平对其侵染宿主的过程进行了长时效示踪,发展了一种非侵入的实时示踪病毒(颗粒)感染途径的光学活体成像方法,并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与评估。


              IP属地:江苏177楼2017-02-21 11:31
              回复
                中国研制出机载环境大气成份探测系统 发布时间:2014-05-12浏览次数:5601   导读:一种用于机载、可快速获取区域环境大气污染成份的环境大气成份探测系统,历时4年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成功。这项成果近日通过了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中科院相关专家9日介绍说,这套系统已在天津、唐山地区进行了飞行试验,在获取大气气溶胶、云物理特性、大气成分、污染气体、颗粒物等大气成分有效信息上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描述大气环境实时状况。      据了解,机载环境大气成份探测系统项目来源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航空遥感系统,是航空遥感系统中10个有效探测载荷之一,由大气环境激光雷达、差分吸收光谱仪和多角度偏振辐射计及主控管理器4个子系统组成。      鉴定委员会专家们认为,这项技术系统复杂、技术难度大、集成度高,推广前景广,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IP属地:江苏178楼2017-02-21 11:31
                回复
                  国内首个宫颈癌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发布时间:2014-05-27浏览次数:387 导读:日前,国内第一个、全球第三个宫颈癌疫苗产业化项目将在福建省厦门的海沧问世,宫颈癌疫苗现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期基地在位于海沧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奠基,宫颈癌疫苗产业化项目在此问世,并将于2018年前投产。 该基地占地67834.644平方米,是对I期研发、生产基地的扩展延伸。据介绍,II期基地将立足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医疗器械、抗体药物等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起点高,技术设备先进,领先国内同行业水平。


                  IP属地:江苏179楼2017-02-21 11:31
                  回复
                    医疗检测黑科技南开大学“光测”技术让癌细胞无处可逃 发布时间:2014-05-27浏览次数:454 导读:5月26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学院田建国、刘智波研究组利用全内反射下石墨烯对介质折射率异常敏感的光学现象,实现了超灵敏单细胞实时流动传感。这一成果可以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确“光测”出来,将为癌症预防提供一条新途径。 石墨烯是一种呈蜂巢状排列的单层碳原子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在全内反射这种特殊的结构下,对于介质折射率异常灵敏是石墨烯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田建国、刘智波领导的研究组发现,折射率的灵敏度与石墨烯的层数有极大关系,并且层数有一个最优值。他们通过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课题组合作,不断控制石墨烯的层数,最终制出厚度为8个纳米的石墨烯材料,其折射率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达到目前国际上最高水平。


                    IP属地:江苏180楼2017-02-21 11:31
                    回复
                      国际领先 食品安全检测一滴试剂见分晓 发布时间:2014-05-30浏览次数:5598   导读:1.5微升的样品反应试剂,缓缓滴流入碟式芯片反应池中,是否感染细菌、感染什么细菌很快就能揭晓。日前,一项操作简便的快速检测技术在科博会上亮相。      在一个有着24个槽口的碟式芯片反应池内,滴流入1.5微升的样品反应试剂,是否感染细菌、感染什么细菌很快就能揭晓。与传统的常规检测方法相比,该技术快速、灵敏、样品用量少,仪器小巧便携,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远远优于传统技术,甚至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国内市场推广时却面临着重重门槛。”在不久前举办的科博会上,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奥晶典)科学仪器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IP属地:江苏181楼2017-02-21 11:31
                      回复
                        我国科学家完成木本棉全基因组图谱 发布时间:2014-05-28浏览次数:423 导读: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成功绘制出高质量的木本棉基因组图谱,并对棉属进化机制及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 继2012年完成雷蒙德氏棉基因组测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单位又联合完成另一二倍体棉属植物——木本棉基因组。对四倍体棉种及其它多倍体物种的形成过程的揭示,为研究棉花纤维质量和抗病虫灾害等重要农艺性状奠定了遗传学基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对一株连续培育18代的纯系栽培木本棉shixiya1(SXY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成功绘制出高质量的木本棉基因组图谱,结合雷蒙德氏棉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棉属进化机制及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据华大基因科研人员表示,这些研究结果将极大的推动对四倍体棉种及其它多倍体物种的形成过程的揭示,为进一步研究棉花纤维质量和抗病虫灾害等重要农艺性状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IP属地:江苏182楼2017-02-21 11:31
                        回复
                          新型哈尔滨不动细菌可解决水源氨氮问题 发布时间:2014-06-04浏览次数:402 导读:6月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李伟光教授课题组采用低温筛选方法,发现了一种新型细菌——哈尔滨不动细菌,该项研究成果的应用或可解决低温水源水氨氮去除难的问题。 “哈尔滨不动细菌”现形 6月3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市政学院李伟光教授课题组采用低温筛选方法,发现了可在2℃低温下生长的1株新型异养硝化细菌。根据国际命名法则,这一新菌种正式定名为“哈尔滨不动细菌”。该发现对于低温水源水氨氮处理新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该研究成果于今年5月在国际著名期刊《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正式发表。李伟光课题组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酶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做了系统分析鉴定,将该菌株的基因序列与不动杆菌属内已知菌种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此新菌的基因序列与属内其他已知菌种相似度不到85%,同时该菌株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种杂交率为25.5%,证实了其是不动杆菌内的一个新种。


                          IP属地:江苏183楼2017-02-21 11:32
                          回复
                            国内的研究调查也表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其不断增加的临床应用证实其作用是明确的、可靠的;其次,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自救作用,但与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具有一定的适应证,并非适合任何疾病,如对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郝思国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合国内外血液专业进展信息和既往临床经验,制定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规范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案,并积极开展临床对照研究,提高了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并积极探索恶性血液肿瘤如淋巴瘤、骨髓瘤等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使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IP属地:江苏184楼2017-02-21 11:32
                            回复
                              内首台便携式四极杆质谱仪 近日,由北京一公司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便携式四极杆质谱仪”顺利通过验收。项目申请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该项目紧密围绕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现场应急监测需求,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便携式四极杆质谱仪”。突破了双曲面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加工和制造瓶颈,并在微型防震真空系统及真空保持、小型化整机集成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现场快速采样、热解析、色谱分离、膜法进样和四极质谱的高度集成


                              IP属地:江苏185楼2017-02-21 1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