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秋倒想得很简单,她因为学业问题搬来意大利不过几年的光景,此前更是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辗转了几个国家,在这些居所不定的旅行生活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了。
父母都认为她喜欢中国文化多半因为母亲是华裔,“骨子里留存的中国血统开始奔涌啦”——他们是这么说的。
瑞秋想过要反驳,这样就好像在说她喜欢中国只是因为血脉问题一样,但她仔仔细细想了又想,依旧列不出分条概述的理由。
毕业后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加百罗涅雨守子书尔雅大人的报道,突然就有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中国风的上司,不能更理想了!
果断地放弃了导师介绍的科研工作,更果断地向这个根本意义上的黑手党家族投递了工作简历。
“原来是这样啊,我也是因为看到尔雅大人的照片所以跟来了呢,嘿嘿。”多萝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是,又是哪里和前辈想象的不一样呢?”
不一样的地方很多,譬如进入加百罗涅之后要做的不仅是呆在尔雅大人身边,譬如来到这里她接触的更多的是意大利的同事而不是中国风的大人......
频繁的搬家让瑞秋和“朋友”之间的交流非常少,性格也偏于内向,光是熟悉这个家族需要接触的同事就耗费了不少心力。
那会儿是大黑拿着接收函来找的她,猫耳少女体贴可爱,看出她不太会聊天,一路上都在主动引起话题,她拖着行李箱跟在后头,磕磕巴巴地接话。
大黑说本来应该先带你去见见雨队的ACE迪莉娅,可是她和云队的涅薇一起外出任务,得晚点才能回来,她心里还偷偷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去见ACE,她一定会在前辈面前出丑!说不定还会扣印象分!
加百罗涅很大,入眼全是各种不一样的传统欧式建筑,她的行李交给了后勤部叼着棒棒糖的小哥,大黑说要先带她去见见其他同事。
她越走越憋不住,结巴着提问,加百罗涅不是中国风的装潢吗?
大黑愣了愣,笑了几声说:“咱们可是意大利黑手党喵,你喜欢中国风吗?平时可以多待在雨区的范围哦。”
这一路十分漫长,瑞秋觉得这大概是今年说话最多的一次了,甚至让她有了几分在中国生活时过年走亲戚的错觉,每见到一个人心里就跟打鼓似的紧张不已。直到终于看见大树下的锦鲤池和石桥,她才从满头大汗里清醒过来——自己的确是来对了地方。
这种雨区之外随时紧张的状态,持续了足足有一个月,并不是她不喜欢加百罗涅,实际上作为家族的“老幺”,大家对她都很好,而是她从未尝试与这么多人协同工作过,紧张了一天以后,雨区对瑞秋而言就像是可以安心休息的“世外桃源”。
是不是自己......实际上并不适应这里呢?
以前读书的时候,埋头在书堆里就可以了,研修时,也是要么跟着老师跑,要么窝在实验室里不出来,她本打算进来以后也这样,反正都是在背后做科研,认不认识有什么关系呢?但大黑不这么想,她没说一句“不准”,却每天笑眯眯地拉着她和一众队友到处跑。
瑞秋不会说话,大黑就主动向其他人介绍这个高学历的学霸队友,前辈姑娘们都说雨区又添了一枚得力干将,万里河山地图插旗计划要提前实现啦,大黑开心得直抖耳朵,舔舔爪子说科研妹子是块宝,大家记得照顾照顾我们瑞秋喵。
日后也的确是这样的,不论是哪个部门的,对她都十分照顾,从来不会因为她的寡言羞赧就随意敷衍,有时她忘了什么也会提醒她补上,事了还在她的低声致歉中轻松玩笑一句:“回去可得帮我多说几句好话,不然下次迪莉娅就来找我们问罪啦,人家小饼干还没送出去呢!”
大家就像炉子下燃着的火,一刻也不急躁的慢慢温着她,待瑞秋终于像壶迟钝的水热络起来后,她又遇上第二个麻烦,点燃火焰。
有句话说,看成功的经验贴使你盲目自信,看失败的经验贴令你勇对挫折,但这也要因人而异啊!
早期的姑娘许多是在圣战中点燃的火焰,刚燃起便投身了战斗,前辈们也说不用担心,神爷会听见你的觉悟。
但没有了圣战,神爷也不知所踪的现在,觉悟到底什么时候才到来呢?
瑞秋翻来覆去地看经验贴,结果误入了一篇说自己身处A部却点燃了C部火焰的帖子,作者匿名,声情并茂地描述了自己点燃火焰的过程,以及发现自己没能燃起自己心仪属性火焰时的难过和痛苦。
火焰菜鸟简直要吓傻,居然还有这种可能吗?!
那万一自己点燃了别的属性火焰,是不是就不能呆在雨区了?
那天她没参加姑娘们下午茶的聚会,在锦鲤池呆坐了一天,直到大黑化成黑猫蹦蹦跳跳来找她。
“喵~坐在这里干嘛?”
瑞秋揉揉眼睛,声音里一股子委屈:“我听说点燃火焰不一定会点燃自己心仪属性的。”
“喵?”
看前辈没有立刻反驳,瑞秋更沮丧了:“万一我没有点燃雨之炎......是不是就不能呆在雨队了?”
大黑看她自个儿脑补的都要哭出来了,越发的一脸莫名,“谁跟你讲的?”
瑞秋抽抽搭搭把帖子翻出来递给她看。
黑猫跳上她膝头,略略一看,伸出爪子在屏幕上划拉了几下,点了举报删帖。
瑞秋:“......”
“不是我说你傻,这种匿名的帖子最好少看啊喵,几分真假都不知道,我怎么没见过有这种的?乱七八糟的网站还没咱家论坛靠谱呢。”
“那是假的吗?”
“不清楚啊喵,”大黑抖抖耳朵,“但是为了家族和自家大人战斗的觉悟居然也能弄错,这样真的能点燃火焰吗?喵保持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