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研究吧 关注:1,093贴子:7,705

铜元的混配浅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铜元的混配浅谈
混配铜元是收藏领域热门藏玩币之一,一直受到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所追捧和关爱。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藏玩类别。铜元混配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它的存在并不少见,大多数省局铜元均有混配存在,而且有些品种的量不算小。本文谈谈有关混配的概念、产生、现象及价值等问题。
本文所谈及的主要内容:
混配的概念及内涵与外延、混配的划分及其判定、混配与错版及趣味币的差异;混配产生的原因及几种情形分析;混配与正配的区别与联系、识别混配的一般方法;混配的性质与定位、混配的价值等。


1楼2017-02-17 10:20回复
    一、混配的概念。
    混配又叫混搭、错配、误配、混子、串子、杂交。是指一种版式的面或背搭配了另一种版式的背或面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版式。这里所说的面背不仅指整个面背,而且还包含了部分的面背或局部的面背。
    在同一铸造局或厂中,往往会出现相同的一面搭配不同的背或相同的背搭配不同的面的情况,最始初的面背搭配版式就是正配,其它的就是混配。如湖北鄂字十文大清铜币系列中,部颁面与部颁背,仿部颁面与地方背,大耳面与双冠龙背,就是正配,而它们之间相互混搭就是混配。还有一种情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号,甚至不同的厂局铜币的特征要素重组出另一新的版式,这就是跨界混配。如广东“每百枚换一元”混“当制钱十文”,山西八年面混十年背,十年面混八年背——不同时期;江南光绪元宝十文混江苏光绪十文和江苏混江南——不同的厂局;湖北鄂字中光绪面混宣统背,江南光绪元宝横乙已面混宣统大清龙背——不同年号等。
    会不会存在这种情况?在设计雕刻阶段,一个面同时雕刻几个背或者一个背同时雕刻几个面的情况?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一个铸造厂,不可能同时只使用单一的模具,另一方面不可能同时只生产一两个版式,应该有多种版式同时生产。比如湖北八瓣花光绪元宝十文,同时设计了两个面即高北面(段谱A面)和低北面(段谱B面),以A面为主。A面最初设计搭配珠圈小坐龙,同时或者稍后设计了六路鳞、七路鳞、八路鳞三个背,这四个搭配版式均是正配。而B面最初设计搭配珠圈小坐龙与特大龙,两正配生产量均不大,而且相当。B面后来少量搭配了属于A面的七鳞八鳞,它们才是混配。
    我们为便于区分和更进一步识别混配,可大致将它们分为大混、中混、小混三类。是根据其混的程度和状态而言的。
    如何区别它们呢?
    简单的说,跨界混配属于大混,混得有些诡异。它们批量生产和参与流通的可能性不大;主版或大版不同的版式混搭属于中混,这是生产过程中不算少见现象;从版或小版之间的混搭属于小混,越往铸造后期,这种现象越普遍。因此它们的存世量:大混稀少,中混较少,小混较多。
    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明白了,混配应该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因为混配的货币属性并没有因混而改变。一是混配不影响流通,它跟普通铜元一样参与社会流通;二是混配不改变自身的面值,十文还是十文,一分仍是一分;三是混配节约了成本。主要是节约了制造模具成本。所以混配在铜元时代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跟普通的铸币一样发挥着货币媒介作用。混配只是在收藏领域才会引起人们关注,正常流通时期,大家的头脑中恐怕没有混配这回事的。即使它们退出流通进入收藏领域,人们往往只关注大混与部分中混,小混几乎没人在意。随着藏玩铜元的深入发展,特别是2000年后,段谱周李谱及分省谱公开出版发行后,版式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小混才得以进入大众的视野。


    2楼2017-02-17 10:29
    回复
      混配必需与错版区别开来。错版是铸造过程中出现文字、字母、形制错误而形成的错误版式,有原始的设计错误,也有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如英文错误就很突出,象倒U、反S、R误为F、U误为V等多省局均存在。这是因设计人员不懂英文造成的。再如有名的广东光绪元宝中的点头东,湖北鄂字太清铜币,福建的英文复数等。还有多笔划少笔划也很多。这些均不能称混配。
      混配必需与趣味币区别开来。趣味币是指铸造过程中因多种原因生产出的各种形式次品,它们因形制怪异而受到部分收藏爱好者青睐。严格来说,它们都是废品,应该在检验阶段从正品中剔除出来,由于管理不严格,它们中少部分流入社会。这些趣味品包括单面、合背合面,偏打,阴阳,移位、缺边等。它们属于特殊性藏品。


      3楼2017-02-17 10:30
      回复
        听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2-17 10:45
        回复
          一、为什么会产生混配,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前面说过,混配不仅在同一局同时期的不同版式之间产生,而且会在不同时期前后版式之间产生,不可思议的是,在不同省局的版式之间也能产生。它并不是产生在设计阶段和初始阶段。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雕刻师觉得某一面或背不错,铸造一段时间后而只对另一背或面进行修改或重刻,相对原配来说,这种搭配就是混配;如广东高宝配七刺龙,低宝配八刺龙等。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面多背,或一背多面,都是这种情况。浙江十文光绪元宝一背配多背与江西光绪元宝十文一面配多背最为典型。
          第二种情况,为了节约成本,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较大的损耗或损坏,将不同模具(版式)好的这一面与好的另一面直接混搭在一起继续铸造使用。四川民国汉字铜元比较普遍。如五十文中小字元年面配大字二年背、大字面配元年小字背等。
          第三种情况,出于某种原因或者根本没有原因将同一版式的局部进行小小的改动,形成另一版式,属于修模的范畴。所谓的小混就是这样产生的。如广东光绪元宝十文出头金与平头金,尖头一与圆头一。开口云龙与闭口云龙等。再如湖北鄂字大清铜币单冠龙中的宽月清配阴旋龙和狭月清配阳旋龙是正配,而宽月配阴旋和狭月配阳旋就是小混。


          5楼2017-02-18 09:12
          收起回复
            第四种情况,有意戏搭或戏作。越怪异,越容易引起人们关注。没有特别的目的,纯粹好玩。各铜元局改革与合并为这种币的制成产生了便利条件。这种币不可能多,也不会投入流通,且多为民国时期铸造。这种币一般跨度比较大,如省地局之间混配,光绪与大清混配,甚至还有大清与民国之间的混配。如浙江面混湖北水龙,湖北面混浙江珠龙等。收藏界历来对此类币的性质与收藏价值存在较大的争议。
            那个年代,已经有不少人投身机制币收藏了,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收藏各种不同的版式。为满足收藏爱好者猎奇心理,铸造厂少数铸工故意配搭一些新奇币而获取某种利益。那些很奇特的混搭币,跨界大混币都是这样来的。本人认为这些大混币里面融合了时代特征,无形的打上了时代印记,应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私版的乱混更多,但不属于同一性质,应另当别论。
            以上四种情况都是有意识的混搭,还有一种无意识的,是指铸造铜元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粗心,将这一版式的面或背与另一版式的面或背错装到了同一币模的机械上,形成混子。由于管理不严格,特别是铸造后期,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因为不影响流通,所以也没人在意和计较。不过这种情况十分少见。
            再有一种情况是后来人为满足收藏猎奇心理而新做的混配币。
            现代人有意识的通过挖补、旧混重铸、嵌合、改刻等方式新做的混配版式,以欺骗收藏爱好者,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这属于造假做假性质。如挖补重填式——将湖北之“北”改成“南”,其它地方不变;嵌合式——或将两枚不同的币磨掉一面,然后粘合在一起,形成珍稀的大混;局部更新式——笔划变细、少线条、少纹缺图等。
            这种混配币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6楼2017-02-18 09:13
            回复
              三、如何判断是正配还是混配。
              任何一个局不可能一开始就出现混配,也就是说在原始设计阶段是不存在混配一说的。所以我们判别一版式是否混配,要先确认最初始的配对即正配情况。正配一般来说是大版式和主版式。
              正配与混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是正配都是早期铸造,是一种正规的、定型的、合法的、经过了审核审批程序后确定的版式。而混配是后期铸造,是正配的衍生版式或派生版式;所以正配质量较好,而混配相对质量较差;
              二是正配一般是有最初设计雕刻的原始模板,而混配则没有;所以正配一般有样币,式样币,呈样币等,而混配则没有。
              混配币没有正当名份,一次成型,人为随意性很大,它的产生没有章法;
              三是正配铸造量大,流通广泛,而混配大多稀少;
              混配是依正配而生的,没有正配就没有混配。正配是主版式,而混配是从版式。混配一定有正配,正配不一定有混配。也就是说没有正配的混配是不存在的。
              识别混配的一般方法。
              从铜元谱上识别。混配在谱上有的注明,有的没有注明,即使注明了也有的没有说明清楚。但排列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某一版式系列中,一般排在前面的版式图样是正配,排在后面的则是混配。版式表格中,一面多背的,或一背多面的,排在第一的或前面的一般为正配,后面的为混配。跟样币同版式的必为正配。
              对一面多背和一背多面的情形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认定:凡是级别低的为正配,七级以上的版式定为混配。四五级的多为名誉品混配。
              从实物上识别。常见的、多见的、量大的一般为正配,不同年份与不同纪年内固定的搭配为正配,否则为混配。如山西二十文:十年固定的搭配是长叶,而八年固定的搭配是短页,这种固定的模式就是正配,反之则是混配,很容易识别。再如已酉正配宣统,如果配的是光绪,则是混配。再如面是江苏光绪元宝,背面是英文江苏的为正配,而显示江南标识的则为混配。
              总之,要在熟记铜元谱各版式的基础上多过手实物铜元,通货见得多了,形成了头脑中的固定模式(即正配模式),如果发现过手的币有点异样,此币则很有可能就是混配。


              7楼2017-02-18 09:14
              回复
                四、混配的价值。
                在铜元版式大家族中,混配显然占不到主要地位,即使混在流通币,也掩盖不了它的从属性。就单纯的货币研究来说,意义并不大,只具有一定的版式研究价值与收藏价值。
                一般铜元谱上,高级别的混配币有达到四级的,五六级不少。七级比较多,八级次之,九十级反过来少。这主要是根据它的存世量而确定的。它们谈不上高档币,当然也不是低档币。它们中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中档币偏高、中档币、中档币偏低。也有极少数十级的混配。这是因为铸造过程中把混配当成了主模具,将错就错而已。如淅字十文大清铜币,部颁面正配部颁龙,少见,七级币,而部颁面混配地方龙,常见,十级币。
                因此,混配并一定就稀少,就值钱。混配的价值跟普通铜元一样,是由存世量、审美观、市场需求等因素决定的。之所以认为混配价值高,是因为混配大多比较少,而且跟一个混血儿一样,在人群中总是那么显目,容易引起人们关注。不少藏家喜欢,市场需求比较大。
                在混配是否为大版式的问题上,铜元界历来有所争议。版式地位目前还不显明。它属于小众版块与小众群落,有人将混配列入趣味币系列,不作为主流版式。实际上许多大藏家并不看重混配,认为它不入流,属于“狗肉上不了正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混配对当时的铸造流通现状有一定的考察与佐证作用。作为一种历史遗物,一样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混配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多出于它的量小而稀缺,再就是它的杂交性而形成的某种韵味——能够将不同的因子融合在一起,谁说不是一种能量与和谐!静下心来品玩它慢慢会滋长一种淡泊的情怀,这是一种细雨润无声式的渗透,而这种渗透正是这个物化社会越来越缺少的修心养性。
                它的与众不同和不菲的市场表现决定了它的可人形象,也决定了它在版式收藏界的重要地位。
                2017年2月15日


                8楼2017-02-19 09:16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19 11:00
                  回复
                    请教一下,为什么一个厂局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只生产一两个版式呢?为什么会出现同一时期一面(或背)配多背(或面)的情况,而不是设计好一组一面一背的单一正配后,多雕刻几个相同的面(背)用于备用,或者用雕刻好的模具再压制成几个子模具,用子模具来生产,保存好祖模,类似制钱那样,有雕母,一级母,二级母等等那样呢?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2-24 10:10
                    收起回复
                      赞啊,营养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2-25 21:55
                      收起回复
                        学习中,,,感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14 11:55
                        回复
                          继续学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0-17 20:59
                          回复
                            顶:。学习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7-30 16:39
                            回复
                              学习了,,感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8-21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