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直观及方便检索,以答疑方式完成此文。以下观点仅针对标准PC键盘下的中文汉字形码类录入,包括且不仅限于“形码、音形”等。
1、打字提速是否存在闷头苦练之外的捷径?
答:很肯定地回答,存在捷径!时至今日,热衷于标准键盘打字提速的人数依然很少,这是一个极小的圈子。而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尚不存在某一系列公认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模式,普遍被认同的高手们大多在摸索中走着弯路,然后纠正回来,之后再继续走弯路又再次纠正。最终,这些人在时间的磨砺下终于有所成就。对于新人而言,如果你能最大限度地避开那些弯路,你就已经走在了捷径上。聪明的后来者总能占据更大的优势,达到现阶段的高手定义,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2、初学者应该如何训练?
答:这是最基础却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更是被绝大多数打字爱好者所忽略的一个阶段。可以说,一个打字爱好者最终能否成为顶级高手,这个阶段的权重至少要占到50%。具体到训练方针上,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熟练掌握拆分规则,养成见字拆字而非见字忆码的打字习惯。
准备工作:《输入法规则说明书》一份,打字工具(记事本、WORD、跟打器等均可),《常用单字前500字》文档一份,任意文段若干份。
训练方法:将每日的计划练习时间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占用时间为50%,该部分严格按照见字——拆分——取码——击键的顺序去尝试将《常用单字前五百》的每一个字打字上屏,切记过程中必须关掉任何一种编码提示,不要去背编码与字的对应,只专注于熟悉拆分规则。如果打不出来就去研究《说明书》,做到打出的每一字都是依规则拆分而来,且彻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拆。这一点至关重要,暂时的枯燥乏味将使你在中后期拥有比死记硬背者快上数倍甚至更多的进步速度。
第二部分占用时间为10%,该部分的训练对象为《常用前五百字》中的前150字,初期甚至可以缩短到前30字,如“的、有、在、我”等。该部分是前一部分的扩展,请打破大脑在几分钟之前的运作模式,对这有限的几个字进行以牢记为主的极限式重复训练。你需要把它们牢牢地印刻在脑海里,暂时无需再考虑规则的拆分,疯狂地敲它们吧,让它们成为你大脑的一部分。这几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将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直陪伴着你,帮助你一路成长。
第三部分占用时间为40%,该部分再次回归拆分练习,目标则从单字更换成文章。这一部分你会再次遇到拆分困难的情况,但有了之前的基础,相信你已经可以在努力辨认的情况下完成拆分顺利打字上屏。在这里你会遇到一些重复出现的连续字,比如“自己”、“我们”,你会想把它们一起打出来岂不是方便许多?的确如此,但请不要着急,继续以拆分每个单字的方式练习,直到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不再需要察看《说明书》为止。
到了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度过初学者阶段。
3、新手应该如何训练?
答:掌握了规则熟悉了拆分,现在的你终于成为了高速打字爱好者中的一名新手。现在你打字很慢,磕磕绊绊,同时期和你一起学打字的人中已经有人发出了60字/分的成绩,可你却只能打30字/分。但是别失落也别着急,更别妄自菲薄。实际上你现在不仅比他们强大,更比很多拥有100字/分成绩的人厉害得多。就好像是一台赛车,你已经拥有了最好的发动机,却跑不赢路边的五菱宏光,所差的只是给轮胎打个气,再有稍许磨合而已。
准备工作:跟打器,普通文档软件,交流环境(QQ群或现实同好),不同难度文段若干,喜欢的小说或其他题材文章若干。
训练目标:通过巩固练习来加强自己的拆分能力,增进反应速度,逐渐提高手指对高速击键的适应能力。通过对跟打器等工具的数据分析,来确定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在交流环境中的成绩对比,欣赏自己的进步曲线,并陶醉其中保持热情。
训练方法:灵活安排时间完成四部分练习与一个测验。
第一部分:巩固前一阶段的训练,保证《常用前五百字》中的前150字无需思考,落指即出。保证后面部分无明显卡顿,拆分顺畅,击键自然。该部分的具体练习方法建议将《常用前五百字》完整乱序后一口气打完,两遍即可。
第二部分:手指肌肉与反射神经的击键提速。以跟打器手动发文(前500单字)10字每段,为自己定下当前平均击键+N的目标(视情况,如平均击键为4定为7,平均击键为5定为8,平均击键为6定为9或10),达到目标则换下一段,达不到则重打。*该方法为前辈所创,有诸多成功例子可循。
第三部分:拆分与预读的击键提速。以跟打器自动发文(任意文章)100至200字每段,强化自己的预读能力,如跟打“海天一色”,击键上屏“海”字时,用眼看向“天”字并完成拆分,以此类推。随着对这种模式的熟悉,逐渐加大预读范围。
第四部分:对码表与词库的熟悉及真实打字状态下的练习。对于所有非全单字输入的人而言,打词对于打字速度的提升效果都是极其明显的,尤其是类似前面提到过的“我们、自己”这样的二字词,使用频率极高,在诸多输入法中亦有二简设置,十分有助于提升打字速度。这一部分需要挑选出码表中的部分常用二字词,数量不宜多,也不需要练太久,留下个印象即可,但要尽可能在每天的练习中都浏览一遍。另外几乎所有的跟打器都有着脱离现实打字环境的缺陷,普通对照式跟打器因为自带纠错、校对功能,可能会使你的速度虚高,甚至有时会超出实际输入速度一倍有余。因此每天都不忘了在文档中进行实际打字环境下的练习,是有必要的。
测验部分:每隔一周,在当天训练开始前,以不同难度文段进行测验(灵感来源于“五笔贴吧”中的《五个百》一文),可以比较有效地检测出自己一周来的进步,并在看到成绩提升时,得到愉悦以及动力。
这一阶段的进步速度相当之快,当你面对500字文段的平均击键达到6击/秒时,恭喜你,现在你已经稳稳地跨过新手阶段了。
4、怎样从新手进阶为高手?
答:首先需要明确高手的定义以及你自身的目标。对于日常层面使用而言,以汉字有效录入速度为标准,想打速度达到50字/分,看打速度达到80字/分,就已经是国人中的少数存在了。(听打本身便是一个专业领域,因此暂不作考量。)但我们显然不能以这个标准作为对高手的定义,尤其是当前打字爱好者多以跟打器为检测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去重新定义,而且不妨将这个定义的标准定得稍稍高一些。
举例:你现在的击键水平为平均6击/秒,简单文段跟打器成绩150字/分,你设定目标为达到8击/秒,同样文段的理论速度则可达到200字/分。现在你给自己划定了三个月的练习时间,该用怎样的方法使自己达成目标?
经过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拆分对你来说已经基本够不成威胁,你不需要每见到一个新字都要重新查找编码死记硬背,但个别生僻字、复杂字、规则不清字还是会给你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你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速拆能力,弥补短板。
首先请找出《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版》,取其中的《一级汉字》共3500字录入文档,乱序后以500字每一区间分成7等份,每天以500字进行两遍以上完整的拆分练习,再以10字一组的形式进行一遍以上快速击键练习。7天为一轮,次周开始时再次将《一级汉字》乱序后划分7等份,并重复这一过程。该部分用时,一小时左右,后期会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接下来选择普通难度的小说类现代文,截取800至1000字文段,从上手开始便以最大化预读加最大化击键的方式进行训练。同样分为两个部分,完整文段的稳定跟打练习与100至200字每段的极限击键训练。(这一部分请集中注意力,对于非单字手而言,此时正是你练词的时机。切记,词绝对不可以离开文章。)选取新的文段重复这一过程,一小时训练十到三十分钟休息,而后继续,总训练用时三小时左右。
每天的系统的练习到此为止,无需把自己逼至极限式疲惫状态,但并不是说剩下的时间就舍弃了键盘,仍可以用几个小步骤去加以调剂、巩固。交流环境中的发文跟打可以带给你乐趣和动力,尝试对熟悉的歌曲小说进行听打可以培养你的键准与信心,对上一阶段的测试文进行以高速为目的的冲击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明显进步,聊天时要求自己每字必准也能帮你培养良好的打字习惯。总之尽可能的,不要离开键盘。
按照以上的训练方法,在度过最初或许很有些煎熬的两周后,你会立即发现自己在打字时变得轻松起来了,两个月后你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提前达到了目标。
咦?原来自己不仅是高手还是天才!只是过程有点累。
那么把文章练习的三小时缩减至一到两小时,好了,轻松了许多,却也同样能在预期时间范围那达成目标。能努力达成自己目标的人就是高手,因此恭喜你,大高手。
5、那么如何成为顶级高手呢?
答:到了这一阶段,终于可以说出那个广为传诵的标准答案了,练!但又并不仅仅是练。任何一个领域的顶级高手都是认真+恒心+努力+时间的累积,高速打字自然也是如此。事实上你前期各个阶段的所有训练,所有积累,都是以筑就牢固基础为核心的,此时的你虽然在速度上还与那些顶级高手相距甚远,但你已经拥有了很强甚至还要超过他们中一些人的基础条件。只要你坚持不懈,随时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秉承着增强优点改正缺点的提速奥义,必将会在一段时间的积累后进入那个领域。当然有可能在那一天你会发现,现阶段的顶级领域也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
6、你是否认为大词库和多重简码比默认全码表更优秀?
答:完全不是!我个人出于某一时期的想法与目的改造了编码词库,它也的确在那一时期带给我一定的便利,但仅就个人教训而言,不得不承认弊大于利。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可以做出如下结论供大家自行思索。
首先强烈建议选择默认码表,无论是出于使用、更新等方便,还是出于稳定性、科学性等理由,经过考验的默认码表都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如果已经投入了大精力在大词库和多重简码上,请一定保持住一颗冷静与谨慎的心,明确自己能掌控多少,以及清楚这一部分对你的帮助和影响究竟哪个更大一些。
再次重申,对于绝大多数输入法而言,默认码表都是最好、最佳、最稳妥的选择。
(关于我个人的,被一些朋友称为《晓岸词库》的小鹤码表,除了我暂时不得不用的单字设定以外,二十万词库部分对我的最大作用仅仅只是早期帮我筛选出我喜欢的、习惯的、能掌握的词汇。实际上如今我所使用的词并不多,码长相较于默认码表也并不如何占优。科学性方面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小鹤本身的优秀设置,个人极不推荐,还请谨慎斟酌!!!)
7、跟打器成绩是否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答:完全不能!尤其是普通对照式跟打器,它以软件本身替代了打字者的检查、校对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实际打字中占比极大,因此造成了绝大多数打字爱好者成绩虚高。真码作者“命”曾发起制作一款名为“看打版”的无自动校对跟打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因此请明确一个概念,跟打器只是用做练习与发现问题的工具,甚至是交流工具,切勿将跟打器成绩完全作为评判标准。
特别说明对于跟打器设置中的“编码提示”和“词组提示”功能,对于使用含这两个功能跟打器的朋友,强烈建议关掉它们。只有个别大词库使用者,在最初阶段可能因为“词组提示”功能而记下一些词,但这一阶段极短亦并非必须。在其他情况下,尤其是到了拥有一定水平急于提升的情况下,这两个功能都有极大的弊端,对于提升自身水平只有害而无利,请切记。
8、训练之外是否有一些非必要却值得注意的地方?
答:一些硬件条件不是必须,很的确值得注意。
如选择一把舒适的轻压力克数键盘,一把可以调节高度的人体工学椅,调整显示器与眼平齐或稍低的高度,还有勤减指甲勤洗手,或养成悬腕的打字习惯或选择合适的掌托,这也是预防腱鞘炎等疾病的最好方法。
对于坐椅高度是否合适,有个较明显的分辨方法,打字之后肩膀痛则椅子需要调高,后背脖颈痛则椅子需要调低。
9、前面列出的各阶段训练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答:无法给出肯定答案。我个人也是在摸索中走了很多弯路的类型,只是想着去掉所走的那些弯路或许能好一些,之后讨论琢磨中汲取了很多前辈的经验教训,最终才有了这样一个大致概念。若是此文能给朋友们提供一些素材,能够让朋友们筛选出少许可以借鉴参考的地方,就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
至于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何选择,如何安排,还请喜欢这个小圈子的朋友们自行斟酌,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计划。
另外有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为何要将6击/秒定为新手分界线,留在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讨论。今天就到这里吧,马上要超过贴吧的5000字上限了,祝大家开心。
(本文发于百度贴吧“五笔吧”及“小鹤双拼吧”,作者晓岸,转载请注明。)
1、打字提速是否存在闷头苦练之外的捷径?
答:很肯定地回答,存在捷径!时至今日,热衷于标准键盘打字提速的人数依然很少,这是一个极小的圈子。而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尚不存在某一系列公认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模式,普遍被认同的高手们大多在摸索中走着弯路,然后纠正回来,之后再继续走弯路又再次纠正。最终,这些人在时间的磨砺下终于有所成就。对于新人而言,如果你能最大限度地避开那些弯路,你就已经走在了捷径上。聪明的后来者总能占据更大的优势,达到现阶段的高手定义,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2、初学者应该如何训练?
答:这是最基础却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更是被绝大多数打字爱好者所忽略的一个阶段。可以说,一个打字爱好者最终能否成为顶级高手,这个阶段的权重至少要占到50%。具体到训练方针上,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熟练掌握拆分规则,养成见字拆字而非见字忆码的打字习惯。
准备工作:《输入法规则说明书》一份,打字工具(记事本、WORD、跟打器等均可),《常用单字前500字》文档一份,任意文段若干份。
训练方法:将每日的计划练习时间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占用时间为50%,该部分严格按照见字——拆分——取码——击键的顺序去尝试将《常用单字前五百》的每一个字打字上屏,切记过程中必须关掉任何一种编码提示,不要去背编码与字的对应,只专注于熟悉拆分规则。如果打不出来就去研究《说明书》,做到打出的每一字都是依规则拆分而来,且彻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拆。这一点至关重要,暂时的枯燥乏味将使你在中后期拥有比死记硬背者快上数倍甚至更多的进步速度。
第二部分占用时间为10%,该部分的训练对象为《常用前五百字》中的前150字,初期甚至可以缩短到前30字,如“的、有、在、我”等。该部分是前一部分的扩展,请打破大脑在几分钟之前的运作模式,对这有限的几个字进行以牢记为主的极限式重复训练。你需要把它们牢牢地印刻在脑海里,暂时无需再考虑规则的拆分,疯狂地敲它们吧,让它们成为你大脑的一部分。这几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将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直陪伴着你,帮助你一路成长。
第三部分占用时间为40%,该部分再次回归拆分练习,目标则从单字更换成文章。这一部分你会再次遇到拆分困难的情况,但有了之前的基础,相信你已经可以在努力辨认的情况下完成拆分顺利打字上屏。在这里你会遇到一些重复出现的连续字,比如“自己”、“我们”,你会想把它们一起打出来岂不是方便许多?的确如此,但请不要着急,继续以拆分每个单字的方式练习,直到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不再需要察看《说明书》为止。
到了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度过初学者阶段。
3、新手应该如何训练?
答:掌握了规则熟悉了拆分,现在的你终于成为了高速打字爱好者中的一名新手。现在你打字很慢,磕磕绊绊,同时期和你一起学打字的人中已经有人发出了60字/分的成绩,可你却只能打30字/分。但是别失落也别着急,更别妄自菲薄。实际上你现在不仅比他们强大,更比很多拥有100字/分成绩的人厉害得多。就好像是一台赛车,你已经拥有了最好的发动机,却跑不赢路边的五菱宏光,所差的只是给轮胎打个气,再有稍许磨合而已。
准备工作:跟打器,普通文档软件,交流环境(QQ群或现实同好),不同难度文段若干,喜欢的小说或其他题材文章若干。
训练目标:通过巩固练习来加强自己的拆分能力,增进反应速度,逐渐提高手指对高速击键的适应能力。通过对跟打器等工具的数据分析,来确定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在交流环境中的成绩对比,欣赏自己的进步曲线,并陶醉其中保持热情。
训练方法:灵活安排时间完成四部分练习与一个测验。
第一部分:巩固前一阶段的训练,保证《常用前五百字》中的前150字无需思考,落指即出。保证后面部分无明显卡顿,拆分顺畅,击键自然。该部分的具体练习方法建议将《常用前五百字》完整乱序后一口气打完,两遍即可。
第二部分:手指肌肉与反射神经的击键提速。以跟打器手动发文(前500单字)10字每段,为自己定下当前平均击键+N的目标(视情况,如平均击键为4定为7,平均击键为5定为8,平均击键为6定为9或10),达到目标则换下一段,达不到则重打。*该方法为前辈所创,有诸多成功例子可循。
第三部分:拆分与预读的击键提速。以跟打器自动发文(任意文章)100至200字每段,强化自己的预读能力,如跟打“海天一色”,击键上屏“海”字时,用眼看向“天”字并完成拆分,以此类推。随着对这种模式的熟悉,逐渐加大预读范围。
第四部分:对码表与词库的熟悉及真实打字状态下的练习。对于所有非全单字输入的人而言,打词对于打字速度的提升效果都是极其明显的,尤其是类似前面提到过的“我们、自己”这样的二字词,使用频率极高,在诸多输入法中亦有二简设置,十分有助于提升打字速度。这一部分需要挑选出码表中的部分常用二字词,数量不宜多,也不需要练太久,留下个印象即可,但要尽可能在每天的练习中都浏览一遍。另外几乎所有的跟打器都有着脱离现实打字环境的缺陷,普通对照式跟打器因为自带纠错、校对功能,可能会使你的速度虚高,甚至有时会超出实际输入速度一倍有余。因此每天都不忘了在文档中进行实际打字环境下的练习,是有必要的。
测验部分:每隔一周,在当天训练开始前,以不同难度文段进行测验(灵感来源于“五笔贴吧”中的《五个百》一文),可以比较有效地检测出自己一周来的进步,并在看到成绩提升时,得到愉悦以及动力。
这一阶段的进步速度相当之快,当你面对500字文段的平均击键达到6击/秒时,恭喜你,现在你已经稳稳地跨过新手阶段了。
4、怎样从新手进阶为高手?
答:首先需要明确高手的定义以及你自身的目标。对于日常层面使用而言,以汉字有效录入速度为标准,想打速度达到50字/分,看打速度达到80字/分,就已经是国人中的少数存在了。(听打本身便是一个专业领域,因此暂不作考量。)但我们显然不能以这个标准作为对高手的定义,尤其是当前打字爱好者多以跟打器为检测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去重新定义,而且不妨将这个定义的标准定得稍稍高一些。
举例:你现在的击键水平为平均6击/秒,简单文段跟打器成绩150字/分,你设定目标为达到8击/秒,同样文段的理论速度则可达到200字/分。现在你给自己划定了三个月的练习时间,该用怎样的方法使自己达成目标?
经过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拆分对你来说已经基本够不成威胁,你不需要每见到一个新字都要重新查找编码死记硬背,但个别生僻字、复杂字、规则不清字还是会给你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你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速拆能力,弥补短板。
首先请找出《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版》,取其中的《一级汉字》共3500字录入文档,乱序后以500字每一区间分成7等份,每天以500字进行两遍以上完整的拆分练习,再以10字一组的形式进行一遍以上快速击键练习。7天为一轮,次周开始时再次将《一级汉字》乱序后划分7等份,并重复这一过程。该部分用时,一小时左右,后期会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接下来选择普通难度的小说类现代文,截取800至1000字文段,从上手开始便以最大化预读加最大化击键的方式进行训练。同样分为两个部分,完整文段的稳定跟打练习与100至200字每段的极限击键训练。(这一部分请集中注意力,对于非单字手而言,此时正是你练词的时机。切记,词绝对不可以离开文章。)选取新的文段重复这一过程,一小时训练十到三十分钟休息,而后继续,总训练用时三小时左右。
每天的系统的练习到此为止,无需把自己逼至极限式疲惫状态,但并不是说剩下的时间就舍弃了键盘,仍可以用几个小步骤去加以调剂、巩固。交流环境中的发文跟打可以带给你乐趣和动力,尝试对熟悉的歌曲小说进行听打可以培养你的键准与信心,对上一阶段的测试文进行以高速为目的的冲击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明显进步,聊天时要求自己每字必准也能帮你培养良好的打字习惯。总之尽可能的,不要离开键盘。
按照以上的训练方法,在度过最初或许很有些煎熬的两周后,你会立即发现自己在打字时变得轻松起来了,两个月后你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提前达到了目标。
咦?原来自己不仅是高手还是天才!只是过程有点累。
那么把文章练习的三小时缩减至一到两小时,好了,轻松了许多,却也同样能在预期时间范围那达成目标。能努力达成自己目标的人就是高手,因此恭喜你,大高手。
5、那么如何成为顶级高手呢?
答:到了这一阶段,终于可以说出那个广为传诵的标准答案了,练!但又并不仅仅是练。任何一个领域的顶级高手都是认真+恒心+努力+时间的累积,高速打字自然也是如此。事实上你前期各个阶段的所有训练,所有积累,都是以筑就牢固基础为核心的,此时的你虽然在速度上还与那些顶级高手相距甚远,但你已经拥有了很强甚至还要超过他们中一些人的基础条件。只要你坚持不懈,随时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秉承着增强优点改正缺点的提速奥义,必将会在一段时间的积累后进入那个领域。当然有可能在那一天你会发现,现阶段的顶级领域也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
6、你是否认为大词库和多重简码比默认全码表更优秀?
答:完全不是!我个人出于某一时期的想法与目的改造了编码词库,它也的确在那一时期带给我一定的便利,但仅就个人教训而言,不得不承认弊大于利。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可以做出如下结论供大家自行思索。
首先强烈建议选择默认码表,无论是出于使用、更新等方便,还是出于稳定性、科学性等理由,经过考验的默认码表都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如果已经投入了大精力在大词库和多重简码上,请一定保持住一颗冷静与谨慎的心,明确自己能掌控多少,以及清楚这一部分对你的帮助和影响究竟哪个更大一些。
再次重申,对于绝大多数输入法而言,默认码表都是最好、最佳、最稳妥的选择。
(关于我个人的,被一些朋友称为《晓岸词库》的小鹤码表,除了我暂时不得不用的单字设定以外,二十万词库部分对我的最大作用仅仅只是早期帮我筛选出我喜欢的、习惯的、能掌握的词汇。实际上如今我所使用的词并不多,码长相较于默认码表也并不如何占优。科学性方面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小鹤本身的优秀设置,个人极不推荐,还请谨慎斟酌!!!)
7、跟打器成绩是否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答:完全不能!尤其是普通对照式跟打器,它以软件本身替代了打字者的检查、校对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实际打字中占比极大,因此造成了绝大多数打字爱好者成绩虚高。真码作者“命”曾发起制作一款名为“看打版”的无自动校对跟打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因此请明确一个概念,跟打器只是用做练习与发现问题的工具,甚至是交流工具,切勿将跟打器成绩完全作为评判标准。
特别说明对于跟打器设置中的“编码提示”和“词组提示”功能,对于使用含这两个功能跟打器的朋友,强烈建议关掉它们。只有个别大词库使用者,在最初阶段可能因为“词组提示”功能而记下一些词,但这一阶段极短亦并非必须。在其他情况下,尤其是到了拥有一定水平急于提升的情况下,这两个功能都有极大的弊端,对于提升自身水平只有害而无利,请切记。
8、训练之外是否有一些非必要却值得注意的地方?
答:一些硬件条件不是必须,很的确值得注意。
如选择一把舒适的轻压力克数键盘,一把可以调节高度的人体工学椅,调整显示器与眼平齐或稍低的高度,还有勤减指甲勤洗手,或养成悬腕的打字习惯或选择合适的掌托,这也是预防腱鞘炎等疾病的最好方法。
对于坐椅高度是否合适,有个较明显的分辨方法,打字之后肩膀痛则椅子需要调高,后背脖颈痛则椅子需要调低。
9、前面列出的各阶段训练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答:无法给出肯定答案。我个人也是在摸索中走了很多弯路的类型,只是想着去掉所走的那些弯路或许能好一些,之后讨论琢磨中汲取了很多前辈的经验教训,最终才有了这样一个大致概念。若是此文能给朋友们提供一些素材,能够让朋友们筛选出少许可以借鉴参考的地方,就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
至于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何选择,如何安排,还请喜欢这个小圈子的朋友们自行斟酌,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计划。
另外有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为何要将6击/秒定为新手分界线,留在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讨论。今天就到这里吧,马上要超过贴吧的5000字上限了,祝大家开心。
(本文发于百度贴吧“五笔吧”及“小鹤双拼吧”,作者晓岸,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