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研究涡扇发动机经历了几十年,是在没有样品、没有实物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我国研究涡扇发动机是在《有样品》、《有实物》和《有数据》的条件下仿制了二十多年。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我们很多的人还很有理由地说:“我们研究的时间太短?”。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愿意报效祖国,也许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国外发挥出来才是真正的人才?
我们航空涡扇发动机的耻辱在于:
我们都承认我们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四川(624研究所)WS15总师江和甫为我国的涡扇发动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WS15总师江和甫根本没有良好的对策去对应涡扇发动机的寿命设计。所以,我们现在才无法研制出高水平和高性能的WS-15涡扇发动机。我感到WS15总师江和甫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他本身没有跳出错误设计理念的迷宫,一直寻求涡轮叶片材料的致命弱点,不去追求自己无能力的寿命设计。大家可以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的材料、研究手段和方法核工业远远高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可现在为什么还是研究不出和制造不出来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那?目前关键的是人有问题,不完全在于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
按照WS15总师江和甫:“目前粉末盘走的流程和美国就差一个挤压,制坯应该有一个挤压设备”我不知道WS15总师江和甫考虑到有相对应的其他方法吗?一个机械工程师,考虑不到这些肯定是设计的失误。现代的条件下,采用全球协作,我们不可能实现不了挤压的工艺。
我认为问题出现5个方面:
1、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理论一定是出了问题,严重过时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只是符合美国涡扇发动机的科普教育理论,不适用我国研究领域大发展的实用技术。需要知识和理念的更新。如果我们的理论和理念正确,我人为:2-3年我们有能力生产出高水平的涡扇发动机。因为有些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
2、我们的设计师们没有现场应对经验。十足的理性设计,不考虑现实的生产现场、加工方法、工艺应变、工艺优化组合,如何能生产出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
3、据网上了解,我们涡轮叶片的很多设计思路本身就是低寿命产品,该产品的生产成型工艺根本没有考虑到粉末盘如何实现挤压流程。所以,我们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间相互脱节,很多是《踢球式》的管理模式,相互埋怨推脱,不负责任。现在可以实现全球技术协作,国内的技术协作都搞不好,如何全球协作?
4、作为一名WS15发动机的总设计师,首先应该要有十足的阅历和人才感召力。一个总工程师都承认我们的涡扇发动机比美国落后30年,那我们还搞什么涡扇发动机?这样没有能力的人才国家也重用,说明我们国家的用人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没有自信的将领怎能打胜仗?
5、我们国家的用人实在是有问题,老的设计师具有很丰富的经验,但创造力根本跟不上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我们一贯认为他们可靠,事实上他们并不可靠,也无能为力设计出一流的国产涡扇发动机。落后30年的不是我们的民族机械工业,是我们用人不当,设计师的思想和无用的将才落后30年。
我指挥过大型设备的技术、协作、生产、管理、组装和调试,我见识过所谓专家和教授的伸手。1993年我更见识过三名优秀的专家和教授三天内处理不了的气动和液压问题,我指挥一名老7级工,仅用1:30小时就解决了的高级技术难题。
中国式的盗版无孔不入。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也窃取别人的理念。
我还见识过很多国家级的一级教授,他们的能力各有所长。更见识过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根据我定做电子产品的技术要求,把这项产品以他个人的名义申报了国家专利,结果是我还得买他的专利产品,这是什么呀?是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在窃取我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多么可耻的行为。
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需要的是骨子里的真实材料:
我们的机械设计师的计算能力非凡,数学模型的建立也无可非议,现代模拟仿形和仿造技术更是精美无比,但他们缺乏的是创造力和生产现场的应变过程。这是一个机械工程师骨子里的东西。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事实,《没有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过、经历过、有悟性与创造性的机械设计师不会是一个好设计师》。中国机械工程师95%属于生产型的设计人才,他们可以严守旧的设计理论、理念,墨守常规地执行旧的设计手册、工艺工程、各类规程、仿造各类产品等等,却很少有人能够无拘无束地跳不出这个圈子展现新的创造力。这就是我们的机械行业为什么制造不出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的基本原因。
中国机械行业需要发展,必须建立我国特有的技术和生产体系,我们的材料科学发展的很快,而我们的机械寿命设计和制造有很大的问题需要立刻解决。我们晚一年进步,我们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更何况《WS15总师江和甫》说我们落后30年,这是多么可怕的说法。事实上我们的涡扇发动机仅差几步就可以进入高性能领域。问题是可以在2-3年内解决的。
请我们记住机械行业的耻辱:[WS15总师江和甫谈四代发动机]
地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四川(624研究所) WS15
[江和甫:]要说我们发动机的状况,首先应该知道发动机的难度,应该说比难度更难一些。我们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能够造飞机的,世界上大概有接近20多个国家,但是真正能够制造发动机的就只有5个,或者说4个半。
[主持人:]哪几个?
[主持人:]您对未来中国航空发动机这个产业,或者是技术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呢?
航空发动机的差距30年
[江和甫:]航空发动机最早承认和国外隔一代,或者是一代多一点,落后三十年左右,现在别的行业好像也开始承认自己落后了,搞发动机的最老实。我觉得这是事实,中国本来就是落后的,因为航空发动机除了航空发动机自己的技术之外,很大程度还依赖于我们的工业基础。比如说现在粉末盘用的很多,目前粉末盘走的流程和美国就差一个挤压,制坯应该有一个挤压设备,但是我们没有大型的挤压设备,所以我们工艺上要跳过这个过程,自己找出一条路,实际上这个落后是跟我们国家整个工业的落后是基本同步的。随着我国整个工业基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会逐步的缩小,按照现在的设想,可能过个四十年左右,或许我们能够把这个差距从现在三十年缩短到五六年的时间,这是很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