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是个包括非常多病的一个统称。心律不齐可分为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以下是最常见及重要的几种心律不齐。
(一)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又称为房性早搏,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洋地黄、普鲁卡因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锑剂及各种麻醉剂等的应用均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
(二)室性期前收缩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亦称室性早搏。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室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早。
(三)心房颤动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不齐。心房颤动有时是阵发性的或持续性的,心房颤动多数见于心脏有显著病变的病人,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及洋地黄中毒。
(四)心室扑动及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心律,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心室颤动常为心脏病与其他疾病临终前的一种心律变化;心室颤动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其他心脏病,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及触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