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自有其独特的一方文化,何况像谢坝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乡.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独特的文化却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不知是进步还是一种倒退.在我的记忆中,有两样东西印象特别深刻:一是”车车灯”;二是”花灯戏”.
”车车灯”可绝对算得上谢坝独特的一种灯戏,主要是在谢坝的清水、马南挨湄坛凤岗一带有人玩,本人看到最近的一次是七、八岁时在谢坝街上正月间走亲戚的时候,记忆中好象后来就没人玩了,不知现在还有人会玩没有,”车车灯”本身并没有多少看点,它没有“龙灯”的热闹,更没有“狮子灯”的惊险,也没有“花灯”的剧情,但它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从它的每一种道具都与海有关来看,很可能玩它的人们的祖先是从海边迁移过来,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民俗学家和史学家们值得研究的地方。
“花灯戏”在很多地方都有,但谢坝挨湄坛绥阳的周家山、庄布宅一带的“花灯戏”却十分独特,它不仅有一般花灯的“叫门”、“过堂”等精彩节目,还融会了傩戏的“冲傩戏”、“羊戏”、“滚龙戏”等戏目的内容,更增加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办灯”戏目,内容丰富多彩,搭台可唱三天三夜.”办灯”戏目的”安堂””小二”唱段,可谓”见子打子”,很是搞笑,也深得人们喜爱,如到了谢坝,他说唱:”谢坝出去有个南京坳,那些妇人爱走尿,抓把黄泥巴糊到,这部(点)不冒那部(点)冒”;如走到坪乐(丁家堡),他说唱:”丁家堡出去有个茶耳岩(当地读”挨”),两公媳妇爱打牌,老人公输了爬起睡,儿媳妇输了仰起来.”唱腔则融合了佛教、道教的丧葬、“烧灵”等音腔。就连“打锣”也很有特色,当地人叫“长老宴”,这锣除了在“花灯戏”中用外,一般只能用于丧事中,当地人忌讳用于喜庆中,为何有此忌讳,不得而知。只可惜现在也没人玩了。在我的印象中,应有周家山的张泽波、张泽辉兄弟和周定胜等还会唱这戏,年龄应该都在四十岁左右,不过可能都在外打工了。此戏如能得到挖掘传承发展,意义深远,前景不可限量。
但愿好的文化不要迷失,记忆得到永远传承!
”车车灯”可绝对算得上谢坝独特的一种灯戏,主要是在谢坝的清水、马南挨湄坛凤岗一带有人玩,本人看到最近的一次是七、八岁时在谢坝街上正月间走亲戚的时候,记忆中好象后来就没人玩了,不知现在还有人会玩没有,”车车灯”本身并没有多少看点,它没有“龙灯”的热闹,更没有“狮子灯”的惊险,也没有“花灯”的剧情,但它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从它的每一种道具都与海有关来看,很可能玩它的人们的祖先是从海边迁移过来,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民俗学家和史学家们值得研究的地方。
“花灯戏”在很多地方都有,但谢坝挨湄坛绥阳的周家山、庄布宅一带的“花灯戏”却十分独特,它不仅有一般花灯的“叫门”、“过堂”等精彩节目,还融会了傩戏的“冲傩戏”、“羊戏”、“滚龙戏”等戏目的内容,更增加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办灯”戏目,内容丰富多彩,搭台可唱三天三夜.”办灯”戏目的”安堂””小二”唱段,可谓”见子打子”,很是搞笑,也深得人们喜爱,如到了谢坝,他说唱:”谢坝出去有个南京坳,那些妇人爱走尿,抓把黄泥巴糊到,这部(点)不冒那部(点)冒”;如走到坪乐(丁家堡),他说唱:”丁家堡出去有个茶耳岩(当地读”挨”),两公媳妇爱打牌,老人公输了爬起睡,儿媳妇输了仰起来.”唱腔则融合了佛教、道教的丧葬、“烧灵”等音腔。就连“打锣”也很有特色,当地人叫“长老宴”,这锣除了在“花灯戏”中用外,一般只能用于丧事中,当地人忌讳用于喜庆中,为何有此忌讳,不得而知。只可惜现在也没人玩了。在我的印象中,应有周家山的张泽波、张泽辉兄弟和周定胜等还会唱这戏,年龄应该都在四十岁左右,不过可能都在外打工了。此戏如能得到挖掘传承发展,意义深远,前景不可限量。
但愿好的文化不要迷失,记忆得到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