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乾陵,武则天为高宗李治树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武则天追思丈夫李治的《述圣记》。
在风雨历练中形成的刚毅,终会被长夜孤寂化作一腔柔情。684年的新年,武则天是在伤恸悲怀中度过的。丈夫李治撒手人寰,只有东都洛阳宫里摇曳的烛火伴随着一个61岁老人的追思之苦。
身为才人时,是风流倜傥的李治让她走出青春花季的郁闷;在感业寺孤守青灯,又是李治在残夜里给她送去温情,并让她二进皇宫朱门;从昭仪到皇后,是李治力排众议,扫平一路障碍;从帷幔之后的小心翘望,到堂而皇之的矜持主政,依旧是李治用诏令的方式告示天下。
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悲悲戚戚,情不能禁,武后执笔写下了泱泱五千言的骈体文《述圣记》。文章从缅怀先祖先皇的丰功伟绩开篇,简要追述了先帝高祖和太宗从晋阳首义到平定天下的史绩,着重记述了高宗李治的一生,特别是自太子监国到驾崩前的重大历史贡献。
除了谨遵亡夫遗诏,让他归葬关中之外,武则天还要把《述圣记》刻成碑石,树立在乾陵。
翻遍史籍,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述圣记》的残篇。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之后,今天,我们能够释读《述圣记》碑上的文字也不过1630字。这给我们要透彻解读那时候武后的心思,带来了一些困难,但透过碑文的残迹,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李治在武则天心目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