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读书吧 关注:715贴子:44,277
  • 5回复贴,共1

乾陵述圣记碑上的爱情密码 文踪旅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乾陵,武则天为高宗李治树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武则天追思丈夫李治的《述圣记》。
在风雨历练中形成的刚毅,终会被长夜孤寂化作一腔柔情。684年的新年,武则天是在伤恸悲怀中度过的。丈夫李治撒手人寰,只有东都洛阳宫里摇曳的烛火伴随着一个61岁老人的追思之苦。
身为才人时,是风流倜傥的李治让她走出青春花季的郁闷;在感业寺孤守青灯,又是李治在残夜里给她送去温情,并让她二进皇宫朱门;从昭仪到皇后,是李治力排众议,扫平一路障碍;从帷幔之后的小心翘望,到堂而皇之的矜持主政,依旧是李治用诏令的方式告示天下。
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悲悲戚戚,情不能禁,武后执笔写下了泱泱五千言的骈体文《述圣记》。文章从缅怀先祖先皇的丰功伟绩开篇,简要追述了先帝高祖和太宗从晋阳首义到平定天下的史绩,着重记述了高宗李治的一生,特别是自太子监国到驾崩前的重大历史贡献。
除了谨遵亡夫遗诏,让他归葬关中之外,武则天还要把《述圣记》刻成碑石,树立在乾陵。
翻遍史籍,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述圣记》的残篇。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之后,今天,我们能够释读《述圣记》碑上的文字也不过1630字。这给我们要透彻解读那时候武后的心思,带来了一些困难,但透过碑文的残迹,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李治在武则天心目中的样子。


1楼2017-02-08 10:03回复

    长孙皇后在身怀高宗的时候,“爰初在孕,及乎载诞,见龙登寝”,“有梦象之附体”。武后的眼里,李治的出生注定要给历史带来一道辉光。
    做太子监国时,李治认真敬业、一丝不苟、有人君之相,显示出了济世治国的才能。
    父皇太宗身患毒疮,李治日夜陪护在病榻之侧,煎药擦汗,吮毒喂药,孝悌仁厚之心让太宗感动。
    登基以后,李治承贞观之风,继先皇治国方略,起用先朝老臣,提携贤良之辈,求贤纳谏,赈济饥民,减轻赋税,励精图治,拓疆维稳,四海安定。
    丈夫远去,武后禁不住赞叹他的文治武功:“五材兼运,杖仁义以明威;七德同敷,资□兵而□□;藏刃韬弓,归牛散马”。“兴百王之绝典,播十纪之高躅”。“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竞献九攻之能事,争□□□之术”(《述圣记》)。
    政治舞台上的李治和武则天,既是伙伴又是对手;感情生活中,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朋友。拨开为政治利益推手交锋时的云雾,我们看见,李治和武则天的爱情始终在和谐与人性的轨道上前行。


    2楼2017-02-08 10:04
    回复
      2025-05-30 07:09:55
      广告

      636年,母亲长孙皇后死亡的时候,年仅9岁的李治悲不能忍,哀感行路。父亲太宗和舅舅长孙无忌已经看出了他的慈善和孝悌之心,想着以后好好培养这个孩子。不久,太宗请薛婕妤(高祖后妃)给李治当老师。贤淑慈祥、善良仁和的薛婕妤,既是李治的老师,客观上又扮演了李治母亲的角色。几年之后,李治对薛婕妤更是恋恋不舍。
      幼年李治对年长女性的依恋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注定要体现在自己的感情世界和人生经历之中。646年,太宗身染沉疴,太子李治和才人武则天同在病榻前伺候太宗。他们有了充分接触的机会,“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解读《唐会要》的这个说法,十八岁的李治对二十二岁的武则天一见钟情,心底激荡着爱的浪花。649年,太宗驾崩,宫廷制度的铁律为李武爱情设置了一道栅栏。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削发为尼。
      而一千多个日夜的思情,就是再冷硬的大唐礼法也熄灭不了李治对庶母的情义。650年5月26日,太宗的周年祭日,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365天的分别,李武在太宗病榻前的相悦之情早已化作绵绵的相思之苦,“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在感业寺所做《如意娘》)。风雨故人到,二十五岁的武则天和二十一岁的李治分别经年,顷刻间,思念之苦化作满腔泪雨,“武氏泣”,“上亦潸然”(《唐会要》),感业寺上演了一出鹊桥相会,那样的场面一定是感人的,凄美的。
      心有灵犀的一次相会,武则天的命运被李治解套,前路亮堂宽敞起来。


      3楼2017-02-08 10:05
      收起回复

        651年8月,高宗接武则天回宫。652年岁末,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出生,高宗大喜,武则天越发受宠。654年3月初,她被拜为昭仪。当年的12月17日,高宗离开京师长安拜谒太宗昭陵,甚至他让身怀六甲的武则天随行,二儿子李贤出生在谒陵路上。
        可是,王皇后和萧淑妃挡在前面,后宫里涌起明争暗斗的波涛。
        为了遏制皇帝对武则天的宠爱,王皇后母亲柳氏采用“厌胜”之术(用巫术制服胜于自己的人)诅咒武则天。不巧,事情败露。高宗大怒,越发坚定了宠幸武则天的决心。在一番激烈的争斗之后,655年10月19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11月1日,盛大的皇后册立仪式举行,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在肃仪门朝拜了武后。
        在接近皇权巅峰的关键时候,总是李治的助推起了决定性作用。660年以后,高宗因为视力下降和患有风眩病,体力不支于国政。思前想后,李治只有把部分政务交由武后协助处理。此后,武后开始执政天下。
        虽然历史的惯性要把女性拒绝在权力门之外,但是历史又无耐地给武后闪开了一道大门。高宗也曾经对她有过幽怨和担心,但终归还是欣赏她的韬略、智慧和才能,对她的信任超过了太子李显。683年高宗死亡前,那句“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的遗言,流露了对后世的担忧。李唐帝国的确走到了十字路口,历史这一刻的抉择充满了玄机。这时候,高宗想到和信赖的仍然是武则天。
        终于,在684年8月高宗入葬乾陵的时候,高大的《述圣记》碑被树立在朱雀门西门阙楼外。《述圣记》碑体通高6.9米,方柱形状,宽1.8米,底座边长2.89米。顶部呈庑殿式样,四角各有一根擎举的承檐椽。碑体由五块方石榫卯套接而成,连同碑顶碑座共七块,意取七曜光耀,俗称七节
        碑,重约90吨。《述圣记》长5100余字,46行,中宗李显遵母命书丹。
        1320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述圣记碑上的文字已经残缺,透过这些文字的残迹,人们总是用复杂而又神秘的眼光去解读一个女皇。假如人本地解读一个女性,字迹模糊的巨碑上,清晰地伫立着一个女性的真挚情感和人文情怀。


        4楼2017-02-08 10:06
        回复
          述圣记碑的文字是被封建地主阶级有意破坏的。他们站在反动的立场上,不喜欢进步的高宗夫妇,就把高宗的历史功绩记录破坏了。


          5楼2019-11-12 1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