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原谅我用了个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没错,现在,吸引眼球,“过往的君子,请你听我言”是我的目的。 拿著这个标题,我也在其他贴吧发过贴,都是我心里牵挂的地方,衷心希望能变得更好的地方,所以,今天也再用一次。不少的文字都是以前写的,不好意思了。
本来我是一直想着发一个和这个帖子(http://tieba.baidu.com/f?kz=496787918)类似的贴,犹豫之中,已经有亲发出来了,我也就作罢了。但是今天目睹了一场恶战,心有戚戚,决定冒昧地发一个这样的帖子,请大家多多包涵!!
依晨得奖的事,在喜爱她的人眼中,是比自己得奖都还快乐的事,让自己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事,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对吧?所以,在别人眼里,当然也会认为,他们所喜爱的人得奖才是理所当然,才是公平,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粉丝的我们,都明白自己的心思,也尊重和珍惜别人的心意,看法再怎么不一样,也还是可以平心静气的不是吗?
要讨论细节的话,到底是收视率重要还是奖项重要,是都重要还是都不是那么重要,到底是要人气还是要口碑,等等等等,真要讨论,也不是不可以好好地聊,有理有据地讨论,以理服人才是正道啊~~
对于抱着善意的朋友们,我们常常都是礼尚往来,因为人家也以礼相待,我们也以礼还之。而最容易引发战火的,往往是某些过分的言论。
言论自由,这是法律问题,言论文明,这是道德问题,情绪控制,这是性格问题,用语温良,这是态度问题……
不论是哪一条,我们都无法去要求别人,每个人在网络中都有一个完全的自我,不想受别人的管束和冒犯。所以,有些话我想和朋友你来说,并不是想冒犯你,也不是要“说教”,我只是想与你分享,一些我以为是好的,以之为珍贵的东西。
爱别人很重要,爱自己其实更重要,不知道怎么爱自己,怎么知道哪种方式是爱别人呢?亲爱的朋友啊,常常让自己陷入焦虑和愤怒的情绪,这并不是善待自己;常常让自己面对和接收不良的信息和观念,也不是对自己好;常常把自己的心力和精神消耗在让你不愉悦的事物上,也不是让生活变得美妙的方法…… 有些话如果看了就必然生气,或者至少是心寒,何必呢?何必呢?
法国作家蒙田写到:
“比亚斯说:世上的恶人更多,《传道书》说:千人之中也找不到一个好人,如果他们都说对了,那么,我们身在其中实在是太容易受传染了。要么模仿恶人,要么憎恨他们。或者因为他们人多势众而同流合污,或者因为相去太远而憎恨他们,反正都是危险。出海的商人有理由提防同船的人,希望他们不是放荡、亵渎神明、作恶的人,认为和这种人作伴总是凶多吉少。所以,比亚斯开玩笑似的对共同面临风暴的危险,向诸神求救的人说:‘不要作声,不要让神知道我和你们在一起’。…… 不是说智者不能随处安身立命,过上幸福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独处朝廷百官之中。不过,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一定会避之唯恐不及,连看一眼都不愿意。有必要的话,他会忍受。只要有可能,他会选择离开。如果还需要与别人的恶习打交道,他也不会因为清高而嗤之以鼻。 夏隆达像惩罚坏人一样惩罚经证实常与坏人来往的人。
万物中最不爱交际,又最善交际的是人:前者是坏毛病,后者是一种天性。至于安蒂斯坦纳,有人指责他与恶人为伍,我觉得他的辩解不能令人信服,他说医生不也总是和病人在一起吗?因为,医生固然改善着病人的健康状况,他们自己的身体也由于接触、观察和处理疾病而日益受损。…… ‘帮助我们排解烦恼的是理性和智慧,而不是面临浩瀚大海的那个地方。’(贺拉斯)…… 有人告诉苏格拉底,某某在旅途中丝毫不见起色,他回答说:‘我早就想到了,那毛病是跟着他一起走的。’…… 如果不首先为自己卸下肩上的重担,包括肉体和灵魂,我们每走一步都会留下更多的伤痕……”
所以啊,当我们面对很多不美不善的事物时,又何必与之纠缠呢?反过来会伤害,折磨自己。而且,“烦扰人的是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
本来我是一直想着发一个和这个帖子(http://tieba.baidu.com/f?kz=496787918)类似的贴,犹豫之中,已经有亲发出来了,我也就作罢了。但是今天目睹了一场恶战,心有戚戚,决定冒昧地发一个这样的帖子,请大家多多包涵!!
依晨得奖的事,在喜爱她的人眼中,是比自己得奖都还快乐的事,让自己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事,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对吧?所以,在别人眼里,当然也会认为,他们所喜爱的人得奖才是理所当然,才是公平,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粉丝的我们,都明白自己的心思,也尊重和珍惜别人的心意,看法再怎么不一样,也还是可以平心静气的不是吗?
要讨论细节的话,到底是收视率重要还是奖项重要,是都重要还是都不是那么重要,到底是要人气还是要口碑,等等等等,真要讨论,也不是不可以好好地聊,有理有据地讨论,以理服人才是正道啊~~
对于抱着善意的朋友们,我们常常都是礼尚往来,因为人家也以礼相待,我们也以礼还之。而最容易引发战火的,往往是某些过分的言论。
言论自由,这是法律问题,言论文明,这是道德问题,情绪控制,这是性格问题,用语温良,这是态度问题……
不论是哪一条,我们都无法去要求别人,每个人在网络中都有一个完全的自我,不想受别人的管束和冒犯。所以,有些话我想和朋友你来说,并不是想冒犯你,也不是要“说教”,我只是想与你分享,一些我以为是好的,以之为珍贵的东西。
爱别人很重要,爱自己其实更重要,不知道怎么爱自己,怎么知道哪种方式是爱别人呢?亲爱的朋友啊,常常让自己陷入焦虑和愤怒的情绪,这并不是善待自己;常常让自己面对和接收不良的信息和观念,也不是对自己好;常常把自己的心力和精神消耗在让你不愉悦的事物上,也不是让生活变得美妙的方法…… 有些话如果看了就必然生气,或者至少是心寒,何必呢?何必呢?
法国作家蒙田写到:
“比亚斯说:世上的恶人更多,《传道书》说:千人之中也找不到一个好人,如果他们都说对了,那么,我们身在其中实在是太容易受传染了。要么模仿恶人,要么憎恨他们。或者因为他们人多势众而同流合污,或者因为相去太远而憎恨他们,反正都是危险。出海的商人有理由提防同船的人,希望他们不是放荡、亵渎神明、作恶的人,认为和这种人作伴总是凶多吉少。所以,比亚斯开玩笑似的对共同面临风暴的危险,向诸神求救的人说:‘不要作声,不要让神知道我和你们在一起’。…… 不是说智者不能随处安身立命,过上幸福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独处朝廷百官之中。不过,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一定会避之唯恐不及,连看一眼都不愿意。有必要的话,他会忍受。只要有可能,他会选择离开。如果还需要与别人的恶习打交道,他也不会因为清高而嗤之以鼻。 夏隆达像惩罚坏人一样惩罚经证实常与坏人来往的人。
万物中最不爱交际,又最善交际的是人:前者是坏毛病,后者是一种天性。至于安蒂斯坦纳,有人指责他与恶人为伍,我觉得他的辩解不能令人信服,他说医生不也总是和病人在一起吗?因为,医生固然改善着病人的健康状况,他们自己的身体也由于接触、观察和处理疾病而日益受损。…… ‘帮助我们排解烦恼的是理性和智慧,而不是面临浩瀚大海的那个地方。’(贺拉斯)…… 有人告诉苏格拉底,某某在旅途中丝毫不见起色,他回答说:‘我早就想到了,那毛病是跟着他一起走的。’…… 如果不首先为自己卸下肩上的重担,包括肉体和灵魂,我们每走一步都会留下更多的伤痕……”
所以啊,当我们面对很多不美不善的事物时,又何必与之纠缠呢?反过来会伤害,折磨自己。而且,“烦扰人的是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