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吧 关注:3,143贴子:15,208
  • 13回复贴,共1

古尊高僧教言行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曾有一位老堪布叫贡噶旺秋,“文革”期间他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20多年。被释放后,有人问他:“你在监狱里,最害怕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最怕的,就是对伤害我的人失去慈悲心。”
【2】仲敦巴尊者曾说过:“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阿底峡尊者也说:“自己若有学问,就会特别谦虚地对待别人。”这些具有殊胜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大成就者,对所有众生尚且一视同仁、十分谦逊,我们凡夫的过患如尘垢一样多,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傲气冲天呢?
摘自尊贵法王如意宝传世之作:《不离》
【3】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
用慈悲心去祝福他们。
因为即便过错是别人的,
但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米拉日巴尊者
【4】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但它就像闪电一般,突然来到你身上。当你与世间俗务纠缠不已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死亡会降临;但它就像迅雷一般,轰得你头昏眼花。——米拉日巴尊者
【5】除了光明觉性以外,我没有一个世间的亲人;除了业障烦恼以外,我没有一个世间的敌人。——至尊密勒日巴大师
【6】这个我们如此害怕, 所谓的 “ 尸体 ” 此时此地就跟我们在一起。
——米拉日巴尊者
【7】无论活着还是死去,对于我的信仰,我都不会感到遗憾——尊者米勒日巴
【8】有一次,一个大施主请修道士们吃饭,右边坐着另一个门派的修道士。左边坐着密勒日巴尊者和他的大弟子们,因为密勒日巴尊者的威德,那个门派的人有一部分归依了密勒日巴尊者,他们也坐在密勒日巴尊者的旁边!刚开始还没有事,过一会那个门派的头目就开始攻击密勒日巴尊者了!刚开始还旁敲侧击,后来居然敢辱骂密勒日巴尊者。这还了得!大弟子惹琼巴抄起木棍,奋身而起,这时密勒日巴尊者拽住了他,说了下面的话,这句话让我的修行终身受益: 赶快抓住这个机会,去掉自己的习气啊!——密勒日巴尊者
【8】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但它就像闪电一般,突然来到你身上。当你与世间俗务纠缠不已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死亡会降临;但它就像迅雷一般,轰得你头昏眼花。——米拉日巴尊者
【9】时日虽依旧,人心已不古。”遥望渺渺星汉,从古到今,我们曾看过多少次日落日出、斗转星移?!正如人间草木岁岁枯荣、周而复始一般,大自然的许多景致都是恒久未变、年年依旧,而人的心地却再难以回复如初。——莲花生大师
【10】无论什么喜悦或是快乐降临在你身上,都源自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骄傲。趁着还有能力避开轮回的恶趣,努力去获得证悟吧!——莲师开示《莲师心要建言》
【自题诗】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煮沤。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溜。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虚云老和尚
【自题诗】憨憨呆呆老冻脓,颠颠倒倒可怜生;
走遍天涯寻知己,未识若个是知音。
挑雪填井无休歇,龟毛作柱与业林;
耗费施主钱和米,空劳一生徒苦辛。——虚云老和尚
【11】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有顷,复曰:“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虚云老和尚
【12】诸位同参呀!我们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他,根本不把他看作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虚云老和尚
【13】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嗔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中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人的根性和兴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虚云老和尚
【14】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随文入观,不堕嚼木之讥,不招数宝之诮。又数近明师良友,讨究决择,不可师心自是。欲学慈悲方便,须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作佛,见僧俗造恶者,勿生轻慢,须怜悯爱念,种种善巧而回护接引之。倘恃己修,见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读诵大乘,慢无闻者;自解义,慢愚鲁者;自观心,慢口说者。人我山高,胜负情重,毕生勤苦,止成修罗法界,去菩萨道远矣。 ——明蕅益大师
【15】世多有用功修行,发颠发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圣。由终日唯以妄想圣境为事,如饮毒药,昏乱无知,谓天转地覆,神奇鬼怪。实则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印光大师
【16】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没有恭敬,那只是结了个将来的缘分,难以得到现实的利益。入道有很多门路,只能根据个人的志趣而定,没有一定的规矩。所一定的,就是一个‘诚’,一个‘恭敬’。这两件事,就是尽未来际诸佛出世,也不能改变。”谚语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能恭敬的人,要有大智慧,所以恭敬有大功用、大利益。——印光大师
【17】如果你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时,你的思想就会逐渐地释怀,你就不需想得太多了。不论任何念头何时生起,你只需说:「噢,又来了一个!」如此而已!——阿姜查尊者
【18】当你思惟并看见无常、苦与无我时,就不会再执着自我、众生、我、他或她。心看见这点,就会生起厌离,它会看见一切事物都只是无常、苦与无我的。——阿姜查尊者
【19】每次我们经验一种心情或情绪,都依据无常、苦与无我加以检视,将它丢入这三个范畴的其中之一。——阿姜查尊者
【20】‘’知道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 ——广钦老和尚
【21】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 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则,批判别人,自己岂不也与他人同一类?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有人若来请问我们经典的意思,应当尽己所知,诚恳为他解说,则于人于己,生诸功德,切不可以轻慢心推说不知,则自己有过失。——广钦老和尚
【22】现在生活好了,一定不要让小孩损了福报。你给他花很多不必要的钱,买很贵重的东西,看起来对他好。其实是损他的福报。小时候太享受了,孩子就浮躁。长大就苦了。福少了,色身都不健康。做父母的也一定要切记,不能凭着自己的感情,过分的去溺爱孩子。—佛源老和尚
【23】古人云:“如是因,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用功的人,只要死心塌地用去,不论三年、五载也好,十年、八载也好,三十年、五十载也好,总而言之:彻底大悟为究竟。古人说过的:“高挂钵囊,以悟为期。”一直的用去,决定以参“念佛是谁”为我的正行;纵然一生不悟,发愿再来,不问它三生、五世,三十世、五十世,决定不修第二个法门。你们要能有这个坚固的志愿行去,我敢保决定开悟。如是行去,若不开悟,诸佛、祖师岂不落妄语吗?赵州老人说:“你们若能如是行去,若不开悟,把老僧头截去!”——来果禅师
【24】解脱道的重点是对治我执,真正见了无我后就不再执著我,烦恼就会止息。中心就在这里。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求尽量把“我”放低、放下。这不是现代人的做法,要处处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尊重自我,那样只会使我执越来越重,最后膨胀到难以压伏。---益西彭措堪布
【25】那么情执重的人,你一说他所崇拜的人讲的不对,他马上就会反对你,甚至会群起而攻击你,你让他静下心来先看看我们所讲的道理,他也不看,这已经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还有一种人,你一说哪里不对,他最起码会去思考,并参照经典和历代祖师的论来看看究竟谁说的对?这算是有点智慧的。——果戒法师
【26】佛法是众生的法,不是和尚的法,也不是佛弟子的法,这个世界上所有众生的福报决定着佛法的兴衰。老百姓总是认为是和尚不行,佛弟子不行,他们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福报不行而感召的。如果自己遇到的都是不如法的道场,遇到的都是外道邪众,这个时候不要过于的埋怨现在怎么变成这样,而是应该好好忏悔自己业障深重、福薄智浅,才会遇到这些个东西!所以要好好修忏悔,拜八十八佛;好好拜三皈依,树立正知正见,恭敬三宝和三藏圣教,把三宝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这样做好了,我们以后生生世世不会与外道结缘!——果戒法师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2-06 16:30回复
    🙏感恩分享,真真好极了!师兄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2-06 18:26
    回复
      2025-05-12 04:29:19
      广告
      【半坛子水】◎ 智敏上师 海公上师打的比喻。水坛子背在身上,若这个坛罐罐是空的,那当然没有声音了。如果这个坛罐罐装满了水,虽然背起来很重,但是没有声音;如果是大半坛的水,他走动的时候摇晃,有点声音,但还不是很大声;最怕的就是只有坛底下一点点水,那走起路来又摇又晃的,还要爬山的话,叮呤吭啷、叮呤吭啷非常响。这个比喻什么呢?仅仅学了一点法,这时的我慢贡高最大;真正学法学得多了,他也谦虚,越来越谦虚;真正学满的就是佛,那就是一点我慢也没有了。《药师经》里说的,你有多闻固然是好事情,但是多闻之后,我慢起来了,会成魔的伴党,把自己和其他人引入险道去,那很危险。
      【惭愧心是修行人的宝贝】◎ 智敏上师 惭、愧,这是两个最宝贝的。你没有惭愧,什么坏事都会做。有惭愧的,即使烦恼习气大,自己会克制自己,可以不犯,或者最多是小犯,不会大犯,克制力量能够强一点,差不多可以做到不犯。所以惭愧心最重要的,有了惭愧,持戒才有办法,没有惭愧,谈不上持戒了。
      【惭愧心】◎ 智敏上师 能够生善法,能够灭恶法,就靠这个惭愧心,如果我们惭愧心没有了,善法也生不起了,恶法也灭不掉了。所以说我们有的人骂人都是无惭无愧,这个话说起来很文雅,实际上骂得很凶的,惭愧心一断了之后,没有之后,这个人就无恶不作了,就是什么都会干的。
      【听法之后要对照自己,起惭愧心】◎ 智敏上师 听了正法之后,让法变成镜子:对照自己,法上怎么说的,我是怎么做的,一看的话,差距极大,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心里就起惭愧心了:“我这个人怎么这样子呢,跟法距离那么远!”。照镜子看到脏东西了,接下来赶快把脏的过失除掉,把功德修起来。
      【无愧】 ◎ 智敏上师 于罪不见怖,看不到能招可畏的果报,叫无愧。这个苦报,有现世的:你做了坏事,大家对你有讥嫌,看不起你,贬低你的身份;有将来的:异熟果报,堕三恶趣。而这一切他毫不畏惧:这有什么了不得!好象很勇悍的样子,对坏事的勇悍,是大放逸,是懈怠。这样的人,叫无愧。
      【麦子】◎ 智敏上师 麦子的事情,非常有(借鉴)意义。我们人有一点点成绩,就骄傲了,就翘尾巴了,贡高我慢。应该怎样做呢?要像麦子一样,麦子结得越大,它低得越厉害——谦虚。越是有成绩,越是要低、谦下,这个才保得住。否则的话,有一点点成绩就贡高我慢,过失超过成绩,那就“天变成魔”了。
      【观苦】◎ 智敏上师 我们说很多人我慢贡高,他也知道自己我慢贡高,但是始终息不下去,那么这个对治法告诉你了——观苦。观了苦之后,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光荣也好,什么也好,等你死了之后,假使你变猪了,给人家杀了,有什么高兴?这个光荣对你毫无用处,憍慢息下去了。憍慢、我慢高的人,去试试看。
      【皈依有五种】◎ 智敏上师 皈依有五种:第一次的皈依是翻邪皈依,是进佛门的皈依;五戒前头的皈依,五戒皈依;八戒前面的皈依,八戒的皈依;沙弥戒是十戒的皈依;那受比丘二百五十戒是具足戒的皈依。每一种戒都要以皈依为基础,没有皈依就没有戒。如果你皈依体失掉的话,那什么戒都没有了。
      【从内心深处发起恭敬三宝】◎ 智敏上师 不敬三宝,不但对个人而言有种种过患,对正法住世、圣教弘扬也关系重大。《菩提道次广论》中说:“如果我们自己能恭敬三宝,那众生亦会尊敬我们。”发心住持弘扬佛法的人尤其必须注意,作为佛弟子,我们自己如果不恭敬三宝,还指望谁来恭敬三宝?指望那些不信三宝的商人来恭敬就更加不可能了。如果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两群人都不信不敬三宝了,佛法就会越来越衰败。当我们在慨叹末法时代来到时,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碰到不信三宝的人多、明师难遭难遇、正知见的善友很少,这种结果和不敬三宝有什么关系?乃至出家人常常被社会上的人误解、歧视,认为寺院是寄生虫、没饭吃、失恋者的归宿处,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是自己没有从内心深处发起恭敬三宝,以及往昔不敬三宝的恶业所感得的果报?本来经像、塔寺是三宝的代表和所依,应当作为众生恭敬顶礼的对象,但由于人们的无知轻慢,上述种种不恭敬三宝的现象比比皆是。试想,如果有人把我们的父亲或祖先的照片扔进垃圾堆,或者焚烧,我们会有何感想?而象征了解脱和圆满功德的佛法僧三宝形像,却屡屡被丢弃、被践踏,作为佛弟子,我们又于心何忍,又怎么能视而不见?三宝是众生解脱的唯一圣福田,末法时代众生造作如此种种不善业,如果一大群人共创不敬三宝的恶业,那么众生的苦报就会极大,这其实是导致共业福报急剧损减的原因,也种下了堕落三恶趣和无法值遇正法等果报之因,令人惋惜不已!
      【27】金厄瓦格西是我们修行人的榜样。他彻底舍弃了睡眠,一生精进持诵不动佛的心咒,到他圆寂时念到了九亿。 他的上师大瑜伽师对他说:“法子啊!有时要调调身体。不调身的话,有四大衰退的危险性。” 他说:“是这样的!但一思维起暇满难得,就没有睡觉的空闲。” 要像这样下至一刹那、一弹指的光阴都不浪费。
      【28】从前伊庵权禅师,每天到了晚上,一定会流泪说:“今天又这么空过了,不知来日功夫如何。”他老人家在大众当中,从不和别人交谈一句。
      【29】莲池大师说:“我早晨见日出就回忆起伊庵禅师这句话。我说:‘现在又换一天了。昨天已成空过,不知今日工夫如何。’但我只是叹息,并没有流泪,就此知道自己的道心远远不如古人。怎么不惭愧呢?怎么不应当自勉呢?”
      【30】宋朝的时候,大愚、慈明等六七个人结伴参访汾阳禅师。当时赶上寒冬,河东的天气非常寒冷。大家都怕寒苦,只有慈明志在道业,昼夜不懈怠。 每当夜深昏昏欲睡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难过地说:“古人为生死废寝忘食,我是何等人呀!竟这样放逸。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我是自暴自弃!”慈明禅师就这样通宵坐着不睡,后来得到大成就。
      【31】据说虚云老和尚有一次从安徽黄山去南京毗卢寺挂单。早晨背着简单的行囊出发。在他感到天色不早时,就睁开眼睛往前看,发现已经到了南京城的城门。再往前走,又一抬头,到了毗卢寺的山门。他从早上出发到太阳快落山,整整一天,吃没吃过中饭,他不知道;过了几条河、过没过,他也不知道;鞋子走掉了,光着脚,他也不知道。虚老是这样用功。为了了生死,什么都不顾,哪有心思看山看水。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2-06 19:26
      回复
        阿弥陀佛🙏
        惭愧啊!我佛慈悲😢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2-06 19:41
        收起回复
          阿弥陀佛🙏真好!!!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2-08 16:33
          回复
            我会一直记在心里,随喜赞叹,阿弥陀佛,这辛苦啦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2-06-29 20:08
            回复
              随喜功德感恩分享,受益匪浅🙏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7-02 22:41
              回复
                顶🔝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08 00:47
                回复
                  2025-05-12 04:23:19
                  广告
                  顶🔝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19 18:58
                  回复
                    五十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20 22:44
                    回复
                      我一定要成佛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3-16 20:06
                      回复
                        随喜赞叹,感谢善知识,感谢法布施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13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