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内容是所著《纹绣技术宝典》一书中的部分章节(初稿)。为了让经济条件不好、舍不得花钱买书的人也能看到我的文章,我将书中文字部分发到这里供大家阅读(出书定稿可能会有小改动)。为什么不发插图?一是贴吧发图比较麻烦,整本书里有一两百张插图,会耽误大量时间来贴图;二是百度贴吧对图片比较敏感,经常会删除图片,我担心会把文字部分也连带删除了。
我以后不会花时间来帖子里回复大家的提问了,如果对文章理解不了,或有其它问题,请到我的QQ群里去交流,我和我的学员们只要在线,都会无私地帮助你。QQ群名“花仙子纹绣技术讲堂”,群号199834404。
希望你在受益之后,把我的文章分享给需要帮助的朋友!你用我的文章去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
写这个帖子有两个目的:1、希望大家能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纹绣操作,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还是那句老话:“使用科学方法会事半功倍,更能达到技术的极限水平。”
2、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纹绣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停地出现“新事物”,或者干脆说纹绣行业很会制造“新事物”(包括无数想当然的工具、耗材和操作手法),怎样去辨别这些“新事物”的真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较笨,就是冷眼旁观,一年半载之后自然就能水落石出,因为有用的东西,不用宣传也会以燎原之势迅速在行业内传播开来,当你看到一些成熟的师傅也接受了这种新事物时,基本上就是靠谱的,比如近两年的膏体麻药和雾眉;第二种方法,就是主动分析,运用科学知识辨其真伪,少走弯路少上当,这正是这个帖子的目的之一。
我不是学物理专业的,文中一些用词不是专业力学术语,请看帖的物理学专家口下留情!
文中很多内容,对于新手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能看懂则看,看不懂的以后再看吧!
先简单讲一下纹刺上色原理,详情请看帖子《针、皮肤、色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问题的简单化,撇开光学效应和本身肤色的原因。
我们知道,纹绣创口的色彩呈现,是由色料本身的颜色和色料注入量来实现的,而且是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原则的,色料注入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呈现正常的色料色,当色料注入量不够时,色彩就显得单薄和浅淡。后期色彩效果,还取决于操作效果的留色率,皮损程度直接决定了留色率(修复过程中要保证创口不感染溃烂),皮损越小,恢复过程中色料丢失就越少,后期色彩效果就越接近于操作效果。
一,液体的表面张力
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同一根筷子,分别蘸了水和蜂蜜之后,垂直向下,筷子下端形成的水珠比浆糊珠更容易滴落。这说明粘稠度不同的液体,表面张力也不同。
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正是因为这种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此小段系摘录)
联系到纹绣操作上,粘稠度高的色料比粘稠度低的色料不容易淌墨。纹绣色料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在粘稠度和色料浓度上,基本上都不会出现大问题,我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认识在操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色料表面张力的破坏而造成的不利于上色的真相。
1、血水。纹绣作为创伤性着色,出点血是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血水混进色料之后,会从根本上改变色料的浓度和粘稠度,不管是飘划线条时针片上的色料,还是其它纹刺时针嘴(机子纹刺)或针缝(手工纹刺)里的色料,遇到血水都会被稀释得一塌糊涂,这是因为工具携带的色料量非常有限,往往是一丁点血水就会严重影响操作效果,形成低效纹刺甚至是无效纹刺。
2、血水稀释色料很好理解,假如针尖每次刺入皮肤所带进去的物质容量是一定的,那么色料没有被稀释之前,针尖带入皮肤的就是正常的色料(包括色料助剂)量,当色料被血水稀释后(就是我们所说的浮色),针尖带入皮肤的,就只是少量的色料了,其余的都是血水,从而就会产生低效纹刺。
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是色料粘稠度发生变化后,色料表面张力弱化而引起的一系列操作变化。以纹唇为例,在纹刺不出血或少量出血的情况下,原装色料的粘稠度没有遭到破坏,色料覆盖在皮肤表面是非常稳定的,不会朝周边扩散,这就是色料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针嘴里面的色料和针嘴外面的色料(覆盖在唇面上的色料)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两部分色料可以同时给针尖提供正常的色料补充。在运针过程中,由于色料不会扩散开来,我们就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色块随针尖的运行而慢慢形成的过程,做到胸有成竹,这时的纹刺操作处于理想状态。但是,遇到皮肤出血厉害时,操作过程中血水就会直接稀释色料,直接破坏色料的粘稠度,直观效果表现为:色料随血水迅速散开,针嘴里吸入过多血水破坏色料的表面张力(挂壁力)造成喷墨现象,同时,随着针尖刺入皮肤,浮色在唇面上跳动和翻滚甚至喷溅(当然,这是严重时的现象),造成操作困难。
3、清洁布巾太湿。我们都知道,湿巾水分含量越高,就越利于清洁,不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洗脸拖地抹桌子还是纹绣操作中清洁浮色都是如此,但是,纹绣操作中的湿巾,应该湿得恰如其分,太湿的话,擦过的皮肤表面就会留下水渍,这层水渍会在色料接触皮肤的那一刹那破坏色料的表面张力,引导色料扩散开来,这水渍虽然对色料浓度和粘稠度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水渍水分太少),但它引导色料扩散开来却非常讨厌,不但不便于观察操作情况,还很浪费色料(针嘴里的色料也会被引流出来)。
4、毛发的引流作用。这个就不多讲了,只要做过美瞳线的,都深有感触,有时候我们都会萌生出剪掉客人睫毛的想法,有木有?。眉毛上面操作比较粗放,毛发的引流作用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但是,既然存在着这种可能性,我们在操作眉毛时也应该警觉。
5、机子振动力。包括针体横向上的晃动和纵向上的上下运行的惯性作用。不管是哪一种力,都会对针嘴里的色料起到冲击作用,使色料的物理形态发生改变,比如淌墨甚至喷墨。机子力度越大,机子传动装置磨损越大,机子振动力就越大,就越容易淌墨喷墨。
6、色料的重力。这个很好理解,也很好做实验,拿出自己的机子来,装好针,开着机把色料吸满,然后停机把针嘴提升,脱离色料杯里的色料,你会看见色料自己就滴下去了,但滴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这就是色料自身重力作用的结果,当重力跟色料在针嘴里的挂壁力以及针嘴处的表面张力平衡时,色料就停止下滴了。如果这时再开机,色料会因为增加了机子的振动力,还会再次下滴。如果吸满色料后开着机移出针嘴,色料还会直接喷射出来。
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就会学乖,蘸取色料时自然会去考虑这些个力学因素,力求蘸取合适的色料量。
二、 动量和冲量。
在物理学中,动量表示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V),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这里的M代表质量(重量),V代表速度。一般而言,一个物体的动量指的是这个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趋势。举个例子,我们以一定速度扔出一个钢球,会把玻璃打碎,同样以一样的速度扔出一个一样大的乒乓球,玻璃就安然无恙,这是因为钢球的M大的缘故。同样是这个钢球,我们如果让它慢慢地滚向玻璃,玻璃也会安然无恙,这就是说,钢球只有动量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会击碎玻璃。你或许会问,加大乒乓球的运动速度会击碎玻璃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由于本身质量太小,而且速度会受到风阻严重影响,靠手扔是做不到的,你若把乒乓球换成一颗等重的钢钉,缩小风阻保证运行速度,钢钉就会击碎玻璃,这个已经有很多人表演过了,不是魔术。
同样是上面的钢球,我们以相同的速度扔向一头牛的肚子,牛可能都不会有反应。为什么?这里就要引入另一个物理量——冲量(FT)。
冲量只是动量的一个转换,把动量换为冲量,是为了更好地加以表述,在这里动量和冲量是一个等式,MV=FT。
什么是冲量?如上面例子所讲,我们设定钢球以一定速度运行产生了一个恒力,那么 这个恒力的冲量指的是这个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FT。这里的F代表力,T代表力的作用时间。上面钢球扔玻璃,是硬碰硬,对抗时间短,在冲量(恒力)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就越大,作用力大,玻璃就碎了;钢球扔牛肚皮,是硬碰软,牛肚皮会缓冲钢球的冲量(恒力),对抗时间长,在冲量(恒力)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就越小,作用力小,牛就不会受伤。
冲量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从高处往下跳,下面若是水泥地,你的腿就会骨折,下面若是沙地,就屁事儿(说句粗话加深印象)没有。再如,走路时不小心头碰到水泥柱子,一下就蹭破皮,碰到小树就屁事儿没有。
一句话总结动量和冲量:质量(重量)小没关系,只要速度快,也同样会形成杀伤力,也就是在皮肤来不及避让时就刺进去了;杀伤力再大,若遇到软绵绵的物体,同样无计可施,也就是说要尽量绷紧皮肤。
三.功率、速度、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P=FV)。
因为纹绣机子是以调整功率来调整转速和力度的,功率增大的同时,转速和力度同时增大。转速和力度同时加大,是单纯以提升转速的代价来加大力度,对皮肤的损伤度也会加大,这个分析起来比较复杂,而且,目前的纹绣机子没有变速传动装置,不适合于这个关系的力学分析,就暂时放下不做表述。你若有兴趣,可以在帖子《异想天开——完美的纹绣机(新手勿进)》里面去留言讨论,或是加QQ群199834404,在群里讨论。
把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放在这个章节里讲一下。大家都应该有初中文化的,初中物理的第一册就是讲简单力学的。压强公式P=F/S,说的是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换句话说,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以理解为机子的力度),物体(纹绣中的皮肤)受力面积(针尖的数量)越小,则产生的压强越大(越容易刺入)。也就是说,在相同力度下,一根针好刺入,很多针就不好刺入。反过来说,单针只需要小力度就能顺利刺入,多针则需要大力度才能顺利刺入。
我以后不会花时间来帖子里回复大家的提问了,如果对文章理解不了,或有其它问题,请到我的QQ群里去交流,我和我的学员们只要在线,都会无私地帮助你。QQ群名“花仙子纹绣技术讲堂”,群号199834404。
希望你在受益之后,把我的文章分享给需要帮助的朋友!你用我的文章去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
写这个帖子有两个目的:1、希望大家能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纹绣操作,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还是那句老话:“使用科学方法会事半功倍,更能达到技术的极限水平。”
2、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纹绣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停地出现“新事物”,或者干脆说纹绣行业很会制造“新事物”(包括无数想当然的工具、耗材和操作手法),怎样去辨别这些“新事物”的真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较笨,就是冷眼旁观,一年半载之后自然就能水落石出,因为有用的东西,不用宣传也会以燎原之势迅速在行业内传播开来,当你看到一些成熟的师傅也接受了这种新事物时,基本上就是靠谱的,比如近两年的膏体麻药和雾眉;第二种方法,就是主动分析,运用科学知识辨其真伪,少走弯路少上当,这正是这个帖子的目的之一。
我不是学物理专业的,文中一些用词不是专业力学术语,请看帖的物理学专家口下留情!
文中很多内容,对于新手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能看懂则看,看不懂的以后再看吧!
先简单讲一下纹刺上色原理,详情请看帖子《针、皮肤、色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问题的简单化,撇开光学效应和本身肤色的原因。
我们知道,纹绣创口的色彩呈现,是由色料本身的颜色和色料注入量来实现的,而且是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原则的,色料注入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呈现正常的色料色,当色料注入量不够时,色彩就显得单薄和浅淡。后期色彩效果,还取决于操作效果的留色率,皮损程度直接决定了留色率(修复过程中要保证创口不感染溃烂),皮损越小,恢复过程中色料丢失就越少,后期色彩效果就越接近于操作效果。
一,液体的表面张力
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同一根筷子,分别蘸了水和蜂蜜之后,垂直向下,筷子下端形成的水珠比浆糊珠更容易滴落。这说明粘稠度不同的液体,表面张力也不同。
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正是因为这种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此小段系摘录)
联系到纹绣操作上,粘稠度高的色料比粘稠度低的色料不容易淌墨。纹绣色料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在粘稠度和色料浓度上,基本上都不会出现大问题,我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认识在操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色料表面张力的破坏而造成的不利于上色的真相。
1、血水。纹绣作为创伤性着色,出点血是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血水混进色料之后,会从根本上改变色料的浓度和粘稠度,不管是飘划线条时针片上的色料,还是其它纹刺时针嘴(机子纹刺)或针缝(手工纹刺)里的色料,遇到血水都会被稀释得一塌糊涂,这是因为工具携带的色料量非常有限,往往是一丁点血水就会严重影响操作效果,形成低效纹刺甚至是无效纹刺。
2、血水稀释色料很好理解,假如针尖每次刺入皮肤所带进去的物质容量是一定的,那么色料没有被稀释之前,针尖带入皮肤的就是正常的色料(包括色料助剂)量,当色料被血水稀释后(就是我们所说的浮色),针尖带入皮肤的,就只是少量的色料了,其余的都是血水,从而就会产生低效纹刺。
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是色料粘稠度发生变化后,色料表面张力弱化而引起的一系列操作变化。以纹唇为例,在纹刺不出血或少量出血的情况下,原装色料的粘稠度没有遭到破坏,色料覆盖在皮肤表面是非常稳定的,不会朝周边扩散,这就是色料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针嘴里面的色料和针嘴外面的色料(覆盖在唇面上的色料)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两部分色料可以同时给针尖提供正常的色料补充。在运针过程中,由于色料不会扩散开来,我们就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色块随针尖的运行而慢慢形成的过程,做到胸有成竹,这时的纹刺操作处于理想状态。但是,遇到皮肤出血厉害时,操作过程中血水就会直接稀释色料,直接破坏色料的粘稠度,直观效果表现为:色料随血水迅速散开,针嘴里吸入过多血水破坏色料的表面张力(挂壁力)造成喷墨现象,同时,随着针尖刺入皮肤,浮色在唇面上跳动和翻滚甚至喷溅(当然,这是严重时的现象),造成操作困难。
3、清洁布巾太湿。我们都知道,湿巾水分含量越高,就越利于清洁,不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洗脸拖地抹桌子还是纹绣操作中清洁浮色都是如此,但是,纹绣操作中的湿巾,应该湿得恰如其分,太湿的话,擦过的皮肤表面就会留下水渍,这层水渍会在色料接触皮肤的那一刹那破坏色料的表面张力,引导色料扩散开来,这水渍虽然对色料浓度和粘稠度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水渍水分太少),但它引导色料扩散开来却非常讨厌,不但不便于观察操作情况,还很浪费色料(针嘴里的色料也会被引流出来)。
4、毛发的引流作用。这个就不多讲了,只要做过美瞳线的,都深有感触,有时候我们都会萌生出剪掉客人睫毛的想法,有木有?。眉毛上面操作比较粗放,毛发的引流作用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但是,既然存在着这种可能性,我们在操作眉毛时也应该警觉。
5、机子振动力。包括针体横向上的晃动和纵向上的上下运行的惯性作用。不管是哪一种力,都会对针嘴里的色料起到冲击作用,使色料的物理形态发生改变,比如淌墨甚至喷墨。机子力度越大,机子传动装置磨损越大,机子振动力就越大,就越容易淌墨喷墨。
6、色料的重力。这个很好理解,也很好做实验,拿出自己的机子来,装好针,开着机把色料吸满,然后停机把针嘴提升,脱离色料杯里的色料,你会看见色料自己就滴下去了,但滴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这就是色料自身重力作用的结果,当重力跟色料在针嘴里的挂壁力以及针嘴处的表面张力平衡时,色料就停止下滴了。如果这时再开机,色料会因为增加了机子的振动力,还会再次下滴。如果吸满色料后开着机移出针嘴,色料还会直接喷射出来。
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就会学乖,蘸取色料时自然会去考虑这些个力学因素,力求蘸取合适的色料量。
二、 动量和冲量。
在物理学中,动量表示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V),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这里的M代表质量(重量),V代表速度。一般而言,一个物体的动量指的是这个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趋势。举个例子,我们以一定速度扔出一个钢球,会把玻璃打碎,同样以一样的速度扔出一个一样大的乒乓球,玻璃就安然无恙,这是因为钢球的M大的缘故。同样是这个钢球,我们如果让它慢慢地滚向玻璃,玻璃也会安然无恙,这就是说,钢球只有动量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会击碎玻璃。你或许会问,加大乒乓球的运动速度会击碎玻璃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由于本身质量太小,而且速度会受到风阻严重影响,靠手扔是做不到的,你若把乒乓球换成一颗等重的钢钉,缩小风阻保证运行速度,钢钉就会击碎玻璃,这个已经有很多人表演过了,不是魔术。
同样是上面的钢球,我们以相同的速度扔向一头牛的肚子,牛可能都不会有反应。为什么?这里就要引入另一个物理量——冲量(FT)。
冲量只是动量的一个转换,把动量换为冲量,是为了更好地加以表述,在这里动量和冲量是一个等式,MV=FT。
什么是冲量?如上面例子所讲,我们设定钢球以一定速度运行产生了一个恒力,那么 这个恒力的冲量指的是这个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FT。这里的F代表力,T代表力的作用时间。上面钢球扔玻璃,是硬碰硬,对抗时间短,在冲量(恒力)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就越大,作用力大,玻璃就碎了;钢球扔牛肚皮,是硬碰软,牛肚皮会缓冲钢球的冲量(恒力),对抗时间长,在冲量(恒力)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就越小,作用力小,牛就不会受伤。
冲量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从高处往下跳,下面若是水泥地,你的腿就会骨折,下面若是沙地,就屁事儿(说句粗话加深印象)没有。再如,走路时不小心头碰到水泥柱子,一下就蹭破皮,碰到小树就屁事儿没有。
一句话总结动量和冲量:质量(重量)小没关系,只要速度快,也同样会形成杀伤力,也就是在皮肤来不及避让时就刺进去了;杀伤力再大,若遇到软绵绵的物体,同样无计可施,也就是说要尽量绷紧皮肤。
三.功率、速度、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P=FV)。
因为纹绣机子是以调整功率来调整转速和力度的,功率增大的同时,转速和力度同时增大。转速和力度同时加大,是单纯以提升转速的代价来加大力度,对皮肤的损伤度也会加大,这个分析起来比较复杂,而且,目前的纹绣机子没有变速传动装置,不适合于这个关系的力学分析,就暂时放下不做表述。你若有兴趣,可以在帖子《异想天开——完美的纹绣机(新手勿进)》里面去留言讨论,或是加QQ群199834404,在群里讨论。
把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放在这个章节里讲一下。大家都应该有初中文化的,初中物理的第一册就是讲简单力学的。压强公式P=F/S,说的是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换句话说,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以理解为机子的力度),物体(纹绣中的皮肤)受力面积(针尖的数量)越小,则产生的压强越大(越容易刺入)。也就是说,在相同力度下,一根针好刺入,很多针就不好刺入。反过来说,单针只需要小力度就能顺利刺入,多针则需要大力度才能顺利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