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对近现代的认识和解读是我看过的近代穿越小说作家中最强的。
穿越回古代从汉至明朝的小说,一般对儒家都是蜻蜓点水,更多侧重描写名臣大将,对于儒家等思想分析几乎没有。这可能更多是因为现在的作家对古文的阅读理解水平有关,至少我看繁体古文真是很苦难。
这里就说下我看的我要做皇帝这本小说,现在已经写了1K多章了,太tm长了,描写主角第2次穿越重生为景帝次子,夺嫡上位的励志小说。替代了汉武帝,已经打爆匈奴,平灭卫氏朝鲜,殖民朝鲜、开发辽东。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在于对百家的科普式解读,很适合我们这些非古汉语专业人士阅读。
常听有人说什么儒皮法骨,这里应该是说西汉皇帝(还没有被儒家教傻的)想达到的目的,并不是儒家要披着法家外衣的。是西汉皇帝想用儒家的力量,来达到法家施政效率的愿景。想法很好,但皇帝不给力的情况下,就是白日梦。从东汉开始,出发皇帝有刀剑压着能做到,其余都是做梦一样。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西汉朝廷中是黄老、法家、儒家为大头,墨家、杂家等已经式微,这里儒家的最终崛起和基督教崛起差不多,都是先忽悠皇帝,说我怎么好怎么好,同时有庞大的学生(信徒)知识份子,得到大多数中高层的支持。事后一家独大后,又反过来压在皇帝头上。
儒家的有教无类相对于黄老、法家等百家的高冷是鲜明对比,这应了那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而且迎合了地主豪强和贵族,相对于法家的严厉,儒家上台几乎势不可挡。也正是如此,在儒家上台后,豪强的春天就来了,东汉的历史就几乎是豪强发展史,特别到三国时期,舞台上几乎都是豪强大族的身影。这种现象在西汉武帝之前几乎是没有出现,之前豪强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法家长官的屠刀,而且皇帝经常迁几百上千豪强大户到异地,如此一来豪强大族几乎一冒头就被灭,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站在他们立场的势力,而儒家就是如此。
对于儒家发展能有点制约的,一个是皇帝用手段改变其他几大家的知识普及水平和接受度。另一个就是对大学的建设,用朝廷甚至皇家的力量建设如dang校的学府,教出的人可以作为官吏储备,至少保证没有儒家支持,我也有能写会算的人,后者更贴心,并可靠。在武帝时期,儒家还不能翻天,后来儒家完全是尾大不掉,朝廷的太学也完全是儒家的玩意,此时如果皇帝敢 这么干,那么被病死一点不奇怪。
儒皮法骨,儒家的骨是什么?就是孝。对待忠孝二字的立场,就是儒家和法家的根本区别。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儒家的选择就是孝,举例:儒家大臣的爹死了,那么守孝N年,这应该是常识了吧。看法家,晁错的爹自杀,他还奋斗在削藩的第一线,这就是区别。皇帝虽然说以孝治天下,但忠孝二字那个更看重,相信是和儒家的选择完全背道而驰。儒家对此也是有意混淆和规避,后来当儒家独大,掌握了教育下一代帝王权利时,更是潜移默化之。一般此时紧跟皇帝脚本的,失去了儒家根本立场的,都被归于佞臣一类。
在儒家治下,大户会发展到豪强、门阀、世家,从此只有千年家族,没有千年王朝。
穿越回古代从汉至明朝的小说,一般对儒家都是蜻蜓点水,更多侧重描写名臣大将,对于儒家等思想分析几乎没有。这可能更多是因为现在的作家对古文的阅读理解水平有关,至少我看繁体古文真是很苦难。
这里就说下我看的我要做皇帝这本小说,现在已经写了1K多章了,太tm长了,描写主角第2次穿越重生为景帝次子,夺嫡上位的励志小说。替代了汉武帝,已经打爆匈奴,平灭卫氏朝鲜,殖民朝鲜、开发辽东。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在于对百家的科普式解读,很适合我们这些非古汉语专业人士阅读。
常听有人说什么儒皮法骨,这里应该是说西汉皇帝(还没有被儒家教傻的)想达到的目的,并不是儒家要披着法家外衣的。是西汉皇帝想用儒家的力量,来达到法家施政效率的愿景。想法很好,但皇帝不给力的情况下,就是白日梦。从东汉开始,出发皇帝有刀剑压着能做到,其余都是做梦一样。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西汉朝廷中是黄老、法家、儒家为大头,墨家、杂家等已经式微,这里儒家的最终崛起和基督教崛起差不多,都是先忽悠皇帝,说我怎么好怎么好,同时有庞大的学生(信徒)知识份子,得到大多数中高层的支持。事后一家独大后,又反过来压在皇帝头上。
儒家的有教无类相对于黄老、法家等百家的高冷是鲜明对比,这应了那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而且迎合了地主豪强和贵族,相对于法家的严厉,儒家上台几乎势不可挡。也正是如此,在儒家上台后,豪强的春天就来了,东汉的历史就几乎是豪强发展史,特别到三国时期,舞台上几乎都是豪强大族的身影。这种现象在西汉武帝之前几乎是没有出现,之前豪强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法家长官的屠刀,而且皇帝经常迁几百上千豪强大户到异地,如此一来豪强大族几乎一冒头就被灭,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站在他们立场的势力,而儒家就是如此。
对于儒家发展能有点制约的,一个是皇帝用手段改变其他几大家的知识普及水平和接受度。另一个就是对大学的建设,用朝廷甚至皇家的力量建设如dang校的学府,教出的人可以作为官吏储备,至少保证没有儒家支持,我也有能写会算的人,后者更贴心,并可靠。在武帝时期,儒家还不能翻天,后来儒家完全是尾大不掉,朝廷的太学也完全是儒家的玩意,此时如果皇帝敢 这么干,那么被病死一点不奇怪。
儒皮法骨,儒家的骨是什么?就是孝。对待忠孝二字的立场,就是儒家和法家的根本区别。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儒家的选择就是孝,举例:儒家大臣的爹死了,那么守孝N年,这应该是常识了吧。看法家,晁错的爹自杀,他还奋斗在削藩的第一线,这就是区别。皇帝虽然说以孝治天下,但忠孝二字那个更看重,相信是和儒家的选择完全背道而驰。儒家对此也是有意混淆和规避,后来当儒家独大,掌握了教育下一代帝王权利时,更是潜移默化之。一般此时紧跟皇帝脚本的,失去了儒家根本立场的,都被归于佞臣一类。
在儒家治下,大户会发展到豪强、门阀、世家,从此只有千年家族,没有千年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