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纹绣吧 关注:310贴子:179
  • 5回复贴,共1

【花仙子纹绣】飘眉(线条眉)技术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内容是【花仙子纹绣】所著《纹绣技术宝典》中的部分章节(初稿)。为了让经济条件不好、舍不得花钱买书的人也能看到我的文章,我将书中文字部分发到这里供大家阅读(出书定稿可能会有小改动)。为什么不发插图?一是贴吧发图比较麻烦,整本书里有一两百张插图,会耽误大量时间来贴图;二是百度贴吧对图片比较敏感,经常会删除图片,我担心会把文字部分也连带删除了。
我以后不会花时间来帖子里回复大家的提问了,如果对文章理解不了,请到我的QQ群里去交流,我和我的学员们只要在线,都会无私地帮助你。QQ群名“花仙子纹绣技术讲堂”,群号199834404。
希望你在受益之后,把我的文章分享给需要帮助的朋友!你用我的文章去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
飘眉技术分解之前言
这里,先让我们感谢这个手法的命名者,尽管他已无从查获。
“飘”,智慧地表达了该手法的艺术性和神秘性,她给纹绣行业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有好奇心的潜在客人,并使她们源源不断地成了行业的消费者。
乍看帖子名,可能不少人会嗤之以鼻——一个破帖子有多大来头?还什么狗屁前言!尽管如此,挨骂之后我还是得把一些话说出来,也算是对后来的新人们一点交代,因为以后对飘眉手法同样感到困惑的人还将会层出不穷,他们或许会来到纹绣吧,或许会看到这个帖子。
在发了帖子《给飘眉泼泼冷水》之后,我就曾动手写过飘眉手法,但写到中途就犹豫了,心想,一个简单的纹绣操作手法有必要弄出这么多条条框框来吗?让没有什么经验的新手来理解这些细节问题现实吗?于是就没再写了。但在后来,看我帖子的人慢慢多了起来,私下里找我交流的人也跟着多了,特别是在建了一个QQ群和加入其它QQ群以后,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关于飘眉的问题,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飘眉作品图片。这期间想说很多,但又觉得无从说起,跟一个初学者说皮损?说色料注入量?说色料颗粒?这显然不现实,可有时候别人问的问题却又让我无法回避,而总是消极推诿也不是办法。再说我平时确实忙于生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一对一地回答一些重复的问题,如果说得太简单太笼统,又怕把大家弄得云里雾里,让那些激情四射而且心不设防的好学者无所适从,甚至让人产生误解而被引往歧途,因此大多时候心中总是惴惴不安。现在把这篇文字写出来,不单是作为贡献,也是我私心需要解脱。再者,我怕时间久了会出什么变故,免得到时顾忌一多,再想写点什么却不能像现在这么放得开了。
我总认为,初学者是不适合操作飘眉的,特别是通过速成学习后上手操作的新手。在做眉毛的三种手法中,飘,绝对是个被行业宠坏了的孩子,华丽而不中用,有着爽心悦目的操作效果,又有如短命昙花般的悲催。
飘眉操作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你还必须把后面文中提到的那些概念和操作技巧悟透,并在实操中反复磨练、不断总结经验和纠正错误。否则做不出好的后期效果而丢了工作或做黄了生意,教你速成的老师不会补偿你什么。
为了文字的简练和可读性,后面文中有很多概念因在以前的其它帖子里有详解,因此就不再啰嗦,如果新手阅读时理解不了,可先参阅其它相关帖子或直接在本帖子里提问。
飘眉技术分解之一——飘眉发展演变史。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绣眉取代纹眉成为眉部纹刺的主流技术,起初的绣眉针片刃口是平的,无弧度,操作时针尖针尾处于凹陷边缘,能轻易刺入,刃口中间部位就难以刺入,因此绣线条时往往有一种吃不上力的感觉,做好一对眉毛需要数倍于纹眉的时间,对于刚刚从纹眉转型过来的纹绣师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煎熬。特别在低价情况下,加快操作速度成了纹绣师最迫切的愿望,于是,急躁之时,蓄意之下,破坏性或报复性的动作诞生了——划,这就是最原始的飘眉。基于此,我把飘眉说成是绣眉的衍生手法,这个手法的创始人是广大的终端纹绣师。“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种自然生成的操作手法触动了行业敏感的神经,眼尖的人渐渐发现这种手法不但能加快速度,而且创口的匀称度和线条的弧度也是绣眉难以做到的,他们意识到这个手法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从起初的试探性推广,到快速的工具改进,于是乎,行业机构蜂拥而起,创始人来了,手法命名来了,广告来了、培训会发布会推广会来了,不计后果的五分钟飘眉、三分钟飘眉、两分钟飘眉来了……。在这期间,纹绣业的“发明创造”登峰造极,每个人都想从自己的创举中得到名利,五花八门的手法叫法、目不暇接的材料及工具、别有用心的专利申请……其实这些都可以理解,人都是有私心的,名利双收谁不喜欢?但市场是最公正的裁判,它会无情地淘汰掉一切不合时宜的东西。最后,“飘”留了下来,塑料自锁笔留了下来,带塑料皮的高弹性针片留了下来。在我的印象里,2005年(或许更早),飘眉的工具、材料、手法就已基本定型,快十年了,它们早已根植于市场,大家有目共睹。也许,那些在那场角逐中败下阵来的会心有不甘,但我觉得,当你的东西改变不了潮流,甚至不为市场所接受,甚至被市场排斥,你就应该顺应这一事实。世间的发明创造不计其数,但真正惠及人类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那些最终沦为陪衬的丢人吗?不丢人!但如果时过境迁,你仍不怀好意地拿着当初那个不挣气的破烂玩意儿到处招摇撞骗,像只苍蝇一样扰得别人心里烦躁,就有人要拍你了。再有,不要夸大某一组织或个人对纹绣业的作用,无论你自诩为再怎么牛的称号,最终那都只会是一个笑话,这个行业多了谁少了谁都不会有什么改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这个行业,市场的火爆原本源自消费群体消费愿望的集体爆发,广告宣传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纹绣火爆的那些年里,不也有人曾别出心裁地想推广纹绣鼻影、腮红,甚至想在秃子的头上作纹绣吗?但这些没有来由没有根基的想法最终不为大众所接受,为什么?因为这些项目缺乏群众文化根基。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认为,飘眉手法自诞生开始到现在发展成为纹绣行业广泛存在的一种手法,一直都透着浮躁。那些年,我们的纹绣培训机构都干了些什么?没有经过实体经营的磨练,闭门造车者有之、故弄玄虚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不管是大型的美博会还是零散的个体品牌推广会,我没有看到一个讲解飘眉实用技术的,是大师们的技术水平有限?还是组织者有意作秀?不得而知!
再来说说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在我们行业,纹绣笔上的自锁装置(自锁螺母)算得上是伟大的发明,但这个发明在几十年前就广泛运用了,如我们常见到的车床夹具(街头的小型金属加工店就有)、电钻钻头的紧固、膨胀螺丝等。我们改造一下用于纹绣也业,这只能算运用吧。十字口插针,正身是一百多年前的纹身手针,我们现在的手工纹绣笔都是人家的仿制品。我在网上查了一下,2011年全国的专利量约80万例,即平均每天有两千多个专利问世,真正得到开发和推广的不足百分之一。纹绣业有无数技术含量高的真正的发明,如高弹性的带胶皮的飘眉针片、为增加摩擦力的塑料卡口、等等。为什么发明者不去申请专利?因为他们知道那种垃圾专利实际上就是个屁,没有多少人会对这个屁感兴趣。像这种日常用品和常规工具,申请专利除了花费金钱和花费精力之外,另外收获的可能就只有一肚子的怨气了,因为1、如果你的专利不为市场所接受,你收获的必定是失望,你会怨天尤人——世人都不识好歹!2、如果有幸得到上苍眷顾,你的专利造福了人类,却发现专利保护形同虚设,没有人能够保护得了你的利益,你辛辛苦苦生产的专利产品一旦运用于实际,立马就有无数的仿制品充斥市场,价格还只有你的几分之一。你做了冤大头,能不怨?当然,你说你申请专利就是为了故作神秘玩噱头或者忽悠SB,那就另当别论了,没人能够阻止得了你!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发明和创新,我尊重所有致力于这类工作的同仁,同时也祝愿发明和创新能带给他们相应的荣誉和财富。
飘眉技术分解之二——基础练习。
记得有个视频里的老师说,制作眉毛线条不应拘泥于所谓的线条组合,而应该遵循顾客本身的眉毛生长方向见缝插针,随意飘划。这个观点对于飘眉高手来说是完全正确的。但对于新手,他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基础练习。作为初级教学,这里的随意倒不如说是胡乱更为确切,毕竟,乱拳打死老师傅之举运气成分太大,那不是必然。要求新手用一双发抖的手去做见缝插针的精细活,显然太难为他们了。在任何技术活中,随意,绝对是一种高境界,它是经过了长期临摹后的技术的升华。脱离了基础练习,就算你通过速成培训,实操也将是漫无目的地在皮肤上划口子。因为速成,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看不透纹绣这池水有多宽有多深,你将时刻置自己于不自信的漩涡之中。那些书法和绘画大师没有一个是速成的,幼儿园学前班的小朋友就会写字画画,但水平如何大家都知道。但凡技术活,采用速成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方法往往还会把我们引向歧途,因为你会习惯性地认为,纹绣作为一种皮肤着色,就是速成学习那么简单,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才刚刚走到门口,连门都还没入!我当初学做纹身时就有这样的亲身感受,认为纹身就是根据转印到身上的图案线条依葫芦画瓢,现在看来实在是幼稚得让人发笑!纹绣与书法相似,小学生的字是人写出来的,书法家的字也是人写出来的,孰好孰差自不必说。再来看看生活中的现象,一博士生写的字远没有一高中生写的字漂亮,原因是博士生从来就没有花心思练字,说不准刚读初中时他的字体就定型了,以后的十几年都在重复写着那种不漂亮的字,中途他或许意识到自己的字写得不好,也想过要把字写得好看些,但是,他已经没精力、没有时间或没有毅力去做改变了。
联系到纹绣操作,现实中见过很多没经过系统练习的纹绣师,做了十多年,眉毛线条依旧还像初学时做的那么粗糙和呆板。其实他们也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同时也希望自己做得漂亮,但他们很少有人能够改变自己。曾经有个做了十几年纹绣的熟人向我诉苦,说现在做这行的人多了,赚不到什么钱了,准备改行去做别的,我说,你能说会道,只要把自己的技术提高一个层次,生意就会好的。结果回去练了不到三天,觉得无味,不练了,现在还是以前的老样子,也没见她改行,可见入行之初基础练习的重要性。
我说了这么多题外话也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高超的技术,来源于海量的系统练习。而这“海量”的背后需要兴趣和激情的支持,当你兴趣和激情不再,技术就基本定型了。再要有所提高(突破瓶颈),又需要进行新的一轮练习,这轮练习同样需要兴趣和激情的支持,而这时的兴趣和激情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激起。如此不断深入,直至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有一位网友和我聊练习时说,先练简单的线条组合,等操作熟练后再来练复杂的,步步为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觉得这样会消磨掉宝贵的激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激情,把练习的功课坚持做到底。有人说,入行的前三年决定你的行业前途,此说法虽有失偏颇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我们先得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后才有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纹绣入门教程》里,我讲了关于基础练习的具体细节,主要讲的虽是绣眉,但对飘眉也同样适用,在此不再累述。绣眉在手法上较为单一,没有飘眉的花样多,动作可以无限放慢,不需要连贯性,因此只要用笔在纸上练好了,实操时慢慢地拼凑也可以把线条做得像模像样。对于飘眉手法,用笔练熟练眉形和线条后,还必须把工具练熟练。练习时可以参照后面将要提到的不同针法,在大量的练习中形成自己最拿手的手法。飘眉的练习皮操作可以不用上色料或其它显色的材料,空针划过之后,把皮子置于台灯前,上面的线条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深与浅,清晰与模糊都能分辨。练习的最后一关是把平面练习上升到立体练习:在平面上把手法练灵活后,就可以把练习上升到仿头部的立体上来了,道具同样置于美容床头,按实操的标准进行练习,最后找到自己习惯的操作手法和操作姿势。
这是别人让我点评的练习皮作业,做得都还好,后面两张的线条简单和生硬了点。
飘眉技术分解之三——设计眉形。
这里就不讲眉形设计中的比例分割、款式模样和卜相运势,因为这些主观的东西说来说去都没个准,再说纹绣吧里已经有了这样的帖子,都说得蛮好。我就单纯从眉形的对称协调方面来说一下,这是设计眉形的基本要求,在练习时也专门有针对眉形对称性练习的功课。
通过系统和刻苦的练习,你已经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纠错能力,这是任何度量工具都不能给予你的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技能,你现在缺的只是经验和对非常规现象的反应速度。
眉形的设计通常都是以眉框来表现的,先画上框定形,再画下框定宽窄。这与平常化妆采用的涂抹式设计眉形有点不同,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精准的眉形——边缘干净清爽,界限分明。这样,不但能得到顾客的认同,也便于我们操作。我把画眉形的技术分三级,涂抹式的属低级水平,女士日常化妆、一般的影楼化妆、一般的美甲化妆店化妆基本上就是如此;打框式的属中级水平,这是纹绣业常用的画眉方法,它能够方便操作者在操作时对眉形的精确表达;直接用短弧线组合来描绘的属高级水平,如此操作的人对眉形的设计已驾轻就熟,不管是左右眉形的对称性还是眉形和五官的搭配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后者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如果你不需要作秀,就没必要这么做了,我觉得打框成型更快捷些,毕竟,我们开始就是采用此法练习的。眉框画好后,把眉笔削“锋利”,在里面浅浅地画点细线条就行了,记住不要把线条画糊了,这和以后用针片划线条是一个道理,线条糊了就算操作失败。要讲究点就画得细致点,客人不识货就随便描几下即可,因为有时候你得加快速度,把时间留到关键操作上。眉框里最好不要涂太多眉笔色料,否则多少会对线条制作有些影响,尤其是做精细活。眉笔最好使用深色的,拉线式的,削笔刀片一定要薄和锋利,不然会削折笔芯,冬天笔芯较硬,削笔时易则断,刃口也容易缺口,可想办法适当给笔加加温,使之稍稍变软。
1、考虑人体面部的不完全对称性。这里讲那种比较明显的不对称,包括自身眉毛一高一低、眉骨一凸一平,眼睛一大一小(眉毛离上眼眶一宽一窄),太阳穴一边丰满一边凹陷。遇到这类客人,你可以先实情相告,双方协商着来设计眉形,力求协调耐看,这样,即使顾客回去后遭到旁人挑毛病,她也会据理力争,认为这不是纹绣师的问题。
2、考虑人体面部表情对眉形的影响。人的面部表情是很丰富的,有的人左右表情差异较大,比如在皱眉、大笑、斜视、仰视等状态下,两边的眉形就会产生大的差异。特别注意的是,顾客照镜子时也可能会因视角问题而感觉左右眉形的差异。因此,眉形的最后定型应以在放松状态下的正面平视为准,面对面观察,观察距离为一米左右。
3、考虑躺姿和站姿对面部肌肉的影响。设计眉形我们通常是在顾客躺在美容床上进行的,不是说坐着就不能画,如果你更习惯让客人坐着来设计,其实更便于观察。但我觉得让客人躺下来会更好些,首先客人和自己都会感到舒服和放松,其次,客人的头部被固定了,不能前后挪动,我们下笔时就更方便着力,利于画出精准的眉形。眉形画好后同样要让客人坐起来作正面观察,有极少数客人在躺着和坐着时面部肌肉变化会影响眉形的对称,不必奇怪,稍作调整即可。
设计眉形的过程通常也是与客人沟通的过程,赢得客人的信任你就很大程度上赢得了好价钱。对于一些对技术要求高、拿不定主意的顾客,设计眉形时就有必要直接用线条来描绘了,顾客挑不出毛病,成交机会就大,可见,功夫是不会负有心人的!
飘眉技术分解之四——局部麻醉工作。
先说一下飘眉常用的两种手法,1、深飘法,线条创口一次达到目标深度。这个手法适用于线条量少、线条间隔较宽、技术要求较低的眉毛。2、浅飘法,先在皮肤浅表飘划,然后再回头沿即成创口飘划加深。
飘眉可根据与顾客的沟通情况来准备麻醉工作,如果打算采用深飘法,那么必须在操作前把麻醉做到位,否则客人会痛得受不了。深飘法由于形成的创口较深,麻药如果靠自然渗透,药效是很难达到目标深度的,因此需要事先破皮。破皮的方法很多,比如用机子排针浅浅地过一遍,用手工针片浅浅地过一遍,用美容微针滚几遍都行。我建议大家用微针,这玩意儿针点细而均匀,破皮后基本上看不见痕迹,不会影响后面的线条操作。我现在用的是9排(一圈针算一排)1毫米(针长)规格的,感觉做眉毛破皮滚轮宽了,针短了,建议大家买5排1.5毫米规格的。破皮后用强效麻药敷3分钟即可,这时一定要保证薄棉片或布片的麻药湿度。强效麻药中普遍含有镇痛剂阿司匹林,这东西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创口止血不利,可在麻药棉片上加几滴(多了会稀释麻药浓度)肾上腺素(可收缩皮肤里的微血管以减少血流量),用手指捏几下以混合均匀。眉头部位痛感较强烈,需适当加强麻醉强度,如破皮稍深稍密,反复擦拭几下等。敷麻药时可能会让画好的眉形弄花,这对于老师傅来讲或许不算个事儿,但对于新手就会发慌,毕竟把眉形弄好不是件容易事。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可先用防水笔定型后再敷麻药。对于浅飘法,用前面的方法麻醉也可以,但有的师傅不喜欢敷完麻药后再操作,认为强效麻药引起的出血会影响操作情绪,这和深飘法一样,流血多了旁观者会产生恐惧心理,这不利于争取潜在顾客,因此有些人选择先浅飘后再涂抹强效麻药。先敷麻药再设计眉形的情况有时也会用到,比如遇到人手紧张时,为了先稳住客人,先让她躺下来敷上麻药;再比如免费补色,或事先谈好了价钱的,对这些不需要交流的客人偶尔用用也无妨。
不少人认为麻药会影响操作效果,也就是说用麻药与否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视觉差异。我认为麻药对眉毛线条上色的影响力没这么大,高浓度局部麻药对人体某些组织的毒副作用可能会直接反映到视觉层面上来,比如我们三纹中的唇面、眼睑等皮肤薄、组织细嫩部位,但眉皮似乎还不至于那么脆弱,这个目前也找不到相关的权威资料。我店里做过很多切眉、割双眼皮之类的小手术,在那个部位注射的麻药虽然浓度不高,但其有效成分应该比我们做眉时渗透进去的量要大,也没听说过麻药会引起什么病变,医生好像根本没把这当回事,我想这个剂量应该是经过临床验证过的。我在用“绣”的手法操作眉毛时,大多时候是不用强效麻药的,感觉用与不用强效麻药对操作效果和后期效果都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当然,操作时用了强效麻药易出血、有的人会产生轻微水肿等多多少少会增加操作难度,但仍属于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就没必要再深究了。
市面上有几种包装形式的常用液体强效麻药,其有效成分都差不多,如瓶装的,针剂装的,内置唇形布片袋装的。
用于纹绣业的麻药除了强效麻药,还有其它种类的常规麻药,因没有用于飘眉操作,就此带过,不再累述。


1楼2017-02-04 13:45回复
    后记,写这篇帖子时,膏体麻药还没有在纹绣行业里开始运用,雾眉也还没有流行,上面的内容就不做更正了,留着当纹绣行业的历史文献吧。
    膏体麻药的运用,是纹绣行业局部麻醉的一大进步,但它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觑。关于膏体麻药的更多内容,后面还有专门的章节加以说明。
    飘眉技术分解之五——工具
    纹绣行业发展至今,前后产生了三种主流做眉手法,即纹、绣、飘。曾经出现的其它一些手法和命名因认可度不高而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有的现在偶尔出现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词中也就是为了增加些噱头忽悠新手罢了,已掀不起什么大浪,新手们可以不用多去花脑子想这问题了。这里着重说一下单针和刀片,这两种工具也曾经有人运用于飘眉操作,但最后根本没有得到较量的机会就败下阵来。其实这两种工具从理论原理上就已经败了,我们做纹眉的那么些年不就是一直在用单针吗?绣眉针片的那根角针不就是单针吗?还有人想把单针划线条自作多情地说成独家飘眉,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成语叫“螳臂挡车”,勇气虽可嘉,怎奈自己太无分量。早几年我问了几个买了“神秘工具”的同行朋友,对此有自嘲的、有骂娘的,就是没有还继续使用的。当初我试了一下单针,在操作眉毛时划了几根线条,也是因为推广者吹得太离谱,我需要考证操作细节,进而验证自己的观点,为日后说话增加点素材。
    单针由于自身的材质和质量原因,硬度有限,杠杆原理告诉我们,必须缩短针尖到卡口的距离,否则就会摇摆不定,无法操作,那种像固定圆珠笔芯一样的装置就不用说了,肯定是不稳定的。单针飘划线条时,除了针尖,粗钝的针体也同时作用于皮肤,刺得越深,针体与皮肤的接触面就越大,行针阻力就越大。机子的单针是以打点的方式前行,针脱离皮肤的瞬间,阻力可以得到释放,因而我们只会感觉到轻微的行针阻力,手工单针则完全是在用蛮力撕扯皮肤,所以它的皮损不单纯是创口本身引起的皮肤组织的分离,还会牵扯到创口周边组织的撕裂,这种暗伤肯定会影响创口的愈合及皮肤组织的修复,也就是说多多少少会对后期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针体撕裂皮肤时,作用力比较容易发散,即作用力的方向性不强,朝哪个方向的阻力都是均等的,而人的主观意向不可能不发生偏差,这和我在《纹眉的弊端》里讲的行针的不稳定性是一样的道理。大家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找一本书,翻卷封面(太硬,不适合本实验),先用针片轻轻划过纸张,再换单针用同样的力度划,我们可以看到用针片很轻易就能把一张纸划破,而单针只有划痕。再来加大单针力度强行走针,可以发现纸张被划破的同时,纸张创口边缘也有被扯裂的地方。
    再来看刀片。手术刀可能大家都见过,很多店里做微创整形的就有这东西,大的药店也能买到,就算没见过的也想象得出它其实就跟削笔刀差不多。我没用刀片做过眉毛线条,这种东西得不到受众的推举,引不起市井的热议,我连试都懒得试。一个非常光滑、非常薄的创口,哪能承载得了能够显色的色料量!
    针片的优势:1、导向性好。由多针焊接而成的针片,刃口本身就呈流线状,俯视为直线,飘划时导向性较好,创口不会出现波折和突然变向,因而呈现的弧线线痕均匀,弧度自然。2、携带色料。针与针之间的缝隙可以积聚更多的色料,有助于上色。3、特殊的刃口。针片刃口介于刀片和锯齿之间,不失锋利又能适度增加创面的粗糙度,既可以顺利划破皮肤又可以适当增加创面的表面积。
    飘眉针片不是标准件,各家针片的规格不尽相同,一般用宽、较宽、窄三种规格的就可以了,我们在网上或商家的会场上耳闻目染的所谓几号几号针片实际上只能代表各自的规格,大家在交流和购买工具时应该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不要因此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最后简单说一下飘眉笔,作为针片的连接装置,飘眉笔其实和绣眉笔没什么两样,因为飘眉操作需要的力度比绣眉的要大,一些金属笔的摩擦系数较小,夹紧的针片在操作时容易打滑,于是就把卡口换成塑料的以加大摩擦系数。再有就是由于飘眉针片包了一层胶皮(加大摩擦系数和增加弹性),厚度比绣眉针片厚,因而飘眉笔的卡口比较宽。至于款式和形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看个人的使用习惯了。


    2楼2017-02-04 15: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飘眉技术分解之六——手法。
      先确定一些相关概念的含义:
      垂直进针:针片面与皮肤面垂直,强调的是面与面的垂直。
      角针:针片的针尖部位最靠边的那根针。角针的针尖也可以理解为针片的针尖,角针与其相邻的两根针合称为针片的“针尖部位”。
      尾针:针片的针尾部位最靠边的那根针。尾针与其相邻的两根针合称为针片的“尾部”。为了区别,把针片用来插入卡口的那部分叫根部。
      针肚:针片刃口中间凸出部分。
      创口的横向与纵向:横向即长度方向,纵向即深度方向。
      刃线:针片刃口呈现的线状边缘,侧视为弧线,俯视为直线。
      1、旋飘针。这个手法有点像飞机俯冲动作。以针片刃口尾部划入皮肤,利用刃口的弧度,以旋转的方式前行。行进时刃口从尾部依次进入皮肤,与此同时,先没入皮肤的部分渐渐脱离创口,最后以针尖部分脱离创口收针。此针法不一定需要把角针和尾针都用上。由于旋飘针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针,创口的每个部分都得到了色料的均等“照顾”,保证了色料均匀地分布在创口的各个部分(横向),这使得显现出来的线条色彩均匀,但这样的色料量还是远远达不到显色的要求。此针法适用于宽针片操作长线条,但其内含虚招,动作幅度过大,非大量练习难掌握要领。
      2、平飘针。以针片刃口的任意部分划入皮肤,并保持入针状态平稳地行进,最后轻轻抬手收针,通常以针尖平飘和针肚平飘为主。此针法合乎我们日常手动习惯,能轻易地控制走针力度和入针深度。因为自始至终都用刃口的同一部位操作,行针时皮肤会“刷”掉色料,因此除了入针处能“吃到”足量色料,创口的其它部分越往后就越难上色,色料利用率很低。
      3、弹(tan)飘针。这个手法有点像玩跷跷板。先以平飘针完成线条的大部分,待到行进至线条尾稍时,在针片不脱离皮肤的情况下反向刺入皮肤(“绣”的后导针)。这实际上是一个飘和绣的复合动作,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线条尾稍的上色度。后面的绣就是把色料刺进线条尾稍,因收针时有一个上挑动作,皮肤把针弹得嚓嚓响,自然让人联想到“弹”,很形象,在此向命名者致敬!这个手法的出发点很不错,但细节之处值得注意,否则它就是一种错误手法。
      在上色的原理上,绣不同于飘,针点一旦形成,色料就不能再次进入同一针点了(除非在针点位置反复刺)。我们知道,每一个针点都是对皮肤的一次损伤(皮损),而皮损是纹刺作品后期效果的天敌,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每一个针点让色料充分注入,以最少的刺入数(针点)把足量的色料注入相应的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减轻皮损,使作品得到良好的后期效果。
      回到弹飘针手法上来,如果前面部分采用旋飘针,刃口尾部划过一遍之后,大部分色料已经被刷掉了。在变向为刺的时候,刃口尾部上面只有一些残留的色料,以及少许由针缝淌下来的远没有到达针尖的色料。以这种色料条件来刺入,基本上属于无效纹刺。同理,前面部分采用平飘针时也需注意,刃口没入皮肤部分不能太靠针片的尾部,尽量往针尖部位靠,以便给后面的“后导针”留下足量的色料。手工刺入相对于机器刺入已经失去了速度(冲量)的优势,不能再让它在色料上吃亏了。
      这个复合手法中还有一个很隐蔽的硬伤,仔细看下面的图解,针尖作为平飘的切入部分(临界点A与B之间部分),这个地方的色料消耗量最大,当平飘结束时(左图),创口尾稍(B点一端)创口又浅,“吃”到的色料量自然极少,注意,这时针片尾部是携带着色料脱离皮肤的。接下来就是改为尾部刺入的针法,于是以B点为圆心,针片尾部旋转下压,刺入皮肤,针肚至针尖部位随即悬空,这时,针肚B点又处于反向刺入的临界点,色料量同样不足且针点浅。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针法的交接处创口呈波峰状,B点为波峰,两边的色料都没有“照顾”到这里。
      以B点为圆心是为了把问题简单化,对于后导针刺入,实际操作中针片不一定是做标准的圆周运动。
      4、顺手针。针尾朝外,针尖在内,用拇指或手腕带动针片远离身体。主要用于左眼的线条飘划。
      5、反手针。运针方向与顺手针相反,主要用于右眼的线条飘划,但操作时坐姿应做相应的调整。熟练掌握此针法可从根本上解决两只眉毛线条的对称性及协调性。
      6、轻飘针。“绷紧皮肤,快划浅划,一掠而过。”,这是轻飘针手法给人的直观印象。由于针体进入不深,刃口对皮肤的挤压(包括垂直压力和侧压)小,皮肤不会变形,动作的连贯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线条的弧度更自然、组合更协调,线条的疏密和深浅都易保持一致性。轻飘针适合制作密度大,组合复杂的高精度线条,操作过程中手随意念而动,不给人以思考的余地,对线条组合的熟练程度和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要求都很高。缺点:得到的线条创口基本上不含色料,只是初步成形,线条的再加工才是上色的关键步骤,后续工作复杂。
      7、重飘针。与轻飘针相反,重飘针则是慢划和深划,这样操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创口一次成形,随后的上色步骤不再使用针片,就算使用也不再加深创口了。用重飘针操作时,针片对皮肤有一定的压力,皮肤会有短暂的凹陷,这种凹陷会加大即成创口对针片的导入性,也就是说,如果创口间距太小,针片容易滑入前面已形成的创口。这种变形不适合精细线条的连贯操作,只能加宽线条间距以消除皮肤变形对操作造成的影响,即先操作主线条,等皮肤恢复原状后再飘划补充线条。
      对于专业工具,个人认为针片的柔软度应该合适,这个可以用针片露出卡口的长度来调节,太软相比太硬而言,对线条的破坏力更强,特别是重飘,拧的力量会使针片变形,线条创口有的地方会产生斜刺,以及线条尾部易产生扫把样的刷迹,使线条看起来不清爽,显脏。所以划弧线时,是以手腕的力量带动整个工具的渐变前行,以手指拧的力量来改变前行方向。正确的飘眉手法不需要使用蛮力制造创口,它对针片的扭曲力很小,创口的弧度不是靠针片扭曲变形来实现的。以往的一些名人的观点是错误的,飘眉针片不需要很夸张的弹性,弹性太强反而会给操作制造不稳定因素。有些师傅用绣眉针片也同样做飘眉,对于粗放型的线条,两种针片做出来的效果并没什么两样。


      3楼2017-02-04 15:56
      回复
        飘眉技术分解之七——上色。
        先确定一些相关概念的含义:
        1、色料注入量:操作时进入创口的色料量。
        2、色料堆积量:创口恢复后留存于体内的色料量。
        3、浮色:遗留在皮肤表面的色料与创口渗出的血水形成的混合物。
        4、大颗粒色料:能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人体吞噬细胞吞噬不了的色料。与之相反的是小颗粒色料。色料颗粒大小没有明确的概念,凭肉眼也无法区分,只能从色料在皮肤里的持久性来加以判断。纹身色料对于纹绣色料来说都是大颗粒色料。
        5、色料粒度:色料颗粒的大小。
        6、虚假上色:针片带着色料飘划线条时,不管用的是何种手法,针体上的色料都会不同程度地淌到创口表面,并渗入创口浅表,擦拭掉浮色后,可以看到线条纹路清晰,色彩饱满。如果就此结束操作,那么创口恢复后基本上是没有颜色的,这便是让新手摸不着头脑的虚假上色。空针飘划后简单地敷色,也会造成虚假上色。
        7、变色:这实际上是由褪色引起的混合色料中色料比例的改变。cao做时使用的混合色料中不同色料的粒度悬殊较大,这种混合色料进入人体后,人体吸收小颗粒色料的速度比吸收大颗粒色料的速度快,造成混色色料内不同色料的比例发生变化,小颗粒色料的显色影响力逐渐减弱,大颗粒色料的显色影响力逐渐增强,外观色彩随之发生变化。当小颗粒色料被人体吸收殆尽,大颗粒色料不再被吸收时,变色过程结束,整个部位就呈现大颗粒色料的颜色。
        上色是飘眉cao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cao作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飘眉创口上色的原理是运用外力(包括助剂的渗透力)将色料颗粒附着于创口壁表面,使之与相应的组织产生契合,并与组织细胞形成相对稳固的结合体而最终得以留存于体内。
        关于飘眉上色难这一技术难题,在业内已是不争的事实了。飘眉已面世近十个年头,这期间,但凡对技术有所追求的纹绣师,都不可能对飘眉线条的美感无动于衷,很多人在经过刻苦练习之后,达到了飘划线条的高水平,但最终因为上色不过关,后期效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无奈地放弃了飘眉手法,又重新回到刻板的绣眉cao作上去了,这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
        因此,为了使飘眉手法更好地运用于行业,我们就需要从理性上来认识飘眉,认识飘眉上色的相关细节。
        眉毛线条良好的后期效果包括:1、显色正常,即色料堆积量达到了显色需要量且分布均匀。这是由cao做手法决定的,是技术;2、色料在皮肤里能长时间存在,不褪色,即持久性好。这是由色料颗粒决定的,可以选择;3、色料在皮肤里的稳定性好,即不变色,不晕色。不变色是由色料质量决定的,有选择余地。不晕色与人体生理因素和cao作技术有关,无法杜绝但可以通过技术减轻。用“绣”的手法在质量上乘的皮肤上就可以做出良好的后期效果。飘眉创口的开放性是飘眉手法的特征,对皮肤的损伤显而易见,创口表面积小也是事实,皮肤的生理因素对色料稳定性的破坏作用也是无法克服的。这就是说,飘眉要达到上面说的那种良好的后期效果基本上没有可能,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尽量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努力向那种目标接近。
        上色的几种常用方法:
        1、自然渗透。重飘针法形成的创口开口较大,可用渗透性较好的流质色料进行上色,如乳状色料和液体色料,上色时可以适度地搓揉创口,以便色料与创口壁更好的契合。使用膏体色料时,可用牙签反复划拨和挤压。
        2、用色粉填入创口,用牙签反复划拨和挤压,适合于重飘针法形成的创口。很多人在用色粉时容易掉入一个思维陷阱,那就是错误地认为色粉是所有色料中浓度最大的一种色料形态,直到一年前我自己也还是这样认为。后来我在跟一个颜料商聊天时谈到了色母(有兴趣可百度搜索),这种颜料浓缩物给了我深刻的教训——粉状物堆积在一起时其实间隙很大,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液体或乳状色料的浓度不一定就低,甚至可以把浓度做得很高,比如纹身色料。多年使用色粉的经验也告诉了我,色粉由于没有流动性,渗透性极差,上色效果也并不怎么好。
        3、用针片沿创口划。用轻飘针划出来的创口太浅,对色料的承载量非常有限,恢复后基本上不会显色。因此创口还必须得进行加深。即成创口对针片有导向性,不需要我们太费神,我们只要让针片带上足量的色料来进行操作就可以了。
        使用轻飘针操作线条的,一般来说都是些有点道行的纹绣师,他们手法娴熟,一只眉毛安排七八十根线条对他们来说是很轻松的事,对线条上色的理解也比较到位,但往往在使用针片上色时忽视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以至于在上色问题上疑惑不解。
        针片上色时动作过快和刃口不隐蔽都易造成隐蔽性的皮损。飘眉上色不同于纹刺上色,纹刺上色如果速度太慢,针尖上的色料就带不到针点深处,比如“绣”,因而它需要一定的冲量。飘眉上色则如同刷墙,刷快了涂料就上得少,上得少就得再刷,刷墙多刷几遍无关紧要,但创口壁“刷”多了,肉就烂了。肉烂了就会被人体摒弃,上面的色料也就会随之无存(创口深处的会留下)。再者,动作过快,刃口所过之处来不及避让的地方必遭削割,至少也有擦伤刮伤而造成的组织坏死。因此用针片上色动作要放慢,并勤蘸色料,多蘸色料,尽量使用靠尾部的部分平飘,让刃口处于创口底部。用针尖处理线条尾稍时需小心操作。
        4、机子沿创口走针。适用于轻飘针法操作的创口,利用创口的导向性上色。操作时,浅层即成创口壁的上色由液体色料自然渗透,深层由机子圆针注入色料。操作难度:机子对创口深层上色无法目测,只能凭经验和感觉控制刺入深浅及色料注入量,刺入太深会严重晕色。绣的手法也同样适合轻飘针创口的上色,道理与机子走针差不多,只是需要反复操作才能上好色。
        5、单针沿创口划。这种上色方法对创口的损伤较小,但工具势单力薄,需要耐心。
        上色应根据飘划创口的具体情况调整不同的方法,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使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方法,上色过程或多或少会破坏创口初始状态的线条美感,如果你需要作秀或照相,在初始创口上敷一遍色料即可。
        有些人皮肤很薄,容易出血,在飘划时就能看到流血不止,这个时候就应该放弃飘划而改用绣,如果勉强操作,上色时色料会被血液稀释而影响上色效果。
        长线条比短线条好上色,因为短线条中尾稍所占比例大,需要特殊处理。如果不做特殊处理,线条尾稍上色量少,恢复后期就色淡且不持久,顾客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眉形“缩水”,所以为了顾及后期效果,有时需要适度地拓宽眉形,也就是说线条需要按同等比例延伸至设计时的眉框外。
        有些师傅,包括我自己,喜欢在一种主色料里面添加其它不同的色料来改变主色料的色相或粒度比例。调色时因为会用到不同品牌的色料,助剂之间有时会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主要表现为混合色料干涩甚至成团,完全没有了混合前各自的滑腻感。助剂化学性质改变了,色料对皮肤组织不再具备亲和力和渗透性,我们就不能用了。过期色料和这种情况也差不多,时间久了助剂变质后,打开色料包装物,对于广口瓶,我们可以看到色料里有与主体分离的水,对于牙膏样的包装,首先挤出来的就是水。遇到这种情况,卖给你色料的商家一般都是叫你搅匀或摇匀后继续使用。其实这样的色料已经没法用了,即使勉强使用也会很快(几分钟)就干了,而正常的膏体或乳状色料在常温和暴露状态下,12小时后也还能正常使用,我经常在隔天收拾纹绣废弃物时看到没用完的色料,就如刚挤出来的一样。
        色料的良好状态是保证上色效果的前提,对于色料质量或色料浓度,我们无法目测,只能根据后期效果来加以判断。但对于变质的色料,我们都看得见或感觉得到,能换则换,不给换的就扔了吧!
        最后说一下固线剂之类的东西。我们知道,线条是靠其所在位置的色料来呈现的,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清晰或朦胧,所有的状态都是由色料颗粒在皮层内的分布来决定的。色料进入创口后,需要相应的载体来承载,否则就会随着创口的收缩闭合而排出创口,这个载体就是创口壁表面的皮肤组织,要想色料的在创口壁附着牢固,我们需要适当使用外力来促使色料颗粒与皮肤组织的契合,或搓揉或挤压,这种外力是药物的药动力远远不可企及的。再看创口的恢复,创口的恢复主要是靠人体自身的功能完成的,药物只是起辅助作用——杀菌或阻止细菌病毒进入创口。任何仿生物质,如果没有经过人体“再造”,成为带有自身DNA的东西,对于人体来说它们都是异物,是负担,包括化妆品行业吹嘘的这样的“因子”,那样的“蛋白质”。药动力太微弱,对创口又无修复作用,“固线剂”之类的药物(权且称其为药物)凭着什么来固线?


        4楼2017-02-04 15:58
        回复
          飘眉技术分解之八——皮损。
          先确定一些相关概念的含义:
          1、皮肤深层:达到皮下组织的皮层,没有明确界线。是毛细血管丰富、组织细胞活跃、容易产生晕色和增生的皮层。
          2、皮肤浅层:以真皮层为主的皮层,没有明确界线。毛细血管少,纹绣着色的理想之地。
          3、皮肤内色料的视觉效果:在皮肤里,表皮是留不住色料的,表皮是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组织,色料正是透过它反映到我们的眼睛里。越靠近表皮,色料的显色效果就越显著,反之,色料越远离表皮,显色效果就越差,当色料到达皮肤一定的深度,色彩就无法显现出来了。所以我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纹绣操作要控制皮损,尽量留住处于皮肤浅表里的色料。
          飘眉由于需要加大色料的注入量,创口都普遍深于绣或纹。单纯的切断深层组织,可能不会对该处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反复的摩擦或撕扯就有可能造成部分组织坏死,从而增加瘢痕产生的几率。特别是针片刃口发生卷针后,对皮肤组织的损伤是惊人的。不管是朝刃口方向的卷针还是偏离刃口方向的卷针,都会对组织产生一种撕扯力,这种撕扯力的损伤范围大,如果重复地走针,势必造成大面积的组织坏死。
          对于刃口卷针,我们在操作时就会有明显的阻滞感觉,即飘划线条时针片前行的阻力较大,甚至感到挂肉。如果你是用透明胶贴于手背的方式放置操作所用色料,针片蘸色料时就会有磨砂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偏离刃口方向的卷针造成的。如果还要确认,可以用针片轻轻地扎一下棉花,刃口钩出了棉花丝则证明卷了针,那么这个针片就不能用了。
          飘眉割断皮肤组织引起的一系列不利于上色的因素,我在《给飘眉泼泼冷水》里说了很多,算得上详细了,在此不再累述。这里着重说一下不同形式的皮损对后期效果的不同影响。
          1、晕色。这是飘眉目前无法克服的难题,是人体的生理因素所决定的,于操作者手法及色料质量无实质性的关联。只要你划破了皮肤到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是飘眉创口必须达到的有效深度,否则不足以承载达到显色的色料量。),色料注入到一定的量,不管恢复得再好,晕色都在所难免。因为组织在恢复过程中,除了浅表一部分色料会随坏死的组织结痂脱离人体外,留在体内的色料都将在原断层(创口)位置随毛细血管、淋巴管、组织液等的重生而产生较大的变化。色料原先在创口壁附着只是为了能够留存于体内,而断层的恢复则会对部分色料的存在形式重新进行整合。导致色料存在形式变化的因素可能很多,但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血流。这是正常情况下的晕色,可能不是很严重,但却是不可避免。
          非正常的晕色通常跟创口太深有关。如果创口深至皮下组织,色料也随之被注入到皮下组织,那么即使创口在恢复时色料得以留存下来,可恢复后一旦融入到那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甚至细小血管,就会受到血流的冲刷,导致晕色。这种晕色在《细说晕色》里有详解。
          因此,飘眉必须充分利用深度合适的创口,把足量的色料附着于创口壁,要想得到良好的后期效果,在保证有效上色的前提下,创口越浅越好,因为线条色彩主要是靠处于皮肤浅层的色料来呈现的,创口太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a、增加顾客的痛感。b、增加出血量,这样上色时会稀释色料。c、增大晕色度。d、增大增生几率。再次提醒大家,处于皮肤浅表的色料最珍贵,深层的色料只起到补充作用,创口深到一定程度,那里的色料就根本显现不出来了。
          2、掉色。这里不讲因上色假象引起的掉色,那是浅表色料在皮肤恢复过程中理所当然的丢失。
          前面提到过,一些高手在运用轻飘针后,继续用针片上色,因为不想把创口弄深(都知道深了会晕色),就想把大量的色料附着在表面积有限的创口壁上,于是反复地加色,反复地摩擦或削刮创口壁,造成大部分组织坏死。操作完成时的上色效果很好,但恢复后就傻了眼——线条不见了,或者残缺了,或者斑驳了。眉形里的颜色明显是晕色形成的残留色,这就是飘眉手法中浅层创口严重皮损的典型现象,这种掉色跟上色假象引起的掉色的情形不同,此掉色显脏,后者则是干干净净。
          仍是上面的手法,如果上色时附带加深了创口,刚恢复时看不见线条或线条不明显,但过了一两个月后线条又慢慢显现了,线条越往后越明显(在晕色期内),这是由于创口深处的色料晕色造成的,即所谓的返色。这时眉毛的整体效果为:看得见线条,但整个眉形的色彩仍以晕色的格调为主。
          3、褪色。飘眉褪色快于纹眉和绣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原因。我这里不谈色料的粒度对褪色的影响,这在《关于色料的一点浅见》里说过了。纹刺上色,是由针体带着色料经皮肤浅表进入深层的,色料在针点里的分布必定是呈递减趋势,也就是说,如果深层皮肤“吃”到了色料,那么浅层皮肤就一定“吃”到了色料,并且“吃”到的色料在量上一定多于深层。由于针点创口的表面积较大,色料承载量较大,处于皮肤浅层的色料量就足以达到显色量(实际上我们也反复强调纹刺操作只需要把色料注入到这个皮层),那些到达皮肤深层的色料完全是蛇足,徒增皮损和晕色。皮肤浅层毛细血管少,组织形态相对稳定,吞噬细胞活跃度不高,因而处于该皮层内的色料被人体吸收得慢,加上色料量上的优势,线条就能挺较长时间。那些做得好的纹眉和绣眉就是如此,创口深层的色料以及创口周边轻微晕染的色料被人体吸收干净后,浅层色料依然能清晰地存在。
          再来看飘眉上色,由于创口壁表面积有限,创口浅层和创口深层承载色料的机会均等,创口浅层堆积的色料量不足以达到显色量,因而显色必须由深层色料来辅助完成,而深层色料易于被人体吸收,褪色快,时间一久,深层色料就会被人体吸收殆尽。没有了深层色料的支持,浅层色料就达不到显色要求,整个眉毛也就随之褪色了。
          解决飘眉褪色快除了需要从技术上消除一些人为因素外,还可以选择添加大颗粒色料彻底解决人体吸收色料的问题,很多人已经这样做了,但此法存在的弊病也不小,那就是多年以后大颗粒色料晕色了怎么处理?基于此弊病,操作时最好不要让大颗粒色料进入创口深层,以免重蹈纹眉之覆辙。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认为,相对于大颗粒色料,易被吸收的小颗粒色料和显色能力差的浅色色料更不适合飘眉。有人或许会问,到底什么样的后期效果才是飘眉的最佳状态?以我近一年来使用大颗粒色料的经验来看,短期效果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要下结论,起码还需两年时间,我一直会不定期地尝试大颗粒色料用于皮肤浅层上色,以便积累更多的观察对象,希望各路高手也积极参与,为行业做点事情。
          飘眉最严重的皮损表现为:操作时创口很深,而且创口底部还遭到反复摩擦造成组织坏死,恢复时发生组织增生(增生部分不带色料),恢复后眉形里起疤了。在这种创口里,疤痕挤占了创口空间,原先的色料被挤压到疤痕四周,形成那种“淡淡的肉色配着朦朦的色彩”效果(如图)。当然,后期护理不当也会造成此现象,这些都是新手操作时容易发生的事,说严重点应该算事故了。
          这是改眉之前拍的照片,眉头部分的线条是用眉笔画上去的。


          5楼2017-02-04 16:11
          回复
            飘眉技术分解之九——规划、修复和建档
            1、规划。所谓规划,就是对眉形内线条及线条组合的构思。眉形设计好以后,客人的具体情况都摆在了你的眼前:给出的价格、本身眉毛的疏密浓淡、皮肤质量、年龄气质、职业及着装习惯等等,你得根据这些信息对目标进行规划,每只眉毛准备安排多少根线条,线条的长短、疏密怎么安排,用什么色相和粒度的色料。
            我们在练习皮上操作时,常常把线条数往多里做,80根觉得少了,可以加到100根或更多,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或境界,值得推崇。但在实操中,线条多到一定的量就会起反作用,这是由皮肤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一只眉毛的线条安排得愈多,就需要排列更加紧凑,同时还要把长线条进行分解,以形成更多的短弧线。这样,线条与线条之间就没有足够的余地来化解正常的晕色,结果是相邻线条的晕色相互叠加,加重了晕色度,同时这种重度晕色会弱化线条本身的色彩,使整个眉形接近于板眉(只有颜色没有线条的眉形),可谓吃力不讨好。到底线条多到什么程度会起反效果?我认为70根是界线,并且这个线条数还要看客人的皮肤条件和自身眉毛的浓密度,如果只需要做眉尾,安排十几根线条也很正常。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审美差异较大,有的地区粗犷张扬的眉毛会受到大众追捧,客人普遍喜欢持久性好的眉形,我们可以适当添加大颗粒色料,线条也可以做得粗放些;有的地区又以含蓄轻柔的格调为美,客人强调的是清新自然,不喜欢后期那种糊糊塌塌的晕色效果,对这种顾客,我们就要用通常所用的那种会褪色的色料,线条也需要做得精细点。即使在同一地区,这种审美差异也同样存在,比如有的人就喜欢强调眉形,你给她做个全框眉她就觉得你有水平,颜色浓浓的保持三五年她们会高兴得不得了,尽管早已看不见线条了,眉形也晕色了。这种顾客需要的效果就是“显”,她做眉毛就是为了向身边的人展示:“看,我做了眉毛!”,好像早几年腰上别手机,现在的iPhone捏在手上一样。
            作为终端纹绣师,纹绣的最终目的不是作秀,不是吹牛皮忽悠顾客,不是以一己之见抹杀大众审美。我们可以引领潮流,但也应该尊重大众审美观。在操作效果昙花一现之后,恢复后期将是一个漫长的检验过程,线条的清晰度、晕色度、持久度等等都在顾客及其周边人群的关注之下,你的声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眉形缩水了,线条斑驳了、线条严重晕色了,创口部位增生了、某些线条出现色料囤积了,有些辅助线条消失了,半年之后整个眉形颜色严重褪色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修复。眉毛做完后,接下来就是恢复期的护理了,我们在交代顾客时往往都是遵循无过错原则,要求其在创口部位勤擦药膏、创口不要沾水、不要进食深色类食物或饮品、不要吃辛辣过敏食物、避免暴晒、不要撕皮揭疤等等,心想,我把所有可能出问题的注意事项都交代清楚,出了问题可就是顾客你自己的事了。创口修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里就不教大家怎么擦药膏、擦什么药膏、也不教你怎么忌水忌口,我把一些医学常识说出来,你自己去想,这样你心里就有数了,别人再怎么忽悠你,你都不心虚。
            首先,创口的修复靠的是人体自身的诸多功能,我在上色的那个帖子里说了,【创口的恢复主要是靠人体自身的功能完成的,药物只是起辅助作用——杀菌或阻止细菌病毒进入创口。任何仿生物质,如果没有经过人体“再造”,成为带有自身DNA的东西,对于人体来说它们都是异物,是负担,包括化妆品行业吹嘘的这样的“因子”,那样的“蛋白质”。】。一些医疗权威组织从很多年前起就一直在提醒消费者,化妆品对皮肤没有营养作用,皮肤所需营养主要是从人体内部获得,而不是通过皮肤表面使用的化妆品获得,我们用于创口恢复的药膏也是这个道理,这样那样的修复精华对创口修复没有任何用处。
            其次,药膏内药物的渗透力有限,渗透进病灶的药量也有限,如果创口发生了感染,这种外敷药物的治疗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这时就应该打针吃药。去年在某报纸上看过一篇纪实报道,说我国传统的几大膏**牌有的已经退市了,仍在生产的也举步维艰,这至少说明渗透性药物已敌不过口服和注射药物。再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我们的微创手术在创口缝合后,也就是涂一遍红霉素眼膏了事,但医生一定会要求客人打针吃药。当然,由于创口比纹绣深得多,适时忌口禁水是必须的。其实,很多小型外科手术的创口都不用外敷药膏。
            说这么多,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夸大外敷药膏对创口的修复作用,很多不利于修复的因素是由操作本身造成的,不要总把责任往药膏上推,要是操作太深太频,严重损伤了深层组织,你擦什么药膏也没用,就是要起疤。要是只刺伤浅表皮肤,不擦药膏它也就只有一点痂皮。
            再来看忌口和禁水。创口怕水,是因为水具有渗透性以及水中可能滋养了细菌。飘眉创口形成初期,组织的断裂造成了创口部位(病灶)诸多功能暂时缺失,抵抗力低,创口闭合不牢,结痂正在进行中,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这时我们就必须人为地保护创口,擦药膏就是最方便最直接的办法。药膏中的药物可以杀死细菌或病毒,药膏中的油脂可以阻隔细菌或病毒进入。一般来说,像纹绣这种轻微创伤,4个小时痂就会成型,创口也缓过劲来开始修复工作。这以后只要没有大的刺激,创口就会平稳地正常地恢复。因此,创口在前4个小时应该禁水,以后在痂和药膏的保护下,零星地沾点水是不会有大碍的。
            我们知道,食物中色素摄入量太大,色素会不同程度地在人体内积聚和停留,饥荒年代人们以南瓜或青菜充饥就有此现象,这种色素在体内达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视觉效果,但如果停止摄入,人体会慢慢地吸收和排解体内色素。这就是说,我们只要在量上稍微控制一下,吃点酱油喝点可乐对创口恢复无关紧要,食物中的色素不可能只“照顾”创口,退一步讲,就算在创口出产生积聚,人体也会自行吸收并排解。至于辛辣和过敏性食物,你就是不交代,顾客也基本上不敢造次,只要不是太过分,对纹绣这种轻微伤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大事情。
            最后说一下感染。创口感染一般来说是由于操作时就留下了祸根,如没有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使用不洁器具或耗材等(变质色料、用开封太久的生理盐水做清洁剂)。细菌或病毒的潜伏期不同、个人体质不同,造成红肿发炎的速度也有别,有的第二天出症状,有的要到第三天,这时我们应该清楚,这是操作原因造成的,顾客好说话就不要责怪人家了。一般来说,顾客很少有在恢复期乱来的,如游泳、洗桑拿、暴晒、强行揭痂壳等。
            3、建档和观察。这是新手必须要做的功课,飘眉技术花样较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也相应较多,对cao作的重要信息必须进行详细的记载,不能单凭感觉去进行主观臆测。一般情况下,做出去的顾客可能有半数会回头,我们得珍惜这种机会,仔细地观察自己的“作品”,并从中获取宝贵的反馈信息,最终形成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法。有很多师傅由于种种原因看不到自己cao作的顾客,得不到观察机会,经验积累得不到验证,因此成长很慢。其实,要创造观察顾客的机会很容易,比如给予客人免费修眉的待遇,免费补色等,而且多与客人接触还有利于营销,彼此混熟了,她们会把亲戚朋友带到你这里来。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帖子《纹绣的后期跟踪建档》里面简单地做了些提示,实际工作中要记录的重要信息可能会更多,自己去体会吧。
            我把飘眉手法复杂化,最终是希望大家在了解以上诸多细节之后再把问题简单化,并不断地优化操作手法。
            (全文完)


            6楼2017-02-04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