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由威县迁至临清原华美医院旧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哄抢造成“临清事件”,撤地级市降为县级市。
1950年
开展抗美援朝活动,捐赠“临清镇号”飞机一架;
新婚姻法实施,废除童养媳,提倡寡妇再婚。
1951年
以武训命名的学校改校名,开展“武训精神”的批判活动。
1954年
中央电影制片厂在临清拍摄新闻纪录片《访临清竹杆巷》;
临清时调“撒大泼”在全国巡演,周总理接见剧组全体演员。
1956年
全县第一次推广普通话教学;
县拖拉机驾驶员李文海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
清平县撤销,将其金郝庄、王集、康盛庄、戴湾划归临清管辖。
1958年
山东省委书记夏征农来临清,祝贺东方红人民公社成立,此后全县人民公社相继成立;
全县掀起“大炼钢铁”运动,炼铁炉达1.8万座,3.9万从业人员,许多家庭的铁锅、铁锁等日用铁器都砸烂献送炼钢;
临清生产出第一盒香烟:犁牛;
烟厂女职工宋启坤,半自动步枪速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
1956年至1958年,临清城区面积扩建五倍,改造规模全省第一,先锋路、红星路、青年路、桃园街、大众路、龙山路、新华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时期建成。
1959年
全国棉花现场工作会议在临清召开;
临清史上最大的桥--先锋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全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桥,在当时极具影响力,故名“先锋桥”。越南考察团来临请考察过先锋桥;
国家农业部到临清拍摄新闻纪录片。
1960年
《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临清卫校的办学经验。
1961年
遭遇建国后最大灾害年,粮食单产51.5公斤/亩,棉花单产6.1公斤/亩,农民人均口粮39.5公斤/年。
1963年
临清县人民医院,首例坐骨神经吻合术和脾切除手术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万亩庄稼绝产,房屋倒塌9.3万间。
1964年
临清县人民医院,首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成功;
益华机械厂研制的播种机,被国家列为援外厂品,年产2万台出口国外。
1965年
将卫运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吕寨、老官寨划归邢台专区,建临西县,同时将馆陶县的潘庄、八岔路划归临清;
八岔路公社集资购买全县第一台中型拖拉机;
临清县人民医院,首例脑瘤切除手术成功;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视察临清,并调拨手扶拖拉机12台。
1966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县拉开序幕,各学校相继停课,招生工作停止,“红卫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检阅,大批学生开始徒步“长征”到全国各地串联。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产大队建立卫生室,配有“赤脚医生”。
1971年
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高潮。
1974年
设在临清的山东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鲁棉一号”获国家科委一等奖、农业部一等奖。
1977年
丝绸厂工人李淑贞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模范标兵”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
国棉厂女工张振英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县机械厂生产的5吨挂车被评为全国一等产品;
国棉厂细纱断头7.5根,创国际先进水平,《大众日报》发社论号召全省学习。
1980年
全县亩产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单产62.5公斤,全省第一;
国棉厂生产的纯棉平布被评为名优产品。
1983年
《人民日报》报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47个经济翻一番的县,临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亩产皮棉83.5公斤,创历史新高,朝鲜农业考察团来临清考察老赵庄、唐园等乡棉田;
中药厂生产的健脑补肾丸和痢必灵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
临清至济南的第一辆民营客运车出现。
1985年
临清啤酒厂建厂;
临清棉纺厂徐铭义获“五一劳动奖章”;
临清被列为全国首批优质棉生产基地;
临清生产的无核红枣和健脑补肾丸被评为部优产品。
1986年
山东电视台播放《鲁西北小天津-临清》,介绍临清商业、小吃、名优产品等;
中央电视台到临清拍摄《话说运河》临清部分;
造纸厂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3000吨棉杆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
一中高三学生刘自印打破中学生男子1500米全国纪录;
东方红影剧院全国首家播放立体电影。
1987年
临清人可以看到清晰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临清电视新闻首次试播;
临清针织厂与澳大利亚合资,建城聊城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临景针织)。
1988年
临清酒厂的卫河陈酿和卫河特液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临清哈达被评为民族优质产品;
胡里庄集市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聊城地区首次)。
1990年
市科委与松林镇万古春酒厂共同研制的滋补酒,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送去2.5吨;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临清丘屯视察棉花生产情况。
1996年
临清建成第一个火车站,这是京九铁路大动脉自北向南进入山东的第一大站。
2001年
临清首位全运会冠军,张乃杰荣获第九届全运会皮划艇冠军。
2006年
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千年古县。
2008年
临清被评为“蜡染名城”。
2009年
临清被评为“轴承之乡”。
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由威县迁至临清原华美医院旧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哄抢造成“临清事件”,撤地级市降为县级市。
1950年
开展抗美援朝活动,捐赠“临清镇号”飞机一架;
新婚姻法实施,废除童养媳,提倡寡妇再婚。
1951年
以武训命名的学校改校名,开展“武训精神”的批判活动。
1954年
中央电影制片厂在临清拍摄新闻纪录片《访临清竹杆巷》;
临清时调“撒大泼”在全国巡演,周总理接见剧组全体演员。
1956年
全县第一次推广普通话教学;
县拖拉机驾驶员李文海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
清平县撤销,将其金郝庄、王集、康盛庄、戴湾划归临清管辖。
1958年
山东省委书记夏征农来临清,祝贺东方红人民公社成立,此后全县人民公社相继成立;
全县掀起“大炼钢铁”运动,炼铁炉达1.8万座,3.9万从业人员,许多家庭的铁锅、铁锁等日用铁器都砸烂献送炼钢;
临清生产出第一盒香烟:犁牛;
烟厂女职工宋启坤,半自动步枪速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
1956年至1958年,临清城区面积扩建五倍,改造规模全省第一,先锋路、红星路、青年路、桃园街、大众路、龙山路、新华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时期建成。
1959年
全国棉花现场工作会议在临清召开;
临清史上最大的桥--先锋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全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桥,在当时极具影响力,故名“先锋桥”。越南考察团来临请考察过先锋桥;
国家农业部到临清拍摄新闻纪录片。
1960年
《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临清卫校的办学经验。
1961年
遭遇建国后最大灾害年,粮食单产51.5公斤/亩,棉花单产6.1公斤/亩,农民人均口粮39.5公斤/年。
1963年
临清县人民医院,首例坐骨神经吻合术和脾切除手术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万亩庄稼绝产,房屋倒塌9.3万间。
1964年
临清县人民医院,首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成功;
益华机械厂研制的播种机,被国家列为援外厂品,年产2万台出口国外。
1965年
将卫运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吕寨、老官寨划归邢台专区,建临西县,同时将馆陶县的潘庄、八岔路划归临清;
八岔路公社集资购买全县第一台中型拖拉机;
临清县人民医院,首例脑瘤切除手术成功;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视察临清,并调拨手扶拖拉机12台。
1966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县拉开序幕,各学校相继停课,招生工作停止,“红卫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检阅,大批学生开始徒步“长征”到全国各地串联。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产大队建立卫生室,配有“赤脚医生”。
1971年
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高潮。
1974年
设在临清的山东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鲁棉一号”获国家科委一等奖、农业部一等奖。
1977年
丝绸厂工人李淑贞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模范标兵”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
国棉厂女工张振英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县机械厂生产的5吨挂车被评为全国一等产品;
国棉厂细纱断头7.5根,创国际先进水平,《大众日报》发社论号召全省学习。
1980年
全县亩产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单产62.5公斤,全省第一;
国棉厂生产的纯棉平布被评为名优产品。
1983年
《人民日报》报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47个经济翻一番的县,临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亩产皮棉83.5公斤,创历史新高,朝鲜农业考察团来临清考察老赵庄、唐园等乡棉田;
中药厂生产的健脑补肾丸和痢必灵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
临清至济南的第一辆民营客运车出现。
1985年
临清啤酒厂建厂;
临清棉纺厂徐铭义获“五一劳动奖章”;
临清被列为全国首批优质棉生产基地;
临清生产的无核红枣和健脑补肾丸被评为部优产品。
1986年
山东电视台播放《鲁西北小天津-临清》,介绍临清商业、小吃、名优产品等;
中央电视台到临清拍摄《话说运河》临清部分;
造纸厂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3000吨棉杆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
一中高三学生刘自印打破中学生男子1500米全国纪录;
东方红影剧院全国首家播放立体电影。
1987年
临清人可以看到清晰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临清电视新闻首次试播;
临清针织厂与澳大利亚合资,建城聊城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临景针织)。
1988年
临清酒厂的卫河陈酿和卫河特液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临清哈达被评为民族优质产品;
胡里庄集市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聊城地区首次)。
1990年
市科委与松林镇万古春酒厂共同研制的滋补酒,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送去2.5吨;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临清丘屯视察棉花生产情况。
1996年
临清建成第一个火车站,这是京九铁路大动脉自北向南进入山东的第一大站。
2001年
临清首位全运会冠军,张乃杰荣获第九届全运会皮划艇冠军。
2006年
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千年古县。
2008年
临清被评为“蜡染名城”。
2009年
临清被评为“轴承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