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内容是【花仙子纹绣】所著《纹绣技术宝典》中的部分章节(初稿)。为了让经济条件不好、舍不得花钱买书的人也能看到我的文章,我将书中文字部分发到这里供大家阅读(出书定稿可能会有小改动)。为什么不发插图?一是贴吧发图比较麻烦,整本书里有一两百张插图,会耽误大量时间来贴图;二是百度贴吧对图片比较敏感,经常会删除图片,我担心会把文字部分也连带删除了。
我以后不会花时间来帖子里回复大家的提问了,如果对文章理解不了,请到我的QQ群里去交流,我和我的学员们只要在线,都会无私地帮助你。QQ群名“花仙子纹绣技术讲堂”,群号199834404。
希望你在受益之后,把我的文章分享给需要帮助的朋友!你用我的文章去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
本帖子的中心思想:
1、纹刺的理想状态,是以最少的刺入数把适量的色料送到目标位,以求最大限度减小皮损,获得最佳色彩效果。
2、使用科学方法会事半功倍,更能达到技术的极限水平。
谢谢你对花仙子纹绣的关注和支持!你的阅读是花仙子纹绣继续保持原创的动力。
这个帖子篇幅较长,段落较为凌乱,而且对于新手来讲,很多地方不好理解,请看官有个心理准备。我尽量把细节描述清楚和易懂些,以后可能真的没有时间来一一回复一些浅显的问题了。
这篇帖子主要讲机子纹刺,因此纹绣机这个问题,在这个帖子里是回避不了的,尽管我自己已经基本上不用纹绣机子了,但还得硬着头皮和大家探讨纹绣机。我在以前的几个帖子里都提到了纹绣机,这里再挑重点说说。
机子的工作原理:以微型马达的动力,经过传动装置转化为上下往返运动(通俗说就是扎或刺),不是像电钻一样的旋转运动,也不是往返和旋转的复合运动。色料正是通过针体的往返运动随着针体进入皮肤的。在显微镜下,针体是凹凸不平的,坑洼里的色料会得以进入皮肤并被皮肤组织粘走(附着在皮肤组织上)。
不管是什么样的机子,只要能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带动针尖刺入皮肤,顺利把色料送到目标位置,就符合纹刺的基本要求(也仅仅是基本要求)。尽管我一直在说现在的纹绣机子不是理想的纹刺工具,但现实就是如此,我们还就得将就着用这机子。现在市面上纹绣机子保守估计也有五十种以上,就我亲眼见到或过手的机子也不下三十种,这些机子在质量上也良莠不齐,因此如何选择一只趁手的机子也是纹绣师必备的功课,这方面可以多征求技术成熟的师傅的建议。
机子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机子力度(关系到能否带动多针并上色结实与否)和机子的使用寿命(不是买来放了多久,而是干了多少活)两方面,对于其它的人性化配置,有当然比没有好,但没必要把这些可有可无的配置当做购买机子的必备条件。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机子的稳定性,机子易损件不是一下子就坏的,都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因此,使用寿命长的机子,稳定期也相应要长。购买机子还要看机子的市场保有量,这关系到以后方便购买针和针嘴等耗材,因为某种机子卖得好,就会出现较多的仿制品,包括配套的耗材,这样,购买起来选择的余地就较大,而且价钱也只是某些小众机子的零头,倘若买了小众机子,以后在耗材购买上有可能就会被套死。
不要指望一只纹绣机子能有多长的使用寿命,虽然电机(马达)是从市场上采购来的成熟产品,而且这种成熟产品是经过多个行业长时间考验才保留下来的,在使用寿命上无可挑剔,事实上我们确实也很少听到电机报废的信息。但是,不是某一个核心部件就能代表一台机子的整体质量,任何一个核心部件成为短板都会影响机子的整体质量,我认为纹绣机的低寿命问题正是出在它的传动装置上。
我拆卸过不少报废机子,各种价格区间和各种款式的都有,发现传动装置都是硬塑料的配件,配件之间没有轴承(有的机子连润滑油都没有),无一例外。这些硬塑料配件在机子运行时直接摩擦,磨损较大,时间稍久便会产生间隙,间隙稍大便会产生杂音。随着磨损的逐步加大,针体往返运动的虚位也越大,杂音也越来越大,在悬针手法下,你会明显感觉到针尖刺入无力了,如果这时候再拿这把机子来做眉毛细线条,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到,线条难以做出好效果。同样,制作色块也很费劲。因此,当机子使用到杂音较重的时候,如果厂家承诺更换零部件就换掉,否则就可以考虑报废机子了,不要想着修修就会好的,纹绣机配件不是标准件,若没有相同的原装零配件,很难修得好,再说拆装机子时本身就会毁坏某些机子配件。
常常听说某某机子有保修三五年的承诺,但实际上我们很难享受到承诺的兑现,以我这里为例,我店所在的这条街,聚集了十多家经营纹绣的美容店,很多师傅都用纹绣机子做简单纹身,这条街每年报废的纹绣机子无计其数,其中就有不少是商家承诺保修的。但当机子返修动真格时,商家推诿(甚至拒绝)的理由和条件就都搬出来了,直到最后磨得你没有了脾气。即使有那么些个硬茬子,非要保修不行,商家也要求付运费手续费之类的费用,并且在半年之内你得打无数电话催促。究其原因,纹绣机子使用寿命极短,厂家商家心知肚明,真要兑现承诺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销售时的承诺就是忽悠,恶意的忽悠。试想,纹绣机子用于做纹身,基本上两个月就得报废,若要返修,必须寄到厂家(代理商不具备维修的条件),物流途径是这样的:纹绣师——商家——厂家;修好后,厂家——商家——纹绣师,这样的途径是出于商家的自我保护而设定的,没有哪个商家会傻到把自己的客户直接推给厂家。因此,光是物流上的倒手就会让商家头大,他们会轻易把自己给套住?
说实在,纹绣机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我们常见到一些器材商吹嘘自己的机子是如何如何先进,但仔细一看,也就是在一些配置上搞了点新花样而已。我想,如果机子在频率和力度的合理搭配,以及机子使用寿命过短这两大问题上没有彻底解决,有何底气谈论革新?
或许,正是由于纹绣机的低生产成本和低使用寿命在养活着大批的器材商,如果生产商花高成本把机子做好了,一把机子就能陪纹绣师走完职业生涯,这得让多少人没有饭吃?但偏偏纹身行业的纹身机就是这样的,一把好机子可以一直保持良好状态支持高强度工作很多年,这有点让人费解,难道纹绣行业就真的那么无人?花絮:高品质纹身机价高,有的机型还需要预订才买得到,低品质的纹身机就一二十元还卖不出去,看来技术壁垒还是存在的,仿制永远只能吃到点残羹剩饭,扯远了。
关于纹绣机子的构造和弊端,我在帖子《异想天开——完美的纹绣机》和《纹眉的弊端》里还有一些见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一下,这里不再累述。
再简单说说色料。
纹绣纹身色料由于需要在人体里长时间稳定存在,选用的都是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颗粒物质,我们称之为色料颗粒。色料颗粒有粗的也有细的,细的能被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时间稍长就会褪色,比如通常的纹绣色料;粗的颗粒人体吸收不了,就会形成永久的色彩,如纹身色料。
其它呈分子状态的外来色素是不能在人体皮肤里长时间留存的,人体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将其吸收殆尽,比如酱油、碘伏、紫药水、可乐等等。
近代和现代绘画颜料里也同样不存在植物类色料,这是因为植物类色料稳定性极差,短时间内就会变色。
某些机构吹嘘的“纯植物色料”,目的是为了宣扬色料的安全性,玩的就是噱头。你也可以对你的客人玩这样的噱头,但你心里得明白,你用的色料不含一滴植物色料。
还有,不要把所有关于上色的问题都归结到色料上去,目前还没有哪家的色料差到上不了色的地步,色料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只有在后期才能表现出来。色料对于每一寸皮肤都是公平的,短期内就出现的颜色不均匀只与操作手法有关。
上面说的是理想纹刺状态下的单针操作,但现实操作中除了眉毛线条,其它的色块制作大多数师傅不会使用单针,即使勉强在使用单针做色块的,也都知道其不足之处,他们只是不想改变自己的习惯而已。就目前的纹绣机而言,拿单针用深刺针法做色块基本上等于是拿刀子在皮肤上割口子,两三遍做下来皮肤都差不多成肉泥了(皮肤发毛)
相对多针而言,在纵向(进针深浅)上,单针对皮肤的作用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运针时压强大,易于刺入,很细微的力量变化就能导致深浅度的较大差距,使上色深浅度不一,且容易做出线痕;在横向上,单针针点覆盖块面是由单线轨迹复合而成,没有多针均匀分布的多线组合轨迹复合得均匀;在操作时间上,单位时间内刺出的色点数量与针头数量是成正比的,很简单,单针一个小时做好的色块,三针就只需要20分钟,很明显,多针占有绝对的优势。请注意,多针操作由于行针阻力成倍加大,对机子的力度也有更高要求,否则就等于给皮肤挠痒痒。
顺便说一下“点刺”。近年来再QQ群里总是看到有人把针刺说成点刺,我觉得滥用这个专业术语会把人搞蒙,机子针刺本身就有一个很通俗而且已经被大众接受的术语“纹”,同理,手工针刺为“绣”。点刺是纹身中的一个专业术语,顾名思义,就是用针停留在某一个地方打点,因为针没有平移,所以机子刺出的针点就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更浓的点。比如制作动物腮帮子上的胡须黑点,花蕊、细小动物的眼珠子,某处需要补色的细小空隙(眼线上面经常用到)等。
说了半天也没说到正题,言归正传。
我们先来讨论正常操作下的问题。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单针操作,色点内的色料量取中间值(常规刺入形成的色点)。
我们知道,针刺入皮肤的同时,色料也随着进入了皮肤。由于表皮是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物质,皮肤里的色料透过这层透明物质就呈现出相应的色彩。在理论上,一个针点即能形成一个色点,假设机子的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那么每秒可刺出50个针点(色点),在这一秒钟内,这50个针点(色点)怎么分布,则取决于我们的手动速度和手动轨迹,你可以不移动机子,让这50个点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浓郁的一个点,也可以配合适当的手动速度做出颜色合适的一条短线或一个较大的色点,也可以快速移动机子拉出一条几厘米长的虚线(很多情况下只是一条线痕,看不见针点,后面有解释)。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纹绣中这些色点要密集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要求,比如一个小色块,需要一万个色点在这个块面里面平均分布,推算出来需要200秒,除去蘸色料和清洁的时间,算3分钟吧。如何把这些色点均匀地分布在目标范围内,针法有好几种,这里只说最常用的打圈和走Z字:包括1、慢走针,一次性把针点做密集(颜色做实),2、走快针,做完一遍回头再做一遍,直到把针点做密集。
这种反推法告诉我们,做好这个色块如果需要刺入一万个正常的色点,需要三分钟的时间,如果谁吹牛一分钟能做好,那他做出来色块一定是不合格的,因为在一分钟内,机子只会给你刺出3000个色点,这个数量的色点所得到的色料注入量不可能有好效果(你如果要钻牛角尖以下重手来增加色料注入量,后果会很严重,效果也会更差,后面有讲解)。这就是说,在一样的工具条件下和常规刺入深度条件下,这个需要花3分钟时间才能做好的正常色块,你花一分钟时间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出好效果,因为色料注入量不能达到显色标准。在纹身行业,一个“赶”字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现象,纹身师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价钱太低,客人催等)需要赶时间,会把正常操作时间缩短,由于色料注入量达不到正常显色水平,作品色彩就会显得粗糙,仔细查看之下,细节效果不够细腻,针痕明显,师傅就会说,“这个图做得太赶了”。
我以后不会花时间来帖子里回复大家的提问了,如果对文章理解不了,请到我的QQ群里去交流,我和我的学员们只要在线,都会无私地帮助你。QQ群名“花仙子纹绣技术讲堂”,群号199834404。
希望你在受益之后,把我的文章分享给需要帮助的朋友!你用我的文章去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
本帖子的中心思想:
1、纹刺的理想状态,是以最少的刺入数把适量的色料送到目标位,以求最大限度减小皮损,获得最佳色彩效果。
2、使用科学方法会事半功倍,更能达到技术的极限水平。
谢谢你对花仙子纹绣的关注和支持!你的阅读是花仙子纹绣继续保持原创的动力。
这个帖子篇幅较长,段落较为凌乱,而且对于新手来讲,很多地方不好理解,请看官有个心理准备。我尽量把细节描述清楚和易懂些,以后可能真的没有时间来一一回复一些浅显的问题了。
这篇帖子主要讲机子纹刺,因此纹绣机这个问题,在这个帖子里是回避不了的,尽管我自己已经基本上不用纹绣机子了,但还得硬着头皮和大家探讨纹绣机。我在以前的几个帖子里都提到了纹绣机,这里再挑重点说说。
机子的工作原理:以微型马达的动力,经过传动装置转化为上下往返运动(通俗说就是扎或刺),不是像电钻一样的旋转运动,也不是往返和旋转的复合运动。色料正是通过针体的往返运动随着针体进入皮肤的。在显微镜下,针体是凹凸不平的,坑洼里的色料会得以进入皮肤并被皮肤组织粘走(附着在皮肤组织上)。
不管是什么样的机子,只要能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带动针尖刺入皮肤,顺利把色料送到目标位置,就符合纹刺的基本要求(也仅仅是基本要求)。尽管我一直在说现在的纹绣机子不是理想的纹刺工具,但现实就是如此,我们还就得将就着用这机子。现在市面上纹绣机子保守估计也有五十种以上,就我亲眼见到或过手的机子也不下三十种,这些机子在质量上也良莠不齐,因此如何选择一只趁手的机子也是纹绣师必备的功课,这方面可以多征求技术成熟的师傅的建议。
机子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机子力度(关系到能否带动多针并上色结实与否)和机子的使用寿命(不是买来放了多久,而是干了多少活)两方面,对于其它的人性化配置,有当然比没有好,但没必要把这些可有可无的配置当做购买机子的必备条件。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机子的稳定性,机子易损件不是一下子就坏的,都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因此,使用寿命长的机子,稳定期也相应要长。购买机子还要看机子的市场保有量,这关系到以后方便购买针和针嘴等耗材,因为某种机子卖得好,就会出现较多的仿制品,包括配套的耗材,这样,购买起来选择的余地就较大,而且价钱也只是某些小众机子的零头,倘若买了小众机子,以后在耗材购买上有可能就会被套死。
不要指望一只纹绣机子能有多长的使用寿命,虽然电机(马达)是从市场上采购来的成熟产品,而且这种成熟产品是经过多个行业长时间考验才保留下来的,在使用寿命上无可挑剔,事实上我们确实也很少听到电机报废的信息。但是,不是某一个核心部件就能代表一台机子的整体质量,任何一个核心部件成为短板都会影响机子的整体质量,我认为纹绣机的低寿命问题正是出在它的传动装置上。
我拆卸过不少报废机子,各种价格区间和各种款式的都有,发现传动装置都是硬塑料的配件,配件之间没有轴承(有的机子连润滑油都没有),无一例外。这些硬塑料配件在机子运行时直接摩擦,磨损较大,时间稍久便会产生间隙,间隙稍大便会产生杂音。随着磨损的逐步加大,针体往返运动的虚位也越大,杂音也越来越大,在悬针手法下,你会明显感觉到针尖刺入无力了,如果这时候再拿这把机子来做眉毛细线条,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到,线条难以做出好效果。同样,制作色块也很费劲。因此,当机子使用到杂音较重的时候,如果厂家承诺更换零部件就换掉,否则就可以考虑报废机子了,不要想着修修就会好的,纹绣机配件不是标准件,若没有相同的原装零配件,很难修得好,再说拆装机子时本身就会毁坏某些机子配件。
常常听说某某机子有保修三五年的承诺,但实际上我们很难享受到承诺的兑现,以我这里为例,我店所在的这条街,聚集了十多家经营纹绣的美容店,很多师傅都用纹绣机子做简单纹身,这条街每年报废的纹绣机子无计其数,其中就有不少是商家承诺保修的。但当机子返修动真格时,商家推诿(甚至拒绝)的理由和条件就都搬出来了,直到最后磨得你没有了脾气。即使有那么些个硬茬子,非要保修不行,商家也要求付运费手续费之类的费用,并且在半年之内你得打无数电话催促。究其原因,纹绣机子使用寿命极短,厂家商家心知肚明,真要兑现承诺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销售时的承诺就是忽悠,恶意的忽悠。试想,纹绣机子用于做纹身,基本上两个月就得报废,若要返修,必须寄到厂家(代理商不具备维修的条件),物流途径是这样的:纹绣师——商家——厂家;修好后,厂家——商家——纹绣师,这样的途径是出于商家的自我保护而设定的,没有哪个商家会傻到把自己的客户直接推给厂家。因此,光是物流上的倒手就会让商家头大,他们会轻易把自己给套住?
说实在,纹绣机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我们常见到一些器材商吹嘘自己的机子是如何如何先进,但仔细一看,也就是在一些配置上搞了点新花样而已。我想,如果机子在频率和力度的合理搭配,以及机子使用寿命过短这两大问题上没有彻底解决,有何底气谈论革新?
或许,正是由于纹绣机的低生产成本和低使用寿命在养活着大批的器材商,如果生产商花高成本把机子做好了,一把机子就能陪纹绣师走完职业生涯,这得让多少人没有饭吃?但偏偏纹身行业的纹身机就是这样的,一把好机子可以一直保持良好状态支持高强度工作很多年,这有点让人费解,难道纹绣行业就真的那么无人?花絮:高品质纹身机价高,有的机型还需要预订才买得到,低品质的纹身机就一二十元还卖不出去,看来技术壁垒还是存在的,仿制永远只能吃到点残羹剩饭,扯远了。
关于纹绣机子的构造和弊端,我在帖子《异想天开——完美的纹绣机》和《纹眉的弊端》里还有一些见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一下,这里不再累述。
再简单说说色料。
纹绣纹身色料由于需要在人体里长时间稳定存在,选用的都是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颗粒物质,我们称之为色料颗粒。色料颗粒有粗的也有细的,细的能被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时间稍长就会褪色,比如通常的纹绣色料;粗的颗粒人体吸收不了,就会形成永久的色彩,如纹身色料。
其它呈分子状态的外来色素是不能在人体皮肤里长时间留存的,人体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将其吸收殆尽,比如酱油、碘伏、紫药水、可乐等等。
近代和现代绘画颜料里也同样不存在植物类色料,这是因为植物类色料稳定性极差,短时间内就会变色。
某些机构吹嘘的“纯植物色料”,目的是为了宣扬色料的安全性,玩的就是噱头。你也可以对你的客人玩这样的噱头,但你心里得明白,你用的色料不含一滴植物色料。
还有,不要把所有关于上色的问题都归结到色料上去,目前还没有哪家的色料差到上不了色的地步,色料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只有在后期才能表现出来。色料对于每一寸皮肤都是公平的,短期内就出现的颜色不均匀只与操作手法有关。
上面说的是理想纹刺状态下的单针操作,但现实操作中除了眉毛线条,其它的色块制作大多数师傅不会使用单针,即使勉强在使用单针做色块的,也都知道其不足之处,他们只是不想改变自己的习惯而已。就目前的纹绣机而言,拿单针用深刺针法做色块基本上等于是拿刀子在皮肤上割口子,两三遍做下来皮肤都差不多成肉泥了(皮肤发毛)
相对多针而言,在纵向(进针深浅)上,单针对皮肤的作用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运针时压强大,易于刺入,很细微的力量变化就能导致深浅度的较大差距,使上色深浅度不一,且容易做出线痕;在横向上,单针针点覆盖块面是由单线轨迹复合而成,没有多针均匀分布的多线组合轨迹复合得均匀;在操作时间上,单位时间内刺出的色点数量与针头数量是成正比的,很简单,单针一个小时做好的色块,三针就只需要20分钟,很明显,多针占有绝对的优势。请注意,多针操作由于行针阻力成倍加大,对机子的力度也有更高要求,否则就等于给皮肤挠痒痒。
顺便说一下“点刺”。近年来再QQ群里总是看到有人把针刺说成点刺,我觉得滥用这个专业术语会把人搞蒙,机子针刺本身就有一个很通俗而且已经被大众接受的术语“纹”,同理,手工针刺为“绣”。点刺是纹身中的一个专业术语,顾名思义,就是用针停留在某一个地方打点,因为针没有平移,所以机子刺出的针点就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更浓的点。比如制作动物腮帮子上的胡须黑点,花蕊、细小动物的眼珠子,某处需要补色的细小空隙(眼线上面经常用到)等。
说了半天也没说到正题,言归正传。
我们先来讨论正常操作下的问题。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单针操作,色点内的色料量取中间值(常规刺入形成的色点)。
我们知道,针刺入皮肤的同时,色料也随着进入了皮肤。由于表皮是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物质,皮肤里的色料透过这层透明物质就呈现出相应的色彩。在理论上,一个针点即能形成一个色点,假设机子的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那么每秒可刺出50个针点(色点),在这一秒钟内,这50个针点(色点)怎么分布,则取决于我们的手动速度和手动轨迹,你可以不移动机子,让这50个点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浓郁的一个点,也可以配合适当的手动速度做出颜色合适的一条短线或一个较大的色点,也可以快速移动机子拉出一条几厘米长的虚线(很多情况下只是一条线痕,看不见针点,后面有解释)。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纹绣中这些色点要密集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要求,比如一个小色块,需要一万个色点在这个块面里面平均分布,推算出来需要200秒,除去蘸色料和清洁的时间,算3分钟吧。如何把这些色点均匀地分布在目标范围内,针法有好几种,这里只说最常用的打圈和走Z字:包括1、慢走针,一次性把针点做密集(颜色做实),2、走快针,做完一遍回头再做一遍,直到把针点做密集。
这种反推法告诉我们,做好这个色块如果需要刺入一万个正常的色点,需要三分钟的时间,如果谁吹牛一分钟能做好,那他做出来色块一定是不合格的,因为在一分钟内,机子只会给你刺出3000个色点,这个数量的色点所得到的色料注入量不可能有好效果(你如果要钻牛角尖以下重手来增加色料注入量,后果会很严重,效果也会更差,后面有讲解)。这就是说,在一样的工具条件下和常规刺入深度条件下,这个需要花3分钟时间才能做好的正常色块,你花一分钟时间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出好效果,因为色料注入量不能达到显色标准。在纹身行业,一个“赶”字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现象,纹身师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价钱太低,客人催等)需要赶时间,会把正常操作时间缩短,由于色料注入量达不到正常显色水平,作品色彩就会显得粗糙,仔细查看之下,细节效果不够细腻,针痕明显,师傅就会说,“这个图做得太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