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線,對廣告與服務水準有把握,且有維修站與油槽輔助為佳,那租741去爭一兩家對手的一線可以考慮,但是三四家的話就要衡量一下城市數值與對手飛機情況;
花30萬k買742去競爭,不如買兩架10-30去中轉,實際相當,且費用較省,淡季也較平穩,二線-一線-二線也確實少競爭。
最後,747與兩架10-30相比,人事費與維修、油料等費用省沒多少,頂多投資與航額費多省幾百k,然而旺季741賺2萬2k,兩架10-30賺1萬6~8千k,但算入折舊741成本接近八千,一架10-30大約三千,算一算,兩者的純利潤其實差距不大;
淡季有9個月(6月可以算半個旺季)旺季只有3個月,淡季三倍的時間,10-30的收益很容易超過747,因此,不是財力豐厚又想瘋狂搶線打壓對手的話,沒必要大量使用747。
我開AT4測試,無對手,1972年指數和700多中轉LA,倫敦,東京,養了四五個月747才頂價滿座,淡季利潤在一萬六到九千之間,若是加入競爭對手…………
我懷疑座位間距加到最大,FB艙刻意多一些,投資等級盡量拉高,說不定拿中型機去打747,自己能保本或小額盈利,對手卻大失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