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一个让我一直难以起笔的女人。
有时朋友也会谈及萧红,有人说她太ZUO,说她的人生悲剧都是自己ZUO出来的;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活得真实,所以才成就了这样的萧红,一个 “文学洛神”的萧红,一个明明笑到灿烂却让你觉得是化不开忧伤的萧红。
在这样的聊天里,我总是哑然。正如同我无法回答,生命究竟是该求一份长久的平和圆润;还是求一瞬间的浓情燃烧……
如今,能够写她,或许是在品味和咂摸了更多的人生滋味之后。
多少人如萧红,生于长板,死于短板。
壹
所谓长板,就是那个漫漫人生路上,无论何情何境,都能让你“发光”的特质。
萧红的“长板”不难捕捉。她思维敏锐、富有灵感、大胆前卫,又总有一种与岁月抗争的刚强与韧劲。
正是因为这样的“长板”,让鲁迅先生于千千万人中独独宠爱她,说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他评价她的文字 “将北方人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力透纸背”。
他喜欢萧红的文字,更心有戚戚焉的喜欢着萧红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特质,包括她在封建家族里的抗争、包括她对文学的敏锐执着、包括她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绪记忆、包括她羸弱的身体里所绽放出来的刚强意志……
许多人说,若没有先生的厚爱,萧红的文学成就绝没这么耀眼。诚然没错。但“长板”却是那个无论在何情何境,总会“发光”的东西。
正因为她极富才情,在认识先生以前,就已经凭借《王阿嫂的死》、《弃婴》等文,引起了哈尔滨文坛的广泛瞩目。
正因为她思维敏锐,著名的战地刊物《七月》之名,是在某次筹备会议上,萧红灵光一闪,以“七七事变”为铭记、为开端,而赋予的。
正因为她富有灵感,在端木的晚年回忆中,还饶有兴趣地记录了某次散步,她说“你看,那手电筒射出的光,像不像海蜇在海里浮游”,他倾慕她处处奇特的想象,仿佛思绪里时时打开的天窗……她的灵气和思想,让她的文字和为人,都带着一种特立独行、清新袭人的气质。
正是因为她生得坚强,这一生流亡七座城市、辗转四个男人,却从来没放弃“谋生”与“谋爱”的希望。快乐的日子里,她写情诗、逛公园、做旗袍;不快乐的日子里,她将悲凉诉诸笔上,却写出了一种苦涩的幽默和灵动的芳香。
直到死亡笼罩床前,依然是那句“不甘,不甘”……
呼兰小镇里笑望世界的萧红
贰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没有遇人不淑,她这一生大概会很好吧?
却也未必。
有当代学者品评萧红,说如果仅将她的悲剧看作是命运的不公,则恰恰是对其丰富内心的巨大遮蔽。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她当年轻易放弃的男人,后来又轻易地委身?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她每次嫁人时,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还没舔舐好上一段感情的伤,就几次三番跌入到下一段感情?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两次都“主动放弃”自己的孩子?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能总在同一个深坑里,跌上无数次……
都是男人的原因吗?可是被称为“祸首”的萧军和端木蕻良,却分别在她之后,与另外的知性女子平静相守到白头;
都是时代的原因吗?可所谓“黄金时代”,不就是“最好又最坏年代”。即使出生在盛世一路顺遂,也有可能因经不起风浪而一蹶不振。
没有偶然的不幸。或者,只是因为每个人性格里的“短板”。
那块“短板”,就像是岁月里的恶作剧、成长上的拦路虎,总会出其不易、避无可避、宿命般的出现在生命里,瞬间遮住你本来的希望你的光。
萧红的短板究竟是什么?
是源自内心的怯懦、是难以抚平的焦虑、是恣意增长的任性、还是无视暗礁的鲁莽?
我不敢妄论。
但那些让你人生路上屡屡触礁的因子,才是最值得每一个人去正视和严肃对待的东西。
叁
我之所以想提笔写写萧红,或者因为身边处处是萧红。
人人身上都有“长板”,我们都希望做那个让长板发光、最好最灿烂的自己。所以,每当我们工作中出现瓶颈时、生活的满地琐碎让人窒息时、从爱人眼里的西施变成怨妇时、遭遇他人的冷眼质疑时,我们总想着,换一份工作、换一所城市、换一个爱人、换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一切一定会好一些。
诚然,经过内心几番斟酌的“另一种选择”,可能确实是更适合让“长板”生长的土壤。曾经几何,我们也因自己做了这个“正确”的决定,而在新的土壤里快速明媚的生长。
可是不久,问题又来了。“短板”怎么总好像早已潜伏在你必走的每一条路旁?!
长板蕴含着你可能达到的高度,而短板则直接关系着成效。我们因长板而受益,因短板而招损;我们为拔高长板煞费苦心,而短板一瞬间就能将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自然没法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至少,我们必须正确认知、正视和敬畏我们的短板。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死于短板,而仅仅是,死于对自身短板的“无知和无畏”。
因为无知无畏,在问题来临时,我们总是鲁莽的做着一些逃避问题的决定,而往往已把自己推向问题的另一端,拿无知对抗短板。
我们用一种令人生畏的举动去换来轻率的自信;我们为避免一种问题而匆匆走向它的反面;我们轻率的对抗着人生的不确定因素;我们甚至在危险的面前浑然不自知。
萧红,或者亦是如此。她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跌坑,或许只是从未意识到究竟什么是她的短板,她鲁莽的做着一些逃离问题表面的决定,却是在拿无知无畏去对抗着人生更多的不确定。
我们或者永远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是自知短板,正是为了让我们懂得避开暗礁与危险;自知短板,是当我们面临更多诱惑或困难时,懂得对自己说:要冷静,别鲁莽。
作者:小富女
来源:甘肃省图书馆公众号
有时朋友也会谈及萧红,有人说她太ZUO,说她的人生悲剧都是自己ZUO出来的;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活得真实,所以才成就了这样的萧红,一个 “文学洛神”的萧红,一个明明笑到灿烂却让你觉得是化不开忧伤的萧红。
在这样的聊天里,我总是哑然。正如同我无法回答,生命究竟是该求一份长久的平和圆润;还是求一瞬间的浓情燃烧……
如今,能够写她,或许是在品味和咂摸了更多的人生滋味之后。
多少人如萧红,生于长板,死于短板。
壹
所谓长板,就是那个漫漫人生路上,无论何情何境,都能让你“发光”的特质。
萧红的“长板”不难捕捉。她思维敏锐、富有灵感、大胆前卫,又总有一种与岁月抗争的刚强与韧劲。
正是因为这样的“长板”,让鲁迅先生于千千万人中独独宠爱她,说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他评价她的文字 “将北方人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力透纸背”。
他喜欢萧红的文字,更心有戚戚焉的喜欢着萧红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特质,包括她在封建家族里的抗争、包括她对文学的敏锐执着、包括她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绪记忆、包括她羸弱的身体里所绽放出来的刚强意志……
许多人说,若没有先生的厚爱,萧红的文学成就绝没这么耀眼。诚然没错。但“长板”却是那个无论在何情何境,总会“发光”的东西。
正因为她极富才情,在认识先生以前,就已经凭借《王阿嫂的死》、《弃婴》等文,引起了哈尔滨文坛的广泛瞩目。
正因为她思维敏锐,著名的战地刊物《七月》之名,是在某次筹备会议上,萧红灵光一闪,以“七七事变”为铭记、为开端,而赋予的。
正因为她富有灵感,在端木的晚年回忆中,还饶有兴趣地记录了某次散步,她说“你看,那手电筒射出的光,像不像海蜇在海里浮游”,他倾慕她处处奇特的想象,仿佛思绪里时时打开的天窗……她的灵气和思想,让她的文字和为人,都带着一种特立独行、清新袭人的气质。
正是因为她生得坚强,这一生流亡七座城市、辗转四个男人,却从来没放弃“谋生”与“谋爱”的希望。快乐的日子里,她写情诗、逛公园、做旗袍;不快乐的日子里,她将悲凉诉诸笔上,却写出了一种苦涩的幽默和灵动的芳香。
直到死亡笼罩床前,依然是那句“不甘,不甘”……
呼兰小镇里笑望世界的萧红
贰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没有遇人不淑,她这一生大概会很好吧?
却也未必。
有当代学者品评萧红,说如果仅将她的悲剧看作是命运的不公,则恰恰是对其丰富内心的巨大遮蔽。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她当年轻易放弃的男人,后来又轻易地委身?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她每次嫁人时,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还没舔舐好上一段感情的伤,就几次三番跌入到下一段感情?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两次都“主动放弃”自己的孩子?
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能总在同一个深坑里,跌上无数次……
都是男人的原因吗?可是被称为“祸首”的萧军和端木蕻良,却分别在她之后,与另外的知性女子平静相守到白头;
都是时代的原因吗?可所谓“黄金时代”,不就是“最好又最坏年代”。即使出生在盛世一路顺遂,也有可能因经不起风浪而一蹶不振。
没有偶然的不幸。或者,只是因为每个人性格里的“短板”。
那块“短板”,就像是岁月里的恶作剧、成长上的拦路虎,总会出其不易、避无可避、宿命般的出现在生命里,瞬间遮住你本来的希望你的光。
萧红的短板究竟是什么?
是源自内心的怯懦、是难以抚平的焦虑、是恣意增长的任性、还是无视暗礁的鲁莽?
我不敢妄论。
但那些让你人生路上屡屡触礁的因子,才是最值得每一个人去正视和严肃对待的东西。
叁
我之所以想提笔写写萧红,或者因为身边处处是萧红。
人人身上都有“长板”,我们都希望做那个让长板发光、最好最灿烂的自己。所以,每当我们工作中出现瓶颈时、生活的满地琐碎让人窒息时、从爱人眼里的西施变成怨妇时、遭遇他人的冷眼质疑时,我们总想着,换一份工作、换一所城市、换一个爱人、换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一切一定会好一些。
诚然,经过内心几番斟酌的“另一种选择”,可能确实是更适合让“长板”生长的土壤。曾经几何,我们也因自己做了这个“正确”的决定,而在新的土壤里快速明媚的生长。
可是不久,问题又来了。“短板”怎么总好像早已潜伏在你必走的每一条路旁?!
长板蕴含着你可能达到的高度,而短板则直接关系着成效。我们因长板而受益,因短板而招损;我们为拔高长板煞费苦心,而短板一瞬间就能将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自然没法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至少,我们必须正确认知、正视和敬畏我们的短板。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死于短板,而仅仅是,死于对自身短板的“无知和无畏”。
因为无知无畏,在问题来临时,我们总是鲁莽的做着一些逃避问题的决定,而往往已把自己推向问题的另一端,拿无知对抗短板。
我们用一种令人生畏的举动去换来轻率的自信;我们为避免一种问题而匆匆走向它的反面;我们轻率的对抗着人生的不确定因素;我们甚至在危险的面前浑然不自知。
萧红,或者亦是如此。她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跌坑,或许只是从未意识到究竟什么是她的短板,她鲁莽的做着一些逃离问题表面的决定,却是在拿无知无畏去对抗着人生更多的不确定。
我们或者永远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是自知短板,正是为了让我们懂得避开暗礁与危险;自知短板,是当我们面临更多诱惑或困难时,懂得对自己说:要冷静,别鲁莽。
作者:小富女
来源:甘肃省图书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