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吧 关注:846贴子:14,334
  • 0回复贴,共1

【深明大义】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坞壁组织若依地区,时间,势力大小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城堡式,楼院式,楼橹式,山间堡垒式。若以组织性质区分,则又可分为宗族豪强之坞壁和流民坞壁。
坞的形成与汉代地方制度的破坏有很大的关系。汉代的亭里制,根据严耕望的研究,亭与里之间有所谓的聚的存在。聚是王莽时代设立学校所划分的乡村组织,是一种邑落,也是汉代教育行政的基层单位。在这些聚中居住的份子,多是以一族为基础,彼此间有紧密的血缘关系。由于平时要防盗,战时要保家,遂有了武装组织。因此,将战斗体系的坞与这种防御体系的聚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坞壁的雏形。
董卓之郿坞 (东汉初平三年)(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汉书.董卓传》。 郿坞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公孙瓒之易京 瓒军数败,乃走还易京固守。为围堑十重,于堑里作京(注,公孙瓒频失利,遒临易河筑京以自固,故号易京。其城三重,周回六里,)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瓒曰:今吾楼撸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垄断乡村,是世家豪强的权力根源,因此,对地方制度的整顿,就是在逐步削弱世族门阀的政治势力。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以为一、二次农民起义就能扫除门阀政治,显然不切实际。只有在生产贸易繁荣,城市发达,科举选官制普遍推行,刺激乡村世族大量移居城市之后,门阀势力才真正走向衰落。这些政治经济的因素不具备,世族滋生的土壤没有改变,野火过后,春风再生。因此,门阀政治的衰落,并不出现于南北朝隋唐,而应发生在唐宋之间。在这演变过程中,地方行政单位由秦汉乡亭里经由坞壁到完全的村落制的转变,恰似一把衡量的尺度。


IP属地:上海1楼2017-01-21 21: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