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吧 关注:94,200贴子:497,123

对于心理罪2,你真的看懂了吗?[剧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1-21 07:05回复


    2楼2017-01-21 07:10
    回复


      3楼2017-01-21 07:13
      收起回复
        心理罪2就这样以网红直播被杀案,生动又惊悚的热点实例,缓缓展开了雷米整个教化场——“以城市为实验室,人类为小白鼠”的巨型实验,何其创意,又何其恢宏。
        这样的创意在心理罪2里比比皆是,比如第10集女警唐悠被当街绑架案,为什么单身女子在众目睽睽下被绑架,却无人伸出援手,甚至还会起哄帮手。这其实源于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就是说围观的人越多,大家的责任感越低。


        4楼2017-01-21 07:14
        收起回复
          每一样热点事件都是心理学的体现,甚至人们各式各样的日常行为,各种经济体获益的崛起,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心理学基础。
          为什么网络直播会兴起,这也许是普通人的窥伺欲甚至驯化欲的释放,也是人类行为驯化的具现。网游是逃避心理的避风港,微博是表现欲,对消息最先接触的渴望催发的产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心理学,可以被说到很大,大到决定人类的全部行为与历史的走向;也可以被说到很小,小到实验室里一个斯金纳箱子。
          从一个个小故事,心理罪2就铺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局,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然而这部剧并不止停留在高玄学的领域,作为一部刑侦剧,她毫无疑问也把目光投放在“法与情”(法律vs感情)这个刑侦剧亘古不变的核心讨论上。她不仅仅体现了广大人民警察队伍的艰辛与残酷的牺牲,还更进一步深刻探讨了终极问题,正义与法律的存在必要性。


          5楼2017-01-21 07:15
          回复


            6楼2017-01-21 07:18
            回复
              而历经沧桑的老刑警,也是方木的师兄边局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正义看不见摸不着,她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但这时,观众也不禁会问:“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在暗河案中,警察局长邢至森兢兢业业一生,却因办案连累了家人,得不到亲人理解,甚至要面对生死之危局,如果不是方木的机智和邰伟的勇敢,他甚至可能含恨而终,那么这种得不偿失的牺牲,也是正义吗?
              不用质问,剧中男主给了你答案


              7楼2017-01-21 07:19
              回复
                方木以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尾呼应,这是对他成长的体现,也是对剧中对正义诘问的终极答案。
                正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义也是会迟到的,但只要正义这个理念还存在于每个警察,每个人的心中,她就永远不会被抹灭。
                警察为何要探究真相,不只是告慰死者亡灵,也是安慰生者之魂。现实犯罪案件中,受到最大伤害的,除了受害者,往往还有他们的亲人,破获白银市连环杀人案,也许受害者已经长眠地下,但得到宽慰的是她们饱受折磨与煎熬数十年的的家人,甚至还包括这个世界上所有相信正义,愿意遵循社会公理与公平的普通人。
                正义是一种信仰,她不同于宗教信仰,没有拟人化的虚无缥缈的神,她更多的是一个概念。但是如果失去她,这比失去任何东西都更要可怕,她是安稳生活的基础,这就是方木为何说生者为大的原动力——他并非要忽视死者的诉求,而是他看到了更重要的,对信仰和人性温暖的保护。
                这也终于让我们理解到,为什么这个社会需要法律,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没有警察。


                8楼2017-01-21 07:20
                回复


                  9楼2017-01-21 07:23
                  回复
                    雷米老师这样说过:“方木身上的坚强,勇敢,担当,是从事这个行业中很多人都具有的,脱了警服他们是普通人,穿上警服他们就有一种职业使命感,希望帮助别人沉冤昭雪。”
                    心理罪2里的方木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却又很难被归类定义的警察。
                    即使写过长篇的方木解析,天使的眼泪,恶魔的微笑,他是方木,属于演员陈若轩的独一无二的方木
                    但直到今日笔者也很难找到恰当的词藻去形容他,方木很复杂,他的身上有无数个谜团,他究竟有没有黑化,甚至是否曾跨界,利用教化场和梁泽昊去自相残杀,这些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答案。所以笔者越想去看清他,却越模糊。这让笔者有些困惑,也有些着迷。
                    直到偶然看到一个bo主形容的她喜欢的角色属性。

                    这真的不是照着方木写的?牛逼而温柔,这个词用的真好。
                    即使是心理学天才,方木也不过是一个最普通的警察。他从不吝惜以最大的善意去迎接每一个人,即使走过地狱,即使身处无间,他终究还是那个方木,以最动人的泪去感受别人的哀伤,以最温暖的笑去渡化善良。
                    他就像一只白枭,既是游走于暗夜之中的猎杀者,也是翱翔于破晓时分,引领我们看到穿透阴霾的第一缕曙光的生灵。

                    其实人民警察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形象,他们都是普通人,却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使命。影视剧中的警察也不必被定型,因为影视改编都是取材并放大普通人身上的各种特点。只要观众接受,警察可以通过任何形象来表现。
                    但无论是何种形象,以何种模式来展现,
                    真正的人民警察,都是正义这种信仰最坚定的守护者。


                    11楼2017-01-21 07:26
                    回复


                      12楼2017-01-21 07:28
                      回复


                        13楼2017-01-21 07:29
                        回复
                          在理解他们对话之前,我们首先要看人类心理的生理学基础,是多么的复杂。
                          科学界普遍意义上认为,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源自于大脑。
                          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试图通过解码大脑皮层活动来研究人类的思维。比如,现在流行的“读心术”(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就是通过复杂的算法,从大量的脑部的血流信号中,解码出来大脑要表示的信息。其运行单位就是体素,而1个体素 ~ 数十个功能柱 ~ 1,000,000 神经元。

                          而且这种多体素分析也仅仅能解码简单的视觉图像投影。
                          由此可见,人类的神经科学究竟有多么复杂,而想要把小鼠身上的动物行为成果,直接套用在人类身上的举动,又是多么的狂妄自大和不科学。
                          当然陈哲也可以反驳,强调科学的进步需要莽撞,也需要做出牺牲云云。
                          但且不说推进科学的发展从来靠得不是盲目自大,只说这其中涉及到的伦理学问题。
                          生命可分轻重吗?
                          为了整个人类的进步,可以牺牲少数人的生命,这句话真的成立吗?
                          这是一个经典的伦理学困境,典型的例子可参考1967年由英国哲学家Philippa Foot 提出的有轨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其中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个人会被撞死。你手边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车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

                          究竟是按下按钮,杀死一个人,还是什么也不做,任由那五个人被撞死。
                          功利主义者也许会选择保护五个人而杀死一个人。
                          但如果那一个人是你的亲人呢?又如果另外一边不是五个人而是五百个人呢?或者说那一个人是希特勒的亲人,就是他的死造成了世界大战,届时所有人都会被卷入浩劫,那么这个时候又要如何做选择?
                          这根本就是一个伦理困境,是无法给出答案的问题。
                          生命是不可测量的,也无法拿到天平上去权衡轻重。是否应该牺牲少数,成全多数,这个概念从来就不能被判断。
                          科学的推进也从来都不是以舍弃生命做为代价。放射性元素的发掘很有意义,但是原子弹的发明源自于他,进化论改变时代,但是纳粹主义利用了他。
                          科学本身并无对错,他的影响只是取决于应用他的人对他正面开发,还是肆意妄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牺牲少数,换来所谓社会的进步,根本就是一个谬论。
                          如果新世界新科学的执行者是陈哲这样的疯狂利己主义者,那谁又能保证,你不会成为他的实验的下一个牺牲者?!
                          当然从笔者个人角度来说,并不是说不能拿人体来作实验,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移植,个性化医疗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前沿,为人类医学的进步贡献良多,笔者相信只要实验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心存敬畏,操作规范,这些具有正面意义的科学试验是不可或缺的。


                          14楼2017-01-21 07:32
                          回复


                            15楼2017-01-21 07:35
                            回复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心理病,莫名的心悸与失眠,古怪的身体疼痛与肠胃问题,脱发与饮食紊乱,这些多数都是心理问题的生理表现,然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比如,焦虑症常常伴随由心跳加速,这在进化心理学角度,是因为焦虑源于对自身在危机状况下的保护,自然就伴随应激状态(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准备逃跑),但是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显然不再需要面对捕食者(狮子老虎狼什么的都被圈禁成吉祥物了),可是我们身体里这些古老的保护机制仍然存在。我们面对潜在的危机时仍然不自觉的会有这类生理反应。
                              所以有的人觉得自己心脏不适,但是去医院就诊却毫无所获,这很可能就是被忽视的焦虑症的症状。
                              笔者很喜欢大结局方木对曲蕊的心理剧,他带她回到她心中一切怨愤与焦虑的根源,去斩断那痛苦轮回的起点。

                              其实方木的做法很简单,他只是在温和地辅助曲蕊自己走出深渊。圣者渡人,强者自救,方木提供了支持和突破口,曲蕊靠自己走了出来。这个办法需要两个人心意相通,互相合作,所以同样的方式用在谭纪身上就未必合适。
                              笔者觉得,只要看完大结局,都能感受到心理罪2中的正能量,这是一部看完了虽然知晓生活荆棘丛生,但依然心存温暖,笑对深渊的好剧。


                              16楼2017-01-21 0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