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吧 关注:436贴子:2,066
  • 14回复贴,共1

三国纵横>畅所欲言>关于荆南四郡(作者sgsh)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gsh 楼主 发表于: 2012-01-13 ,


1楼2017-01-19 15:37回复
    初来此地,看到借荆州话题依然活络,在网上搜了些相关资料
    一:武陵郡
    县十三:索、孱陵、临沅、沅陵、镡成(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贵州省境)、迁陵(今四川省境)、辰阳、酉阳(今四川省境)、义陵、佷山(今湖北长阳)、零阳、充。
    三国志中刘表传诸葛亮传刘巴传到后来孙权刘备第一次翻脸吕蒙夺荆南相关纪录,都可以看到荆南其它三郡却独独少了武陵陵,据资料武陵郡的汉人只居住于交通相对便利的河畔叉口,其余为少数民族居住地,据唐朝开元28年人口统计整个湘西州才二万多人,尽管设有郡治,此郡在各派系火并几乎成了透明。
    二:零陵郡
    5县级侯国 (汉室宗亲分封地)
    重安侯国 都梁侯国:夫夷侯国 昭阳侯国:烝阳侯国
    辖8县
    泉陵县 营道县 泠道县 营浦县 湘乡县 洮阳县(今广西境内) 始安县(今广西境内)零陵县(今广西境内)
    当时零陵郡有一士族赖恭,任交阯官员, “刘表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辄相怨恨,逐出恭,恭走还零陵,求救于步骘”,随后步骘“先使谕吴巨”,吴巨迎之零陵,步骘设下鸿门宴杀了吴巨,交阯太守士燮奉孙权节度。整件事过程于建安十五年到十六年,荆州零陵郡和交州也应该是东吴的势力范围。
    三 桂阳郡
    县十一,
    郴、临武、便、南平,耒阳、桂阳、阳山(今广东境内)、曲江(今广东境内)、含洭(今广东境内)、浈阳(今广东境内),阴山(今广东境内)
    四:长沙郡
    十二县一侯国
    临湘、攸、茶陵、容陵、酃、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 :醴陵、汉昌。 湘南侯国。长沙郡北部被孙权分出三个县


    3楼2017-01-19 15:38
    回复
      三国志在成书时并不像现在可以装订在一起,竹简比纸要麻烦得多,在成书后相当长时间内,魏书吴书蜀书分开传阅,据载魏书的传阅量较大,毕竟是正统(南宋之前),关乎三个国家的同一历史事件,魏书可以作为陈寿最权威的声明立场,照顾到只阅读过魏书来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吴书蜀书的先主传吴主传的传阅价值也还是有,下面通过三个话题看三国志正文是如何诠释
      一 赤壁之战谁跟谁打
      二 南郡战况
      三 战后荆州归属
      一 赤壁之战谁跟谁打
      武帝纪 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与备战,
      吴主传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
      刘璋传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
      先主传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
      诸葛亮传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
      陈寿评 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三国志立场是:曹操要与刘备开战,诸葛亮求援孙权,于是结成孙刘联盟,蜀书中不见鲁肃踪影,整个赤壁之战本不关东吴P事,是诸葛亮拉孙权下水,孙权跟刘璋的区别是:后者已经开始拍曹操马P,孙权还在踌躇中。
      二 南郡战况
      武帝纪无记载
      曹仁传 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
      吴主传 周瑜传 吕蒙传,都有内容相似的南郡战况记载
      先主传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 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三国志立场:曹仁力挫吴军守住了城池被曹操奖赏,之后参与讨西凉军战役,至于南郡归谁,整个魏书无一字提及。吴书记载是江东势力入主南郡。蜀书没有半分南郡之战记录,蜀迷说刘备关羽在南郡之战中功勋卓著,陈寿竟然不记载是蜀黑,看了下一节就明白陈寿为何不记录。
      三 战后荆州归属
      武帝纪 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先主传 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吴主传 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周瑜传 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诸葛亮传 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
      三国志立场:曹操一撤军刘备就占据荆州江南,据三国志记载荆州江南不仅包括长江以南地区也包括长江以北的夏口/江陵/夷陵/秭归等地,那么就出现一个问题,荆州江南里也有东吴的势力范围,怎么一溜烟地全归了刘备?再结合整部蜀书只字不提南郡之战,吴主传周瑜传也在南郡之战刚结束后写刘备就以“左将军荆州牧”身份自居,陈寿压根不承认刘备有任何一寸地需要向孙权去借,反而孙权要向刘备巴结讨好。尽管吴书中有记录过孙权势力曾时染指过南郡,也仅仅是联盟双方暂时的军事换防罢了。周瑜等人是诸葛亮向孙权求援以派来协助刘备的鹰犬,刘备驱赶曹操解除危机后,经过孙刘联想盟的驻防军事过渡后,荆州江南有且仅有刘备这一个合法主人,因为他是-----左将军。
      庞统传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
      陈寿评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因为刘备是左将军,所以世界一切围着他转,赤壁之战是曹操要找刘左将军的麻烦,什么会猎战书纯属伪造,曹军战败撤走后,长江南北一霎时全归刘左将军所有,孙权赶紧嫁妹巴结,刘备还孙权人情去京口感谢,周瑜能在刘左将军兼荆州牧的管理下当一段时期的南郡太守,那是因为孙刘联盟亲密无间,让周瑜暂时进行边防军事过渡,局势稳定那是要还给刘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家是大汉左将军!!!!
      建安十二年,太祖征三郡乌丸,屠柳城。袁尚等奔辽东,康斩送尚首。语在武纪,封康襄平侯,拜左将军.
      三国志魏书八公孙度传
      可惜刘备是伪左将军
      燕京晓林的论文很普及吧,可还是有N多吴迷认为刘备拥有荆南四郡
      武陵郡不是有黄盖当太守吗,这个郡不能抽赋税,只要武陵蛮不闹事就OK了
      长沙郡的北部被分割出去,如同扼住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的咽喉,而且步骘还大摇大摆地从零陵郡进入交州,把迎接他的吴巨杀了,让交州成了孙权的附属。
      刘备占这四个郡干嘛用?就算调赋税要经过湘江运到公安,陆地是无路可走的,步骘传里也写明了,东吴的水军在当时可以说天下第一,控制湘江应该没问题。
      另外,整个蜀书都没提南郡之战,为什么连一言半语都不记,不觉得诡异吗
      一,南郡之战谁是主打谁必然是赤壁之战的主力
      刘备虽说在赤壁打酱油好歹亲临了赤壁,而攻江陵时他只在北道上活动,或者北道上只有关羽,那刘备在南郡之战中连酱油都没打。
      二,现在流行的论调是刘备在这时去收复四郡的,可我认为不可能,南郡没拿下,这些边远的郡没什么战略价值,靠得近的武陵郡长沙郡上面已分析过了。至于都快是现在广西广东的零陵和桂阳,三国时该有多荒凉。
      某帖中说的周瑜明知鲁肃要借地,怎么还在遗书上推荐他当接班人。
      我觉得这事要分成两步骤来分析
      一:傀儡荆州刺史刘琦死了,刘备向孙权求都督荆州,除了要名义上的荆州一把手的官衔,还想要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实权,孙权愿意给他官衔 + 一部分实权,但吴军会驻守荆南/南郡/江夏三个地区的水陆要冲。这个安排布局孙权鲁肃想一块去了,可谓君臣心有灵犀。
      ********我之所以认为第一点,因为孙权说鲁肃有一短,但马上又说二长可弥补一短,显得没底气指责鲁肃,我猜测在最初给刘备官衔和部分实权时,是孙权的主意,鲁肃只是锦上添花地附议,何况嫁妹神马的孙权不要太热心哦。
      二:周瑜死后,孙权让鲁肃程普等东吴军队依然驻守荆州(曹军占领区除外)的水陆要冲,而鲁肃不知是怎样竟然说服孙权把南郡和荆南一部分水陆要冲让给刘备。
      *******有第二点这样的猜测是因为孙权在夸完吕蒙后突然严厉地批评鲁肃,说他“外为大言内不能办”,指责他没能耐驱除关羽,有一种当初你犯错你得弥补的感觉,如果上面第二种情况孙权鲁肃再一次心有灵犀地想到一块,把南郡和部分荆南的水陆要冲让给刘备,是孙权的主意,鲁肃只是附议。那孙权这样指责鲁肃就过分了,是在推卸责任。
      假若孙权指责鲁肃“外为大言内不能办”时的确是心中有怨气郁结并非在演戏,当初本来没打算放弃南郡驻军却听信鲁肃的误导做出错误决定,那么鲁肃是有失当之处,被主公指责也在所难免。————————————————————————————————————————————
      绝北道,汉水沿线有不少水陆要冲,刘备不是有两万兵嘛,学周瑜甘宁那样以犄角之势布局,
      一:攻占两个水陆要冲以逸待劳等曹兵援军
      二:曹兵被阻截,曹仁也出不去
      在汉水打游击算嘛事
      发现没 赤壁南郡之战没有实质刘备兵力记载,除了诸葛亮外交时说有两万兵,夷陵之战更是没有一星半点兵力记录,可是 刘备进益州和孙刘第一次翻脸,刘备的兵力可是记得一清二楚滴
      ————————————————————————————————————————————
      因为蜀书多数传记里有“曹军撤,先主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误导很多人以为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就占有四郡,但荆州江南也包括江夏郡南郡,所以我说蜀书无一字提及南郡之战,就是想把本来确切时间顺序弄得不清不楚。
      刘备的荆州牧,蜀书是写刘备手下自推的,吴主传MS默认这种观点,事实上是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这个应该没犯什么忌讳,怎么三国志偏把它给抹去?
      抹去孙权表刘备的史料,就能说明刘备的荆州不是借的?可后来刘备答孙权“得凉州与吴荆州”显然刘备占有荆州的底气并不像赤壁战后也就是209年到215年蜀书记载的那么理直气壮,三国志是本很精分的书。
      假设蜀书在209--215R年如实记录以下内容
      一:赤壁南郡之战刘备方参与战役的兵力和任务分配,战役成果
      二:收四郡的时间
      a 赤壁战后
      b 南郡战后
      c 去求孙权之后
      d 周瑜死后
      三:刘备孙权互表官职
      如果把这些内容交待了,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借荆州真相也就大白于众,可惜这非三国志的作书初衷,必须要把这一系列事件写得越模糊不清越好。
      ——————————————————————————————————————————————————
      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很被动,刘备在对付刘璋的最后时刻,荆州基本是空城,孙权想拿下易如反掌,也许会有人说,这样会落个偷袭的骂名,后来的白衣渡江照样被蜀迷咒骂,历朝代的史官批评吕蒙者不在少数。横坚是被骂,早下手为强,最重要的是,那时拿下荆州,刘备军队的家眷还在荆州,可以为人质,逼迫刚取下益州的刘备臣服孙权。
      孙权之所以没那么做,从心理学的角度很好理解。
      借荆州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可为了不想被人看笑话,只能装成脚一点都不疼的淡定模样。
      ————————————————————————————————————————————————————
      鲁肃周喻赤壁主战 鲁肃主张借地 吕蒙主张取南郡 看似是臣子向主公建议 其实是孙权自已早这么想了
      孙权还派一万多兵去夷州,陆逊等人劝他,不听,结果。。。还把死里逃生的将领杀了,也不看到底是谁的决策失误,臣子只是炮灰啊炮灰
      孙权一直致力拓取蛮荒之地,荆南四郡怎么可能会给刘备,除非刘备表示对他臣服奉承,尽管如此,单靠一个区区孔明能调动三郡赋税,刘表内牛满面,他在位十几年,能不能收到荆南全部的赋税还是个大问号,荆南借与不借,在208年到219年,甚至刘表时代,应该处于半独立自治的状态。


      4楼2017-01-19 15:40
      回复
        庐江郡皖,三国志里记载孙权攻了四次,孙权对长江北岸的城池,攻打——抢物资人口——撤走
        江陵夷陵都在长江北岸,被借给刘备要说多出人意外也谈不上,
        公安在长江南岸,治所在那比较安全,还可以策应荆南
        周瑜心念念地是西北关中,北方中原,跟孙权真的不是一路人,不过周喻处理跟孙权的君臣关系还是很有分寸地。
        ——————————————————————————————————————————
        孙瑜也可以伐蜀,不过孙权想让刘备同去,赤壁战前孙权的堂兄孙贲跟曹操勾勾搭搭,把孙权气得吐血,同宗也未必靠得住,孙瑜单独伐蜀,万一费了很大力气夺下益州,却走孙贲的老路,孙权真的要吐血了。PS看 孙贲传和朱治传,MS曹操在赤壁战前派使者去见孙权孙贲,会猎战书只是其中之一的交涉,尼玛陈寿只字不提。
        孙瑜跟刘备,孙瑜跟周瑜的组合,孙权就要放心得多,周瑜刘备也不能武断地说宁死不降曹,但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至于孙瑜伐蜀会不会成功,你看刘备拉下老脸要拨发入山就知道,胜算还是很大的。
        刘备生怕孙瑜一入蜀,益州迟早就姓孙了。
        关于孙权表刘备荆州牧,《汉晋春秋》和《建康实录》记载吻合,建安十四年,刘备去京口求借地,孙权刘备互表官职,可见蜀派吴派的史官都不避讳这件事,为什么三国志单单忌讳呢,不仅在吴主传和先主传避讳,连周瑜传也不例外,“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备诣京见权..”
        周瑜传的这句话明显是陈寿自已添上去的,连习凿齿都承认刘备是去京口之后,由孙权表的荆州牧头衔,吴国史官怎么可能会写刘备没去京口以前就有了正式的头衔?一件本不需要隐瞒的事为何非要弄得扑朔迷离?
        借给刘备南郡,再让孙瑜伐蜀,对孙权来说不算精分吧,只要刘备不同去伐蜀,孙瑜肯定是去不了的,哪怕刘备那时一寸地也没有,只带着自已的兵在公安呆着,你总不能刀架脖子上逼刘备去伐蜀。
        关于孙权向刘备咨询伐蜀的事,先主传里写的是刘备双手双脚赞同孙权的伐蜀战略,只可惜自已“新据诸郡未可兴动”,跟刘封孟达婉拒关羽不能同攻樊城的理由一样,就让孙权打消掉了伐蜀念头,披发入山这么戏剧的桥段竟然不录
        有周瑜孙瑜一起伐蜀,关刘备什么事,他爱在哪凉快随便
        我觉得某些人对三国志亦步亦趋同时又说刘备向孙权借过一些地,感到不解,三国志魏书蜀书没写过刘备向孙权借过一寸地,荆州江南在刘表传和蜀书里写得很清楚,包括长江南北,当然离长江北岸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就不算江南了,可周瑜也没有攻取过长江以北几百公里的地方。
        吴书里的吴主传也没有一个字提过刘备向他借地,哪怕是借江陵也没写过。在乱世中互相帮忙的军阀派系,在对方的地盘上当太守屯兵很平常,刘备也曾被公孙瓒派去帮陶谦,在徐州也当过一方守将,如果陶谦不死,刘备又被公孙瓒召回去执行别的任务,是不是说刘备在徐州屯兵过的城池就算公孙瓒的?那时大家名义上是汉室臣子,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代入古代的环境。
        至于鲁肃周瑜传中写过刘备向孙权借地的内容,整个魏书蜀书外加吴主传都没写刘备借地,两个吴臣传里似是而非的几句话只能作为吴人自美的孤证,更糟糕的是把鲁肃周瑜的形像还丑化了
        就像曹操上表汉献帝要当魏王要冀州做封地,献帝的两个臣子一个说“皇上你就答应曹操吧”另一个说“皇上不能答应,反而应该趁他来觐见时把他给扣留了”
        前者是可怜虫的草包,后者是自不量力尽出蠢主意,别人没害着倒把自已给害死的蹩脚货色
        三国演义的鲁肃周瑜形象根本是拜三国志所赐。
        曹操向献帝提要求,那只不过是给献帝面子,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三国志的魏书/吴书/蜀书在借荆州包括之前赤壁之战的描写,都是把刘备放在一个很主动的位置上,孙权集团是被动的,赤壁战前被诸葛亮拉下水,赤壁战后刘备控制荆州大部,孙权还要嫁妹讨好,刘备向孙权求都督荆州如同曹操向献帝提要求一样,不过是给孙权个面子。
        可以说三国志中208----219年有关(赤壁/南郡/借荆州/孙刘因荆州起冲突)的一切相关记录,每一字每一句都被陈寿斟酌剪辑过,你要是对三国志笃信不疑,那就别精分地说刘备向孙权借过一寸地。
        我总结一下
        一:荆南四郡是刘备去到京口,孙权表他做荆州牧之后,才去收复的。
        二:既便刘备收复四郡,孙权依然任命了黄盖当武陵太守,全柔当桂阳太守,
        三:步骘从210年到221年都呆在交州,刘备伐吴时孙权派吕岱接替步骘交州刺史的职位,这两位都是孙权的心腹爱将,但交州完完整整成为孙权的领地,是226年之后,由吕岱和孙权策划把士燮的儿子们全杀了,如此蛮荒之地孙权和两员心腹都用如此耐心把它磨到手,怎么可能任由荆南四郡不在自已掌控之中?先做到名义上占有再做到实际上占有,尽管时间跨度为十年十五年也在所不惜,孙权对交州如此,对荆南四郡同样如此。所以刘备在当荆州牧时,荆南四郡绝对在名义上属于孙权。
        四:赤壁之战周瑜对刘备应该没怎么在意,大敌当前哪还有心思管刘备
        五:挟关张是在周瑜上表孙权扣留刘备里出现,陈寿既然连周瑜的遗书都敢篡改,一个上表奏章不改动几笔,我都替陈寿大人不值,所谓“一不做二不休”嘛(我只承认周瑜要对刘备以安乐公的方式处置),何况在上表那段话之前说“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有了这句妄语做前缀,后面的内容可想而知。
        ————————————————————————————————————————
        孙瑜、刘备共同伐蜀的组合,孙权就放心了,孙权给刘备伐蜀的信是在周瑜死之后写的。
        可刘备不知道孙权不放心孙瑜单独伐蜀,撒泼打滚地说你要伐蜀我就去披发入山,行径为世人所耻笑,所以先主传里陈寿写的是刘备双手双脚赞成孙权伐蜀,只不过因政务缠身一时走不开-------“新据诸郡未可兴动”。
        其实从这件事也可看出刘备当时是附属于孙权的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婉拒关羽
        为什么刘封孟达随便找个理由就把关羽给打发了,可刘备必须风度全失老脸丢尽地才能拒绝孙权的要求。刘备当时真的被孙权制肘得厉害,
        ------------诸葛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伐蜀说得够清楚了,看不明白再说也无益
        江陵夷陵借给刘备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孙权一直都不喜欢在长江北岸屯兵。
        论喜欢的程度他更中意荆南四郡
        但如果不把曹仁从江陵赶走,孙权天天都有可能收到“今治水军XX万与将军会猎与吴”的战书,他也很头疼
        把曹仁赶到襄阳那边去,如果孙权哪个手下跟曹军死磕杠上,愿意屯兵在长江北岸,孙权也乐见其成,反正是抗曹前沿的炮灰,谁爱当谁当去。
        在孙权认识的人中,愿意跟曹操死磕的只有两个,周瑜,刘备
        其它的人跟曹操没什么过节,所以屯兵江北在周瑜死后给刘备很正常,假如说刘备在周瑜死的同时也得病死了,孙权可能将长江北岸的人口全迁徙到江南,驻兵在公安一带,如果敌人从益州出,夷陵很重要,如果敌人从襄阳下,江陵很重要,但如果暂时没有敌人攻打东吴,那两个地方孙权不会派重兵把守。他喜欢把兵力集中在长江南岸。
        ————————————————————————————————————
        什么叫孙权守不住的地方只好借给刘备,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跟孙策表李术为庐江太守有什么区别呢?难道说孙策守不住庐江只好借给李术,至少史书上没写李术千里迢迢地去向孙策求当太守,而写了刘备向孙权求官职。
        曹操也曾攻打过一个州,具体名字我忘了,攻下之后任命一个当地的人做州牧,曹操前脚走,他就叛了,曹操只好又折回去再次攻打。
        孙策 曹操 孙权都让一个底细不明的非亲信之人来管理自已攻下的地盘,结果是被任命的人根本不承你的情,照叛不误。
        为什么会看走眼识人不明,或是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动机才做出如此人事安排,反正史书也不会写。
        三国志的问题是陈寿把孙权刘备在208——215年的关系写成公孙瓒与陶谦的关系,
        & 曹操讨伐陶谦,陶谦跟公孙瓒是盟友,所以派遣田楷刘备一起去救陶谦
        # 曹操讨伐刘备,刘备由巧舌如簧的诸葛亮联络下跟孙权成为盟友,孙权派周瑜程普一起去救刘备
        & 曹操抢到了徐州北部,不过因为各种不利因素没有继续,班师回军,陶谦还据有徐州南部
        # 曹操占据了荆州北部,不过因为在赤壁与刘备战不利,又兼疫病流行,撤回许昌,所以刘备据有荆州南部
        & 田楷做为公孙瓒派给陶谦军事援助的总负责人,在战局稳定后离开徐州回到自已的地界,是守信义之人
        # 周瑜做为孙权派给刘备军事援助的总负责人,在战局稳定后竟然上表自已的主公想吞并刘备。。。。。
        三国志是隐藏最深的瑜黑


        5楼2017-01-19 15:44
        回复
          蜀迷们最爱使用的角度:周瑜是孙权派给刘备打曹操的马仔!
          三国志的魏书蜀书的确是这么写的,不怪乎蜀迷这么认为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第一次看这段话还不知道三国志,我还以为是个古文超强的亮迷睁眼说瞎话黑白颠倒地吹嘘孔明,当知道是个史官写的。。。
          我认为陈寿之所以这么写
          刘备在208年之前就已归附过十个主子,是个很随便的人,在这十个人中对他最好的是陶谦,刘备一个区区平原相,依附陶谦后,被表为豫州刺史,给兵四千,屯居小沛。
          这些好处比起孙权所给予的简直不足挂齿,虽然没给几千兵,但给了那么大的地盘,有粮草赋税,自然可以养兵,占有入川的黄金水道,在刘备入川三年时间,孙权还陆陆续续地向他提供援助,可刘备反馈给孙权的是什么,中山狼不解释
          孙权报复,关羽挂了,刘备报仇,还没出拨,张飞挂了,接着夷陵惨败,刘备也挂了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中山狼就该有如此下场
          可陈寿BLX,于是他以通俗流畅的文笔和缜密的逻辑布局,把刘备的中山狼事迹全然修改,让刘备集团成为白莲花,孙权集团尤其周瑜孙权吕蒙被塑造成一直对荆州贼心不死,无信无义对盟友捅黑刀的卑鄙小人
          ——————————————————————————————————
          关于赤壁之战三个国的君主传是一致的,三国志把周瑜当成刘备的马仔,所以曹操与刘备作战,无需把刘备手下各个马仔鹰犬都写明。
          吴主传也是默认这种观点的,我说过208——219年有关孙刘曹一切事件,每一字陈寿都斟酌过,他不会轻易出错的。
          我猜测过真正的魏国史官会怎么写赤壁之战
          一:裴松之说魏书写刘备在赤壁战前去到柴桑请求孙权发兵共抗曹操,流亡到另一个军阀领地的丧家犬,也值得写“曹公征备”?
          二:曹操有吞并孙权的意图,魏国史官应该会写,三国志删去相关内容,确保曹操的目标是刘备。
          三:如果写曹操征孙权也挺丢人的,严格意义上说曹操连南郡边境都没出就被打回去,连江东的门都没摸到。
          四:魏国史官写战况有个“一比十”法则,就是把敌人说成十倍于自已的规模,曹军个个勇不可挡,以一敌十也可取胜而归,什么“曹公与备战,不利”,太扯了吧,曹纯在长坂坡大破刘备,曹操亲征反而与流亡寄寓他人的刘备战成“不利”。
          五:曹操说的烧船自退,我已经吐槽无能了
          综上我也搞不清魏国史官怎么写赤壁之战,不过陈寿的武帝纪我持保留意见
          周瑜助刘备,也不能说不对,当初吕布爆刘备的菊,曹操去攻打吕布,各类史书都是写“曹公助刘备”,问题的关键是打下的地盘归谁,你可以说“曹公助备讨吕布”,但绝不可能说“曹公助备取徐州”,所以我说陈寿用严密的布局,目的不单是替刘备抢赤壁之战的功劳,更重要的是把荆州的归属牢牢地系在刘备身上。让孙权集团完全边缘化。
          孙权把南郡让刘备守着,跟刘表让刘备在新野守着,是相同性质的
          燕京晓林写过一篇孙权首攻合肥在赤壁战前,按武帝纪为准,武帝纪如下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
          。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跟陈寿同一类人的孙盛,却指责陈寿这么记是错的: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 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燕京晓林的结论是孙盛错了,武帝纪写得如此明白,条理如此清晰,孙盛偏偏要以记录得杂乱无章的吴主传为准,自然有偏差。
          陈寿孙盛同为刘备抢赤壁战功,为何在武帝纪的记录上有分歧?孙权首攻合肥究竟在赤壁战前0R战后?我的分析是----
          结合吴派野史和孙权刘备两次翻脸战况,孙权喜欢坐镇离前锋将领(吕蒙)不远的军事隘口,节度各路将领,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孙权在赤壁之战时,坐镇于柴桑。
          陈寿远比孙盛老辣,如果真按孙盛所说的修改武帝纪,结果如下:
          十二月,曹公自江陵征备,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咋一看,的确把战功和地盘专美于刘备一人,刘左将军风光无限,孙盛心满意足
          可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因为曹操想吞并孙权一统天下,这么写太荒谬了
          陈寿巧秒地将孙权首攻合肥提到赤壁战前,说是为了刘备(你可以理解为孙权上辈子欠刘左将军的人情),至少把孙权圈入赤壁之战的大格局里,
          既然孙权都是为刘备效力,虽然没起啥作用,被名不见经传的张憙给吓退了,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总之孙刘联盟是如此亲密,孙权看到刘备破曹,接着占据荆州江南,赶紧嫁妹,一来以示称贺,二来巩固联盟友情,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
          但仔细琢磨“十二月,权为备攻合肥,曹公自江陵征备”这句话,是经不起推敲的。
          孙权效仿孙子兵法中的“围魏救赵“,是为了减轻甚至解除刘备的军事压力,可结果是曹操亲自领大军去揍刘备,这叫帮倒忙吗?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皆降。三辅决录注曰: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历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徵拜议郎,迁中郎将,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子祎,事见魏武本纪
          金旋的儿子 金祎 有关的史料 说他在217年与刘备关羽连和,反曹,如果是这样,他父亲应该不是刘备杀的。
          “子祎,事见魏武本纪”是指金祎的事迹在武帝纪里的三辅决录注中出现
          武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
          三辅决录注曰: 时有京兆金祎字德祎,自以世为汉臣,自日磾讨莽何罗,忠诚显著,名节累叶。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南援刘备 。。。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汉纪六十
          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魏王操使丞相长史王必典兵督许中事。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睹汉祚将移,乃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谋杀必,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


          6楼2017-01-19 15:46
          回复
            各位三国达人都认为曹操打赤壁之战是为了先拨掉刘备
            我觉得恰好相反,武帝纪那段纯属陈寿瞎编乱造,
            首先三国志蜀书没有写鲁肃与刘备当阳相会,从整段语境上看是刘备自作主张去夏口的 ,到达夏口后,诸葛亮见形势不妙,说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刘备应允,把鲁肃从蜀志给剔除掉,鲁肃见不得人的原因,个人分析有两点
            一:鲁肃一开始抱着争取一切可争取的对象,以便将荆州收为孙权帝王之资的目的去吊唁刘表二子,跟诸葛亮出使时说的“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完全是南辕北辙 .
            另外诸葛亮这句话后面写"孙权大悦",不少读者以为是外交辞令和外交表情,实际上蜀志就是把它当成拍板定交的协议,之后的蜀志也多次记载了“吴将助(佐)先主赤壁破曹”,“吴将助先主取荆州”。
            二:鲁肃与刘备相会与当阳,
            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即共定交-------鲁肃传
            此时就已定交,而且宣读的是孙权的旨意 那么诸葛亮之后随肃诣权,在那吐沫横飞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显得很多余。
            蜀志所想传达的是----刘备于当阳破走,是他自个想去夏口落脚,到夏口后,又由诸葛亮主动请命去向孙权求援,而孙权这时正处于彷徨观望的状态,因为陈寿在吴志和魏志都没直接写曹操准备对孙权用兵的史料,而是把孙权摆在壁上观和隔岸观火的位置上,直到诸葛亮出使,其高深的外交才华将孙权从壁上观给拖下水来,遣兵给刘备抗曹,不仅在赤壁帮刘备抗击曹军,之后还马不停蹄地帮刘备取荆州。
            另外总见有人说一个事件要结合三志来看,恰好曲解了陈寿的本意,在三国志成书时一个国的史志所用竹简都是大量的,怎么可能像现在三志合装订在一起,看到某章节可以三个志对照翻看,而且也有史料记载,魏志蜀志吴志并不是一套书,而是三卷分开。后世因为图书印刷技术趋完善,才逐渐合成一整本。我想陈寿这么写就是为能隐瞒则隐瞒,能蒙骗一个读者是一个。
            华阳国志认为刘备在鄂县,裴注引江表传也说了两次刘备由鲁肃为中介进住鄂县,不难想像吴史同样也是写刘备在鄂,怎么到了陈寿的笔下,统统改成刘备在夏口,他倒底是修史的还是抱着篡改历史的目的去写吴志的?
            另外你所说的周瑜借关张二人攻城,足以看出你们奸诈善变的嘴脸,先从赤壁之战说起,因陈寿隐瞒曹操欲对孙权用兵等相关史料,又数次在史书上强调吴军助刘备抗曹,因而你们一口咬定孙权是派吴军给刘备用的,刘备才是主持战役大局的人,吴军是马仔而已。
            等到攻南郡之时,你们又翻脸说是周瑜借刘备手下的军力,怎么不学陈寿从头至尾咬定吴军是来帮助刘备,直至完成诸葛亮与孙权制订的“荆吴即成鼎足“的战前协议,吴军的任务才算告一段落。
            蜀书庞统传----------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
            陈寿对于曹操孙权一触及发的兼并战争先是隐瞒,显然仅仅只是隐瞒是不能满足陈寿的胃口,就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原本坐镇后方的孙权被硬生生搬到合肥战场,竟然是为了刘备去攻合肥。
            蜀迷常挂在嘴边的,东吴人心浮动,幸亏诸葛亮出使才让孙权定下心来抗曹,就算让孙权定下心来,东吴众臣工还得孙权来震慑,如此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刻,孙权竟然去攻合肥,陈寿是把读者当白痴耍吧。
            史料篡改是没有史官的良知,连人家的遗书都要篡改,做人的良知被狗吃了吗
            陈寿版周瑜遗书--------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
            江表传版-------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周瑜说伐蜀很有把握,陈寿就给他来个百姓未附,讥笑周瑜连百姓都不附还去伐个P的蜀。
            周瑜说刘备寄寓,陈寿就给他来个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
            吴书里的叙述性史料也好,引用传记人的言词也罢,无不成为陈寿为刘备集团粉饰的工具,对刘备集团有利的,或是对刘备集团付面影响最低,能篡改则篡改,能隐瞒则隐瞒,能模糊其词则模糊其词,典型如借荆州,看得人一头雾水,还藏着掖着在鲁肃传里没头没脑地写一句就算完事了。吴主传提都不提,不过在先主传里陈寿可不含糊,“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为刘备粉饰得太恶心。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程昱传
            为什么刘备奔吴在吴志与蜀志都看不到,你能找出三国里那么多投靠来投靠去的军阀们,落魄的一方奔到另一个军阀的辖下,竟然当事的双方传记统统没有提及。陈寿为了刘备可是屡开奇葩。
            曹操起兵是为刘备?一个逃到别人地盘的丧家犬也有被人起兵征讨的资格,你是白痴吧!! 陈寿处心积虑地设计再设计,曹操要除掉刘备,刘备也没有进住东吴控制区从而彻底沦为寄寓他人的丧家犬,反复强调刘备只是在夏口,又在蜀书里吹嘘是诸葛亮临危献策,出使江东,苦口婆心向孙权求来救兵,尽管吴军只是打打下手的马仔,好在使用周期很长,既在赤壁当刘备的马仔,接后又替刘备取荆州时打下手。一切事宜就绪,再加上篡改以孙权为刘备攻合肥做战争导火线,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出炉------“曹操自江陵征讨刘备”
            如此精心安排,不怕看过此书的人不认定
            赤壁之战因为曹操要攻打刘备,刘备于赤壁破操,为战役首功
            三国刘郎赤壁成矣,后世之人必口口相传,陈寿总算为先主达成心愿。。。。
            江表传写了会猎战书陈寿敢写吗 ,江表传写了孙权对周瑜说你先去迎战若不如意撤回来我会跟曹操决一死战 ,陈寿敢写吗
            他怎么撒谎孙权早早为刘备去攻合肥了呢
            其实他可以继续撒谎说孙权准备跟曹操决一死战也是为了刘备
            江表传写刘备被鲁肃牵到鄂县,鄂县是荆州地盘,夏口也是荆州的,不是同一回事吗 陈寿何必心虚到每一处都要篡改
            说刘备奔吴的是程昱等曹将
            如果刘备不在东吴控制的地区
            而是在原刘表(刘琮)所控制的区域流窜
            而刘琮又把自已的职权范围交付给曹操
            那程昱等曹将对曹操说刘备奔吴
            就是在羞辱曹操
            古代打仗又不是黑帮火拼
            就算黑帮火拼也会事前下个帖子
            曹操挟天子,更是动辄以朝廷为辞
            一个逃亡到别人地盘的丧家犬
            曹操以天子名义去征讨
            太瞎了
            这不就是陈寿不敢提会猎战书的原因吗
            孙盛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
            这是一副多么急不可耐抢战功混淆视听的嘴脸,吴志在陈寿的咨意篡改下,也没直接写刘备破操,而是写吴军与刘备并力,孙盛已经顾不得许多,要在陈寿的基础上再添火浇油地坐实“三国刘郎赤壁”名头,连吴志都承认是刘备破操,天下人该心服口服了吧
            要论孙盛与陈寿谁更无耻,还真是难分伯仲,我仅举一例
            公安是周瑜分给刘备南岸地,按水经注说它是江陵的地界,更是南郡的辖下 ,陈寿也承认为南郡公安,只不过公安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以油江口改名的,都隐晦莫测 。
            到了孙盛那,他别出心裁弄出个“公安是武陵郡的孱陵县,因刘备在那当洲治,就改名为公安。
            我觉得吧 像陈寿孙盛这些人费尽心思整出些让人瞪目结舌的幺蛾子,目的不外乎想达到三国刘郎赤壁,以及荆州也不是借的,按诸葛亮与孙权的战前协议,吴军助刘备战赤壁取荆州,都是当初说好的,之后孙权对刘备稍畏,把妹妹嫁过来,刘备这才去感谢客套一番,既然是客套,难免会说些谦让之词。 陈寿孙盛忽悠后世的人按他们的意愿这么认定的,这就是他们的修史目的。


            7楼2017-01-19 16:03
            回复
              说孙权为刘备攻合肥
              想传达两个意思吧
              一:连孙权都知道曹操是攻打刘备的,于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帮刘备分兵减压
              二:既然孙权都为刘备屁颠屁颠去攻合肥,更说明诸葛亮与孙权达成的吴军助刘备抗曹兼取荆州以成荆吴鼎足的战前协议是多么的可信,诸葛亮出使任务是完成的多么出色。不仅吴军借来用了,连吴主也发动起来了。
              其实曹操战事无利的记录在魏志和武帝纪里没少记,独独赤壁之战,既不写一个曹将随行作战,(尤其是曹操当时的兵力着实充裕), 也不提曹操是如何行军排兵(毕竟曹操也玩起了水师)。
              另外我说陈寿不敢写曹操治水军舟师,要加个时间界定,是紧挨赤壁之战前后
              武帝纪-----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武帝纪-----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赤壁之战是曹操玩过得规模最大的水师军团,陈寿倒哑火了,心怀鬼胎为哪般。
              ——————————————————————————————————
              开始时名义上是曹刘开战没错,
              ==========
              名义上应该也不是曹刘,否则陈寿会得瑟地在先主传写一笔“曹公征先主”,曹操跟刘备大大小小也打过不少仗,可以汇编下,在208年之前就有曹操不是冲着刘备,陈寿非得死皮赖脸地分别在武帝纪和先主传写“曹公征备”,赤壁之战竟然不在先主传里继续这个传统,绝对有猫腻。
              关于抢南三郡
              廖立曾说昔先主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按他的意思是把荆南三郡都给孙权了,不过陈寿写的三郡是江夏长沙桂阳,我觉得陈寿又再胡说八道
              一:三国志单刀会鲁肃说“但求三郡,又不从命”,把东吴贬到向刘备乞要地盘的地步,接着又写把江夏等三郡给东吴,零陵郡还给刘备。而吴书写的是鲁肃把刘备骂得狗血淋头,末尾一句是----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又欲翦并荆州之土。。。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意思是刘备贪婪无耻,妄图分割荆土,就你们那些弱旅也够资格,鲁肃如此骂关羽也没回嘴的份。
              二,吕蒙已将三郡的守将都弄到手了,人质也有了,益阳那边,甘宁一声咳嗽吓得关羽不敢过江。
              三:以上两点说明吴将个个把自已的任务完成的很出色,轮到孙权上场,竟然把到手的零陵郡还给刘备!!!!并且写明重镇江陵在内的南郡属于刘备!!
              之后刘备去打艰苦汉中之战,孙权不仅没继续对荆州用兵,还去攻合肥,如果荆州真的被刘备分走一半,尤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江陵也归刘备了,孙权怎么会有心情去攻合肥,荆州在吴国史官笔下被称为郢州(因为荆州北部还是曹军地盘,“郢州”等同陈寿所常用到的“荆州江南”),可见没有郢都江陵,光江夏长沙这些连个独立名称都叫不出口。陈寿最缺德的地方是把吴书整个改得面目全非,你要吹蜀汉在蜀书里爱怎么吹随便,吴书完全成了蜀书的附属。怎么迎合蜀汉,吴志就怎么编写!!!
              又想到一个例子,吕蒙对鲁肃说关羽喜欢读左传,虽有雄气但自负,陈寿就写吕蒙称关羽为熊虎之将。这只是个很小的事情陈寿也不忘篡改一下。
              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傅嘏传其中有一段,孙权刚死众魏将上表欲伐吴,傅嘏劝谏--------。。。。。权自破关羽并荆州之后,志盈欲满,凶宄以极。。。。。裴注引司马彪战略------。。。。。。孙权自破蜀兼平荆州之后,志盈欲满,罪戮忠良,殊及胤嗣,元凶已极。。。。。
              陈寿不放过任何机会说孙权是向关羽捅黑刀才无耻地获得了荆州,
              傅嘏明明说的是孙权在夷陵大胜后的骄横情形,孙权杀关羽后向曹丕称臣向刘备求和各种屈辱苦逼,哪来的“志盈欲满”,这么生僻的传记陈寿也要随手篡改下,丫真是太敬业了。
              傅嘏那段劝谏可以看下,一说到伐吴,魏臣条件反射想到水军。傅嘏委婉地说魏国水军不是吴军对手,后来魏军被诸葛格打败,溺死者数万。
              同样赤壁之战曹操也是用水军,凡伐吴者必第一步想到水军,所以赤壁之战绝对是曹操冲着孙权发动的。
              ----------------------分割线-----------------------
              关于曹操在刘琮降后对孙权的态度,三国志写得暧昧不明,陈寿存心不想把史实说清,他的用意是想把曹操军事动向分成两个阶段
              ·先针对刘备,把其灭掉再瞄准孙权·
              为了在史书上实现这一效果,陈寿是煞费苦心
              先撇开三国志这种纪传体,看看资治通鉴编年体记录曹操受降刘琮后,东吴相关史录,不引原文,概括为
              ·会猎战书下达
              ·张昭等人劝孙权:曹众我寡长江之险共有 迎曹为上策
              ·孙权心中不悦去更衣,鲁肃追出说主公你迎曹后的待遇远不如我们这些下属,快呼周瑜
              ·周瑜赶回以汉贼曹操四必败的言论孙权觉得很给力
              ·周瑜又当夜与孙权商议抗曹细节
              这一顺趟下来还算逻辑条理通顺,再回过头看三国志
              首先陈寿删掉会猎战书,连“曹公遣书告权定猎於吴”类似的史录都没有,真够绝的。
              ·吴主传和刘璋传是差不多的情形,都因曹操一举吞下荆州而畏惧其气势
              ·周瑜传稍稍描叙了曹氏吞并荆州之气势,本来跟吴主传意思相同,转折点是周瑜抛出的曹操四必败,看这架式曹操是要针对东吴用兵,以致惹怒东吴鹰派,随后孙权也怒骂曹操是老贼。
              ·可武帝纪里明确写着“曹公征备与备战”,作为三国志开篇重头,武帝纪的文字价值显然远高过吴书九·某臣子传,何况吴主传并没直接写曹操要征讨孙权,难道东吴鹰派是自作多情会错意?另外,曹操首要目标是刘备,那东吴鸽派如此惊骇失措,未免太窝囊了。陈寿隐瞒会猎书的后果---东吴 鸽派与鹰派 都举止失常,鸽派过于懦弱,鹰派过于激愤。
              ·而鲁肃传又另有乾坤,写了一句“孙权得曹公欲东之问”,鸽派劝孙权迎曹,孙权心烦出去更衣鲁肃私下对他说了一番肺腑之言,这么一看又像曹操是冲孙权动兵,“欲东”跟贾诩传里的“曹公欲顺江东下”应该差不多意思,但问题是曹操攻打刘备(所谓刘备是曹操首要目标),同样是“欲东”和“东下”,类似欲东/东下/东诣等词汇,在三国志中屡见不鲜有数十次之多,代指某人(或某团体)向东行进的意向与行动。按陈寿在武帝纪中白纸黑字写着曹操征讨刘备,曹军也的确是向东开赴去剿杀刘备(所谓在夏口的刘备)
              ·程昱传一扫鲁肃贾诩传里模棱两可的“曹操...东..." ,全是直呼其名,-----昱曰: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 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陈寿先把刘备集团一顿猛夸,再直截了当地借程昱之口说曹操要杀刘备,末了说孙权派吴军“给与”刘备,孙权“资之”刘备,吴军是给刘备当鹰犬.........鬼伎俩耍得很高明。
              ·诸葛亮传里拼命夸大诸葛亮出使的作用,俨然成了孙刘联盟的首功(后世也的确认定他是首功,其实照诸葛亮所说的完全是破坏孙刘联盟具体分析在后)
              这也会给读者以曹操是要先灭刘备的错觉,另外武帝纪中“孙权为备攻合肥曹公自江陵征备”也透露出--——连孙权都知道曹操目标是刘备,套用围魏救赵的典故可知,魏国攻打赵国,齐国为救赵而攻击魏。
              综上,陈寿为达到“曹先针对刘之后再针对孙”之目的,而精心策划大玩文字游戏钻空子,无所不用其极。
              既便裴注补引会猎战书等内容,
              既便资治通鉴在COPY三国志时删掉了陈寿所谓的“曹公征刘备”,
              既便《后汉书》写着“曹操以舟师伐吴”
              仍有不少吴迷认可曹操的确是先攻打刘备,陈寿忽悠功力的确很强。
              试想若没有以上三个“既便”,单凭三国志正文为唯一史料,肯定更加笃信陈寿了。
              上面说过瑜传无会猎战书也无“曹操..东.."的字样,而鸽派鹰派已然唱起对台戏各执一词,整段行文已经够怪异了,裴松之又掺合进来,指责陈寿没写鲁肃劝孙权呼周瑜回来共商抗曹大计,抹杀鲁肃功劳,我勒个去,陈寿黑周瑜那叫一个狠,怎么可能替他专美?
              假如陈寿按裴松之所说在瑜传中先交待鲁肃劝权呼瑜的事迹,按常理“孙权得曹公欲东之问”这句也要COPY到瑜传,
              否则瑜传依然只记录曹氏一举吞荆之气势如虹 blabla
              再突兀地接一句“鲁肃劝权呼瑜”,上下文读起来颇有无厘头风格。
              尽管“欲东之问”是陈寿在玩文字游戏, 模棱两可(既可以说曹操针对孙权也可以说是曹操先针对刘备),但陈寿依然不肯将“欲东之问”放进瑜传,但凡会引起读者察觉曹操目标可能是孙权的史料语句,陈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使用。
              另外“欲东”还有后缀“之问”,文言文的“问”通“闻 ”,孙权听到曹操欲东的传闻,闻乃门中有耳,会猎战书是用眼睛看的.........小道传闻是耳朵听的.........陈寿你懂的!


              8楼2017-01-19 16:14
              回复
                -----------分割线----------
                诸葛亮出使江东所说言词之荒谬--------亮曰: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诸葛亮应该再加一句,我的隆中对即将实现第一步啦!
                刘备当时境况凄惨有个P的资格说荆州在战后就归我了,与你东吴鼎立而峙。再说东吴有那么白痴吗,前前后后经历一年多血战,就是给刘备当免费劳力?!诸葛亮说操军破荆州就到手了,敢情不需要打攻城战也能完取荆州?曹操官渡大胜,但若不是袁绍早死袁子内讧,曹操又花了七年时间去攻城拨寨才取到袁氏地盘。
                就算孙权数年后把荆土借给刘备,那也是当荆州为外藩,以荆州为跳板向南向西进行领土扩张,向西扩张因多种不利因素而失败(见吕岱传),但假如曹操于212年左右意外而死,北方大乱自顾不瑕,孙权不用防北,专注于长江以南,益州能否归刘备还是大大问号!
                本来以为陈寿这么写是当做诸葛亮的外交辞令不必较真,尼玛陈寿真将这些话作为战前协议,荆州压根不是借的,孙权集团自愿当刘备的免费劳力帮他战赤壁取荆州,你孙权要为我免费服务,服务完了还嫁妹来讨好我,那我只好却之不恭喽........我拷.....
                裴松之再次掺合进来,臣松之案: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又语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则亮已亟闻肃言矣。而蜀书亮传曰:“亮以连横之略说权,权乃大喜。”如似此计始出于亮。今此二书,同出一人,而舛互若此,非载述之体也。
                裴松之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鲁肃名为吊唁刘表实为去荆州搞统 zhan 物色内应,以满足孙权兼并荆州久矣的心愿。鲁肃诸葛亮完全是南辕北辙,蜀志也绝不允许在此阶段出现鲁肃的身影。
                本来鲁肃于当阳迎刘备后劝其赴鄂县,蜀志写的是刘备自作主张去夏口。本来鲁肃说刘豫州你可派位使者去孙将军那结好,蜀志写的是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吴会.......
                三国志类似此荒谬之处多不胜举,归根到底,他若完全为蜀汉粉饰而一概将吴史有关细节封杀,倒是可以维持传记间不自相矛盾。
                可真这么做,他的史书就成了垃圾地摊货,要保住“良史”名号,便于三国志得以推广,才能更好为蜀汉张目。所以我们看到的三国志就是这德性。
                转 三国志魏志中赤壁之战一语带过的原因
                陈寿不敢提曹操用舟师水军,夏口位于长江北岸,无根基无补给丧家犬的刘备,并且曹操(江陵)与刘备(夏口)同在长江北岸,若陈寿写明曹操领水军征刘备,可谓滑天下之大稽,自然不敢提有哪些曹军将领参战赤壁,一提到曹将必会说到水师啊渡江啊之类的。
                不过魏略那些那史书肯定写了曹军水师在哪个郡哪个县哪个乡哪个村染上了疫病,然后行进到哪个村哪个店因疫病流行太严重打算退军了,到了陈寿编纂三国志时这些内容全删了,陈寿是想把赤壁之功归美于刘备,可刘备当时是个什么德性,抛妻弃子一丧家犬耳,所以整个赤壁别说那个只有曹操一人参战的荒唐魏志,就算吴志也写得没头没脑,因为刘备夹在赤壁战役中导致此战被写得乱里乱气不明就里。如果真把过程交待清清楚楚,不等于揭了刘备的底,他带了多少兵参与赤壁,有可能是光杆司令哦,赤壁倒底是胜了,一年后曹军势力又退出荆州江南,这些战功和战果陈寿可全是结结实实地安在刘先主头上滴。
                曹魏方为了证明的确遇大疫,会整出些高级将吏的名单说是死于疫病,可陈寿该怎么写呢 ?XX将军随太祖从征刘备于赤壁,遇大疫,卒
                陈寿除了在武帝纪里哆哆嗦嗦写一句“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孙权是赤壁打完了才去攻合肥,陈寿编瞎话至此)
                他还敢在其它传记写“曹公征刘备於赤壁”吗,没了前缀“孙权为刘备攻合肥”,纵使陈寿一春秋笔法大师也没底气瞎编了 。


                9楼2017-01-19 16:29
                回复
                  ---------------------分割线-------------------
                  烧船自退的荒谬
                  曹操得疫病就得疫病何必烧船,退军,据守江陵再配备舟师互为犄角,别说敌人能一年后拿江陵----夷陵一线,完全可以让敌人有来无回,等对手渡北岸攻江陵,再封死津渡,与江陵曹军里应外合,包饺子谁不会。
                  再休养个一二年,东线西线双下灭东吴易如反掌,刘璋那软茄子就不说了,赤壁战前还送几百兵给曹操助他伐吴,软弱至此。 赤壁对曹操的负面影响可是够深够远。
                  曹魏史料会在赤壁问题上详细记载是怎么染上疫病的,将吏有多少染病致死,这样方能烘托曹操是真的因为疾疫而自动退兵,而不是打败被迫退军
                  可陈寿是写曹操攻打刘备,一丧家犬,找些陆军部队(也可配备少量船兵)去剿杀下不就得了,怎么还大费周章摆弄起水师,行于江滨之上,以至遭遇疫气,将军兵吏接二连三病死,还把船给烧了(不管是敌人烧的还是自个烧的),导致江陵有不保之忧。
                  区区一丧家犬没逮着自已还倒血霉,这才是军事史上的大笑话吧。
                  所以魏志不写任何赤壁之战的事迹,陈寿只管帮刘备抢到战功和地盘,就草草结束一切相关记录。于是魏志赤壁之战是曹操一个人的战斗太牛B了. 彪悍的史书不需要解释~~~
                  吴志同样没写吴军赴前线的是水师部队. 敌我双方相遇火拼陈寿也没直接写是在长江上,遭遇战是陆战?水战?还是水陆同时开打?,双方是以何种行军方式及路线从各自据地“位移”到遭遇战地点?双方交战火拼的作战动机/预期目标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战争信息概不交待,导致的恶果是----不仅战况过程扑朔迷离,连战争地点也无法具体定位。这也配称作良史?
                  于是乎有史学砖家称赤壁遭遇战实为在汉水上发生,既便认同是长江之上的,就具体地点仍争论不休,疑云重重,说倒底这都是陈寿为了给刘备抢功而虚文假辞引发的后遗症。
                  武帝纪里有孙盛的引注和评论,说曹操的船是刘备烧的,以及随后曹操从华容道步归时差点再次被刘备烧死。 可惜孙盛没同时在先主传里引注山阳公载记,具体描叙刘备是怎么命人烧掉曹船,又是怎么率部追击曹军的。
                  我觉得吧如果魏国史官真的写“曹公与备战不利”,孙盛啊裴松之啊一定会把魏史官的史料补注在武帝纪和先主传里,肯定绘声绘色事无巨细,唯恐漏掉一个字。
                  陈寿为给刘备抢功而虚文假辞引发的赤壁地点争议
                  一:陈寿分别在武帝纪/刘表传/先主传/诸葛亮传/关羽传/吴主传/鲁肃传/周瑜传,同时写了“刘备至夏口”“刘备住夏口”,刘备真的在夏口吗?陈寿既便奉行谎话说一千遍即成真理的原则,也掩盖不了事实真相
                  华阳国志---先主之败东走也,径往鄂,无土地。关羽责之曰:“早从猎中言,无今日。”
                  因刘备由汉水的汉津渡口乘船而下,夏水是汉水的下游,夏口又是夏水与长江的交汇处,自然夏口是刘备的必经之处,但夏口所在地离江夏郡治石阳不到40公里,如果刘备一直呆在夏口,并未继续往东逃,那么程昱等人显然不会说刘备奔吴,与其说刘备在夏口即是奔吴,不如直接说江夏郡的郡治县在东吴手里,这对于从刘琮那得到“举州降”的曹操来说是不可原谅之行为,决不可能在曹营中发生。
                  但由于整个三国志至少8处明确指定刘备在夏口,加之陈寿在周瑜传里第二次提到夏口是这样记载------
                  周瑜传---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
                  显然陈寿是在暗示周瑜主动要求进驻夏口与所谓的“夏口刘备”合兵共抗曹军。在陈寿如此强化重复“夏口”的影响下,赤壁地点一度被认定是夏口附近,直至今天也有相当多砖家咬定此处才是正确地点。
                  二,又因陈寿在吴主传里写了“吴军与刘备俱进”,因此有砖家认为吴军过江到夏口与刘备会合后,再逆夏水而进,与曹军相遇,所以赤壁之战是在夏水(汉水)上发生的,赤壁地点乃是汉水上的某个水陆岸口。
                  三: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引注江表传中记载赤壁战前刘备在鄂县,本来三国志已够混淆不明,这样一来更乱套,有砖家把陈志裴注混在一起,称吴军在鄂县与刘备会合后,逆江而上想去进驻夏口,在此途中与曹军相遇,所以赤壁地点为鄂县的长江流段之北部。 而曹军是先至夏口再赴鄂县于是冤家路窄


                  10楼2017-01-19 16:35
                  回复
                    四: 赤壁在今蒲圻嘉鱼一带,而乌林在江北岸,今洪湖。
                    在三国时期,乌林为南郡州陵县,与其西侧的华容县俱为云梦泽,水枯季节是星落棋布的湖泊与泥沼地,水丰季节则湖水满溢连成海,江南岸的蒲圻一带同样亦称作“千湖之地”,与鄂县樊口沙羡金口都有相通水系,并不需途经长江主航道,蒲圻还有山谷径道可至扬州,从地图上看,赤壁与柴桑是平直东西走向,从赤壁登岸,水陆并进,可最快速度抵达柴桑,兵临孙权城下,擒贼先擒王。
                    现在明白陈寿为何极力模糊赤壁地点了吧,从敌对双方所处地形来看,若不是配备相当规模的水师部队,而以陆军部队为主力,是绝不会去那种千湖之地的,并且赤壁与柴桑地形关联也说明了曹操的目标就是孙权,而非陈寿所谎编的刘备。
                    PS 以陆军部队为主力不代表不配备一些船兵,曹操征袁氏伐西凉都配有船兵,只是以步骑兵为主,所以陈寿保留黄盖烧船,这不会暴露他不想曝光的内容,尽管烧船的确是赤壁重头戏,但烧船之前的遭遇战,烧船之后的追击战也举足轻重,陈寿一律封杀,再多写他就露馅了。


                    11楼2017-01-19 16:47
                    回复
                      按英雄记所载,曹操是想抢滩赤壁,周瑜是要保住赤壁,跟战争片里的抢保101高地差不多,陈寿写的是“吴军与刘备并力俱进,与北军遇於赤壁”,似乎双方是误打误撞狭路相逢的,装模作样地忽悠。
                      抢赤壁(含南郡)战功跟荆州归属,陈寿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互为因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假如,我是说假如,赤壁战役结束,周瑜等人准备攻江陵夺南郡,这时益州发生暴乱,刘璋在叛乱中被灭族,张松法正等人对刘璋旧部说,刘备同为汉宗且有英名,可迎刘备来平乱,于是刘备带着他的人马入蜀,历时年余,平定暴乱坐稳益州,同时吴军也拿江陵一线,孙权占据荆/扬江南,自此后孙刘联盟共携秦晋之好,直到七十年后被西晋吞并,陈寿再来修三国史,可能,我是说可能,陈寿会较公正地记录赤壁之战。
                      南郡战功陈寿也抢得挺欢,在曹仁传把周瑜一顿狠贬,在所有曹操留下屯据荆州的曹将传记里关羽频频出现,跟每位曹将都有交战,尽管有些事迹是周瑜死后至吕蒙夺南郡也就是211---219年发生的,陈寿一并写在一起,读者也分不清哪是哪,完事后在羽传写“曹军北撤,以羽为元勋,先主拜其为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屯江北”,陈寿在暗示什么呀。
                      蜀志里写“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既然周瑜是给刘备打下手的,曹军北撤后,周瑜等人恭请刘备入驻江陵才对,怎么窝在油江口,幸好裴松之这回补注了公安的来由,否则公安所在地是继赤壁地点疑云后又一千古之迷了。
                      按陈寿的本意,肯定是想再次炮制诸葛亮为联盟首功的模式,意图将关羽绝北道鼓吹成孙刘联军夺南郡的首功,可惜他事先说了周瑜是助刘备取荆土之地的马仔,按理刘备坐镇江陵前线,周瑜去绝北道才对,怎么关羽绝北道如此功勋卓著,他主公最终却龟缩在油江口呢。没法子,陈寿只好忍痛把关羽绝北道彻底从蜀志删去。
                      其实我一直认为绝北道的是刘备本人,周瑜给他二千水军,如果刘备不在北道,周瑜会给那二千人配专门的吴将指挥绝北道,关羽算哪门子啊,那些东吴将吏会听他的?
                      再掰掰所谓关羽绝北道之兵力,曹仁传写周瑜率数万被“天人”曹仁给涮了,为啥关羽在北道与诸多曹将交战,一次未写他的兵力,诸葛亮所说的“刘备一万刘琦一万”,且不谈两万,关羽率近万兵绝北道算符合诸葛亮言词中刘备集团的军力档次吧,加之魏史又格外喜欢在涮敌军将领时把对方兵力记录在案,以烘托曹将以一当十的勇猛,关羽在北道被曹将涮得不少,魏志一次未写只字不提其兵力,陈寿的猫腻还真多。
                      我觉得吧刘备领关羽去绝北道,也就两千人左右,周瑜再“益之”两千,名义上由刘备带队,纵观三国志中的战役绕敌人后以游击方式对付敌人,五千兵是常态,如果刘备离开北道(流行论调他去收荆南),那他得带走部分刘军,剩关羽在那,兵力还少于吴军,而且吴军也不会鸟他,所以北道应该是吴军为主力,至少吴军是独立执行绝北道任务,专美绝北道之功,陈寿也是煞费苦心。
                      吕蒙传 -------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
                      这句话也忒刺眼了,什么叫刘备专有荆土
                      韦昭载单刀会------(刘备)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翦并荆土的意思是把荆土之地瓜分一部分 , 翦同剪,鲁肃的话通俗点说 ----- 你刘备想把荆土分走一块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可陈寿在吕蒙传里写得那叫一个言之凿凿,刘备集团专有荆土,退一万步说韦昭是吴人自美,可江夏郡在孙权手里吧,陈寿也写过程普任江夏太守屯沙羡,程普传里没写他的四个食邑县在哪,估计是江夏的四个县,当时还纳闷陈寿怎么不写明,连比他低一档的吕范三个食邑县都写清楚了,敢情伏笔埋在这,尽量弱化孙吴在江夏的势力,让读者觉得江夏郡跟孙权也只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它的制辖权仍在刘备手中。


                      12楼2017-01-19 16:53
                      回复
                        来粗略算算陈寿的208---215年的处心积虑
                        * 踢开鲁肃炮制诸葛亮建奇策以连横之略智激孙权结盟抗曹
                        * 在三国志最为重要之武帝纪言之凿凿写曹公征备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随后焦点移至南郡争夺,魏志只认定刘备“遂有”某些荆土之地,无一字提及孙权染指荆土一寸地。吴志既便写了占据一些荆土,但就刘备借地事件吴志极力简化模糊。
                        *刘备势如破竹收南四郡,吴志关于荆南的史料极其隐晦,具体看某名帖,还要靠推算黄盖等人的去世年份来佐证孙权也染指荆南。
                        ·借地疑云飘过后,陈寿一扫吴志语焉不详的作风,在吴志数篇传记中写明“刘备集团专有荆土”,215年孙刘首次冲突和解后“湘水之西三郡归刘备东三郡归孙权”
                        陈寿铺垫了这么久,到最后一步出炉湘水分界,很难让人信服。
                        再至219年关羽水淹七军+孙权袭南郡,因陈寿在魏/吴两志取录众多史料,(209年夺南郡耗时年余陈寿写得那叫一个单薄),看得人晕头转向,究竟就曹操先写信遣人告孙权让他掇关羽后路,还是孙权先写信给曹操以讨羽自效?如果是曹操主动抛橄榄枝,吴主传武帝纪都是写孙权主动。
                        再掰掰所谓诸葛亮建奇策以连横之略智激孙权结盟抗曹,先看三国志有危机落魄时向外求援的例子-------孙策派孙权攻打广陵太守陈登,陈登派陈矫求救曹操
                        陈矫传-------郡为孙权所围於匡奇,登令矫求救於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籓,则吴人锉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
                        陈登于广陵拒孙权,陈矫跑去跟曹操说曹公你出手相助则广陵为你外籓,这才是求救的正常辞令,既便围魏救赵典故,赵国许诺齐国以边界上的中山相赠,齐国才去攻魏。
                        再来看赤壁战前刘备之凄惨狼狈,诸葛亮怎么可能大言不惭“北军破则北还,荆与吴鼎足成矣”,别说战国时的诸侯,刘备处境比当时的陈登还差得远,人家好歹有广陵郡,先主无立锥之地/先主倾覆之际(出自蜀志),曹操大军压境,诸葛亮却跟孙权说现在是促成荆吴鼎足的大好时机,荆吴鼎立的时代就要来到啦,我看他也别咬文嚼字了,言外之意不就是孙权你派兵相助我主公,但丑话说前头你别妄想染指荆州哦。
                        试想诸葛亮真这么说孙权是什么反应?一口盐水喷死他?一脚把他踢到交州?还把鲁肃给连累了,孙权回头找鲁肃算帐,丫一群要逃到交州的丧家犬被你给牵回来,不向我表明感激收留+效忠之意也就罢了,怎么还说我派兵相助,倘若取胜,荆州就归他家了??
                        诸葛亮传还写着孙权闻言大悦!!并且蜀志有载“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诸葛亮出使时在孙权面前已经够高贵冷艳了,数年过后,俨然与孙权平起平座,孙权还要派使者跟他通好!!
                        再回过头看陈矫事件,因孙权的确是攻打陈登,不涉及曹操利益,而赤壁战前明明是曹操要兼并江东,孙权是降是战跟刘备集团有啥关系?
                        鲁肃已把刘备领到鄂县,暂时刘备不会往交州逃了,刘备已经背叛曹操一次,加之两个女儿刚被曹军掳掠,对于正常人来说是耻辱切齿之恨(不过刘备非正常人),总之刘备是不会投降曹操的,这点孙权没啥质疑。
                        孙权要战曹操,刘备就算不出死力,至少表面功夫抬抬桩还是会做的,根本不需要诸葛亮吐沫横飞地撮合孙刘联盟,何况鲁肃传早写明了与刘备“即共定交”,轮得到诸葛亮什么事?本该刘备亲自去见孙权,不过按古代礼节派使者先去交涉下也是正常,刘备投靠过那么多人,这套程序很熟络的。
                        孙权从202年不质子到208年与鲁肃筹划外抗曹氏内取荆州以跨荆扬成就帝业,可知他是不会轻易举孙氏基业而拱手相送。鲁肃敢把“兵不到一校”的刘备领到东吴控制地区,此行为肯定让曹操不爽,你江东并非贪图刘备之兵力而是纯粹给我添恶心,看我怎么收拾你。
                        相信鲁肃是跟孙权心意暗合才会有此行动,否则鲁肃领诸葛亮回去见孙权并报告说刘备已进住鄂县,孙权会恼怒他正经差事没办成倒引祸上门。
                        类似例子, 200年孙策意外身亡。庐江太守李术开始不听孙权的命令,“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李术既然敢收纳孙氏亡叛,肯定是做好与孙权决裂的打算,试想那些孙氏叛将有必要在李术面前吐沫横飞地 劝其跟孙权对抗吗?
                        综上可知,陈寿为什么要删除吴志中孙权周瑜不质子史料,以及鲁肃领刘备等人入住东吴领地鄂县的史料,这些都会佐证孙权自始至终守护孙氏基业之决心。
                        至于蜀志更加荒诞不经.....陈寿敢写鲁肃初遇刘备吗,唯恐避之不及。
                        陈寿忍痛把关羽绝北道彻底从蜀志删去,除了刘备窝在油江口抑制了陈寿鼓吹绝北道之功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诸葛亮出使时那句----北军破则北还,荆/吴鼎足成矣。
                        只需一战胜即荆州可定,我一直重复诸葛亮出使,是因为 鲁肃--诸葛亮事件 是三国志的拐点,从这里开始,陈寿就不按事件的正常逻辑来写,诸葛亮此话一出,遥控了武帝纪,也遥控整部蜀志。
                        武帝纪---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蜀志中N个传记写着“曹军引军还,先主遂收/既定(荆州)江南”
                        陈寿曰:(孙权)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这些记载统统跳过南郡争夺战,简言之,从诸葛亮传里陈寿出炉那句“北军破则鼎足成矣”之后,注定蜀志不会写南郡之战。陈寿为避免蜀志孤证不立,在武帝纪中也按蜀志写法将其同化。
                        古代投降臣服的规则,投降者质任子送于受降者的根据地,曹操定江陵后至少把武陵和长沙给收降了(因史书没写曹操收零/桂,但不代表曹操没收降),那么两个郡守按惯例要向曹操质子,质子是被曹操安置在江陵?还是一步到位送到曹氏老巢邺城?再或者那四个郡守之前向刘表质子,安置在刘表治所襄阳等地,曹操南侵,都随刘琮一锅端了。
                        如果曹仁的江陵没攻下,刘备去收南四郡,总觉得不合常理,而曹仁撤走,那些郡守会想连曹氏亲将都把这块地盘放弃了,那我们还坚持个什么劲?


                        13楼2017-01-19 16:56
                        回复
                          曹操在给孙权的信中写道------------江陵之守,物尽谷殚,无所复据,徙民还师,又非瑜之所败也。荆土本非己分,我尽与君,冀取其余,非相侵肌肤,有所割损也。
                          这才是符合常理,逻辑正常,陈寿写得那是什么幺蛾子
                          再看刘备收降四郡,四个郡守若真是死心塌地地跟从刘备以表叛绝曹氏之志,也得向刘备质子,可那些质子刘备往哪安置呢?要知道曹仁撤走江陵后,刘备也只可怜巴巴地窝在油江口,何况那时曹仁还据守江陵,刘备也得做好表面功夫协助吴军攻打曹氏以抢夺江陵一线,他哪有精力去看守住那些郡守的质子?
                          还有一种可能,刘备把四郡太守或驱赶或剿杀,让自已的原从派担任太守,关张赵诸葛,简糜孙之流,其它人略过,只有一个赵云在云别传写当过桂阳太守,试想陈寿为了将荆州归属系于刘备,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倘若赵云真当过桂阳太守(哪怕是任期很短),陈寿一定会记录在案,随后赵云因另有任务离开桂阳,刘备重新任用新太守,陈寿同样会一字不漏地记下来,既然连三国志都没写以上内容,可以肯定桂阳太守就是全柔。同理黄盖是武陵太守。
                          裴松之在刘备收四郡前引注江表传,说周瑜已经当上南郡太守,分给刘备的地他嫌小,去找孙权借地,回来后,再接陈寿写的刘备收四郡,我认为这个顺序是合理的。
                          再顺便说下张飞传里-------------
                          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有没有觉得陈寿在暗示刘备在很早前就拿下宜都郡,(尽管陈寿也不写明宜都郡来历),并且随后接手了“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因领南郡太守”的地盘,周瑜没死前南郡太守都是刘备给他一奖励安慰头衔,死后刘备自然是要收回来的,给自已的原从派。
                          诸如吴黑常说的野史专美东吴,陈寿吴志才是信史,可以反驳之处,举些例子
                          一:孙权欲共伐蜀,先主传里引录一小人物在那污蔑孙权,唠唠叨叨磨磨唧唧,陈寿敢把孙权跟刘备是怎么说的,刘备具体怎么回复孙权的,摆到桌面上吗?含糊其词写上“先主从之”,从你妹的披发入山啊 。
                          二:结盟 诸葛亮出使在孙权面前唠唠叨叨磨磨唧唧,鲁肃当阳会刘备首开两家携手先河,陈寿敢把鲁肃具体跟刘备怎么说的,刘备又是怎么跟鲁肃交流的,摆到桌面上吗?(是在吴志里写明,蜀志就不指望了),连裴松之都替鲁肃打抱不平,可见鲁肃为联盟首功直到南朝宋也是公认的,鲁/刘首会的具体细节亦受关注, 陈寿把更具有历史意义的 鲁/刘首会 语焉不详地冷处理,而将重头戏留给诸葛亮,在蜀志里浓墨重彩,在吴志里频频亮相,未免本末倒置。
                          三:孙权称帝时对众臣说-------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
                          其实吧昔日鲁子敬见孙策过世宁可投靠水贼也不想留在江东,是周瑜跟他说孙权终会称帝,事权前途大有可为,鲁肃这才没另投他人。我还真不信孙权称帝时没提周瑜。不过陈寿只留给周瑜一句“与程普不睦”,纵观三国志,把与别人不和做为评价某人的结束语,周瑜能“享受”陈寿的“优待”真是荣幸啊。
                          四:刘备去到曹操身边,武帝纪还专门花笔墨叙述曹操手下劝其干脆杀了了事(顺便又夸刘备是雄才blabla),为何吴主传里没写刘备至京口孙权两部将同时劝其软禁了事,甚至都不写刘备去过孙权那,反倒先主传写明了刘备为啥要去京口,看孙权对自个又是畏惮又是进妹,so。。。
                          。。。。。总之像这样的BUG可以反驳。。。。举一反三。。。。


                          14楼2017-01-19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