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关于孙禄堂不知兄以为其欠缺为何?据说当年孙先生与芗老有过节,赵道新先生按芗老的意思与孙禄堂切磋,孙不敌赵先生的强劲而负。[微笑]
(答)此谣传,不必信!孙先生与芗老武学路子一致,然芗老明道而不通太极,故语贬之(太极);而孙不知道,故(以道)标榜之;后人无知:遂以孙得道而王据太极之上,皆误矣!王门假语言孙败于赵,而孙门造文称王请益于孙(存周),皆无稽之谈也!假使所言为实,则何以民国高手多从学于孙?如胡风山章殿卿柳印虎辈,任一人也足以抵赵;而芗老若须向存周请益,则其门下何以又能傲视天下?故凡偏排先贤者,皆心怀目的而无事生非也!
曹兄所言很有道理,这里面的事情有很多细节,等我们见面时可细细分析,不全是谣传,章殿卿是张占魁先生的弟子,赵道新先生的同门师兄,章殿卿当年杭州游艺国术大赛获第三,但是章殿卿对当时名列13名的赵道新师弟佩服的很,而当时赵先生年仅21岁,是凭真本事进入前13名的,当时名家众多,没有任何理由去让一个年纪轻轻而而无绝佳功夫的人的,具当年国术届的老人回忆说,当时参赛不是没有高手,而是高手如云,但是赵道新先生是李元霸,谁都不敌。曹兄所言有关孙先生芗老的修养路子还是很有独到见解的。[愉快]
曹兄,陈小旺先生的好处在于练拳认真,行功细腻,运行中平稳,转换时灵动,运劲如抽丝的感觉很明显。其发力通顺,气势沉壮;可惜蓄势做法太明显,神意又不能远瞻,虽能称雄一时,也可以是一派宗师,但难成大家!请教曹兄其中蓄势做法太明显,神意又不能远瞻具体来说意思为何?大成拳要求精神杠杆处处要伸长,道理相通否?[微笑]
(答)贤弟:陈只会些圆转技巧,并不懂太极法理,更不知技击!他只可算陈氏拳一代名手,连家也称不上,何谈宗师?(著书立说为家,开宗立派为师。)你亦知大成拳无根基,能成杠杆,始可言延伸!选杰老师虽善教拳(拳“术”之体用法理),但因其不明“道”(万物自然生化)理,未能体会到芗翁拳学之本真,所以与诸多弟子一样,执于技击一端,功高而体不能载,惜哉!
曹兄,您好,前不久交流提到孙先生与芗老武学路子一致,及其他相关话题,我想二位都当是老形意的路子与根基,相比而言,孙先生言辞比较晦涩,多有模棱两可,并且过于神秘色彩,确实与天人之道法不太复合,这就造成孙派门人修为上不够,理论上理解又失之偏颇,常常大力以神话笔墨,肆意渲染,实为武林一诟病。
而王芗老事实上对所有有关孙先生论述所涉及的领域与课题都有相当完整的答案与解析,言辞清晰明确,极少看到神秘色彩,大量阐述了天人合一的修炼体系与相关训练方法,课题研究等,并且对西方运动的某些理念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涉猎,美中不足,不知为何,对太极一门批评意见独甚,但是事实上大成拳的训练体系又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太极拳很多的方法与哲理,并且芗老私下对太极拳也相当有研究与赞赏,这种公开言辞与私下态度反差极大的现象,也是实在令后人倍感费解,误人太甚。一孔之见,请曹兄指正。[微笑]
(答)芗翁本心,无门派之争,只欲传承武学,但其自中年始,就迭遭同门同行排斥,不免心怀忧愤;又忧拳道不传,故简形意为意拳,特署大成,更登报公开斥责伪道学,此与“五四”打倒孔家店之意义同,非非难圣人,而难假圣人之学也!当其时也,太极拳普及教他拳尤广,故出言直斥,盖欲使太极学人警醒而返正轨尔。
曹兄高见[强]
曹兄,阅读无极桩法一文,感到无极式您非常强调虎口张开,另外我体会您发过来的无极式有点像大成拳的摩擦步移动之前的那个预备姿势,也有人称之为两仪式,不知对路否?请详析一二[微笑]
(此问似未答)
为什么站桩时虎口要撑开?
虎口若不撑开,在手上为:1不圆满,2一手为二即有两个用力方向;掌不圆则背即不圆,背不圆则身体前后不成阴阳体,虚实不能相生!手掌不成一家则不宜随心运使,易执于手法(招式)!根本上虎口不开,经脉难达末梢,周身气血不能通贯,即无无极,亦无太极,更谈不上混元,自然内外之感则不能生发。
这一点手上要求与形意之理,八卦之理相通,不过一般太极拳家理解的恐怕没有兄这么清楚,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练太极拳的总是把太极拳与丹道修炼相提并论,兄觉得矫枉过正否?[微笑]
(答)太极巅峰即修道之始,此高推圣境!但时下人把拳扯上丹道,不过是自我高尚学说而已。
实在想不到,曹兄涉猎武学如此广博,佩服。咏春拳虽没有太多神意气方面的发挥,但是战斗技巧等相当符合技击力学原理,也相当简洁实用,是非常优秀的南派拳法。[微笑]
曹兄对陈式太极拳杆法可有研究?[微笑]
(答)陈家枪己失传!故杆已无法,习者聊增气力而已。愚兄用师门杆棒,与人较技,平生未尝一负。
曹兄分析的太好了,陈式枪法杆法的失传,或是造成了陈小旺们不能实作断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杆法枪法的应用很似拼刺一般,兄演示的图片颇具古韵。[微笑]
(答)《说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