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厨吧 关注:27贴子:367
  • 3回复贴,共1

不想和你回家过年,真不是因为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家媒体曾经做过调查,每年农历新年之前,全国已婚的小夫妻中,至少有3成以上会为去谁家过年而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去谁家过年真的这么难?难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背后的态度。多少男人不知道,不想去你家过年,真的不是因为穷。


1楼2017-01-17 17:23回复
    林小默是我们小区一位四岁男宝的妈妈。
    林小默说,自从去年国庆节刚过,婆婆就隔三差五打来电话,明里暗里期待他们早早订票,好一起回家过年。
    小默的态度很明确:儿子回家天经地义,孙子也可以跟回去探望奶奶。但小默坚决不去,她要么自己回娘家,要么就一个人待在家,正好放个假,也乐得清闲几天。
    可四岁的宝宝从没离开过妈妈,他不愿意跟着爸爸,哭着闹着要在家陪妈。
    一边是老婆的不容商量、一边是老妈的不断施压,小默的老公终于忍不住爆发,他对着小默喊:你这人真自私!两三年跟我回去一次怎么了?有什么不能适应?还不就是嫌我们家穷!
    林小默的婆家经济条件不好,这的确是事实。婆家在滇南的一个小乡村,一路火车转大巴、再转当地的小三轮,要辗转颠簸一天半;婆家的厕所在院子一角,是那种老式的天然茅坑;婆家的一床、一桌、一柜、一碗,一切陈设和生活,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
    但小默不愿意回婆家,还真不是因为穷。当初选老公的时候,她早做过了思想准备:毕竟看重的是这个人,而不是这个人的家。
    新媳妇第一次回婆家过年,她更是做足了“功课”:害怕晕车,就自己备好药;有点小洁癖,就带全洗漱包;给他的远近亲朋,都一应备上见面礼;此外还反复追问自己老公:你们家有没有什么风俗讲究?
    老公大大咧咧的说:没有没有,你就放心随我去吧。


    2楼2017-01-17 17:24
    回复
      2025-05-14 23:39:56
      广告
      林小默跟着老公一路大包小包、舟车劳顿回了家,才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是一个样。
      想象中只是“穷”和“差”,比想象中更差的是“孤”和“冷”。
      老公回到自己老家,仿佛瞬间变了一个人。她几乎都见不着他,因为他不断的被各种发小、同学、兄弟、朋友,一拨一拨的人拉出去喝酒。
      老公和久未谋面的朋友们叙旧,这事不是不能理解。可他天天喝到半夜两三点回,睡到日上三竿,接着又被另一拨人拉出去喝酒。
      日复一日,每天的白天和晚上,剩下小默一个人,和言语不通的公婆难以交流,又走不出这巴掌大的小院,饭菜不合胃口也顿顿硬着头皮咽下去,外加日日笑脸相迎前来串(围)门(观)的七大姑八大姨……
      小默讲给得空回来的老公听,老公觉得这些都不算事。因为这里的“过年”,就是男人们三五相聚喝酒聊天,女人们其乐融融拾掇家务。家家都如此。
      有次小默见老公早上在家,正好想去卫生间,就推醒还在睡觉的老公,说:我想上厕所,你家厕所门不能锁。搞得我每次三秒钟完事,都不敢久蹲。今天你能不能站在门口,给我看一下,让我安心上个大厕。
      老公睡意朦胧翻了个身,吐了两字:矫情。
      小默瞬间泪如雨下,打开朋友圈,处处都是一派欢天喜地、阖家团圆的气氛。若不是为了爱、为了他,谁又愿意在这辞旧迎新之时、到一穷乡僻壤之地,给自己添堵找罪受?
      三年后,孩子两岁,考虑到婆婆看孙心切,想着老公做了爸爸或许会有所改观,于是又回了一次婆家……
      可是一切如故,除了多一个孤独的小尾巴,再无其他。
      小默当下做了个决定:你来可以,我不再来。


      3楼2017-01-17 17:24
      回复
        这世界从农村走出来的穷小伙那么多,也有娶了城里媳妇,且一直两相和美、羡煞旁人的。
        我的朋友嘉佳正是如此。
        南方媳妇嘉佳第一次回东北婆家过年。婆婆早早给儿子打了电话:你媳妇爱吃什么?有什么忌口?我跟你大姐正在准备年货呢。
        新媳妇第一次进婆家,嘉佳惊讶的发现,虽然家里的一切的确略显清贫寒酸,但洗手台上,给嘉佳备的牙刷是新的、毛巾也是新的。
        婆家从不大的地方专门腾挪出一间房,给嘉佳两口子休息。卧室里,床单和被罩虽然不是新的,但却明显刚经过洗涤和翻晒,睡上去暖暖的,还有一股阳光的味道。
        先生也很注意嘉佳的情绪,遇到有嘉佳听不懂的东北老话,老公在边上忙着当翻译;遇到有串门的亲戚问了些嘉佳不好回答的问题,老公也帮忙应付了去。
        嘉佳爱旅游,俩人还真是把“回老家过年”变成了“东北乡村豪华游”。嘉佳的老公每天带着嘉佳滑冰、踏雪,看早起后的窗花、看阴雨后的雾凇、看房檐边的冰挂……
        东北人过年爱打麻将,先生很快教会了嘉佳,一家人打的时候,先生就坐在嘉佳边上,当军师和管账。
        某次嘉佳战绩颇丰,大姐在旁边打趣道:老弟,你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姐,要不也指点姐一下?先生立刻把玩笑开回去:搬救兵这事,得找自己老公。亲姐弟、明算账,现在我俩(指和嘉佳)才是一家。
        “是一家”,说的嘉佳莫名温暖。
        嘉佳是我们朋友圈中,唯一一个连续几年跟老公回家过年的媳妇。我们说是嘉佳人好,因为他们回家要么坐60个小时的火车、要么是动辄上万块的机票,也着实不易。
        可嘉佳觉得这都不是事,她说:我觉得回他家过年很好啊。既能让他看了父母,我也感受着东北大年。而且看北国风光、冰雪世界,出门旅游不也得奔波和花钱吗?
        想和你回家过年,只因为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不管在哪,都是快乐的。
        多少男人(婆婆)不知道,想要老婆(儿媳)回你家过年,不是靠责任、义务、传统、道德,去反复灌输和绑架,而是让她真实的感受爱和家。
        有家有爱,她自然也就一来再来了。


        4楼2017-01-17 17: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