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 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一般想要学习的人,追求的是越学越多,越学越好;而修道的人则主要不在刻意学习这个阶段了,追求的是把自己的贪婪、暴躁、痴愚、自大等等各种不好的性格、习性、行为化掉,这叫为道者日损。
修道者为什么不学习反而要日损?
修道者不是不学习,而是学习方法和一般人不一样,念经、参禅、打坐、观想、观相、持咒等等都是学习,不过这时主要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的那个观照(观照即意识到自己在干嘛,又不会阻碍自己干嘛的那个状态)来学习。那这时在干嘛呢,我们在观照自己身心产生的 那千变万化的心猿意马,就这样慢慢的观照它,观照它,观照它......,之后,我们就能随时随地的察觉自己的心猿意马,这时我们就已经初步降服住心猿意马了。
而一般为学者的学习过程则是伴随有快乐、痛苦、害怕、紧张、焦虑、满足等等情绪的产生,这些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学习过程。如此往复,则各种情绪情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而观照自己的能力则越来越弱,最后好似蛛丝缠身,越缠越多,越缠越紧,堕入无边情欲苦海中,再没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无为,什么是无为?
当随时随地观照自己,降服了心猿意马,身心内外通透光明,无一丝阻碍,念念通达,处处光明之后,再进一步修道......则感而遂通天下,物来则迎,物去则散,自然而然待人接物、做人做事而无有一丝不恰当;如光照明镜,明镜不需任何的刻意与人为,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遵循一定的规律把光反射出去一样。此时已经是去除人欲(私欲)而得天理,无为(这里的为即经由私心杂欲之后的言行)而无不为。